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家園建設方案
一、巷口鎮位于大婁山遵義市西南部褶曲帶寬谷地區
長約16公里,寬約3.14公里,總面積為50.2平方公里。高樂公路貫穿巷口鎮,東端與市相通,西端與川黔公路的鴨溪、仁懷公路銜接。巷口鎮東面鄰接遵義市匯川區高橋鎮,南接紅花崗區忠莊鎮,西面與遵義縣相連,北鄰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金鼎鎮。巷口鎮地處遵義市紅花崗區西南遠郊,轄4個行政村,31個村民組,人口13834人。
二、巷口鎮建設“農民文化家園”的必要性
巷口鎮自建鎮以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工作,經常性組織開展農民群眾文化體育活動,不斷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生活,以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占領群眾文化陣地,努力提高廣大農村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
巷口鎮除每年在春節等節日期間組織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春節文化活動的參與者逐年增加,2011年春節全鎮有80余人參加了春節聯歡晚會表演,100余名群眾觀看了表演,隨著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高,迫切需要更廣闊的文化平臺發揮自己的文化特長,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指導、培訓。
三、巷口鎮建設“農民文化家園”的條件及優勢
1、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具雛形。
目前巷口鎮共有大小集聚區4個(巷口街道集鎮、沙坪村集聚區、巷口村紅巖水庫集聚區、中山村集聚區),各集聚區人口較集中,有各自的區域優勢,各集聚區均建有“千鄉萬村書庫”、農家書屋、遠程教育站點,均有較為固定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鄉鎮綜合文化站已建成,目前內部裝修已,預計今年內將投入使用;上級投入的各種設施、設備已到位,經調試后可投入使用;2017年,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 1
投資23萬元在清江村建成了2300余平方米的文化體育活動場所。
2、文化底蘊豐厚,已形成群眾積極參加文化活動的濃郁氛圍。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夜提高,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目前巷口鎮由群眾自發組織了文藝隊一支、腰鼓隊一支,還有部分打錢桿的高手常被邀請到區、鎮進行表演。巷口村部分村民自發組織成立了籃球協會,常邀請轄區企業及各鄰近鄉鎮開展籃球友誼賽。不管是“農家書屋”的演講比賽,還是“鄉村歌手”選拔等農民體育文化活動,全鎮各村(居)的群眾均踴躍報名參加。
三、“農民文化家園”建設工作方案
(一)成立深溪鎮“農民文化家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二)以文化活動項目為依托,打造“農民文化家園”
以巷口鎮鄉鎮農村文化站為主體,打造成“農民文化家園”的中心示范點。在中心示范點基礎上成立以文化為依托的各種協會,通過協會組織、協調、開展文化活動,并不斷向周邊壯大、輻射,形成一個示范點一條示范帶的格局。
1、讀書科普協會
(1) 成立時間于2011年6月
(2) 活動地點:
(3) 工作內容:
① 分片區成立讀書閱覽室。
② 為村民辦理圖書借閱卡,嚴格借閱手續。
③ 制定和執行書屋的管理工作,完善出版物進出登記臺帳。
④ 按照圖書編目要求,對藏書分類編目。
⑤ 經常宣傳新書內容,開展讀書活動。
2
(4) 活動方式:
① 組織村民開展讀書演講比賽活動。
② 開展燈謎競猜活動。
③ 結合當地文化特色、科技農業知識,開展讀書知識競賽活動。
2、民間藝術創作協會
(1)成立時間于2012年5月
(2)設置地點:(待定)
(3)工作內容:
① 深入鄉、村調查、挖掘出大量的民間藝術家。
② 組織召開民間藝術家座談會,對今后如何大力開展民間藝術創作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探討。
③ 民協借助政府部門開展的文化活動,向社會推出自己的民間藝術家,同時展示本地民間藝術家的藝術品。
④ 讓民間藝術與市場結合起來,創造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活動方式:
① 組織開展民間藝術作品展覽活動。
② 根據本地特色文化,組織采風、寫生、創作活動。
④ 通過文藝表演的形式,將新創作的文藝節目在文化活動中進行展示。
⑤ 組織參與省、市、區各類藝術門類的比賽。
3、錢桿舞蹈協會
(1)成立時間于2012年5月
(2)設置地點:(待定)
(3)工作內容:
① 深入鄉、村挖掘民間舞蹈元素,進行編創特色舞蹈節目。
② 組織召開民間舞蹈藝術愛好者座談會,進行廣泛的交流和探討。
③ 民協借助政府部門開展的文化活動,向社會推出特色錢桿、民舞。
④ 與市場結合起來,為當地農民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⑤ 以現有的腰鼓、秧歌隊為基礎,精心打造一支30多人的女子腰鼓隊和一支20多人的秧歌表演隊伍,在傍晚、農閑時對隊員進行培訓,并邀請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編排。
(4)活動方式:
① 組織開展民間舞蹈比賽活動。
② 根據本地特色文化,組織采風、寫生、創作活動。
③ 通過文藝表演的形式,將新創作的文藝節目在文化活動中進行
展示。
④ 組織參與省、市、區民間舞蹈的比賽。
以上三個協會的成立不僅對巷口鎮的主要文化資源給與了保護和發展,更通過這些文化資源的規范化、系統化培訓和展示,帶動周邊文化資源的挖掘、發展和壯大。
5、以巷口村桂花組吳必順家為試點,建設“農民文化休閑娛樂家院”, 以科技種植示范、庭院經濟帶頭致富、文化娛樂、休閑觀光為特色,利用農閑,以村寨群眾為主體,組織開展小型精彩、形式多樣的農民文化活動,打造“農民文化家院”。
6、以巷口村巷口組桂花組陳秀敏家為試點,建設“農民文化音樂家院”,進一步挖掘鄉村民樂人才,組織廣大民樂愛好者,通過專業老師培訓和輔導,進行培訓,全力打造一支集吹、拉、淡、唱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團隊。利用民間群眾的紅、白喜事開展服務活動,不但增加演藝人員的收入,更豐富了農村農民群眾的精神生活。
7、以沙坪村 家為試點,建設“農民文化體育家院”,以現有的籃球隊為基礎,組織農民體育愛好者,隨時開展農民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象棋等等體育活動。同時結合農村特色,開始一些具有農民文化生活的體育項目,如“挑扁擔”、“摸魚、摸螃蟹”等,將
群眾的生活與體育競技相結合,打造有益身心健康的農村文體生活。
(三)以現有資源為抓手提升鎮域文化亮點。
目前巷口鎮的文化資源優勢較為明顯,本著“家園文化”就是只要有空地、有院落,就能找到新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宗旨,在“農民文化家園”的建設初期,以鄉鎮文化站所在地——巷口村委會為中心示范點,在中心示范點上成立協會,整合已有的文化資源,充分利用鄉鎮文化站設施設備,以及區群眾藝術館的專業老師,形成集思想教育、科技培訓、文化、體育活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開放性的村級文化設施建設體系。利用鄉鎮文化站、活動室、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資源,形成一個文化中心示范點帶動一條文化示范帶的局面,使“文化家園”真正成為農民自己的文化家園。
四、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1、人才建設。目前巷口鎮文化站僅文化站站長一人負責,文化管理人才和技術專業人才非常匱乏,為適應今后越來越多的文化建設,急需招納更多專職、專業的管理人員、人才。鄉鎮文化管理人員需長期、穩定的人員,因此希望給文化站人員編制,便于規范管理。
2、基礎設施建設。鄉鎮文化站的文化設備已到位,但針對農村群眾的需求,人缺乏適合農民群眾的文化器材,如民族樂器、民間曲譜等鄉鎮文化站已建設完工,但缺少內部裝修資金,仍未能啟用。示范點沒有無規范的文化活動場所,文化活動的開展受到場地限制。
3、資金保障。“農民文化家園”的打造不僅是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的好事、大事,也是保護和傳承民間、鄉村文化、非物質文化的一種有效手段,要打造出農民文化的精品,需要政府在經費上加以投入,保證每年在財政上對文化家園建設和相應文化項目的經濟支持,確保鄉鎮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
【文化家園建設方案】相關文章:
文化建設方案03-25
血站文化建設方案05-19
鄉村文化墻建設方案07-30
班級文化建設方案精選11-26
班級特色文化的建設方案03-30
文化建設方案范文03-31
班組文化建設方案09-26
班級文化建設方案09-24
關于文化建設方案05-19
班組文化建設方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