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翻譯發展前景論文
摘 要:翻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的關鍵。研究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大學英語教學適應新時代英語教學發展的需求。本文圍繞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方法策略,旨在為翻譯教學進一步發展提供一些參考思路。
關鍵詞:翻譯教學;大英教學;翻譯能力
翻譯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是許多語言活動中的一種。它使用一種語言形式把另一種語言形式里的內容重新表現出來的語言實踐活動。翻譯教學不同于語言教學,需要專門的翻譯訓練。新的《課程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修訂后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明確列入教學目的之中,還對學生在“基礎階段”和“應用提高階段”需具備的翻譯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李君,2009)
雖然大學英語基礎階段目標是培養聽、說、讀、寫、譯全面綜合發展的學生。但在實際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師把重點放在聽、說、讀、寫方面,翻譯教學處在尷尬的地位。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的環節中,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現狀
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最明顯的問題,是普遍使用的交際教學法導致的一種誤區,即,外語教學過程盲目單語化,完全排斥母語或翻譯。在具體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采用英語教學,原本的目的是提供真實的英語交際情景,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英語思維習慣。但這種做法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甚至有的老師說出來的英語并不規范。另一方面,現在的教師和學生對翻譯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沒有給學生較系統地介紹一些翻譯常識和技巧,學生沒有進行足量的翻譯練習,這些因素都使得學生的翻譯能力提高緩慢。
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策略探析
首先,需要進一步落地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精神。我國原先大學英語翻譯教材由于缺少對于翻譯技巧以及翻譯理論的介紹,時過境遷,這些翻譯教材早已不再適應現代大學英語的需求。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應該重視對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培養,加強對于學生英語翻譯理論與技巧的灌輸。(張勝楠,2013)
其次,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適當講授翻譯理論,并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的能力。翻譯課程通常由四個部分組成:翻譯實務、基本知識、翻譯理論和翻譯思想史,翻譯理論在整體素質教育中應占有極重要的地位。翻譯理論教學與翻譯實務相結合,是科學的辯證統一,符合并體現整體素質教學觀。翻譯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應該要有一個理論體系作后盾,讓這個理論體系像一只無形的手對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進行“幕后操縱”。翻譯理論在翻譯教學中可以啟蒙、幫助學生提高和加深對翻譯活動的認識,闡明翻譯活動的本質,培養他們將翻譯理論知識轉變為一種自覺意識,形成正確的翻譯觀;而且還有利于總結出具有可操作性,適用于各類文本的翻譯原則,用于指導學生的翻譯實踐,分析翻譯中的問題和評價譯文的質量。(肖萌,2008)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有意加強學生漢語語言文化修養,提高英漢翻譯水平。雖然學生在進入大學學習前經過了多年的漢語學習,可以用漢語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本國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對于一些語句篇章也能有自己的判斷,能夠通順表達,但讓他 們進行英漢翻譯,譯出的漢語總是差強人意,更說不上生動、活潑并具有生命力了。學生的譯文不僅拘泥于英語原文的表層形式,也因為沒能掌握漢語的行文規律和表達習慣,使人感 到譯文僵硬、突兀,這都應歸結于漢語底蘊不足,缺乏扎實的語言功底,廣博的相關知識和 敏銳的感受能力,而這恰恰是提高翻譯水平的必備條件。
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和漢語的語言共性和個性,掌握必要的翻譯技能。英語和 漢語之間有著由人類共性所決定的語言共性,這是英漢語之間得以互譯的前提。但英漢語言 分屬于兩種截然不同的語系,即,印歐語系和東亞語系。這兩種語言各自在相隔萬里的地域 發展起來。詞匯、語法、語義等各方面差異很大。尤其這兩種語言根據其語法關系的習慣用 法,句子結構和表達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也正是
【大學英語翻譯發展前景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理念論文201805-30
旅游產業的發展前景 論文01-23
體育營銷的推廣及發展前景論文02-01
人工智能發展前景論文01-18
自動化的發展前景論文03-15
中醫學的發展前景論文07-31
發展前景好的大學專業08-25
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前景論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