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

時間:2023-03-09 19:44:09 歐敏 監控 我要投稿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通用2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對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對社會公共秩序的維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擬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通用20篇)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 篇1

  1. 每季度一次設備的除塵、清理,掃凈監控設備顯露的塵土,對攝像機、防護罩等部件要卸下徹底吹風除塵,之后用無水酒精棉將各個鏡頭擦干凈,調整清晰度,防止由于機器運轉、靜電等因素將塵土吸入監控設備機體內,確保機器正常運行。同時檢查監控機房通風、散熱、凈塵、供電等設施。控制好監控室的溫度與濕度,留給機房監控設備一個良好的運行環境。

  2. 根據監控系統各部分設備的使用說明,每月檢測其各項技術參數及監控系統傳輸線路質量,處理故障隱患,協助監控中心設定使用級別等各種數據,確保各部分設備各項功能良好,能夠正常運行。

  3. 對容易老化的監控設備部件每月一次進行全面檢查,一旦發現老化現象應及時更換、維修,如視頻頭等。

  4. 對易吸塵部分每季度定期清理一次,如監視器暴露在空氣中,由于屏幕的靜電作用,會有許多灰塵被吸附在監視器表面,影響畫面的清晰度,要定期擦拭監視器,校對監視器的顏色及亮度。

  5. 對長時間工作的監控設備每月定期維護一次,如硬盤錄像機長時間工作會產生較多的熱量,一旦其電風扇有故障,會影響排熱,以免硬盤錄像機工作不正常。

  6. 每月定期對監控系統和設備進行優化。

  設備維護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在對監控系統設備進行維護過程中,應對一些情況加以防范,盡可能使設備的運行正常,主要需做好防潮、防塵、防腐、防雷、防干擾的工作。

  1. 防潮、防塵、防腐

  對于監控系統的各種采集設備來說,由于設備直接置于有灰塵的'環境中,對設備的運行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需要重點做好防潮、防塵、防腐的維護工作。如攝像機長期使用,防護罩及防塵玻璃上會很快被蒙上一層灰塵,又臟又黑,還具有腐蝕性,嚴重影響收視效果,也給設備帶來損壞,因此必須做好攝像機的防塵、防腐維護工作。在某些濕氣較重的地方,則必須在維護過程中就安裝位置、設備的防護進行調整以提高設備本身的防潮能力,同時對高濕度地帶要經常采取除濕措施來解決防潮問題。

  2. 防雷、防干擾

  監控設備在維護過程中必須對防雷問題高度重視。防雷的措施主要是要做好設備接地的防雷地網,應按等電位體方案做好獨立的地阻小于1歐的綜合接地網,杜絕弱電系統的防雷接地與電力防雷接地網混在一起的做法,以防止電力接地網雜波對設備產生干擾。防干擾則主要做到布線時應堅持強弱電分開原則,把電力線纜跟通訊線纜和視頻線纜分開,嚴格按通信和電力行業的布線規范施工。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 篇2

  第一條 中心站

  (一)中心站監控主備計算機不得用與監控無關的事。為防患未然,運行的計算機應定期維護,監控主備機定期輪換運行,正常情況下,不超過3個月輪換一次,并作好記錄。

  (二)中心站交流電源應有過壓和欠壓保護和漏電保護的配電柜,雙路電源供電,當電網發生故障,線路恢復供電后,應及時檢測電源電壓,防止因電網電壓的變動,損壞設備或影響設備正常運行。

  (三)UPS電源應定期測試主要技術指標,測試可在主控計算機輪換時進行。

  (四)調制解調器的接收、發送信號應定期進行測試,一般時間間隔不超過一個月,檢查信號幅度大小是否適宜,頻率是否正確。

  (五)中心站必須有完善的防雷系統(電力線防雷,通訊線路防雷)。并接地良好。

  (六)中心站設備的絕緣電阻每季至少檢查一次,接地線的接地電阻每年至少測定一次,其電阻值必須小于2Ω。

  (七)必須按照技術措施及有關規定進行監測場所的定義。對變更監測場所的測點,要在中心站運行日志中詳細記錄下來,以便查找。系統中不用的測點名稱及圖形,要及時修改和刪除。

  (八)中心站值班人員,發現瓦斯超限時,應立即通知礦調度所和有通風調度,按規定填寫超限反饋單,并送達有關部門。對系統發生的所有事件,要詳細記錄下來,以便追查處理。

  (九)安全監控系統網絡信息設備,要保持正常運行,不得隨意停運,如發現設備故障,要及時與鄭新公司安全監控調度中心聯系,并做好運行記錄。

  (十)中心站所有設備應有維護及測試記錄,并經技術員審核簽字,以供考察各設備的技術狀況。

  (十一)中心站應保持整潔,操作人員統一著裝,掛牌上崗,并實行交接班制,不準班中脫崗。

  第二條 分站、電源箱(含電池箱)

  (一)分站、電源箱入井前必須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測試調校,各項技術指標與使用說明書相符,接入系統運行48小時后,確認沒有問題后方可允許下井,入井前應該按照礦電管部門要求,核查防爆性能和完好情況,對隔爆面、螺栓、墊圈、進線嘴、插頭(座)、檔板、密封圈、襯墊等全面檢查,確保防爆性能完好后方可入井安裝。

  (二)井下分站和電源箱應安設在支護良好、無滴水、無雜物,便于人員觀察調試的進風巷道或硐室中,安設位置應考慮供電方便,盡可能安設在各測控點的中心,以縮短測控線路。設備應安設在支架上,使其距巷道底板高度不小于300mm。

  (三)分站和電源箱的接線應符合《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各插頭應插接牢靠,旋緊壓帽,插接頭應定期進行檢查,防止接頭松動,分站處不得留有過多的電纜,進出電纜應整齊美觀,每根電纜應標明去向、用途,以利查找故障。

  (四)分站和電源箱安裝完畢通電后,要用萬用表測試輸入輸出端口的技術參數,并觀察各指示燈是否正常,及分站顯示值和狀態值與所帶監測量是否一致,防止出現偏差。

  (五)每臺分站箱內應貼一張該分站的輸入輸出量定義表,以利查找處理故障,當輸入、輸出量定義變動時,該表應及時修改,保證該表和實際情況一致。

  (六)根據各分站與中心站的通訊距離遠近,調整好各分站通訊發送信號幅度,與地面調制解調器配合,保證分站通訊正常。每月應對所有運行分站檢查校驗一次。

  (七)本質安全電源部分的技術指標,在下井前要對過流、短路保護功能進行測試,保證其動作可靠,在使用過程中,也要定期測試,一般不超過半年測試一次。

  (八)隔爆型電源箱等隔爆型電氣設備的維護管理,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

  (九)在用分站應設置斷路開關,以便檢修和試驗備用電池組放電時間,電源備用電池組,一個季度應檢驗一次放電時間,能否滿足技術指標或實際供電維持時間,防止備用電池不起備用作用。

  (十)存放未用的隔月電池組(箱)應每月充放電一次,防止電池組老化失效。

  (十一)分站、電源箱應建立使用維護臺帳,每臺設備的安設起止日期、技術日志、定期檢修情況等均應予以記錄,做到使用、維護心中有數。

  (十二)地面試驗分站最多配置兩臺,并在定義中表示清楚。接入系統時,要保持與系統正常通訊,否則要從定義中刪除,以免增加系統邊檢周期。

  第三條 傳感器

  (一)無論何種傳感器在入井前均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調校標定,作技術性能檢驗各項指標合格,通電運行24小時,準確無誤后方可允許入井使用。

  (二)甲烷傳感器應垂直懸掛距頂板(頂梁)不大于300mm,距巷幫壁不小于200mm,風速、負壓、一氧化碳、溫度、開停等傳感器,應安裝在能正確反映該測值或設備狀態的地點,傳感器設置處應支護良好,無淋水。

  (三)系統中運行的傳感器,必須按規定的調校周期進行調校,就地顯示的傳感器的顯示值與輸出信號的對應值,必須調整一致。

  (四)低濃甲烷傳感器經4%以上的高濃甲烷沖擊后,應及時進行檢驗或更換。

  (五)使用中的傳感器應經常擦拭,清除外表積塵,保持清潔,特別是采掘工作面的傳感器應每天除塵,避免因積塵而影響檢測的準確性;因滅塵灑水淋濕傳感器,必須及時擦干;若傳感器檢測誤差超過規定允許值,應及時更換;維護、挪動傳感器應避免摔打碰撞。

  (六)用校準氣樣在井下調校的低濃甲烷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風速傳感器、負壓傳感器應定期上井全面檢修校驗;間隔時間一般不超過六個月。

  (七)甲烷傳感器井下調校時,地面中心站接到通知后,應注意觀察屏幕顯示值與井下校準氣樣是否一致,否則須當即通知現場維護調校人員進行處理。

  (八)設備開停、風門開關等開關量傳感器的安裝調整,應和地面中心站核對無誤后方算完成,卡在較細電纜上的開停傳感器,應使用不易滑動的充填物卡牢。

  (九)甲烷傳感器的安裝由監測電工負責。監測電工安裝調校運行正常后的傳感器移交給施工單位管理,施工單位負責傳感器的移挪、保管。人為損壞由施工單位負責賠償,傳感器發生特別或故障,該傳感器控制區域應立即停止作業,并與我礦總工程師聯系,待處理后方可恢復施工作業。

  (十)瓦檢員每班必須檢查甲烷傳感器位置、電纜吊掛狀況并將顯示數值與光學瓦斯檢檢測值進行比較,如發現兩者誤差較大,按數值大的執行,并匯報通風調度。

  第四條 斷電控制

  (一)凡安設甲烷傳感器有電氣設備的場所,必須實現瓦斯超限自動切斷電氣設備電源;其通過分站近程或是遠程控制視其具體情況而定。

  (二)遠程斷電,從分站至被控開關必須安設斷電控制器(本安/隔爆),反饋被控開關是否斷電信息的功能必須實現。

  (三)斷電控制器入井前應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功能試驗,功能正常、隔爆性能良好,零部件齊全、符合電氣設備完好標準,方可入井使用,運行中的斷電控制器應經常檢查,嚴格按照隔爆電氣設備管理。

  (四)采掘工作面每周必須進行一次斷電功能試驗,確保瓦斯超限時斷電功能可靠無誤,其它場所視具體情況進行,一般不得超過七天試驗一次。

  (五)斷電試驗應在采掘工作面等場所正常供電情況下進行,無論由中心站發手控命令還是現場試驗,試驗前均應通知礦調度所,以便調度值班人員掌握情況。

  (六)中心站值班人員在進行斷電試驗過程中應做好記錄,對不能斷電的地點,必須按照事故隱患立即通知監控值班人員進行處理,并報告礦調度所,處理結果中心站也應詳細記錄,供事故追查之用。

  (七)斷電控制器的電源必須接在電源側,不許接在被控開關的負荷側。

  (八)斷電被控開關應使用斷電自鎖功能的電氣開關,嚴禁使用DW系列的饋電開關。

  第五條 傳輸線路

  (一)通訊電纜凡采用有屏蔽層的專用電纜,各段通訊電纜的屏蔽層之間應牢固連接,包好絕緣膠帶,屏蔽層絕不允許和芯線相碰,也不能和接線盒外殼或大地接觸。

  (二)通訊電纜的屏蔽層,只允許在地面中心站一點接地,屏蔽層接地應采用專用地線,該地線的接地電阻應小于0.5Ω,并和“動力地”(即地面中心站設備外殼接地)分開,屏蔽層接地電阻每年至少測定一次,并有記錄備查。

  (三)地面通訊電纜,要在中心站調制解調器的前端、地面分站傳輸電纜的端口、井口傳輸電纜的'接頭處,必須使用系統防雷裝置。

  (四)每年在雷雨季節前,應對地面通訊電纜的防雷擊裝置和所有接線盒進行一次檢查維護,嚴防接頭松動和進水。

  (五)井筒和巷道內的通訊電纜,應與動力電纜分掛在井巷的兩側,因條件所限,在井筒內應敷設在距動力電纜0.3m以外的地方;在巷道內,應敷設在動力電纜0.15 m以上的地方.

  (六)監控通訊電纜應與電話通訊電纜區別 ,每隔200m作一個黃色標志,標志長度不小于100mm,以便于識別管理.

  (七)傳感器和斷電控制用電纜,應采用接線盒連接,有顏色區分的芯線,最好同色相連,盡量不用插接式兩通接線盒,以防時間稍長插接不牢而接觸不良,接線盒處電纜最好交叉綁緊,防止人為拉脫電纜接頭。

  (八)傳感器電纜的吊掛,原則上應與動力電纜、風筒、風水管分側吊掛,保持平直稍有弛度;如果與動力電纜同側,應敷設在動力電纜上方0.15m以上,沿巷幫吊掛的電纜應防止金屬卡子伸縮和肩窩來壓擠傷。

  (九)多路傳感器、斷電控制電纜同時敷設時,其線路中的接線盒應貼上標簽,注明用途,以便查找故障,接線盒蓋螺釘應涂油防銹,防止受潮銹死。

  (十)掘進工作面迎頭傳感器電纜應保持有足夠余量,以便傳感器隨迎頭推進及時跟進;多余電纜不得隨地散放,應盤好掛于巷幫;采煤工作面傳感器電纜應隨著回采后退,適時加以整理,盤好吊掛在巷道較寬敞的地點,嚴禁隨便截斷,多余到一定長度(一般大于100m),可從當初安裝的接頭處拆下,回收上井。

  (十一)電源箱電源、被控開關斷電控制用的動力控制電纜,其使用與維護,應符合礦井有關電氣管理規定。

  (十二)系統所用電纜在入井前,均需在地面進行芯線通斷、絕緣性能的測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入井,并留有電纜型號、用途、長度、安設地點、安設時間的記錄臺帳,拆除回收后應對臺帳作相應變更。

  第六條 “裝置”的報廢及強檢

  (一)監控“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嚴重失爆,而無法修復的;遭受意外災害,損壞嚴重、無法修復的;國家或有關部門規定淘汰的設備,技術性能落后不能滿足要求;一次修理費用超過設備原值80%以上的,可提出申請報廢。加強安全監控裝置、儀器的質量控制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工作,便攜式瓦斯報警儀、監控分站使用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瓦斯傳感器使用周期一般不超過3年。

  (二)監控“裝置”的報廢由各使用單位提出申請經總工程師審批后,報鄭新公司通防處,由鄭新公司通防處組織有關部門鑒定,提出報廢意見,交我辦公室辦理報廢手續。

  (三)在用的低濃甲烷傳感器,每年必須進行1次性能檢驗。檢驗數量為在用數加上20%的備用時,為該年度的應強檢數量。

  第七條 技術措施及各種記錄臺帳

  (一)安全監控“裝置”在安設前,必須嚴格按照《規程》及有關規定,編制技術措施。措施應附有通風系統示意圖和斷電控制圖。

  (二)安全監控機構,必須建立中心站運行日志,設備檢修記錄、瓦斯超限匯報記錄。現場巡檢記錄和設備及儀表管理臺帳。以上資料由中心站值班員每班填寫,技術員審核。

  (三)安全監控機構要繪制全礦安全監控系統圖標明分站,傳感器斷電器位置,電纜長度、型號,監控系統圖每季度應更換一次,并報鄭新公司通防處。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 篇3

  瓦斯監控系統操作人員必須實行24小時不間斷監測,當煤礦的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發生故障時,應按以下規定執行。

  1、當煤礦的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發生故障時,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值班礦長報告,并通知有關部門立即處理。

  2、在故障期間必須有安全措施,并將實施情況記錄在冊。

  3、在故障發生后,應積極組織搶修,盡快恢復正常。并將發生故障時間、現象、原因、處理辦法、恢復時間等做好記錄。

  4、當煤礦的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發生故障時,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超過1小時應向縣級主管部門報告,超過4小時應向市(地)主管部門報告,超過8小時應向省局主管部門報告。

  5、堅持瓦斯監測監控系統故障上報制度,否則視為系統無故障停止運行,要按規定對值班人員進行處罰。

  6、為保證我礦瓦斯監控系統正常運行,及時處理系統故障,特制定本辦法;

  ①如遇網絡故障,不能上傳數據,應立即通知網絡維護人員進行修理。

  ②如遇電信線路故障,應立即通知市監控中心進行處理。

  ③如遇電腦主機故障,或數據接口故障應在10分鐘內起動備用主機和接口,保證數據正常上傳。同時通知網絡維護人員進行修理。

  ④當電腦軟件出現錯誤,應立即通知網管人員進行維護,十分鐘內不能修復的故障,應啟用備用主機。

  ⑤如發現井下某傳感器數據傳輸中斷,立即通知井下當班電工進行維修,同時通知當班瓦斯檢查員加強故障地點的`瓦斯檢查。并如實填寫故障記錄,并上傳。

  ⑥所有維修操作都要留有記錄,詳細說明故障類型,現象,以及處理方式,并制定故障期間采取的安全措施。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 篇4

  為保證客運站監控信息系統的正常、有序運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監控報警值班監看責任制

  1、電子監控室實行保安管理人員值班制度。監控值班人員必須嚴格履行崗位職責,認真做好監控、報警、交接班和值班記錄以及內部安全保衛等工作。

  2、電子監控室未經許可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參觀、采訪。監控室值班人員不得將圖像信息、操作員密碼、監控點數及探頭安裝的位置對外泄露,違者將追究其相關人員責任。

  3、電子監控室設備實行專業化管理,所有設備的維修、保養必須由指定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并按要求做好審核、登記備查等工作;值班人員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業務學習,熟練操作各種設備并學會常用故障的排除。

  4、電子監控室的信息按保密信息進行管理,所有信息獨立備份、建檔,未經許可,禁止查閱、復制、公布和銷毀。查閱、復制、銷毀信息必須履行相關審批手續,并做好登記。

  5、發現重大或緊急情況時,值班人員應立即通知站領導并及時進行處理,同時做好記錄。

  6、監控室值班人員必須具有強烈的保密意識和高度的責任心。嚴禁利用監控設備從事與工作無關的事;不準在監控室聊天、玩耍;不準隨意擺弄機器設備。

  7、非維修、保養人員禁止隨意關閉硬盤錄像機、攝像頭的電源,防止人為對硬盤錄像機的損壞。突發停電或系統故障,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工作人員應立即上報設備管理人員,由設備管理人員組織人員修理,排除故障。監控系統運行中如出現死機等情況,應退出后再重新啟動。

  二、監控報警資料查閱調用責任制

  1、客運站安排一名熟悉電腦的保安員負責視頻信息的管理工作,對我站監控信息負有保管保密責任。

  2、監控過程中獲取的違法人員活動或重要事件的視頻信息須備份存檔,未經許可禁止查閱、復制、公布或銷毀;嚴禁自行刪除存儲設備上的視頻信息。

  3、嚴禁將視頻信息帶出監控室或指定的存放區域。未經主管領導批準,嚴禁隨意拷貝視頻信息,因工作需要查閱、拷貝視頻信息,必須做好記錄。

  4、需要查閱、復制或銷毀監控視頻信息的必須履行相關審批手續并做好登記。行業管理部門和公安消防系統領導到監控室查詢情況,安保人員應及時報告站領導,熱情做好接待工作并給予積極配合。

  5、涉及刑事、治安案件公安機關依法調取與案件有關的視頻信息時應當如實提供。使用屬于敏感的信息和涉密的信息須經相關領導審批。

  三、監控報警存儲備份責任制

  1、我站的所有監控探頭對相關區域進行不間斷連續錄像,監控信息15天全天候存儲。監控室存儲設備需支持20天或以上的存儲量。

  2、對監控過程中獲得的屬于案件現場或案件線索的信息資料,應及時固定證據。采取備份存儲,妥善保管監控圖像信息資料。凡監控范圍內發生的事件,經查核,將有價值錄像資料進行固定證據,及時備份單獨存儲。填入單位制定的《xx客運站重要視頻信息錄制情況登記表》,并記錄時間、地點、類型、使用探頭、儲存位置、儲存人簽名等基本信息。

  3、任何人不得變更、刪減監控存儲信息;發現有信息丟失或保存時間達不到15天(或7天)的情況,立即向單位領導匯報;任何人員不得人為中斷錄像和將錄像資料刪除,更不得強行將設備關閉或者中斷設備電源。嚴禁故意隱匿、篡改和毀棄視頻監控系統采集的涉及違法犯罪活動的信息資料。如果值班人員不按規定操作導致設備損壞的,除要承但所損壞設備的經濟費用外,還要追究其相關責任。

  4、對監控工作中發現的有價值視聽資料,要采取雙備份的方式進行儲存,即在服務器自動存儲的同時要備份資料,有必要的可分類刻盤存儲。

  四、監控報警定期檢查責任制

  1、每日檢查內容:

  檢查系統外場設備反饋到監控屏幕相應終端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有無視頻丟失);檢查監控系統各種數據是否正常;檢查錄像機、監視器等及相關的顯示設備是否正常(是否在錄像);對監控室內的控制臺、計算機等設備表面及室內地面予以清潔。

  2、每周檢查內容:

  對監控室內的監視器屏幕、監控電腦進行除塵清潔;保安科每周安排人員對站內監控鏡頭狀態巡檢。檢查監控鏡頭是否出現損傷和非法更換,及時清理監控鏡頭周圍的蜘蛛網等遮擋物;及時與安裝施工單位聯系并簽定相關協議做到每月對系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并做好記錄。

  3、每月的檢查內容:

  每月應進行一次除塵清潔;對系統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對計算機系統文檔進行整理,清除系統軟件的垃圾文件;檢查機房消防設備是否完好;將每月檢修內容和巡查情況,作好記錄。

  4、每季度的檢查內容:

  (1)除完成每月檢查內容,還要對室外攝像機防護罩進行清潔,確保圖像效果;每季度視情況對機柜內部做一次除塵清潔,檢查各部位的緊固及電器接觸是否良好,并檢查機柜內及機柜外線纜有無損傷及鼠害跡象;檢查機房電源柜的主要開關元件是否良好。

  (2)行政辦應每季檢查一次站內監控系統的`運行情況,對不落實系統運行管理職責、發現攝像頭故障不維修,系統運轉不正常不報修,信息資料管理不妥和值班管理不到位的崗位發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

  五、監控報警運行維護責任制

  1、我站的監控設備按照“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電子監控系統中使用的監控設備由單位負責設備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

  2、我站應經常檢查攝像機電源電壓是否正常,轉動是否有跳動,視頻圖像是否穩定,有無丟失,發現問題及時通知相關技術人員維護維修。

  3、監控室管理員負責計算機的防毒和殺毒工作,并經常為服務器及其設備進行病毒檢查。

  4、硬盤錄像機和交換機等設備無特殊情況不得隨意關閉。

  5、對監控室的監控設備派專人專管,非監控人員禁止操作,對監控設備經常擦拭保養。

  6、當設備出現故障時,由監控室值班人員迅速向站領導匯報,并向維護安裝單位反映設備故障的具體情況,以便安排人員到達現場搶修。

  7、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及時上報專管員,不得私自動手處理:

  ①特別發熱;

  ②發出異味;

  ③有特別噪聲;

  ④監控圖像發生特別;

  ⑤其他無法處理的特別情況。

  對盜竊、故意毀壞視頻監控系統的設備、設施或設置障礙影響系統正常運行的,對肇事者給予相應處分并照價賠償設備。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 篇5

  第一條 礦井必須建立安全監測系統,制定“礦井安全監測裝置使用管理實施細則”,建立安全監測機構,配備足夠數量的人員負責安全監測裝置的使用管理工作。

  第二條 安全監測人員(包括隊干部)都必須經過安全監測和通風專業技術的培訓,經考核合格取得上崗證后,方可上崗獨立工作,安全監測人員的調動必須征得技術礦長的同意。

  第三條 根據煤炭部《礦井通風安全監測裝置使用管理規定》的規定,安裝各類型傳感器,并有一定數量的備品備件,新安裝的工作面,如果瓦斯監測系統不健全,不具備斷電功能,不準驗收投產。

  第四條 凡應安設監測裝置的地點,必須在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中對傳感器的安設種類、數量、位置、分站和聲光箱,動力開關的安設地點,控制電纜和電源線的敷設,控制區域作明確規定,并繪制系統圖報技術礦長批準。對不具備安設裝置的地點,應由通風科提出安全技術措施,報技術礦長批準。

  第五條 應安設裝置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作業地點,開工前必須由使用單位根據已批準的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提出《安裝申請單》,分送通風,機電部門。

  第六條 通風部門接到《安裝申請單》后,負責監測裝置的安裝、調試和使用維護工作,使用單位和機電部門負責提供接通井下電纜及控制線,進行連接時,必須有監測人員在場監護。

  第七條 裝備的設置標準;

  1、回采工作面瓦斯傳感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回采工作面應在工作面,回風流、專用排瓦斯巷和上隅角各設一個瓦斯傳感器。

  (2)機尾傳感器安設在回風巷距機尾10米內,報警濃度為1%,斷電濃度為1.5%,斷電范圍:工作面及回風巷中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電源,復電濃度小于1%。

  (3)回風傳感器安設在距回風第一貫眼10、15米處,瓦斯報警及斷電濃度為1%,斷電范圍:工作面及回風巷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電源,復電濃度小于1%。

  (4)專用排瓦斯巷傳感器安設在回風巷口柵欄以里10、15米處,瓦斯報警濃度為2.5%,斷電濃度為3%,斷電范圍:工作面及回風巷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安全電器設備電源,復電濃度小于2.5%。

  (5)工作面上隅角必須安設瓦斯傳感器,其報警濃度為1%,斷電濃度為1.5%,斷電范圍:工作面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電源。

  2、掘進工作面傳感器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雙巷掘進工作面的正副巷口以里10—15米、距煤頭5m以內、雙巷掘進總回風,各安設一個瓦斯傳感器,報警濃度均為1%,斷電濃度:煤頭傳感器為1.5%,工作面回風流傳感器為1%,斷電范圍:正巷瓦斯超限,切斷正付巷內部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電源,復電點小于1%。

  (2)單巷掘進工作面應在距煤頭5米以內,巷道口以里10—15m處,各安設一個瓦斯傳感器,瓦斯報警濃度1%,斷電濃度:煤頭傳感器為1.5%,工作面回風傳感器為1%,斷電范圍為工作面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電源。

  (3)采掘工作面串聯通風時,除按正常安設瓦斯傳感器外,還需在串入回采工作面的進風巷中再增設一個傳感器,位于距回采面煤壁3—5m范圍,報警斷電濃度均為0.5%,斷電范圍:回采工作面及其回風巷中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電源,復電點小于0.5%。

  (4)掘進工作面使用串聯通風時,在所串入的局扇入風前3—5m范圍內,再安設一個瓦斯傳感器,報警斷電均為0.5%,斷電范圍:被串入的掘進工作面及其回風流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電源,復電小于0.5%。

  (5)在大巷開口或某一采區口確需要串聯通風時,必須在被串入的風流中安設瓦斯傳感器,一旦瓦斯超限,能切斷被串入區內的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電源,報警斷電點均為0.5%。

  3、回風井、回風巷獨立供電運行的.設備(包括水泵、絞車等)應安設瓦斯傳感器,當瓦斯達到1%時,自動切斷該地點一切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電源。

  4、井下各裝煤點、煤倉上方應安設斷電瓦斯傳感器。

  5、地面抽入泵站機房內,應安設瓦斯傳感器,當空氣中瓦斯濃度超過05%時,發出報警。

  6、瓦斯傳感器應垂直懸掛距頂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煤壁不小于200mm,要避開淋頭水,頂板條件不好的地點,能夠正確反映所測地點的瓦斯濃度。

  7、凡應安設監測設備的采掘工作面和其它作業地點,開工前必須由采掘隊根據《作業規程》提出《安裝申請單》,分送通風、機電部門安裝,否則,不許開采作業。

  第八條 掘進、回采工作面,都必須實現風電、瓦斯電閉鎖。

  第九條 裝置必須按產品說明書的要求,入井前通過48小時通電運行,調試合格方可下井安裝,嚴禁不合格的儀器下井使用。

  第十條 與裝置關聯的電器設備電纜線均由該地區機電工負責,改線或移設備時,必須提前與通風科聯系,與監測人員現場共同處理。

  第十一條 增加井下裝置要定期維護調試(每隔7天進行一次巡回檢查調試),調試各項技術指標應符合規定,調試時應攜帶標準氣樣、空氣樣、便攜式瓦斯檢定器三者進行校正。調試完后,必須認真填寫調試維護記錄。

  第十二條 井下裝置發生故障時,必須立即進行處理,在井下無法進行處理時,應在8小時內修好,并投入使用,否則必須停產處理。

  第十三條 在井下處理故障時,必須嚴格執行規程規定,嚴禁擅自甩掉裝置不用,如確需暫時停止裝置運行時(包括檢查、更換與裝置關聯的電器設備),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報技術礦長批準。

  第十四條 如裝置監測與人工監測超出限差時,監測人員應及時進行校對,在此期間任何人不得擅自停運裝置,否則必須及時更換。

  第十五條 所屬巡檢員每班至少檢查三次所管轄范圍內監測裝置的工作和完好情況,并將核對儀器指示瓦斯濃度記入瓦斯巡回檢查圖表。

  第十六條 監測裝置在井下連續運行六個月以上時,應按計劃分批運到井上全部進行檢修、清掃、調試、校對。

  第十七條 凡與裝置無關的電器設備需要停止運行時,必須制定安全措施,經技術礦長批準,在監測人員配合下進行檢修工作。

  第十八條 使用監測裝置斷電的工作面、井巷等地點,當瓦斯濃度超過規定而切斷電器設備電源后嚴禁自動復電,只有當瓦斯濃度降到《規程》規定以下時,方可人工復電。

  第十九條 監測中心站必須保持24小時連續運轉,認真填寫各種記錄(包括分站、傳感器、運行狀況),斷電情況,及時打印監測班報表,并送通風科長,安全礦長,技術礦長,礦長審核。

  第二十條 礦井必須建立維修校驗室,并配備標準氣樣、校驗臺等設備,維修校驗必須有記錄可查。

  第二十一條 監測中心值班人員要認真監視終端機屏顯示的各種信息,詳細記錄系統各部分的運行情況,遇到報警情況后值班員應立即通知通風科、礦調度室、技術礦長。

  第二十二條 監測中心所獲取的各種技術資料均需保存2年,對井下事故的記錄應長期保存。

  第二十三條 建立健全維護使用管理人員責任制,分站、聲光箱,電纜等由使用單位的電工負責日常維護,掘進工作面放炮前后傳感器移動由巡檢員負責。

  第二十四條 采掘隊、組不按規定移動傳感器、聲光箱、電纜或發生解脫,破壞監控裝置的,必須堅持先停產后追查的制度,嚴肅追查處理責任者。

  第二十五條 凡需停運監測裝置,必須經技術礦長批準,否則追究停運者的責任。

  第二十六條 安全監測應建立報表和臺帳:

  1、設備儀表臺帳

  2、監測裝置故障登記表

  3、校驗記錄

  4、巡檢記錄

  5、值班日志

  6、安全監測班報表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 篇6

  1、學校綜治辦負責監控室的管理工作,校長室有權對監控室進行檢查監督。

  2、監控人員負責作好當班的'資料記錄,發現特別情況必須及時匯報。

  3、嚴格按規定操作步驟進行操作,密切注意監控設備運行狀況,保證監控設備安全有序,不得無故中斷監控,刪除監控資料。

  4、監控用的計算機不得做與監控工作無關的事情。

  5、認真學習監控的操作規程,維護和保養好監控設施。

  6、保持監控室內衛生清潔、干燥,有關物品擺放整齊。

  7、嚴禁非監控人員進入監控室,除學校規定使用監控人員外,不得向其他人員提供查看監控錄像或調閱有關資料。

  8、嚴禁攜帶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進入控制室。

  9、嚴禁帶零食進入監控室,室內嚴禁煙火,水杯應放置在遠離電器設備的地方。

  10、遵守有關保密規定,不得泄露監控錄像資料;不得泄露學校安全秘密。

  11、確保監控范圍內夜間照明,發現路燈缺失、損壞,及時向學校保衛處報告。

  12、發現網絡使用特別情況及時向學校報告。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 篇7

  第一條適用范圍和基本要求

  本制度所稱監控系統是采用數據采集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以有效提高通信電源,機房空調維護質量的先進手段,其維護包括:

  1.對通信電源、機房空調實施集中監控管理,對各個獨立的電源系統和系統內的各個設備進行遙測、遙信、遙控;

  2.實時監視系統和設備的運行狀態、記錄和處理相關數據;

  3.及時偵測故障,通知人員處理,提高供電系統的`可靠性和通信設備的安全性。

  第二條監控系統安全機制

  1.系統軟件應具有較強的抗誤操作能力,不能因誤操作而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2.當系統軟件局部功能模塊發生故障時,不應影響其他模塊的正常運行。

  3.監控系統應有自診斷功能,隨時了解系統內各部分的運行情況,做到對故障的及時反應。

  4.非專線?script>s("content_relate");

【監控系統的維護保養制度】相關文章:

監控系統維護保養制度11-23

監測監控系統維護保養及檢修制度11-23

監控維護保養制度11-23

監控設備維護保養制度11-23

安全監控系統設備檢修維護保養線路巡檢制度11-23

監控系統維護制度11-23

監控系統維護保養合同11-23

安全監控系統安裝維護制度11-23

礦井安全監測監控系統維護制度1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靖县| 松桃| 天峨县| 林甸县| 攀枝花市| 光山县| 榆林市| 邢台市| 泰和县| 万州区| 揭西县| 金塔县| 盈江县| 新乐市| 拜泉县| 正蓝旗| 庐江县| 浦江县| 商都县| 涿鹿县| 三台县| 安仁县| 靖江市| 新津县| 淅川县| 桂林市| 吉隆县| 襄垣县| 盐池县| 共和县| 黄龙县| 广州市| 高安市| 岚皋县| 保康县| 阿鲁科尔沁旗| 筠连县| 建宁县| 安龙县| 安乡县| 临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