- 相關推薦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及注意事項
研究表明,剖腹產的孩子由于在出生時沒有經過產道擠壓,缺乏生命中第一次觸覺和本體感的體驗和學習。這種體驗的缺乏雖然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商,但卻容易讓孩子產生情緒敏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及注意事項,歡迎大家分享
什么是感覺統合?
統合是發育良好的孩子最基本的大腦生理狀態。在嬰幼兒期,寶寶的大腦發展特別快,大腦學習信息依賴于身體一感覺器官的輸入,學習后的大腦則發揮指揮身體及感官的能力。因為大腦、身體、感官的神經系統非常復雜,所以需要統合,這就是感覺統合。
觸覺是神經體系的營養
人類在胚胎期,有三層結構,最外層日后發展成皮膚及神經系,也就是說人類的觸覺和神經體系是相關的,觸感便是神經組織最重要的營養,觸覺的敏銳度會影響大腦辯識能力、身體的靈活度及情緒的好壞。觸覺不佳的幼兒最常見的毛病是在家和在外判若兩人,粘人、愛哭、怕陌生、膽小、孤僻、壞脾氣、固執、挑食、咬人等,這些進而影響幼兒情緒和人格的健全發展。觸覺過度敏銳的幼兒,通常反應較快,IQ也較高,但由于情緒無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需要有計劃加以協助。
不同情緒指向的孩子需要的觸覺訓練有所不同,如:對于那些由于觸覺過于敏感而膽小、容易拒斥愛撫的孩子,家長可以多讓他們做彈跳訓練(如,跳繩、蹦床),借以讓他們適應外界的刺激,降低他們的觸覺“域限”,以此達到“脫敏”的目的;對于那些因觸覺饑渴而喜歡惹人的孩子,則應多進行擠壓式(如用毛巾被緊緊包住他們)、發泄式(如打布袋子)或需要自控力的訓練(如拍球),借以滿足他們的觸覺需求、釋放他們的旺盛精力、提高他們的自控能力,這樣便可以減少他們外向性的破壞欲。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1、視覺統合失調 表現為閱讀困難,常會出現跳行、翻書頁碼不對、抄錯題目等視覺上的錯誤,并易產生疲勞,寫錯字、算錯數和看書"串行"。另外,在生活中丟三拉四,似乎經常在找東西。
2、聽覺統合失調通常聽不懂老師、爸爸媽媽的話,不清楚爸媽布置的任務,平時爸爸媽媽喊他,他也不在意。同時,他們記憶力差,和他說過多遍的事也會輕易忘掉。
3、平衡失調 在重力感、方向感和距離感上都有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寫字過重或過輕、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偏旁顛倒;害怕上下樓梯、好動而笨拙,經常將鞋穿反。距離觀測不準讓孩子無法正確掌握方向;做事協調能力差則會使他們缺乏自信心。
4、觸覺過敏 對別人的觸摸十分敏感,他們害怕觸摸,有時正常接觸也會被孩子認為是"打"了他。在學習與生活中表現為好動、不安、脾氣大、愛咬手指,怕剃頭、怕打針,且注意力難以集中,上課時老是做小動作。爸媽總以為孩子得了"多動癥"。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在心理上總處在一定的紊亂狀態,其學習與生活質量必然會下降。
5、本體統合失調 由于各方面協調差,孩子可能運動時笨拙,如不會跳繩,跑步動作不協調,常常撞倒東西或跌倒;呼吸和語言的協調也差,唱歌發音不準,甚至會口吃等。這些原因導致孩子孤僻、害羞、固執、缺乏自信、愛挑釁、發脾氣。
感覺統合失調會影響孩子注意力的發展
1、前庭感覺不佳的孩子,常易受來自地心引力的干擾,難以維持內在平衡,從而使大腦保持清晰的警覺狀態的能力出現障礙,表現出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
2、前庭系統不健全,肌肉張力會不足,使人很容易疲倦,孩子常常坐姿不正,注意力渙散。
3、觸覺防御過當的孩子,任何細微的刺激都會引起反應,因忙于應付各種觸覺刺激,而無法集中注意力。
4、聽知覺過濾能力差的孩子,無法適當過濾環境中不重要的聽覺刺激,所以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聽覺刺激所干擾,導致注意力分散。
感統失調有哪些表現?
語言發育遲緩,由于控制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的肌肉發育欠佳,影響舌頭和唇部肌肉、呼吸及聲帶的運動,從而造成發音及語言表達能力不佳。
觸覺防御障礙,有些孩子經常吮吸手指、味覺異常、挑食;常常膽小、害怕、排斥新事物,身體不靈活,情緒不穩定,分辨能力差,不容易融入集體,注意力不集中。
身體協調性障礙,表現出站姿、坐姿不正、走路不能直線行走等。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及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感統失調的預防措施09-14
貧血的表現及注意事項07-01
孩子學期表現評語08-12
甲肝癥狀表現及注意事項07-03
教育隨筆-讓孩子敢于表現08-08
孩子在家表現家長評語08-10
孩子假期表現家長評語08-24
家長對孩子的審美與表現的評語11-24
孩子在家表現家長評語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