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寶寶一起睡父母必須注意的禁忌
很多媽咪都喜歡把寶寶抱著睡到大人床上,以為這樣做能增強親子感情。孰不知,大人和小孩一起睡隱患很大,嚴重容易導致嬰兒猝死!
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父母和嬰兒睡在一張床上,人們都習以為常,殊不知其中有很大的隱患。以前的研究也有證明,父母和嬰兒同睡一張床,很容易引發嬰兒猝死。英國嬰兒死亡調查小組在調查中發現,猝死嬰兒中的四分之一是和父母同睡一床,沒有任何征兆,發熱、窒息而死。
什么是嬰兒猝死癥?
嬰兒猝死綜合征(簡稱SIDS),也稱搖籃死亡(cotdeath,cribdeath),系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嬰兒突然意外死亡,1969年在北美西雅圖召開的第二次國際SIDS會議規定其定義為:嬰兒突然意外死亡,死后雖經尸檢亦未能確定其致死原因者稱SIDS。嬰兒猝死綜合征是2周~1歲之間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占該年齡組死亡率的30%。發病率一般為1‰~2‰,其分布是全世界性的,一般半夜至清晨發病為多,幾乎所有嬰兒猝死綜合征的死亡發生在嬰兒睡眠中,常見于秋季、冬季和早春時分。
和寶寶同睡一張床注意事項
1.和丈夫達成共同協議
如果你一直都和寶寶的爸爸一起睡,那么一定要你們兩個都想和寶寶一起睡才行。如果有一個人還不太確定,就需要先嘗試一段時間,然后再做調整。注意,只有在適合家里所有成員的情況下,同睡才可行。
2.永遠不要在沙發或水床上同睡
不要在沙發上跟寶寶同睡,因為他可能會卡在兩個沙發墊之間,或你和沙發背之間的'夾縫里。水床太軟,而且床框周圍可能有深深的縫隙,或許會讓寶寶掉進去。此外,如果你們移動身體時,動作過大,也許會讓你的寶寶從床上飛下去!
3.買一張大床
如果你們的床太小,那么同睡就不會舒服或者不愉快。特大號的床是最好的,但如果你們的預算(或臥室)不允許買那么大的床,那就應該考慮買一個放在大床邊的嬰兒床—— 可以把小床接到大床一邊的那種,或者把一個普通的嬰兒床放在大床邊,并放下小床一邊的圍欄。盡管這并非至關重要,但如果你能把寶寶的床墊調整到和你的一樣高,那么你觸摸或安撫他時,就會更容易些。如果寶寶總是扭來扭去的話,這種方式會很有效,因為他還和你保持一定距離,所以不會整夜踢到你。
4.一定注意床墊安全
你們的床墊一定要硬。如果寶寶睡在軟床墊上或周圍都是枕頭和松軟的被褥,他就有可能窒息或過熱。如果你的床有框架、床頭板或靠墻放,一定要讓床墊緊緊地貼住框架、床頭板或墻壁,這樣寶寶就不會有掉進縫隙里的危險。
5.被褥要輕而少
如果和你們同睡的寶寶小于12個月,要盡可能少用毯子,而且被子一定要輕,以減少寶寶窒息和過熱的危險。這些危險在寶寶的頭3個月最有可能發生,在 3~10個月期間,他最大的危險是掉進床墊和床框、床頭板或墻壁之間的縫隙里。寶寶還有可能陷進一個多余的枕頭或填充玩具里,因此,床上也不要放那些東西。
6.保暖,但不能太熱
寶寶睡覺時的著裝或襁褓要輕巧,因為與其他人身體相接觸會提高他的皮膚溫度。告訴你一個不錯的經驗之談:如果你覺得舒適,那多半情況下你的寶寶也會覺到舒適。
7.別讓寶寶睡在枕頭上或頭被蒙住
永遠不要把寶寶放在一個大枕頭上睡,因為他會有從枕頭上翻滾下來或在枕頭柔軟的皺褶里窒息的危險。你還得經常檢查他睡覺的情況,確保他沒有扭到下面去,那樣他的頭會被毛毯或棉被蓋住,從而可能導致過熱或呼吸困難。
8.不要讓嬰兒和大寶寶挨著睡
你們可以同時和一個嬰兒、一個學步兒一起睡一張床,只要這兩個孩子沒有挨著睡就行。學步兒不知道一個嬰兒是不能保護自己免于窒息的,因此,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在不經意間翻滾到小嬰兒身上,或者把一只胳膊伸到他的嘴巴或頭上。學步兒也往往是一流的蠕動專家,這就意味著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偶爾會打著或踢著小嬰兒。出于同樣的原因,你們不應該讓一個嬰兒和一個大寶寶單獨睡在同一張床上,而是應該你或你的丈夫睡在這兩個孩子中間。
9.不要把寶寶獨自留在大人床上
雖然寶寶可以在你和丈夫之間睡得很安全,但如果你們起來上洗手間或早上先下床離開時,他還是容易掉下床來。很多父母在離開熟睡沒有人看護的寶寶時,會在他的兩邊放些枕頭,但由于他可能會因翻滾進枕頭里面而過熱或/和出現呼吸困難,所以這種做法并不合適。理想的方法是,買一個床用圍欄安在床邊,或者當你們離開房間時,把他放在諸如嬰兒籃或嬰兒床這樣安全的地方。
10.如果同睡,就不要抽煙喝酒
抽煙的父母不應該和寶寶同睡。雖然沒人知道確切原因,但如果抽煙者與寶寶同睡,出現嬰兒猝死綜合征的危險會就比較高。
【和寶寶一起睡父母必須注意的禁忌】相關文章:
教師資格面試注意事項和禁忌09-05
科目一考試必須注意的問題09-18
重裝系統必須注意的幾個事項04-13
新手駕車上路必須注意的事項10-14
2015中高考飲食禁忌注意事項08-16
駕考:倒車必須注意的四大盲區09-03
托福考試中必須注意的細節問題04-03
女生學車必須注意的四大事項09-30
2016年新手上路必須要注意的事項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