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生產材料采購管理的問題與改進措施論文
設施養護與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采購是整個生產管理的重要環節, 公司目前每年的生產產值達2 億元左右,每年的材料采購金額在2 000 萬元以上。在全面預算管理下,實現保障生產、完成預算材料成本目標、合理地完成生產材料采購,是現階段每個材料采購與管理人員應認真思索的重要問題。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經驗,略談幾點看法,以求拋磚引玉,共同提高材料管理水平。
1 材料采購管理的現狀
1.1 生產材料采購
公司材料采購的方式通常分為兩種基本模式。一種是由各項目部自行采購供應(主要是養護、機電材料和施工材料),最后由材料設備部確認,這種模式在設施養護項目成立初就形成,因歷史因素而沿用至今;另一種是項目部請購,材料設備部采購。目前前者采購的材料金額約2/3,也就是說公司采購模式是以分散采購的方式為主,統一采購為輔。從大多數企業的管理實踐證明,兩種采購模式并存有著許多弊端:不利于公司的全面預算管理控制;不利于公司全面質量管理控制;采購機構重復設置;采購成本高;材料質量不易把握控制。
1.2 供應商的選擇
除了特種專用材料選擇直接供應商外,公司目前材料采購基本選擇四級、五級供應商。四級、五級供應商的優點是供貨響應速度較快,但由于中間流通環節多,產品價格相應就會高,產品質量追溯就會出現麻煩和弊端,材料成本就會增加,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
2 材料采購管理的改進措施
材料管理是公司企業管理和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材料的采購管理是材料管理的重中之重。運用合適的采購模式是提高采購效率的有效方式。
2.1 健全組織機構,實行專業化管理
為實現材料統一管理,應設置管理機構或安排專人負責材料采購工作,分級分類負責,并實行定編、定崗、定人、定職責,人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使材料采購管理部門真正成為專業技術精良、互動良性、整體優化的企業職能部門。
2.2 實行材料的集中采購管理模式
所謂集中采購就是將材料采購統一歸入職能部門管理,實行統一采購、統一管理,按照“擇優、擇廉、擇近”的原則采購。
2015 年下半年對公司燃油采購模式進行了改進,采用主副卡模式,用一張主卡管理多張副卡,副卡的使用情況,在主卡上實時反映。公司原來采用項目部加油卡單獨充值(采購)使用,無法及時了解和控制用油情況和卡內資金支出情況,并且資金積壓嚴重。實踐證明,統一主副卡管理后,每月充值(采購)金額明顯減少,項目部設備油耗控制水平也有所提高。
從燃油采購管理模式改進的初步實踐證明,集中采購方式具有分散采購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
2.2.1 有利于精簡機構,充分利用人力資源
實行集中采購,將分散在各項目部的采購職能合并,為項目部減負,使項目部有更多的精力花在提高材料的使用管理上。同時,組建專業水平高、整體素質好的采購隊伍,將材料采購、供應與管理集于一體,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采購成本。
2.2.2 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控制材料預算
(1)可以依據公司全面預算管理中材料預算需求,集中全公司主要材料需求量和資金,依托公司的信譽和實力,通過大批量向材料供應商購買材料,獲得價格上的優惠,進而降低材料成本,達到材料預算的控制目標。
(2)采購部門站在公司全局角度,從整體利益出發,按輕重緩急、有所側重地組織采購供應,既能保證重點,又能兼顧一般,使有限的資金得到充分利用,以便保證公司養護生產順利進行。
(3)由于公司每年有數千萬元的養護和維修施工用材料,占用資金的數量很大,因此必須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投入,加速資金的周轉。集中采購可使公司的周轉材料得到統籌安排,平衡調度,充分利用,既能滿足養護與施工生產的需求,又能減少資金的占用。
2.2.3 有利于管理制度與監督制約機制實施
除了建立統一采購管理制度外,還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和切實可行的措施,強化監督制約機制,使材料采購工作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和透明化。用制度規范來約束與監督,有利于促進材料使用部門與采購供應部門間的合作關系。
2.2.4 有利于確保材料質量和工程質量
將公司內部材料使用部門與材料采購部門分離,可有效地使材料質量得到“雙控”:一是采購部門對采購材料質量進行控制;二是使用部門對材料采購管理部門采購的材料有權過問與詢價及監督。這么做能確保材料質量,為公司養護管理出精品打下基礎。
2.3 運用全面質量管理
在采購質量管理的每一個活動中都要事先對質量管理目標和實現目標采取的措施有所策劃,當策劃制定后,定期對所開展的活動進行監測檢查,通過檢查找出問題和原因并進行處理,最終將經驗和教訓制定成標準和制度。實現集中管理,集中控制,確保養護運營的質量。
2.4 合理編制材料采購需求計劃和資金計劃
材料的需求計劃一般由項目的人員編制,其主要依據來源是年度預算與月度養護計劃、工程計劃和方案等。編制好的材料需求計劃是材料采購管理部門確定經濟合理的采購量和編制材料采購計劃的主要依據,材料采購部門按照采購計劃確定訂貨量和供貨進度。
2.4.1 確定經濟合理的采購量
經濟合理的采購量的總額隨材料數量、價格等屬性的變化而增減,其主要受訂貨成本、購買成本、儲存成本和缺貨成本4 部分影響。確定經濟采購量的目的是使與材料有關的上述4 項成本總和達到最低;根據養護項目的一般情況,由于訂貨成本和儲存成本相對較小,重點要考慮購買成本和缺貨成本之和的最小化,最終得出月度的經濟采購量。
2.4.2 編制采購與資金計劃
根據材料的需用計劃和經濟采購量的分析結果,并結合合同類型編制采購計劃,再按照材料采購計劃編制公司月度資金計劃,提出采購用款申請。
3 供應商管理優化
3.1 供應商管理模式的現狀
公司目前的供應商管理模式、供應商的選擇和合作重點放在如何與供應商進行交易的活動上,而不是在供應商的開發和利用上。因而相互間只有利益關系,缺乏信任和合作,且大部分是臨時或短暫的合作,長期、可靠、穩定的合作者比較少。雖然供應商數量很多,但真正有實力、質量穩定供應商卻并不突出。由于供應商管理方法簡單,公司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松散,對所采購物資的價格變化趨勢、質量穩定情況、供應商的履約能力等信息了解不足,這樣經常導致產生弊端。一方面使得價格不易控制,材料質量不穩定;另一方面交貨時間不夠準時,售后服務難以保證,供應商也不會根據公司的要求做過多的改進來提高服務質量。
3.2 加強對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
近年來隨著公司規模擴大,每年的材料采購量非常大。在市政養護市場競爭愈趨激烈,預算控制要求越來越高的環境下,對材料供應商的選擇,應該更注重價格、質量、交貨響應速度和售后服務等方面。根據材料需求量,有的放矢地選擇不同級別的生產商或分銷代理商。例如,品種單一、年度需求量有一定規模,可以選擇生產商或一級分銷代理商合作,按照年度預算和年度材按照合同中的規定約束施工人員的行為,從而保障施工現場的安全性,對于工程變更進行細致深入的審核,降低施工設計變更對工程總投資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費用支出,從而有利于推動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的快速提高。
3.3 施工定額
包括材料定額、勞動定額和設備定額,也就是說根據施工流程、工期和造價的要求,在特定條件下完成一定工程量所需要耗費的勞動力、施工材料和機械設備數量等。科學合理的施工定額可以指導施工的順利進行,為工程預算定額的編制提供基礎,并促進施工效率和施工進度的提高。
3.4 施工技術管理措施
相關技術管理人員需要在施工前根據施工現場環境、施工隊伍的水平和施工圖紙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并要求施工人員按照技術方案的要求進行施工,以確保市政工程的施工質量,避免不合格的施工環節影響整體的施工進度和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施工進度的加快對于工程造價的降低也有著重要意義。在施工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新型建筑材料和施工新工藝的運用,還要根據合同的要求采取有效的設備管理和材料儲存措施,降低材料運輸造成的損耗,為施工技術今后的快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5 動態管理措施
需要對市政工程造價控制的組織體系進行完善,以工程項目經理作為造價控制管理的核心,下屬項目經理直接進行項目質量、成本、進度等的監控,并對具體的造價控制環節負責,提高造價控制管理的可靠性。根據施工環節不同要求,適當調整具體的管理措施,相關的責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工程成本進行核查,以便確保工程造價可控。
4結語
市政工程造價控制管理設計范圍較廣且工作要求較高,工程相關管理人員要提高對造價控制的重視程度,建立完善、全方位的市政工程造價控制管理體系,對存在不足的環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加以改進,同時健全造價控制的激勵機制和追責機制,提高工程造價控制管理的實效性。
【淺談生產材料采購管理的問題與改進措施論文】相關文章:
安全生產持續改進措施10-13
電力生產安全問題分析及措施探索論文08-05
安全生產改進措施(通用10篇)02-07
安全管理改進措施(通用10篇)03-22
淺談管理問題員工的必備技能11-08
臨床路徑改進措施07-28
存在不足改進措施12-07
地理教學改進措施02-24
固定資產管理改進措施(通用10篇)08-28
語文考試反思改進措施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