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高中優秀作文
又是中秋,正午的烈日還揮發著夏日的威風,那種炎熱儼然有幾分老虎吼嘯山林后的余勢,即讓人松了口氣又讓人略帶一點忌憚,秋天不像個秋天。既然已是中秋,該有點蕭蕭瑟瑟的風冷流寒,圓月之下,落黃零零、丹桂飄香,眾人齊聚把盞向明月,那才有賞月之雅興、秋節之韻味。這個中秋實在有些差強人意。
忽然想起杜甫的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秋的圓月總能給那些遠離家鄉的游子濃濃的思鄉之情,仿佛是看到了圓月就如同看到了家鄉的一切。而這一切又是那么具體那么清晰:金黃的稻田,蒼翠的矮山,明鏡似的小湖,還有那滿是青苔的石墻…… 每一個游子都會有一個明靜而光亮的“故鄉月”,季羨林的“故鄉月”是家鄉葦坑里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那種平凡卻卷裹了兒時的樸實與純真,把一個狹小而清新的月下世界定格成了永恒的畫面。我的“故鄉月”是童年時田田荷葉上的既晶瑩又晶澄亮的圓月。時已至今日卻再也望不到那樣的圓月。
中秋之月是一種守候也是一種期待。中秋應是與家人團聚之時,而這些年的中秋節都是在外鄉度過,這個中秋節也是如此。想想新婚的妻子,這本是婚后的.第一個中秋節,而彼此相距遙遠而無法共度,實在令我愧憾。只能借蘇東坡的詩句抒發這相隔遙遠的溫馨甜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的這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結尾是寫給他的弟弟蘇轍的,基于手足親情能激發他的豐富多彩的思情,實在難能可貴。可以想象一個人思念他的兄弟顯得如此柔情悱惻、可歌可泣,無不讓人心生感慨。蘇軾和蘇轍也應該是中國歷史中兄弟情深的最佳典范之一,他們從小一起玩耍,一起長大,一起讀書,一起進京赴考,一同在朝為官,一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應該說他們相互見證著彼此青年時期的歲月光輝,他們比任何人都了解彼此的心靈所想。在那段意氣風發的年代,他們相互陪伴,相互學習,相互鼓勵,以致同時成為那個時代的杰出青年。
由于朝廷的任命,他們從此分離。分離可以是一首詩也可以是一杯酒,或者是霸橋邊上的一束柳枝。而他們的分離有很多的離情愁緒超乎了離別時沉重的相擁、珍重的道別,他們的離別無疑傾注了彼此無盡的牽掛與思念。分離過后也會有聚合的時光,而以后的分分合合卻讓他們更憂慮彼此的命運,他們不幸的陷入了仕途官場的漩渦。政治的傾軋,官場的暗斗,都使他們力不從心。蘇軾的名聲在那個時代也實在太過響亮,“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一雙雙嫉妒的目光總是在搜集著他的“不軌行為”,而那些證據也確使他遭受一次又一次貶謫的痛苦。
或許是為了避開那些刺眼的目光、懷恨的臉神,他來到了密州,一個遠離京城的地方。而他的弟弟子由卻與他相隔遙遠,他們更是七年未能相見。又是一個中秋之夜,他的身邊聚集著一群人,或有友人,或有慕其名聲的追隨者。眾人歡聚應是斛光交觸、歡聲笑語、溯酒賦詩,酒到正酣時,蘇東坡忽然轉身舉杯向明月。太多的思情愁緒:無奈、憤怒、不屑、思念…… 諸多的情感在這天地間馳騁游蕩,最后集中在了那輪圓月之上。那一刻他可以羽化而成仙進入他的世界,也可以俯望旁人發出“高處不勝寒”的嗟嘆,但嗟嘆之后,他眼光一亮,心頭一怔:在一個遙遠的地方有一個既是兄弟又是知己的人也該觀賞著這輪圓月,也會在思念他的兄長。那一刻他們之間沒有了遙遠的距離隔阻,也沒有了忘乎彼此的愧憾,因為同樣的月光照亮了散落在層層山水間同樣的思念。一杯酒,一聲嘆息,化為茫茫千里間的共同企盼。皓首問月,將一種超然絕然的祈望消弭那無數日夜里沉沉的苦思,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因曾經擁有。
蘇軾當時賞月的心緒是復雜的,復雜得縹緲虛無、上天入地、曲折迂回。命運的坎坷,時局的困頓,前路的艱辛,當下的閑愁,一下子都在圓月下華麗的爆發。可是這世間能有幾人懂得其心,他的知己在遠方,他所思念的也在遠方。 圓月承載著思念,遙寄著思念,也連通著思念。
明月,這樣一個宇宙中最常見的物象承載了人類太多的情感,而它所寄托的思愁照亮了中國的文學史。“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明月中是濃濃的鄉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的明月是一種各自天涯的美好期待。“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的明月是那么婉轉迷離,悠思情往。“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的明月卻挖潛了人生苦短,還向往著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我也時常探尋著古人的情懷,比如這中秋時節,賞月也應該有些曠古的情思。“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前不久看新聞講,某某電視臺在評選中秋節最佳的賞月地點。在我看來這樣的活動既是無趣也是無聊,也不排除他們為那些評選的景點做廣告的嫌疑。賞月的本質是望月,全天下也只有一個圓月,賞月賞的是心境,心境不同圓月也不同。心境可以使圓月更圓,也可以使圓月不圓,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明月。賞月之心境無關月下之風景,關乎的是心中的層層積累的思情。難道非要趨之如騖的擁擠到那些景點去賞月?也許在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早已失去了原始的心境而不得不轉身離去,卻還要埋怨那狂躁的熱鬧、起哄的喧囂。圓月之圓也無圓!
下午剛剛收到以前的一個同事發給我的中秋節問候短信,仿佛一下子又回到那時與他們共度中秋的情景。時光流轉,圓月變了一輪又一輪,今夕又何處?翻來覆去怎么也想不到一句適合的回復,便想到了蘇軾的那句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