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課是學校聽新老師課時講的當時我們剛結束第一單元的學習,教育是一門有缺撼的藝術我會繼續努力的。
老師的話語教學反思
《老師的話語》教學反思
遷安市第五實驗小學張明明
正是因為我經歷了背課、講課、反思和評課的過程,才會從其中得到更多寶貴的經驗,并把這些寶貴的經驗能夠融入到我今后的教學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在執教該課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最進步的地方就是在指導學生識字的環節,由最開始的讓學生把圈有生字的句子自己多讀兩遍到學生自己認讀生字再到學生小組互考生字,三個步驟由大到小逐步縮小學生認讀生字的范圍讓學生來自主學習生字,在檢查生字認讀的環節中,我不是像以往那樣匆匆忙忙一帶而過,而是指名學生領讀完生字之后,我先找個別學困生單獨讀生字,從而發現“有問題"的生字,比如,我聽到有個學生在讀“語”的時候和“話”有些混淆了,于是趕忙把進行的小火車給停下來,我指著黑板上的“話、語"兩個字讓學生進行區分記憶,學生一眼就看出:這兩個字左邊都相同,可是“話”字右邊是一個舌頭的舌,而“語”的右邊上面是一個五,下面是口,學生很容易區分后,我則引導學生說:這回你們看到了吧,話和語這兩個字長得一樣嗎?”“不一樣”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道。于是回過頭來我再讓剛剛把兩個字混淆的那個學生再來讀讀“語”我想這回他一定記得牢了,而同時班上其他的孩子對這兩個字的也記得會更牢。我的識字教學環節大致就是這樣,教研活動時給我的評價是指導是方法很多樣,學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這方面,達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課堂我采用方法只有單單的先讓學生欣賞課文范讀錄音,學生結合句子自己讀,比如,我讓學生對“山谷的泉水,一滴一滴清清的”這句談談自己喜歡的理由,可能由于課堂上我提的問題不是很清楚明了,沒有強調讓學生結合課文談喜歡的原因,導致學生的思維開始發散了,說什么的都有,因此學生不能結合課文一下說到“泉水很清澈”而是說我喜歡泉水,因為我看到大屏幕上的泉水很壯觀很美麗,當我又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泉水很清澈的時候,我就說讓學生自己能讀一讀嗎?從學生朗讀中我感到效果不好,沒能讀出感情。經過反思尋找原因,我覺得在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的時候應該這樣去做;
1、(當有學生說喜歡泉水的時候)引導:你能結合課文說說你喜歡泉水的原因嗎?這樣學生一下便會說到:山谷的泉水,一點一點清清的。
2、泉水這樣清,你能讀出這種清澈的感覺嗎?(生讀)讓學生在讀的時候突出“清清的”重點詞。
3、如果學生讀得不好,此時我則大屏幕出示泉水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后這樣引導:我聽你讀完,感覺泉水不是很清澈,還有點混濁呢?誰能再讀讀?
4、此時如果學生讀得好一些了,就要鼓勵他,老師感覺這會泉水清澈多了,那誰還能讀讀,讓大家感覺泉水更清澈呢?”這樣我想學生肯定會把“清清的”這個重點詞突出出來,讀得更好。
5、這回我再引導“一點一點”,同學們“一點一點”怎么回事?泉水就一點是清清的嗎?學生的回答課文肯定是說,泉水每一點都那么的清澈。
6、我范讀這句話,學生進行模仿練讀。
7、學生小組內比一比誰讀得最好,最有感情。
接下來的三句話在構成上和第一句話是一樣的,所以均可以采用以上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對于詩歌最后一句話“老師的話語,一句一句暖暖的”是與前面三種描寫大自然美好的事物有著緊密的聯系的,課堂上我在引導學生將老師與泉水、花蜜、星星取得聯系的時候問題問得太深了,太成人化了,我是這樣問的:同學們,你們看,詩歌里寫老師,可為什么又寫了泉水、花蜜和星星呢?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嗎?當我問完之后,我感覺孩子們一下子愣住了,聽不懂,也答不來,所以在后面的教學中雖然我班的個別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把老師與三種事物之間的聯系說的特別深刻,特別好,可是在朗讀全篇課文取得聯系的時候仍然沒有讀出情感來。經過反思,該環節可以這樣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
1、我說這樣一個簡單明了的過渡語:“同學們,老師對我們的關心和疼愛就像那清清的的泉水流淌在我們的身上,也像那甜甜的花蜜滋潤的我們的心田,更像那亮亮的星星照亮了我們的心房。請同學們這回再來有感情地讀讀全篇課文吧。
2、學生自己練讀。
3、小組內比賽讀。
4、指名學生感情朗讀。
經過這樣引導后的抓取事物聯系進行朗讀的效果我想會更讓學生容易接受,讀出感情。經過反思我也深深體會,在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切忌齊讀課文,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唱讀,效果不好,教師還要多范讀,讓學生多多模仿老師。
在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課文,這將是我們語文教研組長期性研討的主題,需要我每位語文老師不斷探索,研究總結出靈活多樣的指導方法,爭取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學生的朗讀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從這節課中收獲的東西真的是很多,所以教研活動后要及時地把寶貴的經驗反思總結一下,然后再運用到今后自己的教學中,我想一定會有一個更大的進步!
冀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老師的話語》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學校聽新老師課時講的,當時我們剛結束第一單元的學習。本來這節課是想在班上常態課的,后來臨時決定用多媒體,加了一些環節。也沒有提前給學生滲透什么,只是讓學生收集描寫老師的語言。一節課下來,覺得比自己預想得差了好多。總結不好的地方有:
1、時間調控不好,前松后緊。在“找朋友”這一環節耗時太多,以致于后面理解課文因為時間緊而沒有讓學生理解透徹,一味地老師講了。
2、環節設計過難。還是“找朋友”這一環節,學生剛開始接觸生字,對于生字的組詞掌握得還不是太好,這一環節有些顯得擺花架子,不扎實。
3、在剛開始識字時,還是應該由老師指導著,今天學生說的識字方法,我只聽了一種,沒有聽更多學生的意見,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4、讀的形式不多,只有指名讀、齊讀。
5、一部分學生注意力沒有集中。
6、教師評價語言過于單一,太愛用“你真棒了”,而且評價不具體,太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當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教育是一門有缺撼的藝術,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