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海濱故人賞析
《海濱故人》在現代文學史上最早表現了女大學生們的生活,她們的思想和追求、苦悶和彷徨,宣泄了接受現代高等教育的女性尋求人生意義和自我價值的心理,流露出強烈的女性意識和現代意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濱故人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海濱故人》賞析
《海濱故人》是被譽為“福州三大才女”之一的廬隱的作品。這篇屬于問題小說范疇的小說,只要通過對露莎、玲玉、云青、宗瑩及蓮裳這五個人無憂無慮想邁入成人世界中的煩惱起初轉變過程的描寫,以及她們之間的有意從聚首言歡到風流云散的描寫,有力的發出“人生是什么”的叩問。
小說的開頭淡淡的用了幾個短句,但卻在段劇中用了濃厚的色彩充當形容詞,形象生動地勾勒出一幅海邊美景圖。再以此圖為背景,襯托出了小說的五個富有生氣與活力的人物。此時的她們,如孩童般天真活波,一切煩惱及關于未來思考的困惑仍來不及入侵她們如雪般純白的世界。雖然在其中,露莎曾離開她們到上海讀書,使她們不得不接受分離,從而發出“只是想到人生聚散,如此易易,太沒意思”的喟嘆,但那時的她們只能算是徘徊在“思考人生”的院子之外,還沒算上深層次地去了解,所以,當露莎回到她們身邊的時候的喜悅極容易地把她們之前的煩惱沖散了,在露莎回來后,她們常常在一起談天說地,“說到快意識,便哈天鋪地地狂笑,說到凄楚時便長吁短嘆,其實也脫不了孩子氣,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究竟!不過嘴里說說,真的苦趣還一點沒嘗到呢!”看到這,我不禁莞爾一笑。是呀,多么像從前的自己,那個時候的自己,開心就大笑,悲傷就痛哭,兩者間的界限還清晰得很,還學不會要偽裝自己的心情,還不知道要用“堅強”來安慰受傷的自己。關于“人生”的話題,總會附帶“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以為自己只要假裝深沉的皺眉頭就可悟出個究竟。露莎她們也如此吧。
年歲漸長,煩惱將增。“不解事的露莎等五人不幸接二連三地卷入愁海了”,被煩惱著的她們不僅影響著自己,還影響了她們彼此間的友誼。當她們已接受了如荼如火地開著的感情的花,心里難免會踹懷著哪怕是閨蜜也不希望被知道的小秘密和小煩惱。從前無憂無慮的她們不得不把心思分散在令人糾結的問題上,距離也漸漸產生起來。知曉“愛戀的花,常常襯著苦惱的葉子”的露莎,經歷了蓮裳的婚禮后,她就頓時領悟,從前五個人在月下一起的美好時光,是真的回不去了。接下來將要結婚的宗瑩讓露莎感覺“好像宗瑩明天就另外一個人”更是讓露莎的心情一遇到死,所以當玲玉來信告訴露莎要結婚的消息后,露莎也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封賀信”,我想,我大概能懂得露莎的心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當看著昔日與自己親密無間的閨蜜,在時光的年輪的滾動下,受著外部環境或自身內在因素影響事而發生的改變。固然,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更何況是人呢?但令人恐懼的是,變化使得你曾經熟悉無比的朋友,變得陌生了,連帶著你們過去的回憶也變得模糊起來,讓人不得不膽戰心驚,不都不心疼的去思索:為什么會這樣?這就是所謂的人生嗎?當文中經歷了一切的她們,不會再單純的談及“人生”這個話題了。但是仿佛拋繡球般,這把這話題拋給了正閱讀著的我們。
云青在小說末曾說“真想不到人事變幻如此,兩年前的我們都是活潑極的小孩子,現在嫁的嫁,走的走,再想一同在海邊上游樂,真是做夢”,我在想,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實物就是世事總在變化,麗莎她們的友誼如此,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也如此,一句挺老卻真實管用的話“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要像小說最后在結尾嘆息的“海濱故人!也不知何時才賦歸來啊!”一樣。已經失去的無論是人,亦或是一段時光,都不會重來。時光機只存在哆啦a夢的口袋里。即使時光真的能再歸來,意義也全然不同了。
讀完《海濱故人》后想了蠻久,還是無法詮釋“人生”這個詞的意義。但我收獲蠻多的,其中之一便是要好好珍惜眼前存在的美好,不要等其變質后再徒徒地懊惱。
內容簡介
中篇小說《海濱故人》是廬隱的代表作。作品寫露沙等五位女青年,天真浪漫,用幻想編織著未來的自由王國。露沙小時未曾得到父母的愛,在教會學堂遭遇歧視,追求愛情又失敗,難得有幾位同窗摯友,也不能長相聚,所以深感世界的寂寞與人生的不幸,因之情緒也甚為感傷、悲觀。整篇小說好似用多愁善感的女子和無數淚珠串成的,有著巨大的感染力。
廬隱這類小說,往往含自敘傳的性質,又喜用書信、日記來直接展露人物情懷,具有抒情小說的形態特征。這些彌漫著感傷情緒的小說,比較真切地反映了“五四”后尋找出路的知識分子思想狀況,也打著“五四”退潮中思想變遷的烙印。
藝術風格:
1.自敘傳的寫法。露莎的經歷幾乎就是作者廬隱前半生的寫照,在其他幾位女同學身上也可以看到廬隱學生時代友好的影子。
2.對女性戀愛、婚姻問題的探究。《海濱故人》中五位女學生都先后面臨著這一問題的困擾,智與情的交戰使她們的內心充滿矛盾。
3.感傷、哀怨、悲觀的抒情。《海濱故人》以女性特有的細膩筆觸顯示了突出的抒情才能,女主人公們對昔日良辰美景的傷逝之感,對無法把握的命運遭際的哀怨之情,使作品充溢著悲觀的色調。
作者簡介
廬隱,(1898-1934),女小說家,原名黃淑儀,福建省福州人。1916年畢業于北京女子師范學校,1919年就讀于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1921年開始小說創作,并參加文學研究會。作品多以青年人的愛情婚姻為題材,以女知識青年為主人公,或寫她們對愛情的追求,或寫不幸的婚姻給她們帶來的痛苦,或寫她們在理想與現實、理智與感情沖突下的悲觀苦悶、覺醒與追求。
【海濱故人賞析】相關文章:
過故人莊詩意及賞析09-18
桃源憶故人原文及賞析11-19
過故人莊原文及賞析10-06
過故人莊原文及賞析02-20
沒蕃故人原文及賞析03-09
《沒蕃故人》原文及賞析05-15
過故人莊原文賞析10-01
過故人莊原文賞析【經典】10-01
桃源憶故人·暮春原文及賞析10-18
孟浩然《過故人莊》的賞析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