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譯文及賞析范文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的意思:微風拂過, 水晶一樣的簾子輕輕晃動。薔薇花開滿了薔薇架,滿院都可聞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出自唐末將領高駢的詩作《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 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注釋;
、艥猓褐笜鋮驳年幱昂軡獬恚ㄉ睿。
、扑Ш煟河置煟且环N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李白《玉階怨》:“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撬N薇:花名。夏季開花,有紅、白、黃等色,美艷而香。一種觀賞性植物,它的莖長似蔓,須建架供其攀援生長。[2]
譯文
盛夏時節,綠樹蔥郁,樹陰下顯得格外清涼,白晝比其它季節要長,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樓臺的倒影。微風拂過, 水晶一樣的簾子輕輕晃動。薔薇花開滿了薔薇架,滿院都可聞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賞析:
《山亭夏日》是唐末將領高駢的詩作。此詩寫在山間幽靜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綠樹濃陰,樓臺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風拂過,水晶一樣的簾子輕輕晃動,薔薇的香氣也在隨之蕩漾開來,充盈在庭院的每一個角落。詩人捕捉了微風之后的簾動、花香這些不易覺察的細節,傳神地描繪了夏日山亭的悠閑與寧靜,表達了作者對夏日鄉村風景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這是一首描寫夏日風光的七言絕句,寫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閑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細玩味“陰濃”二字,不獨狀樹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時正是夏日午時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這“濃”,除有樹陰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淺之“深”意在內,即樹陰密而且深!都t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長”是和“綠樹陰濃”含蓄地聯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筆。
第二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寫詩人看到池塘內的樓臺倒影!叭搿弊钟玫脴O好:夏日午時,晴空驕陽,一片寂靜,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樓臺倒影,當屬十分清晰。這個“入”字就正好寫出了此時樓臺倒影的真實情景。
第三句“水晶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兩層意思來說。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瑩透澈;微風吹來,水光瀲滟,碧波粼粼。詩人用“水晶簾動”來比喻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被風吹得泛起微波,在蕩漾著的水波下則是隨之晃動的樓臺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觀賞景致的詩人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后才感覺到起風了。夏日的微風是不會讓人一下子感覺出來的,此時看到水波才會覺著,所以說“水晶簾動微風起”。如果先寫“微風起”,而后再寫“水晶簾動”,那就味同嚼蠟了。
正當詩人陶醉于這夏日美景的時候,忽然看到了薔薇,十分漂亮,詩人精神為之一振。詩的最后一句“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那幽靜的景致,增添了鮮艷的色彩,充滿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詩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
此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閑自在的詩人。
擴展
高駢[唐](?至八八七)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時歷淮南節度副大使,封渤?ね。光啟中為畢師鐸所殺。家世禁衞,頗修飾,折節為文學,筆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八六一)張翔所撰唐蹈溪廟記,為其所書!短茣緜鳌⒓配洝 唐末大將。字千里。高駢之先世為渤海人﹐遷居幽州(今北京)。祖崇文﹐為唐憲宗李純時名將﹐世代為禁軍將領。高駢累仕為右神策都虞候。懿宗初﹐高駢統兵御黨項及吐蕃﹐授秦州刺史。咸通七年(866)﹐高駢鎮安南﹐為靜海軍節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廣州江道﹐溝通交廣物資運輸。后入為右金吾大將軍﹐除天平軍(今山東東平北)節度使。僖宗干符二年(875)﹐移鎮西川﹐在任上刑罰嚴酷﹐濫殺無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磚城﹐加強防御。又在境上駐扎重兵﹐迫南詔修好﹐幾年內蜀地較安。五年﹐徙荊南(今湖北江陵)。當時﹐王仙芝﹑起義軍轉戰江南﹐朝廷任高駢為鎮海軍(今江蘇鎮江)節度使﹑諸道兵馬都統﹑江淮鹽鐵轉運使。次年﹐又遷淮南(今江蘇揚州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仍充都統﹑鹽鐵使以鎮壓起義軍和主管江淮財賦。
【生平】
干符六年(879年)黃巢軍隊沿長江南岸西進,朝廷任高駢為鎮海軍(今江蘇鎮江)節度使,高駢遣將領張璘、梁纘阻擊,黃巢轉由浙江南進廣州,廣明元年(880年)黃巢北上,五月在信州(今江西上饒)擊斃張璘。七月,飛渡長江。
高駢懾于黃巢威勢,又與中宦田令孜有怨,故坐守揚州,擁兵十余萬,保存實力。黃巢軍入長安時,唐僖宗急調高駢勤王,他不服朝廷節制,割據一方。唐朝之亡,和高駢有很大關系。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兼中書令,充諸道行營都統,高駢有才,聽到王鐸加封都統,頗不以為然,寫詩《聞河中王鐸加都統》諷之:煉汞燒鉛四十年,至今猶在藥爐前;不知子晉緣何事,只 學吹簫便得仙。同年,朝廷罷免高駢諸道兵馬都統﹑鹽鐵轉運使等職。
高駢晚年昏庸,信神仙之術,重用術士呂用之、張守一等人,付以軍政大權。呂用之專斷獨行,動輒譖毀諸將﹐乃使上下離心,淮南將領畢師鐸恐懼,中和五年(885年)遂反,高駢召宣州觀察使秦彥助戰。
光啟三年(887年),畢師鐸出屯高郵,聯合諸將攻揚州,高駢派人向楊行密求救,未至,城陷,高駢被囚,不久被秦彥、畢師鐸所殺,楊行密得知后,命令全軍將士為高駢穿孝,大慟三日,后發兵殺秦、畢二人。曾寫詩諷刺高駢好神仙之術。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滿架薔薇一院香作文08-11
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原文賞析11-06
《過香積寺》全詩譯文及賞析10-18
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譯文及賞析01-30
《滿庭芳·山抹微云》原文、譯文及賞析02-21
薔薇花香滿晴空作文05-05
柑橘香滿鄉作文08-02
《山花》的譯文及賞析01-09
《清明》譯文及賞析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