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講座心得體會
周六上午,在一中科技館聽取了王敏勤教授班級管理的講座。班主任要做的多半是一些瑣碎的、繁雜的、細小的事務。一個班主任能把這些瑣碎的、繁雜的、細小的事務做好也就不簡單了。一上午的講座,我覺得對班級要進行精細化管理,就是人人會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通過落實管理責任,變一人操心為大家操心。在班級管理中,力求做到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將班級中看似簡單,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
在班級管理中,不成規矩不成方圓,要根據本班情況立下規矩:評比制度、相互監督制度、層層負責,層層把關,采取人人參與班級管理,任務個個擔,責任人人負,天天有執勤。讓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責任人。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工作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得到了鍛煉。并定期召開班委會,利用班隊會評選“衛生標兵”、“美德少年”、“紀律標兵”以評比促進步,讓學生在參與管理的過程中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競爭。
有了規矩,班級秩序、學生的活動、安全和學習、健康也就有了良好的保證。因此,常規訓練是班級管理的重頭戲。班主任要有耐心,要不厭其煩地反復強調,如:站隊怎么站,腳踩在哪,手放在哪都有明確的要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坐在板凳上應該怎么做,手放在哪,腳放在哪。這些小事也都要讓學生明確。還有做操、路隊,課前準備,上課紀律、班級衛生、書寫要求、安全教育等。看似瑣碎的小
事,但只要用心做到常抓不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學生才會從中受益。
制度是班集體建設的根本保障,想要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班主任還要用心,抓好班級活動,打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班級文化,簡而言之就是班級成員認可且充分體現于其思想、行動、言論的價值取向、思想導向、行為準則和公共輿-論的總和。通過班級文化建設,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高雅的志趣、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班級文化可分為“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所謂顯性文化,也就是物質文化,是可以摸得著、看得見的環境文化。隱性文化,則是一種“軟文化”,包括班集體在長期建設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制度、觀念和行為文化。觀念文化就是關于班級師生在長期學習、生活中積淀生成的.有關社會、人生、世界、價值等的種種觀念,這些觀念彌漫在班級的各個角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是形成班級輿-論的重要因素。在這一方面我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有待進一步加強。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班主任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嚴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才不愧于“人師”這一偉大的稱呼,才能培養出自信、自尊、自愛、明禮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工作方法千差萬別,形勢和任務又在千變萬化,讓我們在實踐中去探索總結精細化管理的方法和經驗,使班級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
2016年3月28日
王敏勤講座心得體會 [篇2]
通過學習王敏勤教授的“高效和諧的教學模式” 和“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原因是什么“的報告之后,學習到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覺得收獲頗多:
什么是高效課堂?王敏勤教授的觀點是:高效課堂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師生對既定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是自主的;也只有學生真正的擁有學習的自主權的時候,學習才可能高效。學生的學習是自主建構的,學生是學習的積極主動的建構者。他的觀點里體現出了兩點:一是每堂課要有既定的目標,并師生同努力達成既定目標,二是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并持續發展。
怎樣打造高效課堂? 王教授倡導師生共畫“知識樹”觀點極有現實意義。“知識樹”是和諧教學法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就是以樹狀的形式表現教材的知識結構,表述一門學科知識的結構,它以其形象直觀,脈絡清晰,而便于教師和學生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線索,是對知識進行梳理的一種好的方法。“知識樹”為師生準確把握教材體系、理順知識結構,理解知識地位與作用,整合教材提供直觀素材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教授希望每位授課老師要在教學每一單元的教材內容時,根據每個單元的內容畫“單元知識樹”.不僅要畫“單元知識樹”,還要畫每篇課文的知識樹.這要求授課者必須靜下心來認真鉆研每冊書,每個單元,每篇主體課文的重難點,編者意圖,教學
目標等,并用知識樹把這些內容呈現出來。這樣能使所教的教材內容有條有理,清晰明了,而且能促進所教的知識點不易疏漏。
通過本次報告會,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今后課堂教學改革的走向:科學有效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系統設計課堂教學、精心組織課堂生活、認真改善課堂行為。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認真研究課標,大膽使用教材,這樣,才能將課堂教學真正地掌握到自己的手中。
孔君
2015年3月
王敏勤講座心得體會 [篇3]
青州市旗城學校小學部 張潔 王敏勤教授的講座,秉承“和諧”這一理念,以“主題單元教學”為主陣地,實施和諧教學。王教授在講座中提出:和諧教學整體建構思想根據系統論的原理,不僅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系統,也把教學內容看作是一個系統,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讓知識在系統中學習和記憶。”
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與收獲。
一、小學和諧高效教學模式
王教授將他幾十年的研究成果呈現給我們,總的來說就是五步教學法。
1.單元導入,明確目標
教師要重視單元導語,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導入新課后,要按照新課程所提倡的“三維”的課程目標,向學生出示或說明這堂課三維的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的目標不是三個目標,是三個維度、三個方面,要盡量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上課一開始,教師首先提出自學的要求,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在自學的過程中本著先整體后部分、先宏觀后微觀的原則,先整體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題,不要在細節上下功夫。如語文教學,先通過速讀課文復述課文的大意和主要故事情節,歸納出課文的主題思想,字詞和分段的問題然后再解決。
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時要做到四明確:明確時間、明確內容、明確方法、明確要求。這樣學生才能高效率的自學。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可借助綱要信號理清課文的主要結構和解決主要問題。
3.大組匯報,教師點撥
教師在檢查學生自學結果時,不僅要看學生對教材的掌握情況,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尋找教材的規律和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整體思維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采用大組匯報的形式,了解學生學習狀況。
4.變式練習,拓展提高
語文課,本著先整體后部分的原則,學生對課文的主題和大意有了基本的把握以后,可以再分析段意和重點分析某些段落。字詞的問題要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己解決的習慣。新課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和例子,要開發課程資源,使學生拓展提高。另外,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本著因材施教、差異教學的原則,對后進的學生還要個別輔導,力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5、課堂小結,單元回歸
一個學段的一門學科是一個系統,一本教材是一個系統,一個單元是一個系統,一節教材也是一個系統。要培養學生整體思維的習慣和能力,把小的系統放到更大的系統中去,所以每學完一節教材,都要把這一節教材及時回歸到上位系統中(如單元系統、整本書的系統等),學生才能從更大的整體、更高的層次看問題,也才能不斷的把學到的知識系統化。
二、知識樹
王教授提別提倡老師畫知識樹,可以整冊書也可以是一個單元或者一課的知識樹,把知識點放入知識樹里面去學習會更系統,更科學有效。
我在看了一部分知識樹的圖片后,感觸很深,回來也試著自己畫知識樹,在教學中注重整體性,每個單元注重課與課之間的聯系。 總之,一上午的學習時間,讓我對和諧教學有了初步的認識,也了解到語文教學還可以如此進行,也對教學模式也有了粗淺的認識,我想
以后我會根據自己教學的實際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通過報告,我們知道了為什么要把握目標和教材?怎么做才能把握目標和教材?確實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從中讓我們更加端正了態度,認清了自我,理清了思路。同時也更清楚的知道了影響高效課堂的諸多因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反思。
王敏勤教授的報告從理論的說明到實踐的舉例,娓娓道來,使人如沐春風,茅塞頓開,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將用王敏勤教授的教育理念作指導,時時刻刻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使每堂課都在高效中進行。
【勤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精選講座心得體會11-11
精選講座 心得體會11-11
講座心得體會08-15
講座心得體會08-06
考研講座心得體會范文_考研講座心得感想 關于考研講座心得體會范文07-19
家教講座心得體會06-09
感恩講座心得體會09-27
精選英語講座心得體會06-23
美容講座心得體會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