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 指導思想
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催生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新型課程的誕生 ,其目的在于通過活動,使學生獲得參與實踐的體驗和獲得的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自己對周圍生活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本期的綜合實踐活動以本土自然、人文、環境為基礎,以科學實驗的方法為手段,開展系統性的實踐、探討、研究等活動,推動本年級學生綜合實踐研究能力的提高。
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主要以發展學生的對本土文化自然環境的認識能力,了解民風民俗,了解自然與社會,了解他人與自我,的關系,豐富學生個性,形成互助良好品質,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環境,關心他人,關心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二、活動目標
1、熱愛自然,學會環保。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認識自然,熱愛自然的態度,學會保護自然環境,形成生態環保意識。積極加入到環保活動中去,并能通過調查研究提出好的建議。
2、熱愛社會,學會觀察。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講文明、講禮貌,養成服務社會、服務社區、服務他人的良好品質。養成對社會的了解和觀察,提高自身防護能力。
3、學會交往,學會欣賞。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學會與人交往,與人相處的技巧和能力,學會欣賞他人,增長交往,溝通能力,能大膽地對不良習慣和傾向說不字,初步養成良好習慣。
4、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通過活動,了解當地的民間文化與藝術,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初步具有認識和辨別文化與廣告的能力,初步了解文化形成與發展,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習慣。
三、 活動內容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1) 結合生物教學開展以“熱愛大自然,心系環保情”為核心的研究調查活動。
(2) 結合思想品德教學,組織開展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為家鄉做貢獻”的實踐活動。
(3) 結合勞動技術教育,組織開展以“勞動最光榮,服務為社區,”為主題的勞動實踐活動。
(4)結合歷史教育,組織開展以“了解民間傳統文化,振興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歷史文化研究活動。
2、班團隊活動
利用自習、升旗儀式、參觀訪問、重大節日、軍訓活動、法制報告等方面的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遵守學生守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組織觀念和集體觀念,增強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和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學生實際與班級特色,設計有效的活動方案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7、有效激勵機制,優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能力。
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繼續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整合學校課程,以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中心,認真開展三——六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研究性學習過程實錄手冊》的使用為重點,以專題研討活動、區教育信息網綜合實踐活動專欄為載體,努力發揮研究、指導和服務的教研職能,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構建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二、活動目標:
1.加強學習,繼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化研究,提高教師的課程設計意識。
2.實現整合,將實踐活動與少先隊活動、學校特色建設及校本課程——棋文化的研究有機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
3.典型引路,以案例研究為切入點,探討活動中出現的難點問題,強化對教師的指導。
4.關注評價,展開以現場觀察、學生座談相結合的督查評價,促使活動有效開展。
5.注重資料的積累與成果的收集,豐富學校課程資源。
三.主要工作:
1、加強學習研討,提高活動實施能力
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體,是綜合課程實施的關鍵。本學期,我們仍將加強對教師的學習培訓,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要求每位執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老師自覺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與示例》、《綜合實踐活動優秀課例分析》等,讓每一位教師都明確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義,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學科教學實踐。
《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教學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為了提高教師課程開發能力,本學期還將加大綜合實踐活動的研討力度,正常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動。重點圍繞活動中的熱點、難點話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開發、活動方式及途徑、活動評價,教師參與活動的成敗得失等展開,使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反思,獲得實踐經驗。
2、挖掘活動資源,豐富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各年級要根據學生特點,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聯系起來思考,充分開發利用各種資源,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使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
本學期的活動要積極向校外延伸,向社區延伸,向廣闊的社會延伸,引領學生親近自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建議一個是校外活動基地的實踐研究,讓學生走出校門,參觀新農村建設,了解家鄉
的飛速發展;走向農田,與農民伯伯一起栽培、種植、收獲,享受勞動的快樂;深入社區活動另一個活動,則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去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自由研究,要關注校園動態,時令特色,社會熱點。如:走進春天、綠色校園行、安全伴我行等。結合我們的校本課程我校3-6年級確立了以下主題:人與植物、人與水、我們身邊的垃圾和棋的文化。
3、注重過程,進行有效的實踐活動指導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合作,共同開發與實施的課程。教師要克服畏難情緒,全程參與學生的實踐活動并作有效指導。
在活動前,教師要制定詳盡的指導方案,為學生創設發現問題的情境,預設學生將會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探究課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將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記錄活動經過、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督促,并且這些事情要力爭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內成員合作完成。讓每個學生都在活動的過程中,親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
4、規范管理,加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每班每學期至少要開展1次有效的短線活動,2次有效的長線活動。要求有班級學期活動計劃、主題活動方案、活動過程資料、活
動反思、小結等,充分體現系列性、實效性、地方性、趣味性,體現“小”、 “實”、“活”的特點。
各個班級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資料的積累。每一個指導教師都要樹立資料意識,活動過程資料整理要有系列性,一般包括活動方案、活動過程的詳細資料、活動評價小結等。學期末,教師要把活動資料整理裝訂成冊,由學校存檔,以待交流檢查。
5、關注評價,深入推進實踐活動的開展
評價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在課程評價上,應體現“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的評價理念,應注重評價師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等各方面,堅持正面評價,實現多元評價。
本學期將注重過程性評價,通過現場觀察、學生座談等評價方式,及時調整,規范活動。學校還將開辟學生成果展示,利用學校電視臺、櫥窗等欄目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小論文、小報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覽。每位教師要留心觀察,及時推薦,以激發學生繼續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積極性。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訂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組織學習落實。
2.各年級討論活動內容,訂好本學期活動計劃。
3、各年級討論設計主題活動方案。
三月份
1、組織參加常州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優秀論文評比活動
2、組織參加天寧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場交流活動
3、組織參加江蘇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培訓活動 四月份
1、組織參加常州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基本功競賽活動
2、上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交流內容
3、開展網絡主題研討
4、展示各年級第一階段主題活動的成果。
五月份
1、參加常州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現場交流活動
2、上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交流內容
3、開展網絡主題研討
六月份
1、組織收看江蘇省“名師課堂”現場活動
2、開展網絡主題研討
3、展示各年級第二階段主題活動的成果。
4、反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撰寫總結
5、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全面總結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工作計劃
(2017-----2017學年)
第二學期
喀什市第十五中學
2017年2月
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3]
一、 指導思想 :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研究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經歷每一個主題實踐活動都生成了一些與學科課程相關的能力。于此,我們想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以推動學生綜合學習和實踐研究的能力。 在本學期中,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面以發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豐富學生個性,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為總目標,而我們四年級教學的重點還在于培養學生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
二、教學目標:
綜合實踐是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領域: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重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設計”、“制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經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重要圍繞三條線索進行: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社會、他人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
(一)學生與自然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學生對自然的認識與了解。
(2)學生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3)學生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學生與社會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認識到社會生活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人與人之間是充滿真、善、美的。
(2)了解社會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概念,讓學生正確地對待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
(3)讓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責任感,認識、了解社會,并立志改造社會,使我們的社會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
(三)學生與自我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做一個不亢不卑的人。
(2)開發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天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3)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自我,正確看待自我,從而正確處理好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關系。
2017-3-1
【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活動總結10-02
第二學期綜合實踐教研組計劃08-15
綜合實踐教學計劃09-14
綜合實踐教學計劃11-24
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08-03
綜合實踐課程教學計劃02-07
學校綜合實踐教學計劃07-03
小學綜合實踐教學計劃05-02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計劃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