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宿建德江》原文賞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作。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宿建德江》原文賞析,希望大家喜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重點字詞解析
①建德江:即新安江,是錢塘江的支流,江流經建德(今浙江建德縣)。②渚:河中的小塊陸地。③客愁:做客異鄉之愁。新:剛剮出現或剛剛體驗到的。④以上兩句說,原野空曠,天比樹還低,清澄江中映出的月影就在人的身旁。
賞析
盂浩然40歲時A長安應試,落第后開始漫游吳越。他先到杭州,觀看了錢塘江漲潮,寫下了“驚濤來似雪,一坐生凜寒”(《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的名句,然后乘船經錢塘江口人浙江溯流西上,從建德人蘭溪,經婺州、東陽至相傳是劉晨、阮肇采藥遇仙的天臺山。這首詩便記述了途經建德江晚泊時所見所感。 詩的前兩句,先勾畫出了令客生愁的自然環境。傍晚時分,詩人秉坐的小船停靠在了一個煙霧迷蒙的小洲旁,望著蒼茫的暮色,漂游的詩人心中涌起了強烈的羈旅之愁,一個“新”寫出了愁驀然而生的真實感受。
接下來兩句寫詩人遠望天際、近視江面所看到的景象:原野空曠,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夜暮降臨,倒映在清澄江水中的明月,和舟中人是那樣靠近。這些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在舟中才能如此真切的領略到。“低”、“近”二字顯然融人了詩人的主觀情思,詩人淡淡寫來,卻淡中有味,耐人咀嚼。由于詩人心情孤寂,在描寫中融入了游子的漂泊之感,山水景物也不免染上了一層清冷的色彩。融情人最,情景相生,便成了這首詩在藝術上最顯著的特點。桂甫說:“復憶襄陽盂浩然,清詩句甸盡堪傳”(《解悶》),又贊嘆他“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遣興》),對孟浩然杜甫表示了由衷的欽幕,由此可以看出孟浩然的價值。
創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開元年間離鄉赴洛陽,再漫游吳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宿建德江》當作于作者漫游吳越時,與《問舟子》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名家點評
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孟浩然詩云“江清月近人”,杜陵云“江月去人只數尺”,子美視浩然為前輩,豈祖述而敷衍之耶?浩然之句渾涵,子美之句精工。
宋代劉辰翁《王孟詩評》:劉云:“新”字妙。“野曠”二語酷似老杜。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語少意遠,清思痛入骨髓。
明代唐汝詢《唐詩解》:客愁因景而生,故下聯不復言情,而旅思自見。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神韻無倫。
清代吳瑞榮《唐詩箋要》:襄陽最多率素語,如此絕又雜以莊重,似齊梁儷體。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
清代張謙宜《繭齋詩談》:“低”字、“近”字,宋人所謂詩眼,卻無造作痕,此唐詩之妙也。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注》:“野曠”一聯,人但賞其寫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詩外味。
清代劉宏煦《唐詩真趣編》:“低”字從“曠”宇生出,“近”字從“清”字生出。野惟曠,故見天低于樹;江惟清,故覺月近于人。清曠極矣。煙際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無人之境,凄然四顧,彌覺家鄉之遠,故云“客愁新”也。下二句不是寫景,有“愁”字在內。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六子。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宿建德江》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宿建德江原文及賞析06-01
宿建德江原文,翻譯,賞析09-08
《宿建德江》原文及翻譯賞析07-31
宿建德江的原文注釋及賞析09-08
宿建德江原文翻譯09-27
宿建德江古詩意思解釋及賞析12-16
建康原文及賞析02-27
宿府原文及賞析03-10
《旅宿》原文及賞析02-01
江宿原文及賞析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