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運用記憶的規律提高記憶的效果
進入大學以后,隨著課程的逐漸增多和內容難度的提高,要求學生記憶的內容也就越來越多,且越來越難。許多學生由于不懂得科學地進行記憶,結果遺忘特別嚴重,經常出現“記不住”現象。因此,他們為此而深感苦惱,有不少學生懷疑自己記憶力是不是越來越差,大腦記憶系統是不是裝滿了。
其實,心理學研究表明,進入大學階段正是記憶的黃金時期,這時的記憶功能非常活躍,記憶力非常好,記憶力下降的情況是少之極少的(除非身體健康問題的影響)。另外,科學實驗證明,正常人腦的記憶儲容量高達十的十二次方~十的十五次方比特(一個信息量單位叫1比特)。這個數字表明人的記憶力具有驚人的特性,對于如此巨大的記憶潛力來說,人腦被開發利用的,僅僅是大腦記憶儲容量的百分之十還不足,怎么會裝滿呢?
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會經常出現“記不住”這種現象,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沒有科學地進行記憶,沒有充分地挖掘記憶的潛力,提高記憶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記憶的效果呢?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條途徑。
一、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這樣的記憶也叫意義記憶。主要通過對材料的理解,找出它們之間的本質聯系,因果關系或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之后而進行記憶,這樣的記憶效果將大大優越于機械重復。實驗表明,用單調重復的機械識記方法識記的10個虛詞,平均只能回憶58%,而通過意義識記方法來掌握的10個實詞,平均能回憶81%。意義記憶比機械記憶更為有效的原因是它依靠人在過去經驗中形成了的暫時聯系系統,因此要提高記憶效果,必須先弄懂所要記憶的內容,了解其多方面的聯系,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二、根據遺忘規律,科學安排復習。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經過實驗研究表明,遺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規律,那么根據這一規律,我們如何有效地組織復習呢?
{一}、復習要及時。遺忘最嚴重的時刻是在識記后的最初時間里,所以及時復習非常重要,可使即將消失的記憶痕跡重新強化,變得清晰,使學到的知識不斷納入知識系統之中。這樣,在識記材料尚未大量遺忘之前,趁熱打鐵,否則時間長了,大量識記材料已經遺忘,那時再去恢復,就差不多等于重新開始。心理學的實驗也有力地證實了這一點。斯必叟給兩組被試學習一段課文,甲組學生學習后不久進行了復習。一天后,甲組保持98%,乙組保持58%;一周后,甲組保持83%,乙組保持33%。所以復習要及時,當天功課當復習,做到“學而時習之”。
{二}、復習方式單調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產生厭倦、疲勞。而多樣化的復習,則可使人感到新穎,促使各方面有機地聯系起來,提高記憶的效果。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來理解復述同一內容,要盡可能地動員多種感官的參與。例如同一字詞的復習,可以默寫、填空、分析字形、造句、寫同義詞和反義詞等方式進行,在記憶某一內容時可邊讀、邊看、邊寫。
此外,還可采用嘗試回憶的方法來進行記憶,因為嘗試回憶的目的、任務更明確、更具體,能使大腦皮層注意的興奮性增強,留下的痕跡深,能及時發現重視材料中的難點,集中力量解決,心理學家蓋茲的實驗表明;當以20%時間用于誦讀,80%用于回憶時,其記憶效果最佳。
{三}、合理安排和分配復習時間。這主要是指一般情況下,采用分散復習{將復習分成若干次,相互之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其效果將優于接集中復習{在一段時間內集中、連續地重復復習以學的材料}。這是因為集中復習使大腦神經容易產生抑制的積累,而分散復習有較多的時間間隔,使抑制易于消除的鞏固。
前蘇聯心理學家沙爾達科夫的實驗也表明:兩個成績大體相同的班,在學習自然課時,一學期內,甲班講完課集中復習5節,乙班則用5節課進行4次單元復習,實驗結果證明,后者測驗成績遠高于前者。
可見,復習時間要合理分配,不要集中在一起。具體的次數、時間和時距的安排要根據材料數量、性質、年齡特征決定。
{四}、復習內容系統化。復習要注意根據各部份內容、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進行整理、歸類,使之系統化。通過整理使所復習的內容結構緊湊、思路清晰、承上啟下、相銜接,這樣更便于記憶。否則雜亂無章、相互干擾,其記憶效果將大在降低。
三、利用睡眠幫助記憶
心理學實驗證明,睡眠狀態能減少遺忘。最早進行這項研究的是美國學者詹金斯和達連巴科,他們讓兩個被試識記十個無意義音節,并達到一次成誦的程度。其中一人在晚間識記達到要求后讓他睡覺,另一人在白天識記,達到要求后照常活動。結果,前者保持率高于后者。最近的一些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睡眠狀態之所以能減少遺忘,是由于在睡眠期間,大腦皮層對刺激信號的敏感性大大降低,減少了倒攝抑制現象的產生,消除或減少了對保持材料的干擾,因此可以使記憶材料保持原樣。而處于清醒狀態并繼續活動的情況下,大腦不斷地接受各種刺激,這些刺激會給記憶的保持形成障礙或干擾,所以影響了記憶的效果。但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睡眠對記憶的幫助是指識記后的睡眠,而不是識記前的睡眠。據研究,記憶前的睡眠不僅無助于記憶,反而會大大加速你的遺忘。埃克期安特之稱為“睡前效應”,他的實驗也證明了這點,而且日常生活中這種例子也不少。一個人半夜里被電話鈴吵醒,談上幾句話,第二天醒來可能已將談話內容忘得一干二凈。所以要珍惜晚上睡前的黃金記憶時間,可把白天學過的主要知識在腦中“過過電影”以此來提高記憶效果。另外,除非你能夠保證在醒候和進行記憶之前有足夠的時間空余,否則不要在記憶活動前睡覺。
《如何運用記憶的規律提高記憶的效果》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四、掌握和運用科學的記憶方法。
實踐證明,科學的記憶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能大大地提高記憶效果。例如:在記憶珠穆朗瑪蜂的高度時,把它形象為“爬爬試爬”!{8848千米};記馬克思出生和逝世的日期為“馬克思一爬一爬{1818},一爬爬上山{1883}”在記英語單詞“eye”,可聯想到英國人中間勾鼻子和兩旁的眼睛。這是利用“形象記憶法”;在記“模”、“摸”、“饃”、“嫫”幾個字時,可記住它們共同的特征就在于都有個“莫”字,所不同的在于偏旁部首,而且還各自代表了特定的意義:模——模型,與木相聯系{多用木制作};摸{動手的},與手相聯系;嫫——嫫女,是指古代的丑女,與“女”相聯系;饃——饃頭,與食聯系{用來吃的},這是利用“特征記憶法”。又如記二十四季節時記為“春雨驚天晴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利用“歌訣記憶法”。此外還要特別介紹一種較新的記憶方法——“鏈式快速記法”。它主要是對所要記憶的內容,根據其各種聯系整理為一個一環緊扣一環的情節或系統。如:初中所學魯迅的作品有八篇,按其寫作年代的先后可整理為:《孔乙已》因為一件小事回到《故鄉》,看了一場難忘的《社戲》,回來的路上高談《論雷峰塔的倒掉》,第二天一早《從“百花草”到“三味書屋”》拜訪《滕野先生》,他正在看《友邦驚詫論》。這樣就易記多了。
由此可見,科學記憶方法的掌握和應用是提高記憶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此外,提高證憶效果,還必須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例如,注意力集中,保持充沛的精力,保持安靜、舒暢、愉快的心境,這些都是必要的。否則精神狀態不佳,情緒不好將大大降低記憶的效果。
大腦的記憶高峰期
第一個是早晨起床后:大腦在睡眠過程中并沒有停止工作,而是在對頭一天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整理。早晨醒后沒有新的信息干擾,這時記東西會印象清晰。
第二個高峰期是在上午8點到10點:這時精力上升到旺盛期,處理識記效率高,記憶量增大。
第三個高峰期是在下午6到8點:這是一天中記憶最佳期。
第四個是臨睡前1小時左右:這時識記材料后就入睡,不再有新信息輸入,所以沒有相互抑制的影響。
另外研究者還發現上午8點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點思考能力最敏捷,但推理能力則在白天12小時內遞減。根據這些測試,我們在早晨最好安排些嚴謹周密的工作,下午做一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則做些需要加深記憶的工作。
我們在學習中應該順應大腦的這些"脾氣"和"秉性",揚長避短,合理安排工作學習,讓大腦更好、更愉快地為我們工作。
人類記憶規律及記憶法則
掌握記憶的規律和法則就能更高效率的進行學習和工作,對于在校學生和高級市場人才管理是十分重要。記憶與大腦十分復雜,但并不神秘,了解他們的工作流程就能更好的加強自身學習潛質。下面這篇文章詳細記錄講解了關于記憶的規律及法則。
人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人腦經歷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和情緒,練習過的動 作,都可以成為人們記憶的內容。例如英文的學習中單詞、短語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內容都是通過記憶完成的。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 記、保持、再認和回憶。有很多 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注重了學習當時的記憶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學習的記憶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單純的注重當時的記憶效果,而忽視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認同樣是達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處理上,記憶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過程,從信息處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學習和背誦只是一個輸入編碼的過程。人的記憶的能力從 生理上講是十分驚人的,它可以存貯1015比特(byte,字節)的信息,可是每個人的記憶寶庫被挖掘的只占10%,還有更多的記憶發揮空間。這是因為, 有些人只關注了記憶的當時效果,卻忽視了記憶中的更大的問題–即記憶的牢固度問題,那就牽涉到心理學中常說的關于記憶遺忘的規律。
如何運用記憶的規律提高記憶的效果 [篇2]
人類記憶是大腦對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一般來說可以在結構上分為三種,即瞬時記憶,又稱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記憶的效果,對于學生而言,直接的反映就是每一次的考試成績,記憶效果好,考試時的每一道題目的推演都像是將大腦中進行記憶如同電影膠片般播放;而我們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道題目、或者是一件事情,當它發生的時候,我們往往對于它的記憶僅僅只有一個模糊的輪廓——我們只是知道曾經遇到過,但是具體的細節卻很難看得清晰。 如何能提高復習的記憶效果,我的觀點主要有以下的兩種方法:
第一:是將記憶的內容進行整合歸納。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就是把零碎的毫無關聯的內容進行歸納整合,把兩個不相關的信息視覺化、邏輯化,臆想出其中的關聯,并編織一個故事,進行記憶。比如說:記憶一個8位數的或者1O位數的號碼,如果死記硬背,有一定的難度,且花費時間很長。但是,如果把不相關的信息進行有條理、有規律地組織,上述任務就會容易很多。不妨打個比方:一個抽屜里放了許多物品:錢包、鑰匙、電池、硬幣等等。對于一個上班匆忙,沒有時間來打理家務的白領來說,打開抽屜,里面亂七八糟堆滿了這些飾品,想要找一個出來確實需要花點時間。如果我們幫他在抽屜里放置小多個盒子,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各種物品分類地擺放在里面,挑選起來省時又省力。就復習記憶而言,比如要記一個單詞,如:innocent(清白的),我們可以把這個詞拆分成:in-no-cent,即:“口袋里沒有一分錢”那便是清白的。這樣的記憶適用于很多的學科,而且,在進行記憶時,花費的時間較少,且記憶的時間較長。
第二,通過筆記的形式輔助嘗試記憶,延長短時記憶。具體方法就是將短時記憶的內容及時通過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再通過對筆記的反復鞏固,使其最終形成長時記憶。根據心理學的原理,一個復雜的英文長句或者數學公式有時會超出人腦的短時記憶句法負荷,使人腦語言中樞很難綜合處理聽辨到的詞匯信息。這時,需要借助于筆記形式對原語的內容信息進行整理,迅速地保留原語信息、要點和關鍵詞語,尤其對人腦不易保持住的數字、專業名詞等做出筆記。這往往在復習英語的聽力中比較有效。尤其是臨近考試的復習時,情緒緊張,干擾來自很多方面,精力不易集中,如果單純依靠記憶是無法將信息完整、準確地記住并翻譯出來的。因此,在聽到一句很長的語句時,通過筆記的形式延伸和補充,將短時記憶變成
書面語言,與長時記憶結合,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正確的記憶。所以,記錄得當的、個性化的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復習時的記憶壓力,保證對于大信息量的內容的記憶速度及質量。
綜上所述,是我結合了基礎心理學的有關記憶章節和學習復習中的經驗所得出的結論,不一定完全正確,可能有失偏頗。記憶是一個復雜而且系統的過程,上述的方法可以暫時性的提高記憶的效果,但是,如果要想在考前的復習中得到最好的效果,除了方法正確,還需要平時對于只是的階段性鞏固和認真的聽課。
【如何運用記憶的規律提高記憶的效果】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監理工程師考試記憶效果07-27
結合實際談談在學習中如何提高記憶效果12-28
如何提高寶寶的記憶能力10-26
如何形成托福詞匯備考記憶規律05-17
談記憶規律在英語單詞教學中的運用05-04
學生如何提高記憶力09-03
注會備考記憶力如何提高09-26
如何提高雅思聽力詞匯記憶效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