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演講師
下午去婁底。
這是我第二次去婁底。
依然是跟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的學生上課。
上一次去是6月份。那是以團省委湖南省大學生職業講師團的導師身份跟學生講職場規劃課。那堂課很大的成分是受命于他人講的。主題我自己不是太喜歡。這次去是我跟學生到體育館上大課,有三千多人聽。
我這次給學生做的專題演講主題是:《不求最好,但求特別》!
我會給學生講藝術、交際、情感。
這三個關鍵詞,一個人參透了,人生大致也就參透了。
與我同車去的還有中南大學教授陳赫。他的口才和演講都很好。早些年做衛視“真情”欄目的安慰天使時,我做過他的訪問。沒想這一次我和他一起應邀去跟學生們上課。陳赫教授做他最擅長的愛情專場演講,我想這位鶴發紅顏的老美男子,一定要迷倒不少大學學子了。
我跟大學生講課,不在于利益回報,我在醞釀一個事情:我可能會重新復出做一檔電視或者電臺談話節目。之后條件成熟了,回歸社會做一個演講師。
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我的看家本領。
而現在,真誠說話的人、認真說話的人那么少。
我在我的中年醞釀去做這樣的事體,不是因為作秀,也不是想再紅。
僅僅因為:
現在那么多人渴望有演講和溝通的才能,那么多人喜歡聽演講。但我看到的凡能走上演講臺的:大多華而不實,不具備煽動力和藝術感。有演講技能的,沒有演講的真誠;語出真誠的,又不具備演講素養和技巧。因為職業的關系,我經常跟學習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學生交流,結果,他們說話讓我大失所望。
這煽動了我蟄伏很久的想法:我想做一名很好的演講師!
好的演講師必備的素養是需要有好的口才。因為作家和傳媒人的雙層角色,我的文采已然上乘。而文字好的人里,說話很好兼具普通話規正的更是奇缺,我想我完全可以勝任好演講師的角色。
以前的設想是:我不做傳媒人了,就去大學里做老師。但是那個力量太單薄,也不適合市場需求。做演講師是一個直接抵達人心的事體,一次成功的演講可以拯救的是很多冰凍或者麻木的靈魂。演講的力量足夠如此!
我希望我的生命在這里重新著色!
] 隨著素質教育日益完善,每逢高考前夕或開學伊始,越來越多的學校會邀請“校園講師團”前來作感恩勵志演講。他們的演講催人淚下或令人奮進,在場學生無不被他們的演說深深打動。
這是一群職業“演講師”,這個職業目前還處于興起階段,從業人數也不算多,近日記者采訪了一位年輕的演講師張衡,走近這個新鮮的職業。
對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
袁花人張衡已經在這個行當里摸爬滾打2個年頭了,之前他在新昌一所中學任數學老師。
張衡說:“學生不想要,哪怕你教得再好,他們的心思不在學習上。”張衡覺得,多教幾道題目又怎樣呢,有些學生從小缺乏正確的引導,導致思想觀念、人生目標都存在很大偏差。
一個偶然機會,張衡聽了勵志演講師王國權的一堂課,頓時感覺找到了人生方向。“我本來就是個‘話嘮’,一看這個挺好,能說話,又能對學生心靈有好的教育和引導。有點魯迅‘棄醫從文’的味道。”
也許這也可以視作“演講師”存在的價值基礎,在學校智育之余給予德育補充,調節心理、抒發感情、完善人格。
高強度鍛煉好口才
演講師一般都掛靠杭州、上海等地的演說公司,接受公司指派的任務,而一些成熟的講師也會自己承接業務。演說稿有的是公司提供,有的是自己寫,張衡初入行用得就是王國權的稿子。
對于演講師需要具備的素質,張衡覺得,要會演會說,有強烈的表現欲。另外,就是不怕苦。
張衡入行第一年全年講了兩百多場,最多時一天講四場,有時候喉嚨痛得出不了聲還是得上常其實這是每個演講師都會經歷的,臺上的揮灑自如是在這種高強度的訓練下鍛煉出來的。演講,并非靠著天生愛說話就能混到一碗飯。
給予希望和觸動
在一場演說中,臺上臺下齊喊口號,或者聽者一片欷歔聲,都是極常見的場景。是講師聲情并茂的演說嗎?還是講稿的幽默、煽情?“技巧不重要、內容也不是關鍵,我想,是故事當中蘊含的道理和某種感情,觸動了聽眾。”
張衡覺得,技巧只是初學者講究的,一場演講要吸引人,多講幾個故事,多抖幾個包袱很容易就能調動起大家的情緒。而內容呢,“說實話,哪怕當時聽得再津津有味,一段時間后,有多少人還能記清當時聽得故事?不過也就記住其中幾句話。”但是整場演說的主題,講師所傳達的精神,那些話語中蘊含的道理,會一直留在學生心中。
“一次演說不可能就改變一個人人生,但能給予希望,給予一絲心靈的觸動,那也夠了。”
【演講師】相關文章:
英語演 講名篇大觀08-04
有趣的拭演_550字09-09
少兒英語演 講比賽08-03
講師的自我介紹07-01
講師自我介紹05-16
亞洲頂尖演講師08-05
講師助理實習報告08-03
給講師的感謝信08-12
火災應急預案及應急演結報告08-05
路演主持人串詞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