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陳述句改被字句把字句的練習(xí),沒有一個孩子不愛自己的母親,衛(wèi)生員固執(zhí)地對我說不我路上可以喝涼水,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jié)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句子變換練習(xí)題
一、陳述句改被字句、把字句的練習(xí)
積雪把樹木的枯枝壓折了。
改為被字句:
漁夫什么也沒有打到,還把網(wǎng)給撕破了。
改為被字句:
我洗干凈所有的衣服。
改為把字句:
改為被字句:
二、陳述句、反問句的轉(zhuǎn)換。
你應(yīng)該相信我。
改為反問句:
斗爭的烈火是永遠撲滅不了的。
改為反問句:
小姑娘純潔的心靈,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嗎?
改為陳述句:
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改為陳述句:
三、轉(zhuǎn)述句\直述句的轉(zhuǎn)換
老師對我說:“你媽媽今天沒空來接你,我送你回家吧1
改為轉(zhuǎn)述句:
售貨員對小明說:“我們這里沒有水果賣,你要去市場買才行。”
改為轉(zhuǎn)述句:
李平說他病了,不能來上學(xué),要我替他向老師請假。
改為直述句:
王剛對李明說,他的鞋破了,腳掌也出血了,他實在走不動,讓李明自己先走吧!改為直述句:
四、雙重否定句\肯定句的轉(zhuǎn)換
這是偉大的奇觀。
改為雙重否定句:
你應(yīng)該知道這件事。
改為雙重否定句:
沒有一個孩子不愛自己的母親。
改為肯定句:
為了回家,凡卡不得不給爺爺寫信,訴說學(xué)徒生活的痛苦。
改為肯定句:
五、把下面的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1、難道黃發(fā)藍眼的人能搞出來,我們黑發(fā)黑眼的人就辦不到嗎?
2、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3、誰能想到,從這不值錢的野樹花上,能釀出那么高級的蜂蜜呢?
4、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5、這樣的精品,難道是從山上那根很不顯眼,很普通的荊條上采來的么?
六、把下面的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1、我們不會忘記黨的恩情。
2、坡度這么大,火車爬不上去。
3、人類需要勇于實踐的人。
4、可愛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七、將下列句子改為間接引語。
1、魯班說:“不行,我的手藝還不精,我要再學(xué)三年。”
2、衛(wèi)生員固執(zhí)地對我說:“不,我路上可以喝涼水。”
3、趙王告訴藺相如說:“你要帶著寶玉到秦國。”
4、劉萍告訴老師:“這次的中隊會由我來主持。”
句子變換練習(xí)題
句式變換練習(xí)題
姓名:
一、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1)這不是一樣的嗎?
(2)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
(3)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
(4)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5)曹小三哪里看得出來?
(6)一個夢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時有誰不流淚呢?
(7)不,咱們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嗎?
(8)您這么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
(9)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
(10)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11)難道他會柴房里搬來一窩兔子嗎?
(12)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jié)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
(13)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14)這位盲婦人,一生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看不到,誰能不產(chǎn)生同情之心呢?
(15)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1
二、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
(1)這個故事使我感動得流淚。
(2)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我們不會忘記黨的恩情。
(4)人類需要勇于實踐的人。
(6)可愛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7)坡度這么大,火車爬不上去
三、把直接引語改成間接引語。
(1)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2)山姆握著珊迪的手說:“我會永遠照顧你的。”
(3)張林告訴我:“要是星期日下雨,我們就不去看電影。”
(4)武松道:“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
(5)媽媽對我說:我今天晚上要加班,你自己燒晚飯吃吧。
(6)趙王告訴藺相如說:“你要帶著寶玉到秦國。”
(7)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
(8)媽媽對小明說:“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溫習(xí)功課。”
(9)劉萍告訴老師:“這次的中隊會由我來主持。”
2
三年級句子變換練習(xí)題和方法
一、如何修改病句
常見的病句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成分殘缺:這種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例如:
1、“下課了,同學(xué)們在操場上玩游戲。2、我是小學(xué)生。
3、我聽了報告,受到了教育。4、我們必須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習(xí)慣。
(二)、意思重復(fù):這種句子是前邊說了一個意思,后邊又重復(fù)說一遍,意思重復(fù)了。例如:
1、“我把不正確的錯別字改正過來了。2、我們要保護愛護公共財物。
3、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來。4、你必須一定要認真負責(zé)。
5、山村里,滿山遍野到處都是果樹。
(三)、用詞不當(dāng):這種句子是由于對詞義理解不清、用錯了近義詞等,造成詞不達意,違反了句子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例如:
1、在這次比賽中,他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就。2、“我們要改進學(xué)習(xí)態(tài)度。
3、今天,日本小朋友要來我校觀看。4、它在溫和的陽光下慢慢地爬著。
5、小組討論會上,大家的發(fā)言很猛烈。
(四)、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前后表達的意思自相矛盾,使句子不清楚。例如:
1、“我敢肯定今天可能會下雨。2、我估計他這道題一定做錯了。
3、頤和園所有的景點,我大部分都游覽過。4、他的語文作業(yè)基本上全部完成。
5、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了兩年多前剛剛發(fā)生的事情。
(五)、詞序顛倒:每一個詞語在語言結(jié)構(gòu)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詞序不當(dāng)?shù)拿H纾?/p>
1、“今年的麥子豐收在望,長勢喜人。2、我們討論了并且聽了校長的報告。
3、我們必須認真改正并仔細檢查作業(yè)中的錯誤。
4、經(jīng)過半天緊張的比賽,結(jié)束了我校的運動會.
5、從此以后,唱歌就愛上我了。6、語文對我特別感興趣。
(六)、搭配不當(dāng),多指主謂搭配或動賓搭配不恰當(dāng),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種病句。例如:
1、“秋天的北京是美麗的季節(jié)。2、我的家鄉(xiāng)是長春人。
3、聽了這段報告,使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4、《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寫的。
5、小興安嶺的夏天是個美麗的地方。
(七)、關(guān)聯(lián)詞語使用不當(dāng)。是指前后兩個分句和使用的關(guān)聯(lián)詞之間關(guān)系不協(xié)調(diào)。例如:
1、“我們只有刻苦學(xué)習(xí),就能取得好成績。2、因為老舍愛養(yǎng)花,而且養(yǎng)了許多花。
3、雖然你學(xué)習(xí)再好,但是沒有驕傲的理由。4、即使你是天才,卻同樣離不開老師的培養(yǎng)教育。
(八)、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用上了代詞(如“你、我、他、她、它、這、那”等等),但是指代什么,使人無法確定所指代的對象,造成意思不明白的一種病句。例如:“小芳和小麗是鄰居,她經(jīng)常到她家玩。
九、歸類不當(dāng)。是指句子里根本不是屬同一類的事物混雜在一起說,造成歸類不恰當(dāng)?shù)囊环N語玻例如:“媽媽買了冬瓜、茄子、扁豆、豬肉等許多蔬菜。
十、概念不清。主要指大概念和小概念分不清。如:“全體師生和少先隊員都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修改病句的步驟。
(1)讀懂原句,弄清本意。(2)查找病因,確定病癥。
(3)對癥下藥,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針對句子存在的問題,想好刪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換什么,然后動手改病句。
(4)仔細檢查,完成練習(xí)。讀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確,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修改下面的病句
1、我們要改掉挑食、偏食的壞習(xí)氣。2、下雨了,我們撐著五顏六色的紅傘回家。
3、我們把教室打掃得整整齊齊。4、下課了,校園里頓時一下子沸騰了。
5、在“文明小天使”活動中,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6、北京博物館展出了二百萬年前新出土的黃河象化石
7、我們閱讀課外書籍,可以增長知識和寫作水平。
二、怎樣改寫擬人句
第一,增加人的稱呼,如“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公公婆婆”等。例如:“柳枝在微風(fēng)中搖擺不定”可改為:柳枝姐姐在微風(fēng)中翩翩起舞。
第二,改變名詞的說法。如上文的“柳枝”,就可改為“柳樹姑娘的頭發(fā)在微風(fēng)中飄散。
第三,用人做的事來代替句中的動詞。如上文的“在微風(fēng)中搖擺不定”就可改為“柳枝在微風(fēng)中跳舞。第四,不改變原來句中的用詞,增加描寫人的形容詞。例如:“太陽從東方慢慢升起來。”改為:太陽公公紅著臉慢慢地從東方升起來。”“太陽公公慢慢地小心翼翼地從東方升起來。”“太陽公公慢慢地害羞地從東方升起來。”
把下列句子改成擬人句。
1、小草兒發(fā)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靈鳥在樹枝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陽慢慢地從東邊升起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排排柳樹倒映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果園里,麻雀嘰嘰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上的星星在閃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柳樹的枝條隨風(fēng)擺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桃花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風(fēng)兒吹拂著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優(yōu)美的擬人句欣賞:
1、風(fēng)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頑皮的雨滴在雨傘上盡情的跳舞。
3、船頭飛濺起的浪花,吟唱著歡樂的歌兒。4、秋天到了,樹上金紅的果子露出了笑臉,她在向著我們點頭微笑。5、寧靜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竊竊私語。6、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7、夜空中的小星星眨著眼睛,似乎對你微笑8、花兒在風(fēng)中笑彎了腰.
三、陳述句改反問句的方法:
1、加疑問詞:難道......嗎?怎能......呢?怎么.........呢?2、把句子改為相反意思,有不去不,無不加不。3、句號改成問號。4、整理通順。注意如有句子中如逗號,反問詞難道、怎能、怎么加在逗號之后。
一、把下列的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1)我們勸阻同學(xué)吵架是對的.2)失敗了還得干,不能知難而退.
3)你不可以把這本書拿走。4)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是真理.
5)他的感人事跡使我感動得流淚.
四、反問句改陳述句的方法:
1、去掉疑問詞:難道......嗎怎能......呢怎么.........呢2、把句子改為相反意思,有不去不,無不加不。3、問號改成句號。4、整理通順。
二、把下列的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1、這件事怎能不讓人高興呢?2、我們的學(xué)校,不正是在開展古詩文的誦讀活動嗎?
3、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會忘記?4、這個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動得流淚呢?
5、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
陳述句如何轉(zhuǎn)換成反問句陳述句改為反問句的方法:1、將肯定句中的肯定詞(是、能、會等)改為否定詞(不是、不能、不會等)。2、將否定句中的否定詞(不是、不能、不會等)改為肯定詞(是、能、會等)。3、在肯定詞或否定詞前面加上怎、怎么、難道、豈等反問語氣詞
反問句練習(xí)注意:句子轉(zhuǎn)換時句式要改變(肯定句變否定句,否定句變肯定句)1、陳述句變反問句時,加上反問句的疑問詞難道嗎?怎么呢?和問號。如有句子中如逗號,反問詞加在逗號之后。
2、句意不能改變,原句字詞不能少抄。
五、怎樣縮句?
縮句,就是把寫得比較具體、生動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簡單明了,但不改變句子本身的基本意思
(一)縮句的方法
1、去“枝”留“干”法——凡用來進行修飾或限制的詞都盡量去除,包括:形容詞、數(shù)量詞、表示程度的詞、表示時間的詞、表示地點的詞、表示方位的詞等。
2、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詞語,去除“得”后面的詞語。
3、“自我提問”法——這句話主要說“誰”、“做什么”、“對誰做”。
4、縮句后主要成分必須是詞或詞組如:“大熊貓貪婪地吃著鮮嫩的竹葉。應(yīng)縮成“大熊貓吃著竹葉”。因為“大熊貓”和“竹葉”是完整的概念。
5、“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要保留。例如:“茂盛的榕樹枝葉把視線擋住了。”應(yīng)縮成“枝葉把視線擋住了”。又如“可憐的小凡卡被老板娘狠狠打了一頓”,應(yīng)縮成“小凡卡被老板娘打了”,而不能縮成“小凡卡打了”。
6、“著”、“了”、“過”要保留
7、否定句中的否定詞要保留。例如:“一個真正的中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失去骨氣”只能縮成“中國人不能失去骨氣”,如果縮成“中國人能失去骨氣”,意思就反了。
縮寫下面的句子。
1.居里夫人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學(xué)家。2.金黃的稻子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翻滾著。
3.人民海軍的一艘艘驅(qū)逐艦在海上巡邏。4.我認真地畫了一只含苞欲放的荷花。
六、擴句(至少擴兩處)
擴句與縮句剛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礎(chǔ)上添枝加葉,也就是說,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添加上定語、狀語、
補語等連帶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體形象。
其方法有以下幾種。
1.局部擴句法。即把句子分成兩部分——主語部分和謂語部分,先擴前面部分,再擴后面部分。如”小明讀書”,前面部分是“小明”,先補充小明是誰,與我的關(guān)系,這樣前面部分可擴充為“我的同學(xué)小明”;后面部分可補充“在什么地方”“怎樣讀書”,這樣后半部分可補充為“在教室里認真地讀書”。
全句擴為“我的同學(xué)小明在教室里認真地讀書”。
2.整體擴句法。就是把句子的兩部分一下子擴充。如“紅旗升起來了”,按"什么樣的”紅旗“在什么地方”“怎么樣地”升起來,可擴成“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教學(xué)大樓的房頂上徐徐地升起來”。擴句時要根據(jù)表達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不要生硬地堆砌意思相同的詞語,不要前后重復(fù),也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在完成擴句作業(yè)或試題時,如果對擴充部分有具體規(guī)定的應(yīng)按規(guī)定擴句,如沒作
規(guī)定的,可進行整體擴句。擴句后別忘了加標點
1.同學(xué)們討論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登上了長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寫作業(y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蜜蜂飛來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師批改作業(y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戰(zhàn)士保衛(wèi)邊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學(xué)校開展活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1、一座堤壩被兇猛的洪水沖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水淋濕了小菲的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學(xué)們交給我一項任務(w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被這動人的情景吸引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川、田野、村莊被白茫茫的大雪籠罩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敏做好了今天的家庭作業(y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將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1、我終于取出了裝在書包里的小人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暗吞沒了天邊的最后一絲光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水淋濕了我的衣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媽媽不小心摔壞了小芳的文具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疲勞和干渴把它們折磨得有氣無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澎湃的波濤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誰把誰怎么樣”。其中前者的“誰”為主動者,后面的“誰”為被動者,而“怎么樣”為動作。用公式清晰地來表示,
即:把字句=主動者+把+被動者+動作成分
例:弟弟把水喝了。(弟弟為“主動者”,水為“被動者”,喝了為“動作”。)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誰被誰怎么樣”。其中前者的“誰”為被動者,后面的“誰”為主動者,而“怎么樣”為動作。用公式清晰地來表示,
即:被字句=被動者+被+主動者+動作成分
例:太陽被烏云遮住了。(太陽為“被動者”,烏云為“主動者”,遮住了為“動作”。)
二是利用具體的例子在變換后的“把字句”與“被字句”中分別找出“主動者”和“被動者”,再進行比較。例如:風(fēng)把樹葉吹落了。(把字句)
主動者被動者
樹葉被風(fēng)吹落了。(被字句)
被動者主動者
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換,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動者“和”被動者”,再“主被換位,把被互換”即可。三是提醒學(xué)生在互換中,句子中出現(xiàn)的成分不能隨意丟掉。例:茂密的樹林把太陽遮住了。(把字句)
變換后:太陽被樹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丟掉了,因此是錯誤的。)
四是提醒學(xué)生在互換中,句中的詞語搭配不能改變。
例:八路軍把全部敵人消滅了。(把字句)
變換后:敵人被八路軍全部消滅了。(原句中為“全部敵人”,但互換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敵人之后,因此是錯誤的。)
九、什么叫比喻句
1、比喻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與有相似其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種形式叫做比喻
2、比喻句由三部分組成本體是句子本來要說明事物;喻體是用來打比方具體、生動大家所熟悉事物;比喻詞是用來連接本體和喻體詞語通常由好像、仿佛、猶、似等詞語擔(dān)任。改寫時還要注意本體和喻體要有相似點本體和喻體感情色彩要致但兩者是不同的事物。例如:楓葉飄落下來改寫成比喻句:火紅楓葉像火花樣紛紛地飄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