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諸子的德禮之間讀后感800字
本書圍繞著“德”,透過“德禮之間”的角度與視野,追溯并闡明了前諸子時期的思想史。
首先,本書以斬截的方式,明確了前軸心/前諸子時期思想史的主題就是“德”。其次,鑒于德禮之間的關系是某種依存關系,而禮的.范疇又廣泛涉及政治社會文化信仰諸方面,因此本書著重從制度與思想相互建構的角度,闡明前諸子時期的思想史。再次,本書的主要特點是論述了“德”所涉及的廣泛論題,通過關鍵細節,從德禮之間“虛實相生”,揭示了前諸子時期“德”的涵義和意義。 長期以來,學術界普遍以“夫命神學”界定前諸子時期思想的特質,本書力排眾議,代之以“德禮之間”。這種詮釋新人耳目,而且于史有據,令人信服。本書完整地展現了由周初至春秋末年的時代風貌,由此而勾勒出諸子時代哲學突破的清晰的輪廓,在于德禮體系的推陳出新以及道法精神的不斷滋育。最后落實于古典意義上的中國意識的形成。 本書抓住了中國思想史上最初的核心概念——德禮思想的產生和演變,從語文學、政治制度學、社會史學、宗教學、文化學、道德系譜學等多方面的視角,對上古時代(主要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思想的產生和發展作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從而深刻揭示了上古時代中國思想的特質,及其對我國軸心時期即先秦諸子時代思想的決定性影響。 卜筮然后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是吉利的,以為神就兇了,因為那將成為迷信。祭祀,儀禮,因遇大事而做,僅是為了表示重視,并非為了求以得之。這是一個文化的傳統,文明的范式。近人多誹古之祭儀,以為迷信,然這種“文”祭并不阻礙科學的發展,譬如人有理性的思維亦有感情的維度。今天在韓國,臺灣和日本,祭祀已成為一種寶貴的文化積淀,示出它對祖先的尊重和延續。
吾國之汗顏,禮儀之邦今恐難副其實。
【前諸子的德禮之間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先秦諸子讀后感06-28
從左傳看禮與德作文500字04-08
遵德守禮倡議書06-28
遵德守禮宣傳標語06-25
何謂先秦諸子和諸子優秀散文04-08
遵德守禮講文明的溫馨提示語08-23
尊德守禮文明禮儀宣傳標語08-07
《與諸子登峴山》教案10-03
與諸子登峴山賞析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