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詩歌的特點都有哪些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唐詩歌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唐詩歌的特點
唐詩是唐代文學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最輝煌的時期。唐代遺留下來的詩歌將近五萬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遺留下的詩篇數目多出兩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詩人人數也大大超過了戰國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詩人的總和。
唐代詩歌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
①初唐詩壇的佼佼者是陳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據詩壇的依然是南朝那種輕浮綺靡的宮體詩,直至唐高宗年間,生活遭遇、思想感情與宮廷詩人不同的陳子昂,力排梁陳“逶頹靡”的詩風,以復古為號召,主張作詩要有“風骨”,他創作的《登幽州臺歌》對唐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②盛唐時期是一個詩星璀璨的時代,唐詩的發展達到了繁榮的頂峰,詩壇上名家輩出,流派眾多,詩體大備。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描寫了悠閑寧靜的山水田園生活,雖然有時流露出佛老消極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緒,但在藝術上卻很有成就。他們的詩使晉宋以來形成的田園、山水詩更加豐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此時可以讓學生回憶初中已學過的王維詩的特點。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人的詩既描繪了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也反映了邊塞軍人無畏的氣概、樂觀的精神、思鄉的情懷和將士苦樂的差異等,為唐詩增添了新鮮壯麗的色彩。盛唐時期成就最高的當屬李白、杜甫。李白蔑視權貴,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詩氣勢磅礴,熱情奔放,想像豐富,手法夸張,意境深遠,具有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有“詩仙”之稱,是繼屈原之后又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妒竦离y》《望廬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絕唱。教師還可向學生朗誦李白的《贈孟浩然》,體會李白詩的風格。杜甫是我國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圣”之稱。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后由盛轉衰的時代,一生貧困失意,顛沛流離,因而他的詩揭露了統治階級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層人民在戰亂前后的悲慘境遇,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國事的關懷。他的詩風深沉濃郁,跌宕有致;語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毫發無遺憾”的嚴肅創作精神,使他成為現實主義詩人的偉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別》等。
、郯彩分畞y后,唐朝元氣大傷,原來潛伏著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化,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種昂揚樂觀的情調,在中唐時期成為主流。中唐詩人白居易等繼承杜甫的傳統,進一步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掀起新樂府運動,倡導詩歌沿著“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現實主義方向發展,在藝術上追求淺顯平易的詩風。白居易的諷喻詩《新樂府》50首等就是這類詩的代表。
④進入晚唐時期,封建統治岌岌可危,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國勢的衰微,詩歌的風貌又為之一變。杜牧和李商隱是活躍于晚唐前期的兩位成就較高的詩人。杜牧主張在文學創作上“以意為主”,反對單純追求“文采辭句”,現實性較強。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關心政治,詠史詩在其詩中占的比重較大。這兩位詩人的詠史詩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現實,但也都流露出個人失意的頹喪情緒。在藝術上,杜牧追求“高絕”,不滿“奇麗”;李商隱則形成深情婉曲、典麗精工的獨特風格,為我國古典詩歌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唐詩歌的近體詩
又叫今體詩(“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講求嚴格的格律。近體詩有四項基本要求:一是句數、字數有規定;二是按規定的韻部押韻;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間要求平仄對立和相粘;四是規定某些句子之間用詞要對仗,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
近體詩分兩大類:(1)律詩,由八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律詩,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2)絕句,由四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句的稱七言絕句。下面我們分別舉例說明。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五言絕句,它必須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須依照用韻要選一個韻部的字作韻腳①,這首詩的“流”、“樓”兩字就屬“十一尤”韻。再次,它用的字必須合乎規定的平仄格式,這樣讀起來才抑揚間錯,和諧動聽。這首詩的平仄格式是: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用·標出來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變通。平——指的是古代漢語中的平聲字;仄——指的是古代漢語中的上聲、去聲、入聲字。按普通話說,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字屬平;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字屬仄。絕句詩上下句之間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這首絕句全首對仗,后兩句“欲窮”對“更上”,“千里”對“一層”,“目”對“樓”。
我們舉《登鸛雀樓》這首詩來說明近體詩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絕句還有三種平仄格式,共四種格式。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也都各有四種平仄格式。關于近體詩的平仄格式,只舉上例作些提示,不再詳細介紹了。如果不想創作這類詩,只是鑒賞前人作品,那么關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無妨的。
七言絕句,我們舉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來看: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處?天涯一望斷人腸。
表達了送別友人遠行時留戀悵惘的感情。全詩四句,28個字,押的是“七陽”韻,平仄按規則。因絕句允許不對仗,這首詩就沒有對仗。
五言律詩,我們看戴叔倫的《除夜宿石頭驛》: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這是除夕之夜晚遠離家鄉親人獨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際的詩。全詩八句,40個字,押“十一真”韻,平仄合規則。律詩的一二句稱“首聯”,三四句稱“頷聯”,五六句稱“頸聯”,七八句稱“尾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如這首的頷聯“一年”對“萬里”,“將盡”對“未歸”,“夜”對“人”;頸聯“寥落”對“支離”,“悲”對“笑”,“前事”對“此身”。
七言律詩,我們看柳宗元的《別舍弟宗一》:
寥落殘魂倍黯然,霜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再荊門郢樹煙。
這是柳宗元被貶到蠻荒的柳州,送別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時寫的詩,情緒極度感傷悲憤。全詩八句,56個字,用的是“一先”韻,平仄合規則,頷聯和頸聯對仗工整。七言律詩第一句多用韻,也可不用韻,這首用韻。
律詩中還有一種“排律”(延長),即把律詩延長至10句以上乃至百句,除首、尾兩聯外,中間所有出句與對句全要對仗。排律通常為五言。
唐代詩歌的樣式,在初唐時期已經齊備,到盛唐時期就出現了詩歌創作的高峰。
唐詩歌的古體詩
又稱古詩或古風。這個概念和通常說的“古代詩歌”不同,是專用名詞,專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繼續流行的一種詩體,和唐代形成的近體詩相對存在。古體詩的特點是:每篇句數不限,每句字數不限,可押韻也可不押韻,押韻也可換韻,句與句間沒有平仄對應和用詞對仗的要求。一句話,古體詩格律上比較自由,同近體詩在格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不同。古體詩分兩大類: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或簡稱五古和七古)。此外還有句式長短不齊的古詩,一般歸入七古。有的古體詩句數、字數和律詩相同,但用韻、平仄和對仗都不同于律詩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詩。上文講到的《古詩十九首》及陶淵明等人的詩都是古詩。
唐代詩有何特點
1、唐代詩歌的形式豐富多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有五言和七言兩種,
2、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包括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六種。
3、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稱古風。在唐代以前,這種詩體沒有特定名稱。到唐代律詩興起以后,人們將律詩稱為“近體詩”,而把不合格律要求的詩體統稱為古體詩。因為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要求,所以又稱為格律詩。相對來說,古體詩在音韻格律方面的要求比較寬松,而近體詩在音韻格律方面的要求則比較嚴格,如一首詩的句數是固定的,即律詩八句,絕句是四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也遵循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隨意轉換;律詩還要求額聯、頸聯(即中間四句)成為對仗。
4、唐代詩人創作的詩歌題材非常廣泛,從自然現象到政治動態,從勞動生活到社會風習,都是詩人們寫作的題材。有的詩歌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階級矛盾,從而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有的詩歌歌頌正義的戰爭,也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有的詩歌描繪了祖國秀麗多嬌的江山;此外,還有的詩歌抒寫了詩人的抱負和遭遇,表達了男女的相思之情,訴說了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等等。
【唐詩歌的特點都有哪些】相關文章:
顏真卿書法特點都有哪些06-01
春的特點都有哪些特征02-10
寶塔詩的特點都有哪些11-24
苗族的服飾特點都有哪些09-02
月餅的特點都有哪些口味12-03
唐服飾的特點有哪些特征12-22
杜鵑花的特點都有哪些02-24
魯肅的性格特點都有哪些01-20
吳用的性格特點都有哪些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