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和實踐的作文
導語:讀書與實踐有什么關系呢,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幾篇關于讀書和實踐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讀書和實踐
書中記錄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生,書中刻畫了一個個逼真的場景,書中甚至可以描述整個世界,書中好像什么都包含了。愛書者總是把讀書推崇備至,我卻不以為然。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有些人總是迷信書,甚至出現過類似“削足適履”的笑話。書上有可考證的就不說了,單說時下曾經流行的幾則故事吧。先是有信吃到綠豆大漲價的,再是有仍把“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作為校訓以至于“無限”到不相信學生的創造力而扼殺天才想法的。最近比較流行學美食的書籍,據說有些人迷信所謂的美食書籍迷信到不相信自己的味覺系統,明明鹽放到吃起來苦的程度了,還說:這是按照書上的比例放的。這些可不是笑話,往往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與其過于迷信書而忘記了自身存在的價值甚至忽略自身的創造力,還不如無書的好。
讀書應該指導實踐,書與實踐脫軌則沒有實際意義。一本叫做的書若是不能與我們的學習實踐結合起來,這樣的所謂“指南”書又能有什么意義呢?當然,市面上諸如什么什么“指南”書還真不少,而且也偏有人相信這些所謂的“指南”,或許這些“指南”真的對某些人某些事有幫助,但若所有人都用這些指南去指導自己所有的實踐,則肯定會鬧出不少笑話來。簡言之,能指導實踐的書才可以讀一讀或者結合自己的實踐參考一下,但也不應該把它推崇備至。
只有在有了實踐以后,我們才能把書讀得更透,或者說只有實踐才能讓書更有閱讀價值。著作,可以說是古代愛情小說和封建社會的一個精彩寫照。之所以能流傳千古在于它抓住了人們的'心理,使人們產生了共鳴。然而,大多數中小學生對于幾乎沒有什么感覺,有些人甚至十分厭惡。而很多成年人則能體會到其中的奧妙,并且樂在其中。其原因就在于成年人相對中小學生來說,有著更豐富的人生閱歷。一個沒有戀愛經歷的人怎能體會到愛情的酸甜苦辣咸?一個沒有經歷過家庭變故的人又怎能體會到“賈史王薛”興盛衰落的咸辣苦甜酸?外國間諜名著是一本刻畫美國和前蘇聯暗地斗爭故事的小說。人們現在能理解是因為現在離二戰還不遠,而且人們能理解各個國家里的明爭暗斗,就像中國和美國的那種微妙關系。人們能夠理解書里的各種背叛,是因為人們或多或少有被騙、背叛等的經歷。至于那些學術文章,則只有對特定學術領域有研究的人才能理解得透。所以書只有基于你的實踐才更有閱讀價值。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把讀書推崇備至,更不能把它當做法寶。我們必須明確:實踐才是讀書的目的,實踐才能讓書讀得更透,實踐也才能讓我們有更好的書讀!
篇二:讀書和實踐
談起“讀書”,沒有人會否認它的必要性,因為讀書是獲得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但這也僅僅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而已。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典故——紙上談兵。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他自幼飽讀兵書,講起軍事上的策略,就連他的老父,那個八大名將之一的趙奢,也都不是他的對手,但是趙括的軍事實戰經驗卻極其匱乏。不過趙王很欣賞他對兵法的了解,于是在他的父親過世后,將兵權交給了趙括,讓他帶領趙國的大軍同另一位秦國的名將白起一戰,趙括自以為自己此戰必勝,就立下軍令狀。缺乏實戰經驗的趙括與身經百戰的白起相戰,注定會失敗,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而趙括的家族也差點滿門被滅。
是啊,趙括他自幼讀兵書,對于書中的知識他父親也甘拜下風,但是他上了戰場卻不堪一擊。可見,讀書雖然是必要的,但是實踐卻是必需的。
其實,古人一直在提醒我們,實踐要遠比讀書重要。劉彝,宋朝的水利專家,提出了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主張。明朝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更是為了實踐自己從書中學到的知識而跋涉過千山萬水,從而實現對知識的突破。
而如今的教育也是如此。課程中,教師不光只教授知識,還會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所學過的知識,比如物理化學課的實驗,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實踐?
對于我們而言,不光要讀課本,更要去實踐,因為實踐是另一種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并且是對書本知識的轉化。書本上的知識終究是前人的經驗,我們如果只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那么也就只有前人的高度;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實現知識的突破,達到一種更高、更遠、更深的境界。
因此,要讀書,更要實踐;要學習,更要深思,才能有所收獲。
【讀書和實踐的作文】相關文章:
讀書和實踐英語作文09-08
讀書和實踐英語作文Study and practice12-19
讀書實踐收獲的作文12-18
讀書實踐收獲作文04-13
讀書·實踐·收獲作文06-04
我和讀書的作文09-04
精選我和讀書作文05-11
和讀書有關的作文10-04
讀書和行路作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