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版逢入京使意思及賞析
《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的詩作。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注音版逢入京使意思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原文
逢人京使古詩帶拼音版
féng rén jīng shǐ
逢人京使
cén shēn
岑參
gù yuán dōng wàng lù màn màn
故園東望路漫漫,
shuāng xiù lóng zhōng lèi bù gān
雙袖龍鐘淚不干。
mǎ shàng xiāng féng wú zhǐ bǐ
馬上相逢無紙筆,
píng jūn chuán yǔ bào píng ān
憑君傳語報平安。
注解
1、故園:指長安,作者在長安有別墅。
2、龍鐘: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3、憑:托。
譯文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
滿面龍鐘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
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3、逢人京使古詩全文賞析
詩寫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帶口信回家的情境。詩來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寫去,不事雕琢,親切不味,真摯感人。“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是生活中常見之事,一經藝術提煉概括,多么典雅感人,富有生氣!
創作背景
根據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注·岑參年譜》,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八載(749)詩人赴安西(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三十四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岑參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立馬而談,互敘寒溫,詩人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此詩就描寫了這一情景。
整體賞析
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欲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愁難收。“故園”,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托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托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后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干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充滿了濃郁邊塞生活氣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長,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摯。詩人善于把許多人心頭所想、口里要說的話,用藝術手法加以提煉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義。在平易之中而又顯出豐富的韻味,自能深入人心,歷久不忘。岑參這首詩,正是有這一特色。
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荊州江陵(今屬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親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年間,兩度出塞,居邊塞六年,頗有雄心壯志。安史亂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轉起居舍人等職,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后罷官,客死成都旅舍。與高適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其詩題材廣泛。有《岑嘉州詩集》。
【注音版逢入京使意思及賞析】相關文章:
逢入京使賞析07-02
逢入京使翻譯及賞析06-20
《逢入京使》詩詞賞析07-07
《逢入京使》原文及賞析01-24
《逢入京使》翻譯及賞析02-22
逢入京使原文及賞析07-27
逢入京使原文翻譯賞析06-19
逢入京使原文、翻譯、賞析02-20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譯賞析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