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個故事》觀后感
這是一篇朋友寫的影評,本人也有同樣的感受。
喜歡一部電影的理由可能很簡單。有時候找對了感覺,那它就是心中的經典。有些人可能一直在找一種感覺,清新的格調或是文藝的情節,陽光的照耀下又帶點小傷感,無論何時 哪種情緒看了都會很舒服的感覺,那我想這部影片剛好能成為你精神的尼古丁。
序曲影片就把人帶進了文藝氣質的精神世界。略帶臺灣腔的普通話旁白,優雅的小資情愫,優柔舒緩的爵士背景樂,柔和清新的色調,營造出一片愜意的氛圍,人物也滲透出爛漫的生活步調。所以從這間朵兒的咖啡館開始,膠片的暖色直接把人引入這種祥和的情緒中。再看看與這個步調相配的裝飾與布局,店內東西雖多卻擺放的精心有味文藝青年所偏愛的一種時光的味道。
加入配樂,雷光夏的音樂有一種很難言語的美感,優雅之極。侯志堅的音樂則一直都很靈活跳躍,可以呈現多種不同的情緒。這種組合創作出的音樂步步貼合著影片的每個細節,流暢自然的串聯出35個動人的故事。就算看完了電影,只聽著音樂眼中也能立刻浮現出朵兒在咖啡廳的吧臺上畫著故事,薔兒騎著單車為她們的咖啡廳上街宣傳等場景。
再看看姐妹的生活和心理狀態,朵兒很在意別人對她甜點技藝的評價。所以每天急心于會有更多的人出現,更多的人喜歡她的'甜點和咖啡,直到那個帶著35塊香皂和35個故事的群青的出現,每天又想著如何給故事附加插畫。而薔兒呢,則整天想著她的以物換物能換來她想要的東西以及環游世界的夢想。朵兒很追求精神還是那個的滿足她不介意換物的物質價值是什么,只要自己覺得有意義就好。薔兒則希望以物換物換得的更有實質的價值。不過由于第36個故事的講述,那淡淡的愛情似乎影響了一些決定。朵兒因為前35個故事而萌生環游世界的想法,薔兒也因為疏通水溝而疏通出一條愿意留守在咖啡屋里守候屬于自己的未來。
姐妹的媽媽這個嘮叨的角色在影片中出現雖然并不多,可每次都很真實親切的出現增加溫馨的喜劇色彩。
影片插入街頭采訪的形式整體影片感覺很貼切,而且也通過此表露一些臺灣人對于價值觀的不同想法,很真實引起一些共鳴。
影片雖然沒有很深的劇情,或許恰恰是這種簡單的淡淡的小故事正能與人心靈相通。題材很特別地抓住時下流行的以物換物換來了兩段沒有直白表達的愛情故事。
演員桂綸鎂和林辰晞身上也有文藝青年的氣質,人物的表現都真實自然,桂綸鎂的獨特的氣質影片的表現中完全融入在咖啡館濃郁的味道中,林晨晞的叛逆和異想天開的氣質也與片中薔兒貼合的恰到好處。
影片的主題雖然不是愛情但是悄悄發生的愛情卻給觀者心靈點滴的觸動,淡淡的,悠悠的,純純的。
其實,現實中每個人都在講述自己的故事,你的第36個故事是什么呢?
【《第36個故事》觀后感】相關文章:
第36個故事 觀后感11-01
童第周的故事作文08-12
天與地第大結局觀后感范文08-11
《開學第1課》優秀觀后感08-02
《第56號教室的故事》讀書筆記06-01
《開學第1課》的觀后感600字09-09
觀看朗讀者第12期觀后感01-12
天宮課堂第2課觀后感范文03-29
西游記第7章觀后感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