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指標完成情況說明
2017年2月27日,昆明市正式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根據區文明辦有關會議精神,我校一直以來積極參與昆明創建衛生文明城市的工作。現將我校支持參與昆明創建全國文明衛生城市工作情況說明匯報如下:
1、學校首先成立創建區文明單位領導小組,再把《官渡區文明單位測評體系(操作手則)學校部分》進行分解,責任落實到人,確保整個創建工作圓滿完成。 創建文明學校領導小組:
組 長:李寶坤(校長)、余沁璘
常務副組長:楊敏
組員:繆應潔、方云、徐煒、李社勇、羅蓉
2、基本目標:
把創建文明學校活動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辦學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以此貫穿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通過創建文明學校活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推進依法治校,以德治校進程,凈化育人環境,改進工作作風,提供優質服務,樹立良好校風,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建設教育強校的步伐。
四、活動內容與要求
1、加強領導,持之以恒開展創建活動
2、明確方向,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3、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建立學校主要領導主抓,分管領導和職能部門具體負責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機制,建立并落實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機制,設立意見箱,校務公開欄,舉報電話,認真處理家長來信、來訪,促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落實。
4、堅持德育為首,切實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
每個周通過思品課,國旗下講話,班團、隊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
五、實施步驟
(一)宣傳發動階段:2017年1月
1、成立創建文明學校活動領導組,制訂新一輪創建文明活動的實施方案。
2、召開創建文明學校活動的動員大會,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創建文明學校的有關文件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二)組織實施階段:2017年3月——12月
1、堅持每周三下午的集中學習,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刻認識創建文明學校活動的重要意義,提高創建文明學校的自覺性。
2、對照市文明學校的要求,實施以下工程:
(1)校風建設工程。堅持以育人為宗旨,以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為中心,進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
(2)道德教育工程。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宣傳教育活動。
(3)創建交通安全文明學校工程。文明走路。
(4)校園整治工程。配合當地干部群眾,做好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工作。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健全工作網絡,落實安全保衛措施。
(三)總結提高階段:2017年10月
總結新一輪創建文明學校活動情況,建立各種工作資料,表彰創建文明學校活動的先進個人,評選文明班級。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指標完成情況說明 [篇2]
一、城鎮建設
按照“舊城改造、片區完善、基礎配套、整體提升”的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形象品位全面提升。目前,縣城規劃區面積49.61平方公里,城市建設用地總面積9.3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6.4平方公里,縣城人口6.9萬人,城鎮化率達63.9%。
(一)著眼長遠,科學規劃,提高城市發展水平。堅持把規劃擺在“龍頭”位置,立足縣情,狠抓規劃編制和實施。一是明確發展定位。根據吳起縣的文化底蘊、區位優勢、經濟基礎等獨特資源稟賦,把縣城定位為山區生態文明縣城,確定了近中期城市發展方向和建設重點。二是科學編制規劃。本著科學性、超前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2017年,委托陜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第四輪修編,確定城市布局結構為“兩心一帶五片區、多節點、多廊道”。依照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了燕山臺、榆樹坪北過境片區、三道川小蒜臺片區、寧賽川迎賓大道等6個片區規劃和長征廣場、勝利山廣場擴建,洛濱路、長征街拓寬改造等
100余項單體設計。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縣委、縣政府反復征求群眾意見,多次組織專家進行評審,確保了規劃的品位和超前性。三是強化規劃意識。通過邀請專家進行培訓、組織規劃管理人員外出考察學習、深入宣傳《城鄉規劃法》等途徑,極大地增強了干部的規劃意識和規劃執行力。四是嚴格規劃控制。按照節約、集約用地原則,強化規劃控制權,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管理一個法、建設一盤棋”。健全了建設項目選址、會審、發證、放線、驗收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以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二)完善設施,加快建設,優化基礎設施條件。在城市建設中,我們以項目建設為依托,以橋梁、道路和街巷為骨架,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顯山、親水、透綠、靈秀”的適宜人居山區生態文明縣城。一是狠抓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累計投資20.71億元。先后建成了薛岔水源地供水工程、劉渠子自來水廠;新修縣城東繞線、北過境等5條17.2公里環城路,石灣等街道13條16.3公里,寧塞川迎賓大道,改造拓寬宗圪堵至二中、棗樹灣等城市道路;建成劉渠子、陳蒿灣、宗灣子、賀石灣等跨河大橋16座和宗圪堵人行天橋,勝利山、白石咀等娛樂休閑廣場9個,劉渠子等集中供熱站5個,延伸供熱管網2萬米,建成天然氣站、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新修縣城河提21公里,建成南苑等停車場3個。二是突出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累計投資15.4億元,建成了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退耕還林森林公園、體育場館,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指標完成情況說明》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新建一中等3所學校,完成了縣醫院遷建工程,新建黨校、社會福利中心等 40 余項工程建設。三是強化安居工程建設。已建成居寧花園、萬圣錦繡家園等20個住宅小區,建成樓房13258套(其中保障性住房6343套),改造山體居民4000戶。經過幾年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拉大了城市框架,完善了服務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優化了人居環境。
(三)強化措施,綜合整治,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按照“強基礎、抓管理、上檔次、提品位、抓靚化、變面貌”的思路,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專項整治與綜合治理相結合、法制與德治相結合的原則,制定出臺了《吳起縣城市綜合管理辦法》,建立了“統一領導、分塊負責、依法管理、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新機制,大力實施亮化、綠化、美化、凈化、硬化工程。累計硬化背街巷道111條,治理排污渠4萬米,新修改造公廁92座,配置垃圾桶2000多個,垃圾中轉站8個,安裝景觀燈、照明燈3700盞,新增綠地面積48.6萬平米,人均達9.2平方米。鋪設污水管線14.4公里,建設文化長廊3300米,城市面貌較以前有了很大改觀,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得到顯著增強。
二、農田保護
今年,在市國土資源局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落實新一屆中央領導對國土資源管理的新要求,積極適應國土資源工作新常態,狠抓耕地保護工作,認真開展了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自查工作,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2017年我縣對于耕地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將耕地保護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全面完成。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耕地及基本農田保護工作。今年,市政府下達我縣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分別為52.4萬畝和48.5萬畝。在政府工作會議上,縣政府主要領導與各鄉鎮負責人簽訂了耕地及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書9份,明確了各鄉鎮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突出強調了各鄉鎮鄉鎮長是本轄區內耕地保護第一責任人,對耕地及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全面負責。二是占補平衡工作。2017年市上下達我縣占補平衡任務2000畝,其中異地補充1000畝。根據目標任務,我局從3月份就著手踏勘設計,目前踏勘設計工作全部完成,均已報縣經發局立項批復,現正在評審之中,待評審完成后立即組織招標實施,保證年底前全面完成任務。三是高標準基本農田工作。2017年市局給我縣下達3000畝高標準基本農田任務,目前已完成勘察設計6559畝,待省財政廳和國土資源廳審批。
三、產業集聚
自2011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根據調研,確定了三大現代農業產業,且我縣每年投資1億元,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建成了鐵邊城省級和吳起—白豹市級等五個高標準現代農業園區,初步形成以“五大園區”為主體框架的農業產業布局,并將“五大園區”作為我縣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充分發揮其示范、輻射、帶動的作用。截止目前,全縣累計建成日光
溫室3000座,大棚5275座,設施蔬菜面積達到7890畝;新建蘋果園5.3萬畝,千只養羊小區90個,千頭豬場26個,萬頭豬場3個,千只以上養雞場10個,百頭養豬場(戶)77個。全縣存欄羊子累計達到16萬只、生豬6.2萬頭、牛0.66萬頭、家禽22萬只。
四、村莊分布
2003年以來,我縣先后投入6.1億多元資金用于農村發展,但由于自然條件落后、農戶居住分散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農村的經濟和社會進步長期滯后城鎮,城鄉差別十分明顯。為此,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從構建和諧吳起的戰略高度出發,果斷決策,從今年起大力實施新型民居工程建設,改變我縣農村的落后面貌,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新型民居工程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和歷史任務,在規劃中既要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又要立足當前、分步實施。因此,縣上在新型民居工程建設中嚴格遵循“合理規劃,適度超前”和“無規劃不建設”的原則,將新型民居工程建設與小城鎮建設、產業開發、扶貧開發和生態建設等緊密地結合起來,修訂編制了《吳起縣農村村莊建設總體布點規劃》,確保新型民居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即:從2017年至2017年,為試點起步階段。主要任務是制定各類規劃和完善出臺政策;從2017年至2012年,為整體推進階段。主要是按照先公路沿線和川道村組,梯次向山地村組推進的原則,以新型民居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從2012年至2017
年,為鞏固提高見成效階段,主要是拾遺補漏,在整體提高上下功夫,著力改善剩余村組和自然消亡村組留住農戶與外遷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縣上對實施村的水、電、路、排洪、排污、垃圾處理、農民文化活動場所、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等公共設施一次規劃到位,逐項加以建設,完善功能,提高新型民居工程建設的整體水平。通過三個階段的分步實施,力爭用10年時間使全縣有條件的村莊建設有新面貌、產業開發有新起色、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農民培訓有新發展、民主政治建設有新進步,整體實現“生態優良、生產發展、生活殷實、科教進步、民風淳樸、基礎完善、村莊整潔、管理民主、班子堅強、城鄉和諧”的建設目標。
五、生態涵養
1998年,吳起縣積極響應黨中央“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的偉大號召,果斷做出了“封山退耕、植樹種草、舍飼養羊、林牧主導、強農富民”的逆向開發戰略,在全縣范圍展開了封禁造林工作,一次性封禁散牧羊子25萬只,一次性退耕155.5萬畝,成為全國退耕還林的一面旗幟,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退耕還林試點示范縣”和“全國退耕還林先進縣”。 截止目前,全縣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244.79萬畝,經國家、市級確認完成退耕任務206.67萬畝,其中國家計劃確認面積185.37萬畝(退耕地93.98萬畝、荒山90.49萬畝、封山育林0.9萬畝),延安市新一輪退耕還林計劃面積21.3萬畝(現耕地退耕17萬畝、超出實施地4.3萬畝),累計兌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8.2億元,建成了全國唯一
的退耕還林森林公園。在退耕還林實施的17年來,我們經歷了植被恢復、質量提升、產業發展和鞏固提高四個階段,吳起的生態環境和農村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全縣的林草覆蓋率由19.2%提高到72.88%,土壤年侵蝕模數由1.53萬噸下降到0.54萬噸,在最新的EOS衛星遙感影像圖上,吳起的地形圖清晰可見,與周邊地區形成明顯對比,農民人均收入由1997年的887元增加到2017年的11376元。同時,由于多年來退耕造林工作的不斷推進,廣大農民群眾及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退耕還林及生態工程建設,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遏制水土流失已成為吳起人民的共識,全民生態意識明顯增強。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指標完成情況說明】相關文章:
未完成工作情況說明范文11-24
未完成工作情況說明范本10-21
07部門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匯報11-23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總結11-25
學校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方案03-25
學校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方案04-07
秩序維護部工作計劃未完成的情況說明11-24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倡議書12-01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承諾書11-21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的宣傳標語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