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論語名句子曰

論語名句子曰 | 樓主 | 2017-07-06 20:28:59 共有3個回復
  1. 1論語名句子曰
  2. 2《詩經》《論語》《孟子》經典名句
  3. 3《論語》、《孟子》名句檢測

三多次謀出主意信守信傳傳授的知識習溫習,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無邪,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論語名句子曰2017-07-06 20:27:10 | #1樓回目錄

《論語》名句背誦: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知,既可以作“知道”講,也可以作“智慧”講。是說咱的才華、能力不被了解,不被賞識,得不到提拔重用,咱也不必郁悶,也不必生氣上火,該怎么干還怎么干,心

平氣和,一如既往。這樣的表現是合乎君子的修養的

2、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巧言,就是花言巧語,令色,一副討好人的臉色。滿口討人喜歡的花言巧語,滿臉的偽善神色,這種人是沒有什么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三,多次;謀,出主意;信,守信;傳,傳授的知識;習,溫習。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貪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無邪。”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立志于學習,三十學成自立,四十有很多事情才弄明白,五十懂得萬事都有天命,六十什么話都能聽進去,七十就是隨心所欲也不會超越法度和規矩了。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舊知識獲得新知識,可以做別人的老師。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普遍和周圍人而不只和小數幾個人親近,小人只和少數幾個人而不和周圍人親近。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惘,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懈擔

11、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仲由,我教你的東西你都懂得了嗎?懂得了就是懂得了,不懂得就是不懂得,和才是真懂得。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作為一個人卻不講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處世啊,就好比大車沒有套橫木的輗(ni),小車沒有套橫木的軏(yue),那怎么可以行走呢?

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釋義:是(這個)可忍,孰(哪個)不可忍。通觀原文,解釋為“忍心、忍心做得出來”似乎更為恰當。“孔子談到季氏時說:“他用天子規格的人列歌舞隊在庭院里舉行舞會,連這都做得出來,還有什么做不出來的呢?”這是孔子對于季氏的一種強烈的斥責。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快樂而不過分,悲哀而不傷感。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已經做成的事情就不必再說了,已經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勸阻了,已經過去了的事情就

不必再追究了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上悟得真理,當晚死去也沒什么遺憾。

1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看到賢能的人就想著向他看齊,看到不賢能的人就反省一下有沒有和他相同的毛玻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墻面不看涂抹,對于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么好責備的呢。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勤奮好學,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問為恥,因此被謚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遇事總是總是思考三次以后才行動,孔子聽后說:“考慮兩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寧武子這個人,國家政治清明時就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國家黑暗時就做出一副愚笨的樣子,他的那種聰明是人們可以趕得上的,他的那種愚笨卻是沒有人能趕得上的。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質樸勝過文飾就會顯得粗野,文飾勝過質樸就會顯得虛浮,質樸和文飾比較恰當,然

后才可以成為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好靜;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地牢記知識,勤奮學習不厭煩,教誨別人不厭倦,對我來說除了這些還有什么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不到他想弄懂而弄不懂的時候不去啟發他;不到他想說什么人說不來的時候不去引導

他;告訴他一方,他不能類推其余三方,也就不再重復告訴他了。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想不到欣賞音樂竟然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2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問孔子是怎樣的一個人,子路沒有回答。孔子說:“你怎么不回答說:他這個人啊,發奮起來就忘了吃飯,高興起來連自己快老了也忘記了。”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2、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3、曾子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哀,悲涼;善,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士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仁愛看成自己的責任,不也很重大

嗎,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遙遠嗎?

3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同學們在內孝敬父母,在外尊敬兄長,說話要謹慎講信用,博愛大眾而特別親近那些

有仁德的人。做到了這些以后,才談得上學習文化知識。

36、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

節之,亦不可行也。”

禮的實施行,以和諧為貴。先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這里,不管大事小事都遵循這一原則。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一味的為求和諧而求和諧,不用禮儀加以節制,也是不行的。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3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寒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葉的。

39、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古代求學的人學習是為了充實自己,現在的人是為了沽名釣譽。

4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被奪去主帥,志氣)

4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不會因為某人話說得好就推薦他,也不因為某人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言論。

42、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會打亂打的計謀)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道不同,不相為謀。(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謀劃共事)

46、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越仰望越覺得高,越鉆研越覺得深;眼看著它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了)

47、有教無類。(人人我都教育,一視同仁沒有區別)

48、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考慮那個職位上的政事)

49、色厲內荏。(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

50、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做官有余力就去學習,學習有余力就去做官)

51、色難: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顏悅色,態度是難能可貴的。

《詩經》名句背誦: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投我以桃,報之以李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9、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10、言者無罪,聞者足戒11、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1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14、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15、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16、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17、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8、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19、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2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論語》《孟子》經典名句2017-07-06 20:28:47 | #2樓回目錄

《詩經》《論語》《孟子》經典名句

《詩經》經典名句集錦(43句)

001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002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夭》003赳赳武夫,公侯腹心。《詩經·周南·兔罝》

004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周南·漢廣》

005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詩經·召南·草蟲》006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邶風·柏舟》007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008我思古人,實獲我心6詩經·邶風·綠衣》

009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010凱風自南,吹彼棘薪。《詩經·邶風·凱風》011胡為乎泥中6詩經·邶風·式微》

012天實為之,謂之何哉6詩經·邶風·北門》013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詩經·邶風·靜女》01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詩經·鄘風·君子偕老》015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01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0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018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019淇則有岸,隰則有泮。《詩經。衛風。氓》020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詩經·衛風·木瓜

02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02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6詩經·王風·采葛》023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詩經·鄭風·將仲子》024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詩經·鄭風·風雨》02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026河水清且漣猗。《詩經·魏風·伐檀》

027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028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029修我甲兵,與子偕行6詩經·秦風·無衣》

030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陳風·月出》03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032稱彼兕觥:萬壽無疆6詩經·豳風·七月》

03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034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詩經·小雅·天保》

03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036樂只君子,萬壽無疆。《詩經·小雅·南山有臺》037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詩經·小雅·鶴鳴》03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039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詩經·小雅·斯干》040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十月之交》041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04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043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詩經·小雅·白華》《詩經》中的經典名句

01、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語出《詩經·周南·桃夭》。譯:桃樹繁茂,桃花燦爛。

此以桃花的鮮艷茂盛比喻新嫁娘美麗成熟的風韻,語言質樸,但不乏流麗之態。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語出《詩經·衛風·碩人》。譯:淺笑盈盈酒窩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這兩句詩從動態的角度描述了衛莊公的夫人莊姜令人消魂的風采.微笑時酒窩中貯滿了愛意,雙目流動時,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語出《詩經·王風·黍離》。

譯: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

1

東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鎬京,見到宗廟破敗,黍稷離離的荒涼景象,不由得感慨萬千,詩人說,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懷憂郁,不了解他的人會以為他在尋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誰造成了這種局面?后一句尤為發人深省,其中既有對周幽王無道的譴責,也有對犬戎入侵的不滿。

0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語出《詩經小雅采薇》。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飄落。這幾句詩反映了守邊戰士在返回故鄉的途中所表現的凄涼之感,詩中的“楊柳”和“雨雪”已經完全人格化了,它們和作者一道擔負著人生的重壓,成了人生聚散離合的直接參與者,此中語言的清新圓潤,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晉以后詩歌的風調。05、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語出《詩經鄭風風雨》。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看到你來這里,還有什么不高興呢?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雞亂叫,這個時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當意中人到來時,不由得欣喜若狂.詩句風格直率,無忸怩之態,十分快人心意。06、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語出《詩經秦風蒹葭》。譯:蘆荻青青,白露成霜,在這寂寞的秋日,親愛的人兒卻在水的那一邊.

詩人以秋景作為發端,可謂道盡了人生的憂患.因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節,天人相對,不能不激起滿懷的悲緒,這是中國古代文人普遍的悲涼感,而這幾句詩可謂其濫觴。

07、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出自《詩經·衛風·淇奧》。

譯:①[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為學問上的商討研究。②[琢、磨]本義指制玉器時精細加工,比喻對德行或文章修飾使其精美。08.投①我以木桃②,報③之以瓊瑤④。出自《詩經·衛風·木瓜》。①[投]這里指贈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報]回贈。④[瓊瑤]美玉。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9.風雨如晦①,雞鳴不已②。出自《詩經·鄭風·風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看到你來這里,還有什么不高興呢?10.呦呦①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小雅·鹿嗚》。①[呦呦(yōuyōu)]鹿嗚聲。

譯:野鹿呦呦叫著呼喚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許多好的賓客,鼓瑟吹笙邀請他。

11.兄弟鬩①于墻,外御其侮。出自《詩經·小雅·棠棣》。

譯:兄弟在家中爭吵,但對外來的入侵和侮辱卻共同抵御。①[鬩(xì)]爭吵。12.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舝(轄)》。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詩經·小雅·鶴嗚》。譯:它鄉山上的寶石,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戰戰兢兢,如臨①深淵,如履②薄冰。出自《詩經·小雅·小旻》。①[臨]來到。②[履]踩,走。

15.出自幽谷①,遷于喬木。出自《詩經.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6.靡①不有初,鮮②克③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①[靡]沒有誰。②[鮮(xiǎn)]少。③[克]能。

譯:開始還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終。原句大意是沒有誰向善沒有一個開始,但很少能堅持到底。

17、關關雎鳩,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詩經·國風·周南·關雎》譯: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成河灘。美麗賢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侶。18、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采葛》譯: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國風·鄭風·子衿》譯:你的衣領青又青,悠悠思君傷我心。

20、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國風·衛風·木瓜》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2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

譯: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2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譯: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

2

《論語》名句及解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注】子,對男子尊稱,這里特指孔子。時:時常。亦:也。朋:同學為朋,同志為友。慍:怨恨,惱怒。

【譯】孔子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不也很愉快嗎?遠方來了朋友,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巧言令色,鮮矣仁【注】巧:好。色:臉色。

【譯】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3.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注】日:每天。三:多次。省:檢查,反剩

【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為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不真誠,教別人的東西自己有沒有研習好。”“傳”字有兩解,一,師傅之于己,一,己傳之于人。依上文“為人謀”“與朋友交”推之,當謂“己之傳于人”。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原】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注】賢賢:第一個賢為動詞,第二個賢為名詞。事:為做事,侍奉。

【譯】子夏說:“重賢輕色、侍奉父母能竭心盡力、侍奉君王,能舍棄自己的身軀、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認為他已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譯】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做事靈敏、言談謹慎、到有賢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6.貧而無諂,富而無驕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原】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

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子貢說:“貧窮卻不阿諛奉承,富貴卻不狂妄自大,怎么樣?”孔子說:“可以了。(但是)不如貧窮而樂于道,富貴而謙虛好禮的好。”子貢說:“完善自身的修養,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頭一樣下功夫,恐怕說得就是這個道理吧?”孔子說:“子貢啊,現在可以與你談詩了。提起學過的知識,你就知道將要學的知識,并有所發揮。”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9.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概括它的全部內容,可以說是:‘思想純潔,沒有邪惡的東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規律,六十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1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孔子說:“時時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新的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注】周:合群,團結。比:勾結。

【譯】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但不相互勾結,小人拉幫結派而不團結群眾。”1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原】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的知識,你都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

3

14.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八佾:每佾八人,八佾只有天子才能用。孰:什么。

【譯】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15.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孔子說:“《關雎》篇,快樂而不放蕩,悲哀卻不傷痛。”16.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孔子說:“早上明白知曉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17.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注】惡:粗,不好。

【譯】孔子說:“立志追求真理而又以粗布淡飯為恥的人,是不值得與他交談的。”1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注】齊:看齊。自省:自我反剩

【譯】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要反省自己。”

20.以約失之者鮮矣【注】約:約束。

【譯】孔子說:“經常能約束自己的人,犯錯誤的時候就少了。”21.德不孤,必有鄰

【譯】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必然有同他相親近的人。”2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23.聽其言而觀其行

【原】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注】杇,同“圬”,本指用灰泥抹墻的工具,這里做動詞用,指粉刷墻壁。與,同“歟”誅,責備,指責。

【譯】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真象腐朽的木頭一樣無法再雕琢,象糞墻一樣不能再粉刷了,對于宰予這個人,我還責備他什么呢?”孔子又說:“開始時我對于人,是聽了他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于人,是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宰予使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2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原】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譯】子貢問:“孔文子憑什么獲得‘文’的謚號?”孔子說:“他聰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25.三思而后行

【原】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動。孔子聽說后,說:“思考兩次就可以了。”

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原】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

【注】敝:損壞。盍:何不。伐:夸耀。施:表白。季路:子路。

【譯】顏淵、季路在孔子身邊侍立。孔子說:“為什么不說說各人的志向呢?”子路說:“愿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但愿能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優點、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說:“愿意聽聽老師您的志向。”孔子說:“但愿使老人能享受安樂,使少兒能得到關懷,使朋友能夠信任我。”27.力不足者,中道而廢

【原】冉求曰:“非不悅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劃。”

【注】劃:劃定界線,停止前進。【譯】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您的學說,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說:“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話,是走到中途才廢棄而停止,但現在你還沒開始,就給自己劃了一條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進了。”

4

28.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注】質,質樸、樸實的內容。彬彬:搭配恰當。史:言詞華麗,含有浮夸虛偽的貶義。【譯】孔子說:“一個人內在的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顯得粗野,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質樸就未免浮夸虛偽。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然后才能成為君子。”2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孔子說:“(對任何事業)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實行它為快樂的人。”

30.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

【注】知:同“智”,聰明,智慧。務,從事于,致力于。

【譯】樊遲問怎樣才是“智”,孔子說:“專心致力于(倡導)人民應該遵從的仁義道德,尊敬鬼神,但要遠離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問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3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譯】孔子說:“聰明智慧的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智慧的人活躍好動,有仁德的人沉靜穩重;聰明智慧的人快樂,有仁德的人長壽。”3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原】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注】病,憂慮,犯難。

【譯】子貢說:“如國有人廣泛地給人民百姓許多實惠,又能扶貧濟困,怎樣?可以算仁人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堯舜尚且為做不到這樣而感到為難呢!所謂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幫別人成功,自己想要通達,先要幫別人通達。凡事都能從切近的生活中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實行仁的方法埃”3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譯】只傳述(舊的文化典籍)而不創作(新的),相信而且喜愛古代的文化典籍。3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倦怠,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注】悱:想說卻說不出來。隅:角落。

【譯】孔子說:“(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不能領會時,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不能舉一例就理解其他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復去教他了。”

36.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就在其中了!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貴,對我來說,(那些富貴)就象(天上的)浮云。”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孔子說:“(如果)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作為我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對于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譯】孔子說:“君子總是心胸平坦寬廣,小人經常憂愁悲傷。”39.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原】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6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注】小子:對弟子的稱呼。

【譯】曾子得了重病,召集他的弟子們說:“(掀開被子)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有沒有毀傷之處)6詩經》中說:‘小心翼翼,就像站在深淵之旁,就像踩在薄冰之上。’從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體)再也不會受傷了。弟子們1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譯】曾子說:“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開闊,意志堅強,(因為)擔子沉重而且道路遙遠。

4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考慮那個位置上的事。”42.仰之彌高,鉆之彌堅

【原】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注】卓爾:高大的樣子。末:沒有。由:途徑。

【譯】顏淵感嘆地說:“(老師的道德和學問)抬頭仰望,越仰望越覺得高聳,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深厚;看著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師步步引導,用知識豐富我,用禮法約束我,想停止前進都不能。我竭盡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雖然我想攀上去,卻沒有途徑。”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啊!日日夜夜不停地留去。”44.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注】匹夫:普通百姓。

【譯】孔子說:“三軍可以喪失它的主帥,一個男子漢不可以喪失他的志向。”4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譯】孔子說:“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節,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凋謝的。”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仲弓問(怎樣是)仁。孔子說:“出門(工作、辦事)時要像會見貴賓一樣莊重,使用差遣人民時要像舉行盛大祭典一樣嚴肅。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強加于人。為

國家辦事沒有怨恨,處理家事也沒有怨恨。”仲弓說:“我雖不聰敏,請讓我按照您的話去做吧。”

47.死生有命,富貴在天48.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原】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譯】司馬牛憂傷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命中注定,富貴由天安排。’君子(只要)敬業而不犯錯誤,對人恭敬而有禮貌。四海之內都是兄弟呀。君子擔心什么沒有兄弟呢?”4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做成壞事。小人與此相反。”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孔子說:“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達命令,群眾也會自覺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達了命令,群眾也不會服從。”51.近者說,遠者來

【原】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譯】葉公問怎樣為政。孔子說:“使近處的人民感到喜悅幸福,使遠處的人民來投奔歸附。”

52.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原】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譯】子夏到莒父做地方長官,問怎樣為政。孔子說:“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貪圖小利。想求速成,反而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譯】孔子說:“君子和睦相處而不盲從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諧相處。”54.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譯】孔子說:“貧窮而沒有怨恨很難,富裕而不驕狂是容易的。”55.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原】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約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注】成人:完美的人。約:貧困。

【譯】子路問怎樣才是一個完美的人,孔子說:“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心寡欲,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說:“現在的完人又何必這樣呢,見到財利時,能想到道義;見到國家有危難時,愿付出生命;長期處于貧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諾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56.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譯】孔子說:“古人學習的人是為了提高自己,現在學習的人是為了炫耀給別人看。”57.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原】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譯】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條,我都沒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說:“(這正是)老師您的自我表述啊15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孔子說:“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能力。”5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孔子說:“有志之士,仁義之人,不能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損害仁,而應舍生忘死來維護仁義。”6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子貢問怎樣實現仁,孔子說:“工匠要把活兒干得好,一定要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好用。(要實現仁)生活在國家中,就要侍奉那些品德高尚的大夫,結交那些仁義的

士人。”

6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孔子說:“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就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愁。”62.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譯】孔子說:“君子不會根據言論推舉選拔人才,也不會因為某人有缺點錯誤而廢棄他的言論。”

63.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孔子說:“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情。”64.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孔子說:“立場不同、觀點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議謀劃了。”65.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譯】孔子說:“聽到傳聞不加考證隨意傳播,就是拋棄了道德。”6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原】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己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1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譯】過去的的事已經不可挽回了,將來的事還來得及改正。6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譯】子夏說:“每天都學習一些自己所沒有的知識、技能或所不懂的道理,每月都不忘記所學會的東西,這樣就可以稱為好學的人了。”68.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篤:堅定。

【譯】子夏說:“廣泛學習鉆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并且聯系實際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孟子》中經典名言名句(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于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于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ǔ)。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百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譯文】每家給他五畝土地的住宅,四圍種植著桑樹,那么,五十歲以上的人都可以有絲棉襖穿了。雞狗與豬這類家畜,都有力量去飼養繁殖,那么,七十歲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給他一百畝土地,并且不去妨礙他的生產,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飽飽的了。辦好各級學校,反復地用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的大道理來開導他們,那么,須發花白的老人便會有人代勞,不致頭頂著、背負著東西在路上行走了。(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譯文】搞好耕種,減輕稅收,可以使百姓富足。(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譯文】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譯文】以百姓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以百姓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者,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憂愁為自己的憂愁。(17)仁則榮,不仁則辱。

【譯文】諸侯卿相如果實行仁政,就會有榮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會遭受屈辱。(18)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譯文】有一定的產業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一定的產

業收入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假若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就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么事都干得出來。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譯文】為爭奪土地而戰,殺死的人遍野;為爭奪城池而戰,殺死的人滿城,這就是帶領土地來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贖出他們的罪過。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譯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會把君主當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馬,臣下就會把君主當成路上遇見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會把君主看作仇敵。

2『孟子語錄』★經典全收錄

(21)魚,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喜歡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歡吃的;如果兩者不能都吃的話,我便丟掉魚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愛的,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兩者不能并有,我便舍棄生命而取義。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我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晚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晚輩。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譯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幫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幫助。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都反對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時,全天下都歸順他。(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譯文】天時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補充回答:(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譯文】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卻去取了過來,是不義。(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譯文】破壞仁愛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人叫做“殘”。這樣的人,我們就叫作他“獨夫”。我只聽說周武王誅殺了獨夫殷紂,沒有聽說過他是以臣弒君的。(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譯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當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擔任一定職務。(2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譯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文】百姓最為重要的,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是最為輕的。(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譯文】三里的內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起來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時的戰機,然而卻不能取勝,這是有利的天時不如有利的地勢.

(3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譯文】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鎧甲不是不尖利,糧食不是不多,棄城而逃,這便是有利的地勢不如人心的團結.

(32)故曰,域民不以疆界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論語》、《孟子》名句檢測2017-07-06 20:26:01 | #3樓回目錄

丹四小六0七知識小百科誦讀測試

班級:姓名:學號:得分:

《論語》名句檢測

,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知之為知之,,是知也。3.其身正,;其身不

正,。,可以為師矣。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5.鳥之將死,;人之將

死,。6.與朋友交,。既來之,。

7.子在川上曰:“。”8.。

9.10.。

11.三人行,

12.歲寒,13.學而不思則罔,。

14.君子坦蕩蕩,15.工欲善其事,

16.言必信,。17.道不同,。

18.己所不欲,。19.人而無信,。

20.知者樂水,。21.敏而好學,

22.學而不厭,23.小不忍,

《孟子》名句檢測

1.民為貴,__________,君為輕。

2.老吾老,。

,地利不如人和。失道者寡助。

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6.愛人者,7.生于憂患,。

8.盡信書,。9.孔子登東山而,登太山而

10.樂民之樂者,11.權,。

度,。12.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勞其筋骨,餓其,空泛其身,行弗。

13.魚,,熊掌,,

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也。

《論語》名句檢測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3.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善。

6.與朋友交,

7.子在川上曰:”8.三軍可奪帥也,。

9.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4.君子坦蕩蕩,。15.

16.言必信,17.道不同,

18.己所不欲,19.人而無信,。

20.知者樂水,。21.敏而好學,。

22.學而不厭,23.小不忍,。

《孟子》名句檢測

1.民為貴,_社稷次之_,君為輕。

2.老吾老,,幼吾幼,。

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6.愛人者,;敬人者,7.生于憂患,。

8.盡信書,。9.孔子登東山而

10.樂民之樂者,。11.權,。度,。

12.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空乏行弗亂其所為。

13.,二者不可得兼,舍

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回復帖子
標題:
內容:
相關話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阳县| 永胜县| 大埔区| 会同县| 来凤县| 互助| 达拉特旗| 名山县| 大埔区| 屏边| 牙克石市| 河北省| 伊金霍洛旗| 朝阳区| 永康市| 正阳县| 阳西县| 丹棱县| 万山特区| 麦盖提县| 依安县| 淄博市| 文登市| 尚志市| 临泉县| 井冈山市| 峡江县| 新密市| 安阳县| 景德镇市| 商丘市| 澎湖县| 临夏市| 赤水市| 鹤峰县| 汽车| 麦盖提县| 凤凰县| 海安县| 赞皇县|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