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17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文言文知識點是成考語文考試中必考的考點之一,所以我們應(yīng)該提前做好相應(yīng)知識點的復習。那么關(guān)于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有哪些呢?下面百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痪涫?B)
A、他拿起望遠鏡看了一陣,想了一會兒,接著在地圖飛快地畫了一些符號,然后用望遠鏡仔細地再看了一陣。
B、“五四”時期現(xiàn)代詩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國”,在國家觀念上盡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業(yè)工作是就業(yè)工作的一部分,雖然作為重點應(yīng)當側(cè)重抓,但它畢竟不能脫離整體而單獨得以解決。
D、貪圖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盤,進而忽視了集體和國家的利益。
解析:“盡管”是一個連詞,它有表示讓步的意思,后面可用表轉(zhuǎn)折的“但”一類的詞與它相呼應(yīng)。“再”是個副詞,它表示一個動作或一種狀態(tài)的重復或繼續(xù),但它多用于指未實現(xiàn)或經(jīng)常性的動作,對于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動作只能用“又”。“得以”是個助動詞,有能夠、可以的.意思,它不能單獨回答問題,也不用于否定式。“進而”是個連詞,用于連接分句,后面的一個分句往往是表示在前一個分句行動基礎(chǔ)上采取的進一步的行動。D句中“進而”后面的分句“副食集體和國家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結(jié)果,而不是在前一分句行動的基礎(chǔ)上的進一步行動。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C)
①中美關(guān)系_____動蕩,不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___差一點,其實兩人不相上下。
③這幾天我_____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電子郵件。
A、一再;多少;往往;B、再三;多少;常常
C、一再;稍微;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
成考語文復習資料
*政體下,儒家思想熏陶出來的知識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靈土壤。
2、飄逸的風俗的影響。他詩歌飄逸風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詩人仰慕不已,蘇軾、陸游等大家,都受其影響。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兩位最杰出的詩人,后人將二人喻為中國詩壇的雙子星座。由于個性和社會經(jīng)歷等原因,李白詩中較為突出自我,張揚個性;其詩風是飄逸不群;而杜甫則更加關(guān)注現(xiàn)實,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政治,關(guān)注由社會政治而來的社會苦難;其詩風是沉郁頓挫。
杜甫現(xiàn)存詩歌1400余首,這些詩的內(nèi)容博大精深,我們可以用四個字“民胞物與”來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與指的是一切有生命或無生命的物體都是我的朋友。
杜甫的詩歌反映現(xiàn)實的深廣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詩被后人稱為詩史。詩史的涵義有兩個方面:
(1)有史的認識價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歷史事件,在杜甫詩中均有反映。如兩京收復,杜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九節(jié)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寫了《三吏》、《三別》。杜甫之詩,就象是一部安史之亂的歷史。而且杜甫有些詩所反映的史實,未見于史料記載,還可以補史之缺遺。如杜甫《三絕句》里提及的渝州、開州殺刺史一事,未見史料記載。而且,杜甫之詩也是他自身的一部歷史。我們通過杜甫之詩,可以了解到杜甫一生的行蹤歷程。
(2)形象的歷史生活畫面。只提供史的事實,這是史書所做的事情。杜甫的詩不僅提供了史的事實,而且為我們描述了更為廣闊,更為具體生動的歷史生活畫面。
成考語文文言文測試題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jù)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cè)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wèi)》、《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shù)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借寇兵而赍盜糧”者也。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一、選擇題
1.下列文章中,屬于奏章的是( )
A.《諫逐客書》
B.《答李翊書》
C.《報劉一丈書》
D.《答司馬諫議書》
參考答案:A
2.《諫逐客書》諫的對象是( )
A.秦穆公
B.秦始皇
C.秦惠王
D.秦二世
參考答案:B
3.本文中,作者先列舉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廣招人才的歷史事實,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結(jié)論,這里所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
A.歸納法
B.演繹法
C.類比法
D.對比法
參考答案:A
4.《諫逐客書》中“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采用的修辭手法是( )
A.對偶
B.排比
C.比喻
D.層遞
參考答案:C
【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知識點】相關(guān)文章:
中考語文知識點復習:文言文中的成語06-09
2017成人高考語文古文復習知識點07-29
成人高考政治復習知識點09-17
2017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試題08-03
2017成人高考語文文言文復習講義07-19
成人高考語文復習策略09-05
成人高考《語文》復習要點04-01
成人高考語文復習指導10-03
成人高考語文復習技巧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