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繼續教育師德學習心得體會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推進教育創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導力量,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師德師風的好壞往往影響和決定了學校的校風和學風的好壞。
師德古來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
1、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 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教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2、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愛學生,怎么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點,不夸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3、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是師德的新發展
要讓學生從分數的奴隸變為學習的主人。要從以“教”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生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場所。教師應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要讓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去學習、去實踐。
4、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征中顯示出來,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5、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升華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于學習狀態,人們的知識結構很快就會落后于實踐的要求。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終身學習”的觀念,緊跟當代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
我們的路還很長,不管有多坎坷,只要你把它當作一次經歷,一次磨練,你會為你比別人的經歷豐富而自豪,你會為自己經受得住磨練而驕傲。今天,我們遠離家鄉,遠離親人,我們能在一起合作,那是我們的緣分,不要為一些小事而斤斤計較,不要為一些小委屈而耿耿于懷,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關心,相互理解。不管在哪里,不管到何處,要堅強,要進步,要合作,更要快樂。讓我們為了美好的生活,攜手共進!
2017年繼續教育師德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教師自身修養是屬于個體品德的范疇,是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為個體品質的產物,其構建要通過持續不斷地內化和外化的過程。要使教師道德原則和規范成為教師行為的準則,必須依靠教師本身不懈的努力,自覺地進行修養和鍛煉,才能形成良好的師德風尚。因此,我個人認為教師應該這幾個方面來提高自身修養:
一、應該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教師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同于社會的其他活動,它的顯著特點是塑造人、培養人、改造人,即把一個活生生的自然人塑造成為一個社會人,是實現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可以說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就是一種特殊教育手段。教師崇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可以影響學生求知的觀念和態度,正所謂“師表,人之模范也”、“博學為師,德高為范”這些名言,都說明了教師的道德修養對學生是具有巨大的教育影響。
二、在教學中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
1.“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核心和精髓
“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熱愛學生是教師最重要的職業情感,也是處理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一個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認真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敬業愛崗,樂于奉獻,竭盡全力地教育學生,才會自覺自愿地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
2.嚴謹治學,知錯必改,營建學術民主
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師與道的關系。一般來說,教師要比學生聞道在先,但是,有時我們老師還應該向學生學習。例如,有位語文教師在寫板書時寫錯了字,一位同學站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老師,你寫錯了!”老師聽了一愣,檢查一遍仍未發現,便問:“錯在哪里?”這時,有好幾位同學舉手,她意識到真是有錯,心里很不好受,心想,自己怎能在學生面前丟丑呢?但轉而一想,只有知錯必改,才會取得學生的信任,于是請第一位同學指出錯在哪里。結果,她細看書上,大吃一驚,深感自己基礎知識不扎實,備課時又疏忽。這位老師想,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這位老師對全班學生說:“這位同學學習認真、仔細,發現老師錯了又敢于提出來,幫助老師改正,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今后,我們師生來比賽,看誰學習最認真、最細致。”這樣全班同學都被老師這種平等求實的態度所感動,師生間又增添了一份情感。
3.要尊重家長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可信賴的教育力量。尊重家長,是整合教育力量的需要,是樹立學校、教師良好形象的需要,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需要,同時也是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部分。教師在接觸學生家長時,不論家長年齡大小、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低,都應該尊重理解他們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這一無可替代的地位,尊重理解他們。對于家長決不要擺出訓人的架式,以免傷害家長的自尊心。更不能因為家長有權有用,就對他們格外殷勤,而對待平民百姓就冷眼看待。這是違背尊重家長的教師職業道德的行
為。
4.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
人生觀、價值觀和幸福觀是一個人的世界觀組成部分,世界觀是一個人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它主導著人們的言行。正確的、符合社會發展的世界觀會側面反映一個人的人格和情操。教師也是如此,只有最根本的世界觀正確了,才可能正確處理教育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應當注意保持的品德。教師的職業使命是教書育人,提高民族素質。教師歷來是備受廣大百姓尊崇的職業。古時有“天地君親師”之說,教師之所以受人尊重,因為他是人類文化、文明的傳播者,因為他的職業是神圣的,擔負培育下一代的艱巨任務,他們必然會是人之楷模。這樣一來,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就直接關系到整個民族素質的問題,關系到國家的興衰。
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決定著一名教師對待神圣的教育事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約著一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規范,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精神支柱與實踐動力。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今天,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日益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也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
【繼續教育師德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師德師風繼續教育總結12-05
學習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08-06
學習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08-04
師德師風學習的心得體會08-20
學習師德師風的心得體會08-21
學習師德師風心得體會08-21
師德師風學習的心得體會08-22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03-10
★師德學習心得體會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