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視臺實習報告范文1000字
【電視臺實習報告1000字1】
我于201x年七月七日至七月二十日在莫旗電視臺新聞部實習。在進電視臺實習之前,懵懂的我曾單純的幻想電視臺的無限風光及作為新聞工作者的那種與生俱來的神圣莊嚴與不可推卸的責任,腦子里認為在大眾的耳目喉舌的新聞業,新聞工作者實際操作的時候一定會水到渠成的,前期采訪、后期剪輯、節目合成到最后的錄制播出等一系列電視節目的運作環節也必然會如魚得水的。然而,當我真正踏入新聞傳媒之時,才發現原來的想法是多么的淺顯,是那么的好笑。電視臺實習叫我受益匪淺。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假期的實習,我不僅鍛煉了專業實踐能力,體會了新聞工作的艱辛和新聞工作者責任的重大,對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和基本素質有了新的思考和深切體驗。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我學到了許多許多大學校園這個象牙塔里學不到的東西,收獲了好多好多。首先自己的新聞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跟提升,也學會了團隊合作,了解了人際溝通的藝術。但是一直以來,我認為學校學習的新聞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是沒有什么用的,甚至覺得學不到什么東西,一切只是為了考試,為了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去的。但是實習之后,我發現理論和實際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沒有理論知識做基礎,那么可能連自己現在在干什么都不知道。其實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已經潛移默化地融入到了實踐中,特別體現在指導我們如何去做和采訪活動的操作上。只有了解了理論基礎,才不會對眼前的活動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之前我的專業學校開設了有關新聞方面的課程,同時老師也留給我們類似的實際作業,因此是我的優勢。所以我認為在學習了理論知識的同時要注意鞏固,不要埋沒自己的優勢。
我進入電視臺新聞部主要進行電視新聞采訪報道的工作,帶我的是劉老師——一個經驗豐富的新聞工作者,我非常敬重他。實習期間正好趕上少數民族自治旗搞旗慶,帶我的劉老師就要我跟著記者哥哥去拍片采集資料回來播報。我跟著哥哥信誓旦旦的過去了。回來后他用簡單的語言從新將整個事件拉了一條線索,然后讓我們考慮幾分鐘,再把自己將如何策劃這個專題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們將采訪些什么人,采訪什么內容,稿子將怎么下筆,需要些什么鏡頭等說給他聽聽。幾分鐘之后,我把想法說了一遍,劉老師的一席話叫我醒悟過來,找新聞要從受眾的角度去找,才能贏得更多的受眾。之前一直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的我,這個時候才清楚,原來之前我的想法都太過幼稚。
而開始采訪的時候,有些開不了口,不知道該問什么,怎么問。覺得自己缺乏信心。而且開始的時候問的問題不能深入實質,只能在邊緣徘徊。但記者也有很多無奈,不僅是對自己,還有對別人的命運的無奈。有的時候雖然你辛辛苦苦跑出來一個新聞,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卻發不出來稿子,雖然有些傷心,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被扼殺了,真的很無奈而且很傷心。特別是關于別人命運的新聞,發不出來,更為別人的命運的無奈。
本地新聞節目對本地受眾更具有接近性一般來說,人們在收看電視新聞的時候,不可能一網打盡,具有很強的排它性。即經過挑選,細心看自己愿意看的新聞,其它新聞可能一帶而過或根本不看。而有一種情況例外,就是觀眾對于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新聞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其原因就是本地新聞節目的這種貼近性。現代社會的受眾不管身在何處,都會從安全感和交往等心理需求層面,更加關心周圍發生的事情。
非常幸運的是,在新聞部實習期間,劉老師給了我很多跟著記者哥哥姐姐一起去實地取材報道的機會。電視臺各個部門上上下下都非常忙,十分感謝同部們長輩們的耐心幫助與教導。導播、動畫、剪接、字幕等都是他們在完成自己的新聞工作后協助幫忙的。我知道了一條新聞、一個節目都是非常多的人用心血完成的。現場進行采訪并寫出采訪報道。由于以前從未接觸過新聞采訪工作,所以只有將課本上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中,進行此次采訪報道,這次活動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新聞采訪的魅力,使我更加喜歡新聞行業,對新聞事業有了新的認識。實習正值酷暑,但不管氣候條件如何惡劣,只要有任務,記者就得出發。臺里的哥哥姐姐們加班趕稿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家常便飯,甚至為一次暗訪而通宵達旦。因此,回過頭看,我深深感到,勤奮對于一個新聞工作者的重要,唯有勤奮才能做一個稱職的記者。
機會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堅韌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術業有專攻,是永不改變的硬道理。作為傳媒人必須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職業素養。學做事更要學做人,崇高的人格魅力是成就事業的重要基石。 4、細節決定成敗。通過實習,大家對于新聞工作的危險性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通過實習,同時我也認識到了作為新聞記者,勇敢無畏氣概和勇往直前精神的必要和可貴。記者一定要大膽,多問,帶著闖勁;年輕人要敢闖敢拼;不能懷疑自己的能力。我自己也認識到,勇氣是從事新聞工作最基本的素質,是新聞工作的.起點。新聞工作看似風光無限,實則處處都有挑戰和風險。如果沒有敢于拼搏、無所畏懼的氣概,就不可能采訪到有價值、有份量的新聞,也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新聞工作的使命。
知道是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非條件反射而顯得過于內向,還是我自認為很外向的性格在新同事面前難以表達,剛到電視臺實習的前兩天的我并未和任何記者出去做過任何采訪.奶奶覺得電臺的人過于高傲,讓我放棄那里的實習工作.我也很高傲,我也很自負,但是面對這樣一群特殊的群體,面對一個我曾經期盼許久的工作單位,我卻放下了我心中的那份孤傲,和他們主動打起交道來。可是真正實習了我才發現,怎么總是覺得找不到感覺,我確實是留心的學習,觀察記者老師的每一個工作步驟,每一個細節,可是覺得真正的東西卻怎么也沒有掌握,時間久了發現自己好象只是一個跟班的,干苦力的.我依然沒有從記者老師那里得到他的真傳.眼看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實習階段馬上就要結束了,我開始考慮為什么會是這樣?細細的琢磨之后發現其實我和記者老師之間有一層無形的隔膜,它使我們成為兩個毫無聯系的獨立體,使我不能夠和他真正的溝通交流,這個隔膜成為了阻礙我學習的屏障!這時我想起了班主任在我們實習之前對我們說過的話: 實習重要的不是怎樣去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而是怎樣去處理好人際關系. 直到現在我才真正領悟了這句話的真諦!
回想起來我確實沒有把搞好人際關系作為重點,記者老師不是大學班主任,他沒有義務教你,雖然我從來沒有出過什么差錯,都是聽記者老師的話,做好他交給我的一切.我每天都像是一個旁觀者每天隨記者出去采訪,看著他用非線性編輯機把片子編好,然后播出。除了這些我們沒有更多的交流。日子久了也會另記者反感,因為天天身邊都會跟著一人,又什么也不會,他會把你當成一個負擔。這是很失敗的事情,因為這樣記者和我就永遠都會有距離,設想一下對于一個陌生人你還會把子幾多年來積累得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嗎?這樣的情況對自己的實習太不利了。開始跟隨編輯學習編稿。在學習的同時也嘗試著改寫新聞素材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東西,也逐漸認識了我自己,明白眼前的我需要做的和必須做的事情。通過這一個月的實習認知,我對學習和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和打算。應該說這整個過程就象海綿吸水一樣,是個大量吸收的過程。此外,通過實習,我也深刻意識到了知識積累、創新精神和個人主觀能動性對新聞工作的重要。
在電視臺里,是分秒必爭的,也許每個節目播出不到一小時,有的新聞不到一分鐘,卻需要各個單位部門全力配合,才得以完整呈現。實習給我提供了一個機會和平臺,得以將課堂所學予以運用和發揮,鍛煉了自己的新聞業務技能。因為平時在學校中的課業資源有限,使得實習時往往只限于前期采訪、寫稿,后期制作這一塊經常插不上手。為此實習采訪過的我看著臺里的人進行后期制作只能心癢癢,暗自下決心實習結束后一定要多多學習,彌補自己的空白。
實習雖然短暫,體會卻是深刻。和第一天來電視臺實習的時候一樣,當我離開的時候,我仍然是一個需要時刻學習涉獵的學生,但現在不同的是,我心間增添的那份將來要致力于新聞工作的堅定信念。或許以前,我更多的是把傳媒當成一個專業來學習,而如今,我卻把它當成一種使命,希望能夠早日用我的手,寫出真實而客觀的報道;用我手中的筆,呼吁民聲,為傳媒經營與管理這座大廈添磚加瓦。
【電視臺實習報告1000字2】
一、實習概況
專業:廣播電視新聞學
班級:1302班
學號:*****
姓名:***
指導老師:***
實習內容:電視民生新聞采編
實習單位:浙江電視臺錢江頻道新聞部
實習時間:201x年9月1日——12月31日
二、實習內容
1)協助記者尋找選題并參與前期聯系工作。
2)跟隨記者參與現場采訪。
3)期間采寫新聞消息10余篇。
4)記錄同期、初步編輯練習。
5)幫助協調辦公室內日常瑣碎工作。
6)每天堅持寫實習日記。
三、實習觀察
(一)頻道與部門簡介
錢江頻道,1993年開播至今,已有十六年歷史,是浙江省歷史最悠久的省級頻道,堪稱浙江省之最,全天候24小時播出。錢江都市頻道為浙江省臺二套,通過有線無線雙重覆蓋。《范大姐幫忙》、《新聞007》、《誰贊成誰反對》、《九點半》四檔電視欄目是錢江頻道的四大 “新聞旗艦”。本人所在的新聞部主要負責《范大姐幫忙》和《新聞007》兩檔欄目的采編任務。
(二)記者的一天:生產新聞的“流水線”
選題。一天的工作由選題開始。選題分為兩種:一是自報選題,通過網上熱線的選題平臺或者直接提供的新聞線索得到,擬定選題后上報制片人或總監,經批準后進行采訪等后續工作,每個月都有自報選題的條數要求;二是公派選題,由領導具體安排采訪任務給某個記者。
聯系。確定選題后,就要擬定采訪對象了。在聯系的時候,有時候需要給當事人做大量的思想工作,這就要看一個記者打交道的功力了。除當事人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采訪對象就是相關部門和人員。能夠準確找到對應部門并且采訪到能夠解決問題的相關工作人員也是一門大學問,需要人脈的通達和經驗的積累。另外,聯系好的采訪時間是很不確定的,主要取決于被采訪者,有時候都顧不上吃飯,有時候可能要變卦,這就是記者這個職業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
采訪。采訪前需要相關資料的準備,做到心中有數:該問哪些問題,如何來安排片子的結構,導向又是什么等等。到真正采訪時,就是體現記者“舌頭上功夫”的時候了,而且還會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需要你隨機應變。另外,采訪的對象不同,交流的方式也需改變,這些細節的東西是需要注意的,也是作為記者平時應該慢慢體會并積累起來。
同期。如果上午把采訪任務完成了的話,下午的首要工作就是寫稿了。在寫稿之前所要做的一項工作就是聽同期,這也是實習生經常要做的一件事情。我發現這個工作有兩個關鍵點:一要聽得快記的快;二要能抓得到重點。而能幫助你做好這兩點的法寶就是在采訪的時候就要一邊聽,一邊在心里打好譜,這樣在聽同期的時候就能迅速瀏覽,抓到有富有表現力的點。
寫稿。如果事先已有了初步的設想,采訪時也打了腹稿,那么寫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只是在個別字句及結構安排上需要不斷進行調整,以求達到最佳表現力,這個表現力既包括文字本身的張力,也指文字是否能和畫面相得益彰。就這一點,我發現電視臺記者和報社記者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差別:電視臺記者在寫的時候或者寫完以后會讀一遍,行話叫“順一遍”,以體會電視口播時的感覺。
編輯。等稿子通過審核后,最后的任務就是編輯了。編輯又包括了幾個部分:配音、剪片和加字幕。這里剪片大多用的是對編機,我問過兩個記者,卻得到了不同的答案:一曰,對編機不可能被淘汰的,因為非編的穩定性太差,再者,還得照顧一些習慣用對編的老記者們;另曰,不用非編只是因為剩下的對編機還能用,而且對編機很昂貴,等報廢了就都會改用非編了。我覺得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也不用太較真了。
一切就緒,就進入待播了。《范大姐幫忙》是晚上六點播出,有的片子在5點多的時候還在趕,真的很辛苦!
(三)新聞部的“人員普查”
司機、攝像、記者(文字)的“鐵三角”
在這里,拍一條新聞大致需要三個人來完成:司機、攝像記者和文字記者。我發現這里最不能小瞧的一個角色是司機師傅,這些師傅在臺里可是久經沙場的人物了,不僅人脈廣,而且“小道消息”多,所以也成了一些聰明記者“巴結”的對象。攝像和記者需要默契的配合,經常可以聽到文字記者在剪片時抱怨沒有自己想要的畫面。
新聞部的領導層
以《范大姐幫忙》為例,記者上面是編輯,編輯上面是制片人,制片人上面有新聞部主任,新聞部主任上面有頻道總監。各個層級又是可以直接對話的,特別是記者和制片人之間。值得一提的是,領導每天都會將“審片日記”貼出,供記者們參考。哪些值得肯定和借鑒,哪些地方不足,需要改進,都一目了然。我每天路過的時候順便也會看下,覺得還是能從中受益。
【電視臺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電視臺實習報告03-02
電視臺的實習報告08-15
電視臺實習報告12-01
電視臺畢業實習報告11-24
電視臺記者實習報告03-31
新聞電視臺實習報告09-20
電視臺的實習報告范文06-09
廣東電視臺實習報告08-03
優秀電視臺實習報告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