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風其十李白賞析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風其十李白賞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風·其十
李白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翻譯:
齊國有個風流倜儻的后生叫魯仲連,他是戰國末期齊國人中最高尚奇妙的人物。魯仲連又叫做魯仲連子、魯連子、魯連。他的高妙就像明月剛從海底升出來,一個早上的工夫就把光茫照耀到了世間.
字詞解釋:
①魯連:魯仲連,戰國齊人,他說服魏與趙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趙國重臣
賞析:
李白在詩中盛贊了魯仲連的高風亮節,并把他引為“同調”,內容顯豁,感情深摯。詩中三四句與曹植詩句“大國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運用比喻的方式表達贊譽之情。本詩最后兩句,以“澹蕩人”與開頭的“倜儻生”相呼應,意在表明詩人的志趣。
賞析: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詩一開始就化用《史記》中的話。“高妙”二字,同時表現其卓異的謀略和清高的節操兩個方面;一個“特”字,表達了一腔傾慕之情。“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詩人在此將魯仲連的出仕視為明月出海,這種極度的推崇,可見詩人對魯仲連的景仰不同一般。魯仲連一生大節,史傳只舉了反對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風》的這首則專書前一事。當初辛垣衍勸趙帝秦以圖緩頰,平原君已為之猶豫,若無魯仲連雄辯堅拒,難免因一念之差鑄成大錯。在此關鍵時刻,魯仲連起的作用無異挽瀾于既倒。“卻秦振英聲”五字就是對這事的肯定和推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來,形容其光芒能穿過若干世紀的時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這是其功業即畫策的高妙所致。但魯仲連的為人欽敬不僅如此,還在于他高尚的人品。當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時,他卻笑道:“所謂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說罷辭去,終身沒有再見平原君。“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直書其事,而贊賞之意溢于言表。
熱愛自由和渴望建功立業,本來是兩種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卻力圖將二者統一,并以此與政界庸俗作風相對抗,似曾成為一種思潮。
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設計的重要部分,在這個方面,他引為楷模的歷史人物,便是張良、魯仲連。李白的功成身退主要是為了抬高自己的從政身份,目的在以謀臣策士出仕。這樣,自然而然地落實到吟詠者——“吾”身上的,即是對魯連人格精神的高度推崇,“我”慕其風而愿與之同調了。一“倜儻”,一“澹蕩”,既是魯連的人格寫照,也是詩人的精神追求;既是詩人的自許,也是詩人的自期。他是要把對魯仲連心中由衷的仰慕轉化為現實生活中自覺的人格追求,完成他的人生理想與政治理想。
這首詩直書其事,直抒胸臆,可說是最為質樸的寫法。寥寥數句,給讀者刻畫了一個高蹈而又仗義的歷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詩人自己的理想。全詩雖然有為個人作政治“廣告”的意圖,卻也能反映詩人一貫鄙棄庸俗的精神。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馬克市),李白即誕生于此。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后世將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古風其十李白賞析】相關文章:
《古風》其十九賞析10-25
古風·其十九原文,賞析07-19
古風·其十九原文,賞析[熱門]08-09
古風其十九原文、翻譯及賞析08-14
古風·其十九原文,賞析常用(7篇)07-19
古風·其十九原文,賞析【通用7篇】07-19
贈李白原文及賞析02-05
李白《靜夜思》賞析03-18
《將進酒》李白賞析11-01
李白《山中問答》賞析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