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別讓高考標語止于勵志想象
高考季臨近,各種高考沖刺標語開始盛行于校園。記者調查發現,幾乎每個高三教室里都掛著標語,種種沖刺標語集體大爆發,拼命型、勵志型、文藝型層出不窮。除了“拼搏努力”、“背水一戰”等傳統口號,90后學生們還想出了更多幽默風趣的標語,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考標語多是“梅花香自苦寒來”之類,傳統而含蓄。不過短短十余年,高考標語愈發展現出白熱化的意味。“發狠”與“拼命”型的高考標語雖然還是在勵志,不過顯然,它表達出的更是一種圍觀者正在洞見的現實:“拼爹”橫行、社會板結程度加劇的當下,盡管教育成本在逐年攀升,大學生的就業處境也越來越艱難,但高考仍然是“最不壞的選擇”。正因為如此,他們不能不“發狠”,不能不“拼命”。
我理解高考標語中蘊涵的情緒,不過更想提請關注的是:即便高考為“最不壞的選擇”,它改變命運的功能也正在弱化。換言之,就算有高考,普通學生也可能越來越拼不過“高帥富”。譬如,重點大學中的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其所占比例的下降速度令人瞠目結舌;再譬如,在一些省份或城市,超級中學往往壟斷了清華北大等名校在當地錄取名額的絕大多數。
如果連上大學都在變得機會不均等,又如何能在社會競爭中“勝出”?以上的種種事實,讓激昂的高考標語略顯蒼白。最大的問題出在哪里?它指向的`,無疑還是高考本身的話題。時至今日,高考雖然整體上的公平性依然留存,但其自身的弊端也開始遮不住。形形色色的高考加分,防不勝防的高考移民,種種亂象頻出,讓來自權勢家庭的學生更容易上好大學。尤為重要的是,城鄉教育資源分布差距巨大,且在不斷拉大。當種種蠶食高考公信力的舉措糾葛在一起,高考標語也只能催人黯然。
如何讓高考可以持續實現社會的流動,不至于窒息社會發展的活力呢?在高考標語激起的輿論漣漪后,我們不能不省思這一點。無論如何,高考標語依舊是板結年代最后的勵志想象,請以糾偏來呵護年輕人的這份想象。
【評論:別讓高考標語止于勵志想象】相關文章:
解讀高考標語止于勵志想象02-28
高考勵志的標語04-18
高考勵志標語06-09
高考勵志標語06-21
勵志高考的標語12-08
高考的勵志標語03-03
高考的經典勵志標語02-07
高考勵志經典標語01-29
高考勵志標語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