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外科學的心得體會
中醫外科主要治療包括瘡瘍、癭、瘤、巖、肛門宣腸疾病、男性前陰病、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病等。對此小編給大家收集了有關中醫外科學的心得體會的優秀內容,應該能給各位帶來幫助。
中醫外科學的心得體會(一)
這個學期,學校給我們針灸推拿專業開設了《中醫外科學》這門科目的學習。經過了幾節課的學習,以及老師的講解,還有書本的內容,讓我對中醫外科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運用。 中醫外科學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臨床學科,內容豐富,包括瘡瘍、乳房病、癭、瘤、巖、肛門宣腸疾病、男性前陰病、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病等。在歷史上,跌打損傷、金刃刀傷、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屬于外科范圍。由于醫學的發展,分工愈來愈細,以上各病都先后發展分化成了有關專科。
歷代中醫外科著作頗多,各家所載外科疾病的病名,由于地區不同,方言各異,致使病名不統一,同一性質的疾病因所患部位、階段、形態等不同而有幾個病名,有時一個病名又包括多種性質的疾病。外科疾病名目雖然繁多,但從它的命名依據來看,一般是根據疾病的發病部位、穴位、臟腑、病因、癥狀、形態、顏色、疾病特性、范圍大小、是否傳染等命名,有一定規律可循。
《靈樞 癰疽》篇首將外科疾病的分類以癰疽概之,并以臟腑隸之。后人又以瘡瘍兩字概括一切外科疾病,且以病變在皮、肉、脈、筋、骨的不同,來分別表里陰陽;又依據瘡瘍的發病過程分為腫瘍、潰瘍,未潰的瘡瘍統稱腫瘍,已潰的瘡瘍統稱潰瘍。這樣的分類籠統、不實用。直至隋《諸病源候論》以疾病的病因、病理、性質歸類,才使疾病的分類漸趨合理。 外科疾病多生于體表,易診斷,但每一種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發病機理,中醫臨床主張“審癥求因,辨證論治”,不同的病因病機,證候與治療也就不同。因此,掌握病因病機,對于診療外科疾病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我覺得這些分類及病因病機在實際運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例如,當今社會,乳腺惡性病變在我國就位居女性癌的首位,被醫學界稱為“女性健康的第一殺手”。運用《中醫外科學》的相關闡述,我就從中學到了如何分析辯證乳腺疾病。 首先,我通過學習知道,中醫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和內因等七個方面:一、外感六淫;二情志內傷;三、飲食不節;四、外來傷害;五、勞傷虛損;六、感受特殊之毒;七、痰飲瘀血。
所以,我會考慮情志與乳腺疾病的關系。
情志是指人的內在精神活動,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故又稱七情。在一般情況下,屬于生理活動的范圍,不會致病;相反,由于長期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了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范圍,可使體內的氣血、經絡、臟腑功能失調,而發生外科疾病。如郁怒傷肝,肝氣郁結,郁久生火;肝郁傷脾,脾失健運,痰濕內生,以致氣郁、火郁、痰濕阻于經絡,氣血凝滯,結聚成塊,形成瘰疬。又如肝主疏泄,能調節乳汁的分泌與排泄,若產婦精神過度緊張,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積滯,乳絡不暢,邪熱蘊蒸,以致經絡阻塞,氣血凝滯,導致乳癰的發生。
腫瘤的發病,更與情志內傷有關,朱丹溪認為乳巖是由于“憂怒郁悶,朝夕積累,脾氣消阻,肝氣橫逆”所致;失榮之病,《醫宗金鑒》認為乃“憂思恚怒,氣郁血熱與火凝結而成”。總之,由情志內傷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發生在乳房、胸脅、頸的兩側等肝經循行部位,患處腫脹,或軟如饅,或堅硬如石,常皮色不變,疼痛劇烈,或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喉間梗塞等癥狀。
了解到情志與乳腺疾病的關系,我們就可以通過有效疏導病人的情緒來著手,確定正確的袪病方案,而不至于搞錯大方向,導致病情的延誤。
其次,我會考慮痰飲瘀血與乳腺疾病的關系。
局部經絡阻塞是外科疾病總的發病機理之一;同時身體經絡的局部虛弱也能成為外科疾病發病的條件,所謂“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地”。經絡也是傳導毒邪的通路,它具有運行氣血、聯絡人體內外各組織器官的作用,故體表的`毒邪,由外傳里,內攻臟腑;臟腑的內在病變,由里出表,外達體表,是通過經絡的傳導而形成的。此外,患處部位所屬經絡,與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也有著重要的聯系。
現實生活中,女性的乳腺疾病一般會經過幾個時期的發展----初期的乳腺瘀堵表現為:結節,小、有壓痛感;中期的乳腺囊腫表現為:大、厚、邊界光滑、有痛感;后期則屬于癌癥了,表現為:硬、邊界坑坑洼洼、無痛感。并且,產生瘀堵的位置各不相同:有些女性是堵在乳房外側,有些是位于乳頭上下位置,還有一些是發生在乳房的內側范圍。通過經絡定位,我們就可以知道,乳腺疾病是發生在哪條經絡上,也就是說,我們就可以考慮可能是胃經,可能是腎經,也可能是肝經發生了經絡阻塞,那么,在治療上,我們就可以從這條經絡著手,進行乳腺疾病的治療,正確考慮如何消除乳腺結節或囊腫。
中醫外科學的心得體會(二)
這個學期,學校給我們針灸推拿專業開設了《中醫外科學》這門科目的學習。經過了幾節課的學習,以及老師的講解,還有書本的內容,讓我對中醫外科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運用。
中醫外科學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臨床學科,內容豐富,包括瘡瘍、乳房病、癭、瘤、巖、肛門宣腸疾病、男性前陰病、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病等。在歷史上,跌打損傷、金刃刀傷、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屬于外科范圍。由于醫學的發展,分工愈來愈細,以上各病都先后發展分化成了有關專科。
歷代中醫外科著作頗多,各家所載外科疾病的病名,由于地區不同,方言各異,致使病名不統一,同一性質的疾病因所患部位、階段、形態等不同而有幾個病名,有時一個病名又包括多種性質的疾病。外科疾病名目雖然繁多,但從它的命名依據來看,一般是根據疾病的發病部位、穴位、臟腑、病因、癥狀、形態、顏色、疾病特性、范圍大小、是否傳染等命名,有一定規律可循。
《靈樞 癰疽》篇首將外科疾病的分類以癰疽概之,并以臟腑隸之。后人又以瘡瘍兩字概括一切外科疾病,且以病變在皮、肉、脈、筋、骨的不同,來分別表里陰陽;又依據瘡瘍的發病過程分為腫瘍、潰瘍,未潰的瘡瘍統稱腫瘍,已潰的瘡瘍統稱潰瘍。這樣的分類籠統、不實用。直至隋《諸病源候論》以疾病的病因、病理、性質歸類,才使疾病的分類漸趨合理。
外科疾病多生于體表,易診斷,但每一種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發病機理,中醫臨床主張“審癥求因,辨證論治”,不同的病因病機,證候與治療也就不同。因此,掌握病因病機,對于診療外科疾病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我覺得這些分類及病因病機在實際運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例如,當今社會,乳腺惡性病變在我國就位居女性癌的首位,被醫學界稱為“女性健康的第一殺手”。運用《中醫外科學》的相關闡述,我就從中學到了如何分析辯證乳腺疾病。
首先,我通過學習知道,中醫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和內因等七個方面:一、外感六淫;二情志內傷;三、飲食不節;四、外來傷害;五、勞傷虛損;六、感受特殊之毒;七、痰飲瘀血。
所以,我會考慮情志與乳腺疾病的關系。
情志是指人的內在精神活動,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故又稱七情。在
一般情況下,屬于生理活動的范圍,不會致病;相反,由于長期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劇烈的精神創傷,超過了人體生理活動所能調節的范圍,可使體內的氣血、經絡、臟腑功能失調,而發生外科疾病。如郁怒傷肝,肝氣郁結,郁久生火;肝郁傷脾,脾失健運,痰濕內生,以致氣郁、火郁、痰濕阻于經絡,氣血凝滯,結聚成塊,形成瘰疬。又如肝主疏泄,能調節乳汁的分泌與排泄,若產婦精神過度緊張,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積滯,乳絡不暢,邪熱蘊蒸,以致經絡阻塞,氣血凝滯,導致乳癰的發生。
腫瘤的`發病,更與情志內傷有關,朱丹溪認為乳巖是由于“憂怒郁悶,朝夕積累,脾氣消阻,肝氣橫逆”所致;失榮之病,《醫宗金鑒》認為乃“憂思恚怒,氣郁血熱與火凝結而成”。總之,由情志內傷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發生在乳房、胸脅、頸的兩側等肝經循行部位,患處腫脹,或軟如饅,或堅硬如石,常皮色不變,疼痛劇烈,或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喉間梗塞等癥狀。
了解到情志與乳腺疾病的關系,我們就可以通過有效疏導病人的情緒來著手,確定正確的袪病方案,而不至于搞錯大方向,導致病情的延誤。
其次,我會考慮痰飲瘀血與乳腺疾病的關系。
局部經絡阻塞是外科疾病總的發病機理之一;同時身體經絡的局部虛弱也能成為外科疾病發病的條件,所謂“最虛之處,便是容邪之地”。經絡也是傳導毒邪的通路,它具有運行氣血、聯絡人體內外各組織器官的作用,故體表的毒邪,由外傳里,內攻臟腑;臟腑的內在病變,由里出表,外達體表,是通過經絡的傳導而形成的。此外,患處部位所屬經絡,與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也有著重要的聯系。
現實生活中,女性的乳腺疾病一般會經過幾個時期的發展----初期的乳腺瘀堵表現為:結節,小、有壓痛感;中期的乳腺囊腫表現為:大、厚、邊界光滑、有痛感;后期則屬于癌癥了,表現為:硬、邊界坑坑洼洼、無痛感。并且,產生瘀堵的位置各不相同:有些女性是堵在乳房外側,有些是位于乳頭上下位置,還有一些是發生在乳房的內側范圍。通過經絡定位,我們就可以知道,乳腺疾病是發生在哪條經絡上,也就是說,我們就可以考慮可能是胃經,可能是腎經,也可能是肝經發生了經絡阻塞,那么,在治療上,我們就可以從這條經絡著手,進行乳腺疾病的治療,正確考慮如何消除乳腺結節或囊腫。
又例如當下,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痔瘡,我們運用中醫外科的知識,來進行分析,就知道可以具體從三點來辨證,這三點就是:便、血、痛。例如從患者大便的性質、軟硬,每天排便次數、每次排便所用時間;排便時出血情況,是否呈點滴養還是噴射養,大便表面是否附有鮮血或膿血;排便時是否伴有疼痛等各方面來分析病人的具體瘡瘍情況,然后再加以內外方法的治療。
老師說過,中醫外科的特色就是辨病與辯證相結合,先辨病,后辯證。“望聞問切”的基本步驟與方法需要好好掌握,另外,我體會到在中醫外科上,一定要注重觀察,要重點掌握中醫外科疾病辯證的辨病,陰陽辯證,部位辯證,局部辯證,注意疾病的鑒別診斷,以免診斷錯誤而耽誤病情。
通過結合實際病況的分析,我發現,中醫外科學對我們了解掌握外科疾病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好中醫外科學。
又例如當下,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痔瘡,我們運用中醫外科的知識,來進行分析,就知道可以具體從三點來辨證,這三點就是:便、血、痛。例如從患者大便的性質、軟硬,每天排便次數、每次排便所用時間;排便時出血情況,是否呈點滴養還是噴射養,大便表面是否附有鮮血或膿血;排便時是否伴有疼痛等各方面來分析病人的具體瘡瘍情況,然后再加以內外方法的治療。
老師說過,中醫外科的特色就是辨病與辯證相結合,先辨病,后辯證。“望聞問切”的基本步驟與方法需要好好掌握,另外,我體會到在中醫外科上,一定要注重觀察,要重點掌握中醫外科疾病辯證的辨病,陰陽辯證,部位辯證,局部辯證,注意疾病的鑒別診斷,以免診斷錯誤而耽誤病情。
通過結合實際病況的分析,我發現,中醫外科學對我們了解掌握外科疾病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好中醫外科學。
中醫外科學的心得體會(三)
我的老師李硯民主任是開封市中醫院風濕腎病科的主任,現已從事中醫事業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醫生涯中,她從未離開過病人,從未離開臨床第一線,可謂名副其實的中醫臨床家。而我僅僅跟隨學習不足2年,在這短暫的時間里,李硯民老師不僅在技術方面給我以指導、更是教導我何為醫德。她認為 醫乃仁術 , 為醫者,應待患者如親人,至精至誠,讓飽受病痛的患者飲桔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擺脫困境,步入坦途。
專攻疑難重癥是李硯民臨證的一大特點,經她治愈和挽救的重患究竟有多少,誰都很難數得清。
例如,一位久患心臟病的阿姨,在西醫院已經宣判無藥可醫,患者阿姨抱著一線希望找到李硯民主任,李硯民主任經過詳細的檢查后,覺得這種疑難重癥治療很棘手,但一個醫生的責任感促使她一定要挽救這個病人。于是,她研究病情開出了第一個處方。以后根據病情變化,不斷調整藥方,并鼓勵病人堅定信心。服藥50多劑后,病人奇跡般地恢復了健康,可以正常生活。
又如一位脾腫大的患者,在多家醫院都沒有查找出病因,也是聽到病友介紹,找到了專看疑難雜癥的李硯民主任,在李硯民主任的詳細問診及檢查下,幫患者找到了病因 寄生蟲!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再如,從新西蘭乘飛機慕名而來的杰克 貝蘭克,尻以代踵,脊以代頭,步履蹣跚。國內外多種療法幾乎用盡,這次他要找李硯民主任碰碰運氣,醫好他的腰痛病。神奇的中醫中藥使他站穩了腳,直起了腰,邁開了堅實的步子。回國后,興奮地用電報向他的恩人報喜:李硯民女士,萬分感謝您用神奇的醫術治好了我的腰痛病,一切感覺良好。雖然我已經61歲了,可是身體卻象16歲少年一樣充滿活力。
李硯民主任精通中醫內科、婦科、兒科,尤擅內科,對中醫腎病、心病、脾胃病、風濕病、溫熱病、消渴病等均有較深的造詣,臨床上獨具特色,經驗豐富,療效卓著。
李硯民主任不但繼承了前賢精湛的醫術,同時也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醫德醫風,她以 大醫精誠 之訓,鑄成 救死扶傷 之心。她崇拜仲景論證之精辟,更佩服仲景 下以救貧賤之厄 之至誠。她雖已久負盛名,但毫無名醫架子。多年來,她廢寢忘食地工作,耐心地接待每一個就診者。一般來說,來請李硯民主任診病的人,大都為重患或疑難病。人們常常看到,下班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她還在為 號外號 的病人悉心看病,特別是對那些慕名遠道而來或一時掛不上號的農村病人,寧肯犧牲自己的休息,也要為他們診治。有的病人跟到家中,或截在路上,她都是和顏悅色地接待,安排時間為他們耐心診治,從不厭煩。對于一些來信、來電尋醫問藥的病人,她總是認真回復,或調劑藥方,或鼓勵病人增強信心。因此,許多患者不僅把她看作救病的醫生,還把她當成自己的朋友,精神的寄托,康復的希望。
李硯民主任作為開封市中醫院人,以其高超的醫術,堅韌不拔的'科研作風,帶動了開封市中醫院的發展,慕名前來診治的患者眾多,并于2010年成立了開封市中醫院風濕腎病科。李硯民主任扎實的中醫理論功底,精確的辨證論治,豐富的臨床經驗,使她練就了勝人一籌的醫療技術,有多少患了所謂 不治之癥 的病人,在她的精心治療下恢復了健康。她謙虛謹慎,從不滿足自已的成就,雖已患者眾多,仍手不離卷,孜孜以求。
【中醫外科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中醫外科學最新試題06-26
中醫執業醫師外科學練習試題10-23
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外科學》第一章考點09-06
最新中醫執業醫師《中醫外科學》第二章內容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