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五年級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千與千尋五年級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千與千尋五年級觀后感1
每當人們談到著名漫畫家宮崎駿的時候,自然而然地也會談到他的電影,我以前在家里看過赫赫有名的動畫片《千與千尋》,那時候,只是覺得這是一部不錯的動畫片,也沒有其它特別的感受。
寒假里,我在影視欣賞課上又重新看了一遍這部電影。剛開始,我不太在意觀看影片,而是留心看老師發的講義上的題目,突然,我被一道題目難住了,題目要求我寫出影片里那些重要的人物名字,于是我只好重新集中注意力觀看影片,很快,我就被那些生動刺激的故事情節迷住了,雖然老師對影片進行了一定的刪減,部分原有的片段沒有了,但仍然使我常常地沉浸在故事情節中。
就在我慢慢從故事情節里走出來時,我突然發現剛才難住我的那道題目有了許多答案。首先,我發現影片的名字就非常有深意。片名這所以叫《千與千尋》,是因為千尋被湯婆婆奪走名字后,改叫千的,后來通過千尋和白龍的對話,我知道,一旦千尋忘記自己的名字,就會和白龍一樣,()回不到原來的世界里,通過名字可以讓人們回憶起許多過去的人和事。所以影片把千尋的.兩個名字做片名,體現出名字的重要性,
那天我有了個奇怪想法,假設世界上的人沒有名字,那世界會完全不一樣了。名字,每個人的生命符號,多么有魅力呀!
千與千尋五年級觀后感2
今天又看了一遍《千與千尋》,聯想起中國的動畫片,再次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中國的就是世界的。這話大致不錯,問題在于,是在“世界”基礎上“中國”,還是純粹的中國路線?《千與千尋》就是一例,曾經風頭無限的宮崎峻《千與千尋》講的是一個日本小女孩千尋的心靈歷險故事,可謂“日本的就是世界的”,完全本土。但片子制作精美,某場景竟令人聯想到巴羅克風格。同時,宮崎君關注的是人類共通的東西:成長的煩惱——青春毋寧說是一場心靈歷險。千尋心靈上經歷的東西,換一個美國孩子或者中國孩子都可能碰到,這就是藝術的共鳴。
反觀中國,圖解式、簡單化的詮釋傳統姑且不論,但就制作,與國際水準就像天上地下。《寶蓮燈》說是大制作了,其人物表情之單調呆板、場景描繪之簡單粗陋,讓看慣美國大片的觀眾無法容忍。
其實早在1961年萬籟鳴導演的《大鬧天宮》至今堪稱中國動畫的最高水準,享有世界聲譽。因此,我們是沒有理由繼續粗陋下去的。事實上,中國并非沒有能力創造自己的卡通形象,不說孫悟空,但是黑貓警長亦曾擁有大批擁護者,其卡通形象也具有商業化的前景。但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態度左右著中國動畫片。最惡俗的當屬《海爾兄弟》,他們以為,把一個中國孩子和一個外國孩子放在一起,搞一點簡單的文化沖突和道德教化,便具有了所謂的國際性,可笑。
我不認為中國人的想象力與靈感有什么問題。我們最缺的只是經過市場洗禮的高水準的行業人才。在米老鼠誕辰77周年之際。讓我們祝福孩子們吧,但愿我們的動畫片不再粗糙下去!
【千與千尋五年級觀后感】相關文章:
交通安全日觀后感10-03
五年級語文試題精選09-12
精選五年級語文試題08-30
五年級語文試題09-10
五年級教案太陽12-02
《白楊》五年級教案12-02
五年級《太陽》教案07-22
五年級教案:天窗08-25
語文試題五年級09-26
鸕鶿的五年級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