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斗雞菇的種植技術與注意事項
斗雞菇的營養很豐富,味道非常鮮美,從出生到現在都無法人工培育,它可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那么大家就會有疑問,應該怎么來中斗雞菇呀,種植斗雞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需要哪些技術,這都是大家所關注的點,那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斗雞菇怎么種
1、菇房要求地勢較高,四周開闊,環境清潔,房子朝南,頂上設風筒,墻壁上開設南北對稱呈長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風防雨,室內能保溫保濕,通風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沖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墊新土夯實。四周墻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內每次可用藥劑熏蒸消毒,防止雜菌感染。
2、培養料的堆制
培養料要經堆制發酵處理,分解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過去多采用一次發酵,發酵不甚完全,養分末得到充分分解,雜菌和蟲害還有存在。為解決這個問題,近年發展了二次發酵(后發酵)技術。
3、播種及覆土
料溫下降到28℃以下時,即可開始播種。將培養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約9×9厘米,每瓶菌種(750毫升)約播1平方米,若要發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種后需注意保濕,菌絲開始萌發生長時,要逐步加強通風,促使菌絲向料內生長,并控制雜菌生長(發現時可挖去)。菇床上要覆蓋細泥團,蘑菇子實體正常形成,生長。可用曬干的菜園土上豆類土等肥土塊過篩,大泥團約鴿蛋大小,小泥團約花生仁大小。當菌絲體發滿表面,并已深入培養料之大部份時即可進行,先蓋粗土,(約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蓋細土(約1.2厘米左右,略干)。
4、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噴勤噴。培養料和覆土層基本是底濕上干,內濕外干。溫度保持在10-18℃,最適宜于實體形成生長。發現粗細土層上有小菌蕾時,要噴施出菇水,當子實體發育到有豆粒大小時,可多噴水,以利發菇。出菇期間,空氣濕度保持80-90%。秋菇采摘三批后,氣溫降低,可用0.2%尿素或硫酸銨,腐熟的人糞尿、畜尿或1%葡萄糖追肥。入冬后,加強管理,還可試驗用增加菇房室溫的辦法繼續產菇。春菇生產約在3月份開始,管理需保溫保濕,適時噴水,并在每批菇采摘后,下批菇蕾形成前噴施追肥。
斗雞菇種植技術與注意事項
1、預濕要充分:稻草應充分浸泡,以利發酵。浸泡不充分的稻草翻堆時需大量補水。在二次翻堆之前若不能補足水分,以后將很難補足,這樣會影響菌絲的生長。
2、翻堆要均勻:翻堆時應按“生料放中間,熟料放兩邊;中間的放兩頭,兩頭的放中間”的原則。翻堆時不遵循這個原則,會導致培養料發酵不均勻,達不到翻堆的目的。
3、采土要符合要求:有的農戶用未處理過的菜園土進行覆土,有的還添加未充分腐熟的牛糞。這樣的土壤常帶有大量的病菌和蟲卵,容易引發多種病害,給蘑菇農戶造成損失。
4、覆土時不要添加尿素:新的農戶習慣性地把種植蘑菇和種植其他作物等同起來,覆土時添加尿素,從而造成氨味過重,導致菌絲死亡。
5、不要噴施“關門水”:在蘑菇種植前期高溫時噴施“關門水”,會造成高濕環境,引起冒菌絲、結菌被及小菇死亡等;后期噴施“關門水”,則容易使菌絲退化、早衰。
6、防病要及時:有些農戶由于缺乏基本的辨別和防治病蟲害的知識,往往在病蟲害發生較重時才著手防治,以致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造成蘑菇嚴重減產。
斗雞菇怎么采收
雞肉絲菇的采收,原則上是愈嫩愈好,亦即在其剛出土至傘緣與菇柄成45度角以內者為佳,而以傘緣平直之前為其最低標準,如菇傘達平直甚至翻轉者,已屬過老而致口感較差。在大雷雨后之數日內,最好每天清晨前往可能出菇之處尋找采收,如過了中午之后,往往因氣溫過高而致菇體很快即行腐爛。
斗雞菇采收后該怎么儲存
雞肉絲菇的儲存,雞肉絲菇采收后,將其假根一一切除,并洗凈菇柄基部的附土,然后以紙張包裹,放入塑膠袋或特百惠保鮮盒,置于12℃之儲存庫中,可保存良好之鮮度達一周以上。雞肉絲菇存于10℃以下者,依溫度之下降有漸次被凍傷而影響口味之現象,如溫度在14℃以上者,則依溫度之上升而有漸次加速腐爛的情形,尤其達30℃以上時,一般在一天內即可使雞肉絲菇產生腐爛現象。
在現代人工養殖技術這么發達的情況下,斗雞菇又不能人工養殖的情況下,大家通過以上的問題應該都知道要怎么種植了吧,斗雞菇生長對環境條件極為苛刻,生長在高溫高濕叢林。而且斗雞菇的養殖效益很高哦。
斗雞菇簡介
名稱因地而異,廣東稱雞樅,潮汕稱雞肉菇,臺灣和福建叫、雞肉絲菇,福建還稱雞腳菇和桐菇,四川稱斗雞菇,傘把菇,尖臉菇,山蘑菇。在日本稱白蟻菇和姬白蟻菇。還有人稱雞肉菌、雞樅花、荔枝菌、六月菌、拆菌、白蟻菌、雞油菌等。在明代之前的古籍中名稱更多,有雞菌、雞傻、雞宗、雞縱菜等。 生長于白蟻巢穴之上。夏季雨水季節。 又分為白、黃、黑、三種,黑色的相對味道香一些。
據知,食用菇類中有營腐生、寄生與共生等三大類,其中以營共生者在人工栽培上較為困難,但今已逐漸的被克服,并達到部份可以人工栽培生產之程度,一般所謂共生者,是指一種食用菇之菌絲,需與另一種活的植物根部結合一起,營共同生活才能長出菇體者,如松茸、松露等之類。
雞肉絲菇之共生對象是動物中的白蟻,而卻非如一般營共生的植物根部,這是它最奇特與神秘之處,且自試驗中發現它甚或與黑柄炭角菌也有相當的關系。
分布范圍
分布在中國江蘇、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浙江等地區。夏秋季在山地、草坡、田野或林沿地上單生或群生,其假根與地下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formosanus)窩相連。
營養成分
雞樅菌雞縱營養豐富,尤其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蛋白質中含有20多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種類齊全。中國歷代都稱贊白蟻雞樅菌美不絕口,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克鮮雞樅菌含水92.61%,干物質7.39%。在干物質中,含粗蛋白34.94%,粗脂肪3.40%,粗纖維13.91%,可溶性糖4.5%,水解糖9.59%,灰分7.73%。在灰分中氧化鈣為20.29%,磷4.62%,鐵1.89%,錳0.08%。還含有麥角留醇和16種氨基酸以及維生素C。雞樅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雞樅中含有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對降低血糖有明顯的效果。
【斗雞菇的種植技術與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桑樹的種植技術與注意事項02-27
馬奶葡萄的種植技術及注意事項08-24
姑娘果種植技術與注意事項02-10
百子蓮種植技術與注意事項10-27
檳榔種植的注意事項08-15
垂盆草的種植方法與注意事項01-19
天麻的種植方法及注意事項09-27
黑豆種植注意事項07-06
茶花種植注意事項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