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防震減災工作匯報
**鄉西接定遠鎮,南與**鄉交界,北連**鎮,南北長18公里,東西寬11公里,鄉域總面積133平方公里,地勢南高北低,三面環山,中間平坦,平均海拔1900米,年均氣溫在6.6℃上下,年降雨量約450㎜,無霜期140天左右。全鄉轄18個行政村,9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592戶,農業人口31993人。現有耕地面積7.33萬畝(其中水澆地3.84萬畝,旱地3.49萬畝)。**鄉一年四季中,冬春時節及易發生旱災, 6至8月時節因降雨量集中,極易發生因暴雨引發的泥石流、洪澇和地質滑坡等自然災害,9至10月份極容易出現強對流天氣,發生冰暴災害,各類自然災害的發生對全鄉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造成巨大的損失。今年以來,**鄉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以重點村社和重點時段防災減災工作為重點,加強宣傳,制定各種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防災減災工作制度。
一、防災減災工作進展情況
近年來,我鄉防災減災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縣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圍繞“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12341”的總體目標,堅持“預防為主、防御與
救助相結合”的方針,推行“政府主導、企業支持、村(社區)運作、公眾參與”的工作模式,不斷強化防災減災公共管理功能和社會服務職能,全鄉防災減災工作發展勢頭良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防災減災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我鄉把防災減災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成立了由政府鄉長任主任,分管副鄉長任副組長,政府辦、民政、發改、國土、農牧、林業等工作人員為成員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防災減災的工作規則。工作領導辦公室設在鄉民政辦,明確各成員的工作職責,細化工作任務、目標和進度。各村、單位及企業均形成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同時,從三個方面切實強化防災減災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健全災害預警和信息發布機制。以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測準確率為核心,重點加強對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精細化預報和雷電、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短時臨近預報;每逢災害來臨前,通過縣電視臺、鄉政務網接受到災害預警信息后,第一時間將天氣情況電話通知各行政村,各行政村通過村委會廣播向群眾多次播放相關天氣信息,確保第一時間及時向公眾發布預警信息。二是建立健全防災減災教育長效機制。以堅持定期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壯大應急隊伍、組織應急演練和風險隱患排查專項整治活動為主要措施,提高人民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救災物資儲備和救災款物投入機制。每年,我
縣都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列支專項資金,用于做好救災物資儲備和災民救助工作。
(二)應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強。為全面提高我鄉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確保廣大群眾生命的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今年5月20日至21日,我鄉境內出現中雨局部地方出現大雨天氣,持續時間達3小時以上,持續強降雨給我鄉***、***等村造成一定的災害,面對自然災害和險情,鄉村兩級適時啟動鄉村防汛應急預案,鄉上組織班子成員及民政、土地、林業等相關業務人員,對此次災害采取實地勘察、現場分析,對受災群眾進行及時安置,積極組織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確保群眾生產生活有序進行。結合市縣相關意見,制定了《**鄉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鄉、村兩級結合各自自然地理條件和面臨的主要災害風險,建立健全了鄉、村防災減災預案和減災檔案,向18個行政村發放了雨鞋、鑼、手電筒等防災物資。對全鄉62座淤地壩進行徹底排查,確定專門負責人進行監測。對各類地質災害點進行實地勘察后,豎立警示牌48個,安排專門人員32名對全鄉18個村32處隱患較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在陰雨天氣的進行蹲守,第一時間發現災情并啟動應急預案。對于地質災害隱患點存在農戶房屋的發放避險明白卡和防災明白卡,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應急救災隊伍不斷壯大。制定下發了《**鄉自然災害應急隊伍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全鄉各村、駐連單位加快推進應
急指揮平臺和制度建設,強化應急隊伍建設。截止目前,全鄉共有各類應急隊伍19支。其中:成立綜合應急隊伍1支70人,各村成立應急隊伍18支720人。邀請專家舉辦專業應急救助培訓1期,切實提高了應急隊伍的應急救助能力。同時,按照省、市、縣要求,鄉、村、社三級均配備了122名災害信息員,由鄉民政辦對其進行業務指導。每年,鄉民政辦定期、不定期地通過印發資料、實地查看等多種手段,強化提高救災人員的業務技能。
《鄉鎮防震減災工作匯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三)防災減災宣傳、風險排查常抓不懈。今年以來,我鄉按照“貼近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要求,動員全鄉18個行政村充分利用板報、標語、新聞媒體等多種形式,在“5.12防災減災日”等特定時間,深入開展以“防災減災法律法規、自救互救、應急救援、居民防災、科普知識”等為主要內容的宣教活動。發放《地質災害隱患告知書》8200余份,分發給全鄉7.5萬農戶及15所中小學校,戶均一本,學生人手一冊。使廣大農戶和學生對防災減災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提高了防災意識和能力。同時,鄉上組織專門人員開展了風險防患排查治理工作,對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制定防范處置預案,全鄉上下重基礎、抓管理的防災減災意識顯著增強。
三、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目前,在我鄉防災減災工作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部分群眾防災意識仍然比較淡薄;二是現有應急隊伍人員專業素質偏低,個別基層救災人員為村社干部,自身兼職較多,業務不夠熟
練,影響了應急救助工作成效,由于缺少必要的現代化辦公設施,影響了救災應急信息平臺的建設進度;三是由于鄉上財力有限,無救災基本裝備,救災物資匱乏,物資儲備不夠充分,不能夠滿足災害應急需要。
今后,我們嚴格按照“主動、慎重、科學、有效”的原則,繼續深化防災減災工作,不斷提高政府應急管理能力,使廣大人民群眾遇災不慌、抗災不懼、救災有序。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大力度,多措并舉,不斷完善防災減災工作體系,建立健全防災減災工作機制。二是多方籌資,積極爭取項目,加強對高科技應急裝備和必需的辦公設施的配備,努力改變應急裝備落后和辦公設施短缺的現狀,積極儲備救災物資。三是強化宣教演練,定期、不定期的舉行各類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和應急演練,切實增強政府應急管理能力和群眾自救互救能力。四是不斷修訂完善災害應急預安體系,在做好上下對接的前提下,緊密結合我縣實際,使之具有更強實際性和可操作性。
鄉鎮防震減災工作匯報 [篇2]
**鎮位于南天目山脈,地形地貌復雜,地質災害時有發生。為切實做好防震減災工作,該鎮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做好各項預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重點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機構,強化組織領導。
在防震減災工作中,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真正將此項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來抓緊抓實。調整充實了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鎮長和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派出所、安監站、國土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部署防震減災工作。為增強防震減災工作戰斗力,降低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黨委、政府從機關單位抽調了50余名干部職工組成了4支應急搶險隊伍,同時在各村成立了以總支書記為隊長,民兵和青壯年群眾為隊員的應急搶險小分隊。
二、強化宣傳,增強防震意識。
充分利用廣播、標語、宣傳欄、手機短信、宣傳單等形式,加強地震科普知識普及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加強地震知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在各中小學校普遍開設地震知識講座,加強對在校師生的培訓教育,增強廣大師生的防震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定期或
不定期在各中小學校開展防震避震應急演練,提高廣大師生的應急避災能力。今年,全鎮共發放防震減災宣傳資料500余份,出黑板報10期,制作防震避險宣傳展板12張,開展地震知識講座4余次。
三、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隱患。
牢固樹立“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組織國土、安檢、民政等部門對全鎮7個村的地質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其中存在地質災害隱患14處。黨委、政府已向地質災害隱患地帶群眾發放了“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防災避險明白卡”,并落實了專人負責24小時監測,一有險情立即上報。同時,組織對全鎮2所學校的校舍進行全面排查統計,保證學校校舍安全性能,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加固民居,提高抗震能力。
根據農村民居抗震性能調查統計,**鎮舊民居有部分不具備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底。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各方資金,并與當前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相結合。在項目安排上,我們堅持把特別貧困、特別簡陋、特別危險的農村民居作為實施的重點對象,優先考慮,確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農村民居基本具備抗御不低于6級地震的能力。在工程建設中嚴把“三關”、做到“四不準”,即:嚴把材料質量關、嚴把施工質量關、嚴把驗收入住關;對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設計
《鄉鎮防震減災工作匯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不準實施,對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設項目不準審批,對不符合抗震標準的建材不準進入工地,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工程不準驗收。
五、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時效。
完善修訂了《**鎮防震減災應急預案》,適時組織地震應急預案的演練,進一步熟悉掌握啟動應急預案的方法、步驟,明確在應急行動中的職責,達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效果。加強抗震救災指揮體系建設,及時充實抗震減災應急隊伍及應急小分隊成員,建立應急隊伍信息庫,確保預案啟動及時、運轉順利。嚴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歷年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時期,要求各村及相關部門實行值班制
度,保證手機24小時開機,及時上報各種突發性自然災害。
雖然我鎮在防震減災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缺乏防震減災工作經費,各項工作開展難度大;二是村鎮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低,達不到抗震要求,全鎮部分群眾還居住在抗震能力低或不具備抗震性能的房屋內;三是社會公眾防災意識有待加強。
在下步工作中,我們將嚴格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各項防震減災制度,健全緊急救援體系,加強對群眾的防震知識教育,提高群眾防震意識,減小災害損失。
**鎮人民政府
二0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鄉鎮防震減災工作匯報 [篇3]
**鎮防震減災工作在區地震辦的正確領導和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滬府發(2015)38號《上海市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意見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上海市2015年區縣防震減災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堅持“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建設,努力提高轄區內處置和預防地震災害的工作能力,現將工作情況簡要總結一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防震減災工作管理體系。
根據市地震局、區地震辦有關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并將此項工作納入政府重要工作來抓。一是調整和充實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使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涉及面更廣、針對性更強。二是理順應急體制,修訂編制《重固鎮地震應急專項預案》積極推動學校、醫院和重點單位完善應急專項預案的編制工作,提高遇到突發事件時迅速轉換、有效快速處置的組織和協調能力。三是推進地震應急預案的演練,不斷提高專項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加強防震減災隊伍建設,建立健全了各村(居)各部門、各單位地震減災助理員、聯絡員、志愿者隊伍,做到人員有落實、活動有內容、經費有保障。
二、加強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
防震減災工作是社會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繁重,需要政府有效管理和全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為此,我們充
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以科技周活動、防震減災日、科普日、科技下鄉活動為抓手,深入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教育。
1、普及知識,增強防震減災意識。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六個“防災減災日”,5月6日至12日為“防災減災活動周”。**鎮圍繞今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 “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升城市救災能力”和區地震辦的要求,在宣傳周期間組織開展各類各具特色的防災減災宣傳及應急避險技能演練等活動。5月7日在**小學和***路開展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進學校、進社區活動。活動現場模擬發生災情時處置和救災過程,現場組織學生和社區居民參與模擬滅火、逃生演練等,使學生和社區居民掌握一定的滅火和逃生技巧。鎮地震辦還在現場設立體驗點,指導包扎搶救、心肺復蘇等演練,為搶救生命贏回時間。通過展板形式介紹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寓教于樂。其次,在“5.8”世界紅十字紀念日、“7.28”唐山大地震紀念日、“11.9”消防日期間,與鎮紅十字會、安管中心等部門聯合開展上街咨詢服務,通過黑板報展評、救護技能的展示,豐富了活動內容,增強了市民防震減災意識。同時,科技活動周、科普日、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主題日活動掀起了社區居民參與防災減災公益活動的高-潮。本次活動共計巡展地震科普知識宣傳5場,展板40多塊、發放宣傳資料1500余份,播放災難電影和科教宣傳片若干場,惠及人數近萬人。
2、廣泛組織、提高應急疏散處置能力。
為檢驗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可操作性,提高應急處置地
震災害的能力。鎮科協加強與鎮紅十字會、安管中心等部門的溝通,積極組織應急預案備案工作的培訓和應急處置能力的演練。一是5月6、8日分別在**中小學校開展全校師生地震災害知識安全疏散演練2次,參與人數1500多人。二是5月10日、11日,與安管中心一起組織**居委、**居委及物業服務單位集中學習觀看疏散逃生示范光盤。同時在**小區內舉行2015年“防災減災日”居民小區消防疏散演練活動,受訓人數80多人,發放相關宣傳品100多份。三是 5月5日組織中學六年級科技興趣班33名學生參觀佘山地震館。四是9月30日在**村舉辦重點單位救護技能展示活動,共有8村2居和企業代表15支隊伍參加了活動。通過全方面、分層次、常態化組織,切實增強了面臨應急狀態下快速反應能力,提高了應急演練實踐水平。
三、加強協調溝通,推動震災防御工作能力。
根據《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辦法》的規定,在區地震辦的指導下,加強與鎮規保辦、房管辦等部門聯系,共同做好建設抗震設防管理工作。一是確保全鎮各類建設工程抗震設防達到法定要求。二是充分發揮防震減災助理員、志愿者作用,深入基層,建立網格化工作管理機制,并根據地理位置的變化,增設地震觀測點。三是及時掌握防震減災綜合信息。積極配合區地辦開展農村房屋結構、危險源分布及大型企業基本情況的調整摸底。為轄區內地震管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服務。
2015年**鎮防震減災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工作上的成效,但
離區地震辦的要求和各街鎮的工作任有較大差距。我們將緊緊圍繞區科委、區地震辦的總體工作要求,繼續認真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促進防震減災工作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發展。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各基層工作機制,加強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快速反應能力,遇有災情險情時,及時防范到位。二是要建立防災減災工作長效機制。繼續加強防災減災工作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努力提升防御自然災害的綜合能力。三是要繼續做好防災減災知識的普及、宣傳。深入推進防災減災知識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進企業、進農村等宣傳活動,普及地震災害基本常識和避險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努力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和抵御地震災害能力。
2015年11月12日
【鄉鎮防震減災工作匯報】相關文章:
社區防震減災工作匯報11-25
村級防震減災工作匯報11-24
鄉鎮防災減災工作匯報11-25
鄉鎮防震減災宣傳工作方案(通用15篇)01-02
防震減災演練活動03-09
安全標語防震減災08-05
防震減災活動總結03-01
防震減災活動總結11-13
防震減災活動方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