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節為什么禁火
在部分地區清明節有禁火的習俗,這一天只能吃冷食,不能有煙火氣,但是你知道清明節之所以禁火的原因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禁火的起源,希望大家喜歡!
清明節禁火的原因
1、清明起源于周代的祭祀祖先的禮儀,后來慢慢與寒食、上巳三者合并為一個節日,它也是唯一個與節氣相關的節日。
由于寒食“禁火”的淵源,因此在寒食有一種特別的儀式,就是皇帝“賜新火”。
不僅僅“燃火”是這個節令的特殊權利,在古代“祭祀”也要嚴格遵循禮制。在宋代,平民不能建廟來祭祀祖先,他們把祖先的畫像、泥塑牌位供奉在佛寺,被稱為“功德祠”。只有皇帝、貴族、官僚才有建廟祭祀祖先的權利。直至明代,士、庶開始被允許建立自己的“家廟”,逐漸演化為后世的“祠堂”。
從秦漢開始,休假制度日益完善。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寒食節已經十分流行,但尚未形成清明節。直到唐代頒布《假寧令》,規定官員享受節日、旬休、祭掃等個人生活相關事故假,清明與寒食正式合并為一個節日。
2、防止火災
現在禁火其實指的就是清明節上墳的時候,近年來,清明節上墳導致發生火災的事情常有發生,因此上墳禁火也就十分有必要了,這樣一來可以有效的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對于保護森林環境來說是一件好事。這就是清明節為什么禁火的兩個原因了。
民間流傳的清明節禁火的傳說
清明節禁火習俗的起源,是從寒食節來的。寒食節在清明節前幾天,有兩種說法。一說在清明節前兩天,南朝梁人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稱寒食節,正好在清明節的前兩天。唐代元稹詩云:“初過寒食一百六”,則認為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天。
關于寒食節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戰國時,晉國國君有兩位公子,長子申生,次子重耳。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計謀害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被迫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日,重耳在山中迷了路,好幾天都找不到東西吃。重耳便絕望得嘆了口氣:“重耳餓死事小,只怕晉國的老百姓沒有好日子過了。”介子推一聽,想到重耳在落難中仍不忘自己的子民,將來必定是個賢明的君主,便下定決心要全力輔佐重耳登上王位。於是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了給重耳吃。重耳知道這件事後,感動得流下淚來,說:“你這樣對我,我該如何報答你呢?”介子推回答:“我不求公子的報答,只希望公子記得我今天割肉事君的一片忠誠,日后能多關心百姓疾苦,做一個清明的國君!焙髞,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以為意,帶著母親避居山中。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覺得心中有愧,于是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愿出仕,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想逼介子推出來。大火燒了三天三夜,最后介子推母子倆被燒死在了柳樹下。人們在他身后的柳樹樹洞中發現了了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清明節禁火的習俗早在周代就出現
其實這一傳說并不可靠,寒食節與介子推之間并無直接的聯系,因為寒食節的習俗在周代就有了。
有關專家考證解釋寒食節禁火的原因,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歸之于上古以來特定的民間信仰。古人將周天恒星分為二十八宿,東方青龍宮的角、亢二星為“龍星”,在五行中居于木位。先秦時期,古人出于星象迷信和感應巫術,認為春季龍星現于東方,容易引起大火,所以在三月龍星初現之時,應該禁火。禁火之俗周代已有。禁火期間不能生火做飯,須得事先準備好食物。這種不能加熱的冷食就是“寒食”。另一種說法用古人生活中的取火慣制來解釋,認為寒食禁火源于古人鉆木取火和換取新火的制度。上古時期,人們鉆木取火,季節不同,所用木材也不同,換季時就要改火。而每次改火都要換取新火。當新火未到之時,須要禁止人們生火!吨芏Y·秋官·司煊氏》中說:“中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本褪侵俅簳r節,負責取火的官吏在街上搖著木鐸,警告人們禁火。后來在這一時節禁火成為習俗流傳下來。
把寒食節與介子推聯系起來,是在漢末。蔡邕的《琴操》將禁火與介子推附會在一起。不過蔡邕并沒有把禁火時間放在清明前后,而是說“五月五日不得舉火”。寒食節確定為清明前一二日是在魏晉之時。魏武帝曹操《明罰令》有“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后百五日皆絕火寒食,云為子推”,陸《鄴中記》也有類似的記載:“俗冬至后百五日,為介子推斷火冷食三日,作干粥,今糗是也!庇忠驗闀x朝與春秋時期的晉國同屬“晉”字,人們就更加深信介子推的傳說。寒食節禁火的習俗便相沿成俗,流傳了下來,并與清明節習俗相融合,成為了清明的傳統習俗。
清明節鉆新火的原因
大宗小宗的關系不僅出現于各家各戶的家庭等級關系之中,還出現在政治的隸屬關系中,因此國家對于清明節的重視也是為了維系上層建筑中的統治地位以及設立出一個等級森嚴的階級。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室,朝廷便對清明節有著相當的重視程度。而在清明節中起新火的說法,則在許許多多的詩歌文學中被文人志士所記載。
其中最為出名的含有新火的詩歌要屬詩圣杜甫《清明二首》中“朝來新火起新煙”。在這一句詩歌之中,便有了“新火”以及“新煙”。在清明節時,起新火是古人過清明節的一個傳統習俗。因為受到寒食節的影響,在仲春以及暮春之際是禁止起火開灶的。
因此在清明佳節之際,因為不再受寒食節禁火的約束,人們紛紛開始了起火燃灶,家家的屋檐之上也都緩緩地升起了一縷縷的青煙。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習俗有掃墓、祭祖、踏青、春游、植樹等,體現出以哀悼追思為基調、迎春健身為調劑的雙重色彩。在現代社會背景下,人們正結合時代的發展,不斷改造和發展著清明習俗的內涵與形式。
【掃墓祭祖】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最主要的活動內容。從前,清明節時,人家不分貴賤,總要為逝去的先人上墳掃墓。掃墓時間并不局限于清明這一天,各地情況有所差異。掃墓時,首先要剪除墳丘上所有的雜草,修理陵墓周圍,然后往墳丘上添上一些新土培護,再燒紙錢香燭、供奉酒肉飯菜,燃放鞭炮后,最后向祖先行跪拜禮。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祭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流行這樣的觀念——“國之大事,惟祀與戎”,意思是說祭祀祖先和眾神,是與通過武力手段平定天下同等重要的家國大事。儒家創始人孔子為此作了注解,他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祀之以禮!辈⒄f:“事死如事生”。意思是說家族后人對于長者,生前要盡心盡力地侍奉,死后也要同樣盡
心盡力地侍奉,這就是孝道。儒家對于鬼神一般采取存而不論的態度,他們提倡祭祖,主要不是由于迷信,而是從道德教化的角度來考慮的。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币簿褪钦f,家族后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想到自己幸福生活源自祖先繁衍生息,領會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道理,飲水思源,才能保持那種淳樸厚道、和睦宗族的道德品質。后世帝王從這種培養孝子的法門,悟出培養忠臣的竅門,他們認為,在家盡孝的孝子賢孫將來會成為朝廷的忠臣。于是,推行孝道成為保持江山穩固的長久國策,而清明掃墓祭祖也就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清明掃墓的內容與形式都在發生著顯著的變化;鹪岽媪送猎,最近幾十年來出現了一種新型墓地——公墓,人們將親人的骨灰集中安放于此。此種公墓不占多少空間,祭奠形式也比較簡樸,卻在較大程度上保存了墓祭傳統。這種新型墓地一經推出,就為世人所重,每年清明前后各地到郊外公墓祭掃的人群總是絡繹不絕。
如果說火葬給世人帶來“追思先人,簡樸為本”的祭奠新基調,近些年逐漸興起的往河海山川撒骨灰的形式又使得這一基調得以進一步發揚。周恩來總理說過:“不保留遺體,是殯葬習俗的第一次革命;不保留骨灰,是第二次革命,而且是更加徹底的革命!惫腔译S風而落,不再固著于一地一隅,那么后人祭奠的方式自然也就更加簡樸了。
當然,傳統的慣性使得清明焚燒紙錢、冥器的舊習俗仍在不少地方延續,個別地方甚至出現荒唐的迷信活動。但是越來越多理性的群眾,積極響應政府“厚養薄葬”、“文明祭祀”的號召,社會上逐步興起鮮花祭掃、手機短信祭掃、網上掃墓等祭奠新風尚。特別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代,互聯網使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掃墓。有的年輕人在網頁上為去世的親人設專頁,將照片等有關資料放上去,寫上追思懷念的話語,清明前后就上網打開網頁,遙寄心香一瓣,形式也有了,心意也有了,這種省時又省力的新興祭奠方式受到人們的歡迎。
【踏青春游】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去踏青!鼻迕鲿r節同時也是個生機勃發的時日,人們告別蟄伏的戶居生活,迎著春天的明媚陽光,呼吸著青青綠草的氣息,腳踩著松軟的土地,徜徉在姹紫嫣紅、鶯歌燕舞的原野上,那時的心情該是多么輕快愉悅!
說起踏青游樂,可以一直上溯到孔子那里!墩撜Z》記載,孔子有一次與他的弟子們在一起討論人生志向,其他弟子慷慨陳述其治國安邦的宏偉藍圖時,孔子并未搭腔。輪到曾皙說:“暮春時節,穿著剛剛做好的春服,與五六個朋友,六七個小孩,到沂水去沐浴,并隨風起舞,洗完后哼著民間小調,踏上歸途。”孔子聽了,微笑著點頭說:“我贊同你的理想!笨鬃优c曾皙的對話表明,遠在春秋時期,人們便有了在暮春時節野浴并踏青的活動。
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地描繪了北宋汴京附近、以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社會各群體的生活景象。該畫涉及人物眾多,各具形態,作者畫中的人物,無論是乘車坐轎的,還是騎驢徒步的,無論是街頭表演的,還是市場行商的,都看不出絲毫哀傷的表情,整幅畫烘托出的,完全是一種歡樂祥和的過節氣氛?磥,清明節除了直接發之于外的哀傷氣氛外,其中蘊涵著的歡快氣氛,也是其應有的題中之義。
現代作家豐子愷曾在一篇題名《清明》的散文中這樣回憶小時候隨家人清明踏青的心情:“我們終年住在那市井塵囂的低小狹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來到鄉村田野,感覺特別新鮮,心情特別快適,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們把清明掃墓當做無上的樂事!彼L趣地把這種踏青稱作“借墓游春”。其實,這種踏青的好心情不僅小孩子有,連大人都會為之忘乎所以,豐子愷在這篇散文里提到他的父親所寫的《掃墓竹枝詞》。其一:“別卻春風又一年,梨花似雪柳如煙。家人預埋上墳事,五日前頭折紙錢!逼淙骸半p雙畫槳蕩輕波,一路春風笑語和。望見墳前堤岸上,松陰更比去年多!逼浒耍骸敖鈱㈠\纜趁斜暉,水上蜻蜓逐隊飛。贏受一番春色足,野花載得滿船歸。”應該說,清明踏青為平日里循規蹈矩生活慣了的人們提供了一個釋放自己心情的機會。
【放風箏】
在我國古代,放風箏不僅是一項游藝活動,而且還是一種巫術行為,人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病災都寫在風箏上,等風箏放高時,剪斷風箏線,讓風箏隨風飄逝,象征著自己的晦氣、疾病都讓風箏帶走了。所以,別人放走的風箏,是不能撿拾的,否則就會沾上晦氣。這種習俗,在我國民間又叫“放斷鷂”。風箏的歷史十分悠久。據說,世界上第一個風箏是春秋時代的著名工匠魯班用木頭制作的,當時還有竹做的風箏。漢代出現紙制風箏,叫“紙鳶”。唐以后,風箏作為一種兒童玩具日漸風行。清代詩人高鼎曾這樣描繪放風箏的情景:“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比藗冊诩堷S上加了一個竹笛,紙鳶飛上天后被風一吹,發出“嗚嗚”的聲音,好像箏的彈奏聲,于是人們將紙鳶改稱“風箏”。當代中國最有名的風箏盛會是山東濰坊的“國際風箏節”,自1984年開始,每年清明節舉辦,濰坊也因此被譽為“世界風箏之都”。
【蕩秋千】
蕩秋千,最初主要是一種女子的游戲,起源很早,南北朝時就已流行,唐代以來更是盛行于大江南北。所以,古代清明節也稱“秋千節”。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點絳唇》詞曾描寫道:“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后來蕩秋千不限于女子,成為男女皆宜的游戲。民俗相傳,蕩秋千可以驅除百病,而且蕩得越高,象征生活過得越美好。
【斗雞】
斗雞,南北朝時開始流行,唐代以來發展更猛。唐玄宗很喜歡這項娛樂,甚至在宮中設立“雞坊”,精挑長安城中千余只雄雞,交由五百名精選兒童加以訓練。這些兒童以7歲的賈昌為首,由于他擅長訓練斗雞,很受唐玄宗的寵愛,經常賞給他及其家庭金帛等貴重物品,當時民謠曾辛辣地諷刺道:“生兒不用識文事,斗雞走馬勝讀書。”
【吃雞蛋】
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
節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前者可吃,俗信吃了這種雞蛋,一年就不會頭疼;后者則僅供玩賞。
探究清明節吃雞蛋的象征意蘊,其中還寄寓著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雞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生育與生命的象征。傳說,開天辟地的盤古在雞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商的始祖契為“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而生。民間習俗,婦女生孩子后,給四鄰八舍報喜訊,送的也是雞蛋。
清明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民間有一種說法,掃墓時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墓上,象征“脫殼”,預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能出人頭地。
春季是萬物孕育的季節,與雞蛋“孕育生命”之意相合,而雞蛋又含有人體需要的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再加上清明時節,風和日麗,春意盎然,人們紛紛郊游踏青,煮熟的雞蛋是便于攜帶的理想食品,這些都促使雞蛋成為清明節的節俗食品。
清明節習俗三大誤區
誤區一:清明節是完全悲傷的節日?
前幾年,中國移動通過10086向用戶發送祝福清明節快樂的短信,引起了用戶的不滿。那么,清明節是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嗎?清明節到底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呢?在高巍看來,清明節的主題不只是掃墓,更重要的是把掃墓和踏青相結合。清明節祭奠先祖,除了表達對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獲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撐。而踏青郊游作為清明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應當以積極飽滿的心態投入其中!爱斘覀內プ8?鞓返臅r候,恰恰也代表著我們有戰勝悲傷、困難的勇氣,這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誤區二:掃墓只有“正日子”最好?
自上周末(3月25日、3月26日)開始,京城各個墓園已逐漸進入祭掃高峰,盡管不少市民由于工作、交通等原因會選擇錯峰祭掃,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掃墓只有“正日子”才最好。高巍說,這也是對清明節認識的一大誤區。
“過去掃墓本來就不是在清明當天進行的!备呶”硎,在古代,清明當天大多是僧人去掃墓,因為僧人無法娶妻生子,要在清明這一天向先祖表達不能傳宗接代的歉意。而按照傳統習俗,對大多數人來說,掃墓最好在節前的10天內或節后的10天內完成。
誤區三:清明節就是寒食節?
“清明節不就是寒食節嗎?我一直以為是同一天。”聽了一位90后北京姑娘的話,高巍搖了搖頭,“這是兩個節日,宋代以后才逐漸融合到一起!备呶〗榻B,清明是我國節日體系中,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因為是節氣,所以清明不是固定的哪一天。一般情況下,每年春分后15天左右即為清明,具體日期前后變動不超過三天。
“寒食節通常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兩個節日離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這兩個節日合在一起了。”高巍說,現在的清明節其實包括了古代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這三個節日的習俗。掃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習俗都是從寒食節發展而來,但放風箏、蕩秋千、插柳、拔河等春游踏青活動則是上巳節的重要習俗。古時的上巳節通常在農歷三月初三,也有人稱作女兒節,每到這一天,人們成群結隊到水邊祭祀飲酒,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祈求新生命的到來!按禾斓奶攸c就是‘生發’,所以才鼓勵人們在春天要多進行戶外活動,多和大自然接觸!
清明節禁忌
、傥鹑ツ沟、妝容、發言、穿衣等應當謹慎表現。務必要恭敬、安靜、尤其要避免逗樂、嬉戲、發火, 也不能吃喝酒。
、诓灰顺鲂校馑际遣灰税輭、游覽,應守在家中,或祭祀祖宗和供奉神佛的地方應當有所節制,不宜過度放縱。
、畚饞鞈c,不可對任何事物說出喜訊,婚嫁、舉辦宴會、拜年都不要做。
、懿灰思奕ⅲ什荒茉谶@天發解約書或布置宴會,原則上也不能舉行婚禮。
⑤不殺生,不可做任何殺害生命的事情,這時候有把豬、羊到農家來宰殺的事。
、薏伙嬀,清明節的這段日子酒的服用是不被允許的,對喜酒來說,應該在清明節后過完之后才可進行服用。
、卟灰嗣β担热缛菀资谷死鄣膭趧樱豢梢杂瓮,造成的是損害元氣的狀態。
⑧不宜剃發、 剃胡須,應該把這種事情推遲到清明節以后,也就是田忌之后在做。
⑨不要宰牲,雖然司禮允許清明期間宰牲宗祭,但是一般不宜擅自宰牲,體會要嚴格遵守。
⑩不可喝鮮花水,鮮花水指的是剪下的花朵,灌入水中的湯水,因此清明節期間未經過消毒處理的花水不要喝。
不可以插花,插花指的是將花朵筒到牛羊等鳴冤上助其快樂愉快,清明節期間也不要這么做。
不宜斬樓,斬樓指的是利用陡塹開路,清明節期間因為有悲傷的情緒,所以不宜開路,即俗稱斬樓。
不可穿新衣,因為清明節屬于節義孝道,在這段日子里人們要做的是充滿悲傷的情懷,把新衣服留給祭祀的時候再穿。
不宜裝潢,裝潢指的是一些裝潢細節,一般都是在別的節日里去裝潢,而清明節期間不宜裝潢,因為是一種悲傷的情緒。
不宜做小修小搞,小修小搞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小修補和動作,而清明節這段日子里應當祭奠祖先,不宜過多做這些小動作。
不宜作私募,指的是內在的私募,這段日子里不宜勾心斗角,應當互幫互助,與人守著友愛的態度相處。
不宜籌約,指的是公共性質的籌約,給村里的市民們造成困擾,所以這段日子不宜進行這些籌約,應把思想放到為人民著想的方式上。
不宜施工,施工指的是任何建筑類的工程施工,這段日子里因為是公共性質的把思想放到為人民著想的方式上,所以不宜施工。
不宜舉止大暴,指的是舉止要謹慎、有禮貌,應當如實尊重父母,遵守規矩,不可放肆無忌,不可大出風頭。
不可直接掃墓,由于在清明節期間,總會有很多游人到墓地里游玩,如果清明節期間去到墓地, 不可直接掃墓,應當向墓主請安。
不要
一、清明節的禁忌
1.禮儀擺設:清明節為祭祀祖先的節日,使用祭祀品應盡量簡化,嚴禁做拓尊禮,要嚴格按照祖先的年齡進行擺設,否則會受到嫌棄。
2.儀式動火:清明節開始便會有火從供品處開始動火,但這個時候要注意不能動火,以免違反風俗。
3.踩拾取物:清明節只不過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但有不少人在追憶祖先之時還會誤認為是黑市買賣、搶奪物品的習俗。千萬不要在清明節收集貼禮物或者一攬子物品,否則會使祖先處于尷尬境地。
4.信徒茉莉:清明節期間有不少游客追隨信徒到公墓,把茉莉放于墓頭,誤以為這是很美好的動作。實際上,墓上放茉莉會引起住在那里的靈魂無窮的煩惱,因此不能采取這種行為。
二、清明節的常識
1.祭祖活動:清明節為中華傳統節日,每年四月初三或十四都會舉行祭祖活動,讓我們向先人表達禮拜之心,祭祀祖先可以完成五公祭:水淅、拜謁、祈福、投燈丶返祖。
2.新老自然:清明節這一天是春天來臨的開始,大自然開始春回大地,將凋零的落葉被催化為新的生機,這正是清明節的精髓,所以人們在祭祀祖先時仍要反思今昔之間的變遷,學會珍惜禮物,不要貪圖不勞而獲。
3.祭祀順序:清明節期間要履行祭祀順序,應先祭天,然后家長,之后才是祭旗下,最后祭古祖宗,請賓客并飲酒,將供品放置拜祭處,敬禮長輩與有功人士,顯示出溫馨的家庭情誼。
4.坤藏祭祖:“坤藏祭祖”是尊敬祖先的一種傳統做法,家人到公墓燒紙丶香燭丶插花來祭祖,而清明節向來以此著稱。坤藏祭祖的儀式如此儀式地讓世人共同追憶敬祖活動的意義所在,但要特別注意,稱謂及踩拾物品時都應謹慎處理,以免反敬祖先的做法。
【清明節為什么禁火】相關文章:
清明節為什么要掃墓11-23
清明節為什么吃雞蛋11-23
清明節為什么要植樹11-23
清明節為什么要踏青03-29
清明節為什么要掃墓11-23
清明節為什么要掃墓11-23
清明節為什么吃餃子04-11
清明節為什么要吃雞蛋11-24
清明節為什么吃寒食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