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楓橋夜泊》閱讀答案及賞析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經常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算得上好閱讀答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繼《楓橋夜泊》閱讀答案及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張繼《楓橋夜泊》閱讀答案及賞析 1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①在詩中作者寫了哪幾種景物?請分析這首詩寫景的順序,并說明這首詩是怎樣以景襯情的。
答:(月落、鳥啼、霜滿天、江邊的楓樹、漁火、寒山寺;從遠到近;用秋夜的寂靜、凄清、朦朧來烘托羈旅者孤孑清寥、愁緒滿懷的思鄉之情。)
②詩歌在景物描寫中巧妙地運用冷暖對比、動靜結合。其中月落、霜天是“冷色”,江楓、漁火“暖色”;一、二句是“靜景”,第四句是“動景”。
③“江楓漁火對愁眠”一句中的“愁”指的是一種思鄉的感情,詩中的客字可以與之引證。
4.這首詩在寫法上運用了什么表達手法?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案:在寫法上運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抒發了詩人漂泊他鄉的孤愁情懷。
賞析:
這首七絕,是大歷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里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唐詩三集合編》“全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其名句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為什么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張繼《楓橋夜泊》閱讀答案及賞析 2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姑蘇”指的是___________,它的“______________”給詩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4分)
2.詩中描寫秋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描寫秋景的詩句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選擇正確的答案,將序號填在括號里。(4分)
(1)這首詩的作者是()。
A:宋朝的王安石
B:唐朝的張繼
C:宋朝的張繼
(2)“對愁眠”表達了詩人旅途之中()的情緒。
A:勞累
B:憂愁
C:悲哀
參考答案:
1.蘇州夜半鐘聲
2.月落烏啼霜滿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1)B
(2)B
「詩文賞析」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蘊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
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
【張繼《楓橋夜泊》閱讀答案及賞析】相關文章:
張繼《楓橋夜泊》賞析11-08
張繼的《楓橋夜泊》賞析04-06
張繼《楓橋夜泊》原文賞析06-28
張繼《楓橋夜泊》賞析大全11-10
張繼——楓橋夜泊原文及賞析02-23
張繼《楓橋夜泊》的原文·翻譯·賞析07-02
張繼《楓橋夜泊》詩詞07-21
張繼《楓橋夜泊》全詩翻譯及賞析07-11
楓橋夜泊_張繼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