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通用11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韵率切【幘恼淼某踔姓Z文作文教學評課,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1
今天,聽了董老師一節《扮亮語言》的作文指導課,這是一節扎實有效且有特色的課,深感從中受益多多,下面僅從三個方面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 本節課“以學定教”的理念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老師以學生的閱讀積累:《老王》《背影》《又是一年粽米》等經典片段的再現,引導學生從中感受、總結其中在“扮亮語言”方面的技法;又以學生佳作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欣賞體會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妙處;最后在升格練習環節,老師依然從學生習作中挑選了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進行升格訓練。整堂課,老師以學情為教學的起點,學教相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個臺階往上攀,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二、 本節課在“三學循環”的模式建設方面作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在“議學”“悟學”環節,改變了以往“議”“悟”截然分開的`模式,采用邊議邊悟邊練,議悟循環反復螺旋上升,顯得靈動而不僵化,體現了教學的智慧。
三、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學以致用扎實有效。老師在方法感悟這一環節,所引的材料十分精心,皆為閱讀教學中的名家經典片段,打通了閱讀與寫作的聯系,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結語言表達的技法,每一個方法小結之后,老師都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到的方法進行升格訓練,學生實踐充分,學以致用扎實有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殘缺的藝術。我覺得作為“三學循環”教學模式下的示范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引發探討:
。、如何正確處理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的時間分配問題。
。、“導入”部分內容與下面教學內容聯系不是很緊密,可考慮刪去,這樣內容就更集中。
。、作文教學過程中是否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恰當的運用“合作學習”;學生練習時,是否需要先討論再自已操練。
以上只是個人粗淺看法,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2
觀摩黃老師細節描寫的作文指導課,真正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較好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是新課改下一堂有實效性、有生成性的真實高效的課。
本課素材取用廣,充分顯示老師深厚的專業功底,將細節描寫相關的課內外典型素材盤活,恰如其分地給予學生捕捉素材,啟發學生讓作文還原生活要恰當地運用寫作技巧即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這循序漸進輕松地幫助學生打開了寫作思路。細節描寫要能抓住典型細節,這樣才更具有廣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從而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授之以漁,呈現生活。讓學生輕松地學到了細節描寫的招數。說輕松,是因為老師教得輕松。主要表現在課上無需滔滔講述教師只引導學生看一看,聽一聽,比較比較,感受感受,議一議,再點撥點撥便達到了目的。再有,學生學得也輕松,,學生得到知識不是從教師的講述中被動的接受的,而是通過看、聽、比較、感受和議主動獲取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思維受到了訓練。思維受到鍛煉的價值要遠遠高于獲取知識本身。
整個教學環節和方法的設計,本著從學生中來,學生中去的宗旨。實踐體會遠比一味地教師主觀灌輸僵化的.教條要生動、有效地多。本節課上,教師的指導就像一星火種,點燃學生心中的言語創造的欲望和企盼。不僅激活了學生的創作思維,還為踐行本色作文開創了寶貴的經驗。
評價多元,激活課堂。教師始終注意學生說話和寫話的評價,而且評價方式多元,在評點中,再次讓學生揣摩寫法,感悟本次習作的要領,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效果令人滿意。在課中,我們看到的多是教師的真誠傾聽,聽到的多是教師的熱情鼓勵。教師的尊重促使學生拓展思路,開拓想象,真正還學生“真本性”。師生在相互碰撞中教學相長。
黃老師的作文課能結合教學內容,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學生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體現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對我們今天的作文教學有很強的示范性作用。
總之,黃老師的課處處充滿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學而未得的我豁然開朗,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3
今天我聽了黃老師的一節作文課《煉一雙慧眼,學會選材》。
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黃老師選的內容又是最難上的一節。因為選材如同選美,每個人有不同的標準,如何用一雙慧眼,學會選材,真不是一件容易說清的事情。
我從黃老師的課堂上看到了很多亮點,例證一二。
1、重積累。
老師布置任務,學生能圍繞“快樂”的主題去收集材料:詞語、古詩、名言、故事等等,這種原始語言素材的積累,不僅能豐富寫作素材,實則建立了一個大的語文庫,是在為大語文的學習奠定基礎。老師面對七年級的學生能想到學生高中以后的發展,這是在做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我看到好多的學生記了有八九百字,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是主動去做的,是愉快地完成的,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我們學校三學循環中自學的宗旨。
2、苦經營
黃老師留給人的印象是苦干、是實干,我也從教學的設計到展示給學生用的材料上看到老師的苦心經營。既要選出有問題的病文,又要選擇事例新鮮、典型的佳作,這就要求老師也要獨具慧眼。然后根據自己的設計,牽引學生來說一說、改一改、評一評,既有教又有學,既有指導又有練習,相得益彰。
但是黃老師的課也給我帶來了一些思考。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作文。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天真、活潑、爛漫,他們的眼睛里印下的都是世界的美麗,純真的想法,指導他們把這些變成文字,就可以了,寫作是心靈的泉水叮咚,要讓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盡情傾瀉,才能寫出感動心靈的好作品?墒窃谶@節課中,黃老師給了學生很多概念化的東西:什么是主旨、選材、精心的選材,這些硬梆梆的概念化的知識學生消化不了,與寫作也不一定有什么好處,反倒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在課堂上,老師讓學生從積累的快樂主題的材料入手展示,來評價學生的作文《我很快樂》,找出選材的問題,接著就讓學生來評議另一篇作文《那一次,我真的很棒》,教學環節脫節了。盡管學生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但是只是語言方面的材料,事例材料并不多。另外既然搜集了以快樂為主題的材料,為什么不圍繞作文《我很快樂》進行選材方面的指導呢?這樣不是更有的放矢嗎?所以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能只追求課堂容量的大和環節的齊全花樣,更要了解自己的學情和教學的最終目的。
讓寫作成為學生心靈的歡歌吧!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4
聽了李老師一節常規課,我暫切把它稱之為作文賞析課。
首先這節課是愉快教學的范例。這里師生是平等的,課堂氣氛是輕松、活躍的。課堂上學生誦讀自己的作文,然后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點拔,也就是對文章的立意、選材闡述自己的觀點。這里不是教師空洞的說教,而是平等的交流,因此課堂不時傳來笑聲,爭論聲更是不絕于耳。
其次,這節課很好地將三維教學目標融為一體,突出了思維訓練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這節課誦讀的作文題目是:我喜歡 。
第一個學生讀的是我喜歡大海。該文語言優美,行文流暢,寫出了大海的`遼闊、壯美。同學們聽過后激烈討論,然后代表發言。一個同學說寫的很好,激起了人們對大海的向往,另一個同學的發言說,這篇文章寫得空洞,不具體,沒有真情實感,真可謂各抒己見。點評:語言優美,但缺乏個性。
第二個同學寫的是我喜歡星空,除了客觀的描寫之外,更多的融入了對宇宙、人生的思考,比第一篇文章上升了一個層次。
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同學寫的我喜歡網絡游戲。咋一看,這個題目并不好,但是該同學在文中寫到在游戲中如何得到自信,在人與人的幫助中得到友誼與快樂,然后進一步寫到,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它只能作為學習之余偶爾的消遣而已,不能沉醉于網絡游戲中而不能自拔。學生對“我喜歡網絡游戲”一文各自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種來自身邊同學的思想,遠勝于教師的空洞說教,在討論中,同學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在相互交流中培養了積極、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的點評是:寫的真實具體,貼近生活,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尤其是最后點出不能沉醉于網絡游戲使文章主題得以升華。這各具特點的點評是在學生思考討論之后,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寫作、立意、選材的能力,激勵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和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寫作的實踐能力,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格式作文。
再次,這本是一節作文評講課,但教師有意識地融進了閱讀與口語訓練,使寫作、閱讀、口語既相互交融,又互為促進,體現了語文訓練的規律。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作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激發學生寫作的欲望,學會積累、觀察和思考,對寫作充滿自信,有事可寫,有話可說,善于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使作文教學走上科學訓練之路,也許這節課不失為有益的嘗試。
以上所述稱不上是評課,只是自己聽課的淺見,向各位同行請教,與各位老師商磋。這次聽課活動,也使我陷入深深地思考:(1)要教好每一節課,不僅要求鉆研教材,認真備課,而且要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重要的是,還要善于思考,如何將新的理念應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改進和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
(2)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結合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去學習,去思考,表達自己的思想,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表揚,從而使學生獲得自信,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有所成功。使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快樂學習的樂園,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5
聽了張老師執教的作文指導課《動作描寫》,我感觸很深。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點滴看法。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張老師都能充分把握本次作文課的教學目標:動作描寫。圍繞這一教學目的所展開的各個環節設計很精巧,也很受學生、老師的喜歡。
二、導入設計新穎
張老師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讓一個高個子男生到講臺前 “吃桔子”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其余學生觀察該男生從走上講臺到吃完桔子的'整個過程。老師特別強調抓住動作來寫。
三、老師指導巧妙,激活思路
作文課,許多學生總感覺無從下筆,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從哪兒下筆。針對這些學生的困惑, 張老師在本課教學時,把重點落在了“如何進行動作描寫”上。張老師層層鋪墊,步步引入,因此學生也就有話可說了。學生的寫作欲望被調動起來了,一切準備工作就緒,老師放手讓學生把觀察的動作用語言表述出來。
四、教學過程井然有序
教師的語言精練,教態自然,親切、大方。評價語言豐富。整節指導課的教學思路清晰、條理分明、重點突出。為學生今后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整個教學設計,每個環節,都是教師的精心設計。目的性強,構思巧妙。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6
今天,聽了朱老師指導的《想象作文》,我想了不少。首先,他選的這個課題對于寫作教學來說是一條新思路,以后可以在自己的教學中實踐操作。整堂課聽下來,思路還是蠻清晰的。開始呈現作文開頭一句話:“一天,小王遇到了一件蹊蹺的事……”,接下來就是讓學生大膽想象,各抒己見。這里,朱老師及時地將學生的想法實行歸類并呈現在黑板上,這樣大家的想法就一目了然了。這一點比較好,可以借鑒學習。這時,學生的反應是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是熱烈的!只是,在讓學生去大膽想象的同時,教師并沒有任何地要求和限定,對于七年級學生而言似乎很難握好度。后來出現許多比較另類的想法,讓人不免得擔心學生會不會將大膽想象等同于胡思亂想。我的想法是在這里教師應該說明想象的要求以及采取一些導向性的提議。
接著,朱老師引導學生逐個排除了剛才列舉的內容,最后在“狗生貓”與“穿越時空”兩個里面進行選擇。最后選定的'是“穿越時空”。這里,我存有疑惑,在引導學生排除時應按什么標準為好呢?選定的內容到底是不是完全應該由學生隨機生成的呢?教師是不是應該有大方向的引導呢?還有,我們本節課的寫作意圖應該是什么呢?
接下來,朱老師讓學生們寫下自己最初的想法,完成第一稿。規定時間到了,他讓學生展示了自己業已完成的文字片段,讓其他學生提意見,當堂修改。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7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段學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寫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寫話的延續,又是高年級作文訓練的準備。三年級作為作文教學承上啟下的.入門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昨天上午,聽了兩節看圖作文指導課.這兩節課上,兩位老師的教學風格迥然不同,教學語言各具特色.祝老師的語言規范精煉,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于老師的語言幽默風趣,貼近生活,學生聽起來到嘴到肚,容易接受.
這兩節課的共同優點有:
一. 激發興趣的方法簡單有效
兒童學習任何事情,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里想做的時候。昨天,祝老師一開始問學生:今天,我們上課的地方叫?你是怎么知道的?心情怎樣?談話中既引出了本節課的關鍵詞“觀察”,又使學生心情愉快,為整節課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于老師一開始跟學生談什么叫習作?怎樣習作?讓學生對這堂課充滿期待.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位老師自始至終都不忘鼓勵學生, “你的想象真豐富”. “能學會別人說的也是最棒的” 等激勵性語言充溢著整個課題.
二.語言積累落在實處
三年級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祝老師在這方面是有心人.這次習作中要用到表示心情高興的詞語,祝老師不僅讓學生說出幾個這方面的詞語,自己還送學生幾個.不僅讓學生會讀,還讓學生當堂記錄下來,而且要會用.我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積累.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語言會越來越豐富,總有一天,寫起文章來會下筆如有神.
三.關注學生的實踐經驗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边@兩節課上,兩位老師都注意到了學生生活經驗的重要.如 “你掉過魚嗎?” “夏天聽到蟬怎么叫的? 這些問話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在告訴學生生活與作文的關系,我們的作文必須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學生就會自覺地去觀察生活,逐漸形成習慣.
最后,談一談聽完這兩節課后的一點想法.這兩節課上都沒有聽到老師讀范文,我們覺得對于剛寫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范文引路是很重要的.讀上幾篇范文,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一種素材多種寫法,還可以避免祝老師提示過多,學生作文千篇一律,于老師提示過少,學生作文思路不清的擔心.
另外,對于學生來說,鼓勵顯得猶為重要。在評點時我們應該要降低要求,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適時地給他們精彩處批上一句:“真棒,能用這么多優美語句了。”對他們一點點的進步,我們可以真誠地說:“又進步了,繼續加油!边@樣的評價,能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喚起他們習作的熱情。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8
聽了鄭老師的作文指導課《童年趣事》, 深深地體會到:習作指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從“內容”入手,打開學生思路,而不是大講寫法,使人人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如果一上來就用范文開路容易束縛學生,作文開始宜“放”,有人對自由表達用了個形象的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飛”,教師只有大膽放手讓學生說,學生才可能“飛”起來
同學們在七嘴八舌的“說”中,使“材料—語言—思維”呈動態積累,使思路清晰、外化活躍,學生樂于表達,易于動筆,促進了寫的醞釀,作文不是平淡的干巴巴的訴說,而是學生特定情景下內心的真實寫照,有所聞就會有所思,有所思就會有所情,有所情就會有所文,借助作文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凸顯喜怒哀樂,應是我們作文教學追求的高級形態。
通過所說材料,學生弄清楚了所謂趣事,一是充滿快樂的開心事,二是天真幼稚的傻事。所選的事情有的可以反映童心之趣,有的可寫行為之趣,也可以寫語言之趣;蛘咝愿裰。讓學生明白要緊扣“趣”字選材,把人物當時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寫出來,這樣就能寫生動,寫具體。這樣適時的降低了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話可說,有趣事可寫。即使是學困生,雖然語句有的不通順,但事情卻真實有趣,確實是童心的表白,童情的宣泄與流露。聽著學生異彩紛呈的構思,天真有趣的傻事,把在場的'師生逗得捧腹大笑,我想這樣寫出的作文,老師批改起來也是一種享受吧。
另外我還有一點自己不成熟的建議:
一直以來范文該不該出示,在寫之前出示好還是寫完之后出示好,一直是人們爭議的話題。我自己認為:范文的出現,對于一些學困生和中等生,起個引領作用,他們在茫無頭緒不知如何下手之際會根據教師出示的范文,打開思路,明確怎樣安排詳略,怎樣扣題寫。但是對于一部分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而言,完全沒必要。如果一上來就用范文開路,容易束縛學生思維。
我就想:如果我們每次作文課都能這樣以情喚情,打開心扉,暢所欲言,我們的作文課將永遠陽光燦爛,充滿歡笑!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9
聽了老師的作文指導課,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點滴看法。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姜老師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了本次作文課的教學目標。
二、導入設計新穎
姜老師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一開課就拿出翻得牌,讓學生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因為親身經歷過發言特別積極。又出現舉牌的場面讓學生說自己的感受。并緊密結合本次作文要求,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我覺得這個導入設計得很好。
三、突出了老師的指導
作文課,許多學生總感覺無從下筆,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從哪兒下筆。針對這些學生的困惑,我們在研究時,把重點落在了“如何指導學生寫作”。姜老師是出示了一位學生寫的作文片段,讓學生找出其中值得學習的'地方在學生共同思考的同時加以寫作方法的滲透與指導,努力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四、教學過程井然有序
教師的語言精練,教態自然,親切、大方。評價語言豐富。整節指導課的教學思路清晰、條理分明、重點突出。結尾之處兩位老師再次總結寫作要點,為下節課學生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10
今天,徐老師執教了初二第二單元作文《尋覓春天的蹤跡》寫作課。整節課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去發現春天,訴說春天,描繪春天。本節課給我感觸較深的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導入自然,富有詩意。徐老師引用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富有詩意。
出示圖片:校園春景,運動會場景,讓學生感悟春天,回顧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所發生的事情,然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自然導入,學生思考寫作素材,并為后面的寫作環節做口頭訓練。
二、對學生的評價語言精辟,優美。對于學生的口頭描繪,徐老師給出這樣的評價:“在你眼中這是一個詩意的春天”,“在你眼中,這是一個團結的春天”,“在你眼中,這是一個真誠的春天”,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評價語言精練,概括性強。
三、對作文題目進行審題指導,引導學生確定不同作文題目的.不同側重點。使學生明確“我眼中的春天”側重寫景,“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里”側重記事。
四、引導學生賞析名家名作,從中學習寫作方法。
從朱自清的《春》,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中讓學生學習到寫景文章要注意:1、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繪景物,可以讓景物更加生動
2、注意詞語的精雕細琢3、抓住景物特征細致描繪
賞析“綠絲帶”片段,描寫運動會的片段,引導學生明確寫“在
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里”要1、結合題眼2、情景理的融合3、記敘要結合自身經歷4、要注意品悟生活
這些寫作方法的指導精準到位,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開闊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對于本節課的建議:
1、對于第二個作文題目的片段賞析,所選取的“綠絲帶”片段材料稍有難度,應當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
2、短短40分鐘的作文課,給學生的展示環節留下了遺憾,學生沒有互相交流的時間,如果能給學生留出組內作品交流、組員相互修改,效果會更好,學生的積極性也許會得到提高。
聽后反思: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的一大難題,聽了徐老師的課,收獲很多: 徐老師授課語言精練優美,對學生的評價充滿智慧,對學生的寫作指導系統精到,這些環節值得我認真學習和研究。
另外,如何提高學生習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有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 11
我聽了付巧枝老師的《父母的愛》這堂作文講評課,感觸很深。付老師那親切的語言、自然平等的教態,扎實深厚的教學功底,獨特的教學風格和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我個人認為付老師這堂課的成功之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教師首先出示修改后的范文,讓學生評價,自然引出名家贈言,讓學生明白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思路清晰、條理分明。老師整節講評課的教學思路清晰、條理分明、在導入時,教師首先出示修改后的范文,讓學生評價,自然引出名家贈言,讓學生明白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接著,出示了榜上有名,并告訴同學他們的作文好在哪里?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可謂一舉倆得。及時出現亮點欣賞,為同學們的效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時,為寫作文有困難的同學指明了方向。佳作放送又讓同學們可以學習到別人寫作的好方法。從同學的評價中,小作者又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專家會診,問題習作環節真實,有效,教師和同學一起修改作文,長此以往,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整個過程過渡自然,結構嚴謹,環環緊扣,層層遞進。
三、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節課中,付老師通過出示優秀習作名單和優秀作文,亮點欣賞等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的作品得到老師的肯定,在下次作文中一定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在評改作文時,教師設計了各種不同的評價方式有總評、指導評改、例評、自評、互評、賞讀。使評改變得很有趣味。激發了學生的評改興趣。
四、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付老師作文講評過程中不是教師一個人在講解。而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作文講評的`權利充分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以平等的身份聽取學生的發言,充分體現出教學的互動性、民主性、參與性。
五、個人觀點
1、我認為在修改習作和專家會診部分,教師讓學生談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怎么改的時候,應該讓學生暢所欲言,多叫幾名同學。不是只叫一個說說而已。讓學生明白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法。同時可以開啟學生的思維,讓思維的火花盡情綻放。
2、在作文講評課上的思考與感悟如果讓學生用隨筆的形式表達出來,使得學生在作文講評時的感悟得以升華,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與作文鑒賞水平,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就更好了。
3、在學生了解了作文修改方法后,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修改小組內同學的作文,這樣效果會更好。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評課】相關文章:
太陽教學設計與評課10-27
初中語文作文課教學設計03-28
評課的句子03-13
評課的細則03-23
觀課評課心得12-07
初中數學的教學評課稿(精選13篇)08-01
初中數學教學評課稿(精選11篇)10-20
《比一比》教學設計三及評課03-31
語文評課用語03-19
聽課評課的心得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