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的心得體會
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們大都具有如下特點:語言優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一輩子都難以忘掉。
那么,如何讓孩子們領略古詩的美,讓孩子們通過古詩的學習,進而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呢?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們的老師往往陷入兩難的境地:講多了,破壞了古詩的.整體意境美;講少了,我們的孩子們又難以逾越理解的障礙。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古詩審美教學中所做的一些嘗試:
一、反復吟誦,感受形象美。
通過反復吟誦來體會文章的美感。”只有經過充分地、反復地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細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二、深入理解,體驗情趣美。
古詩的語言凝煉含蓄,耐人尋味,經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古詩語言簡潔所帶來的一些特點,比如詞序倒置、成分省略、語句濃縮、意思跳躍等,都構成了孩子們學古詩的障礙。先讓孩子們理解重點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行詩、整句詩、整首詩的意思。解釋時,只要將意思說通即可,不必按字的順序來解釋。通過深入理解,古詩中的情趣美也就不難體會出來。
三、多方遷移,領悟意趣美。
我們在古詩教學中有時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我們何不讓孩子們對內容做回味、做遷移呢?
1、將古詩改寫成短文。
在孩子們領悟了古詩描繪的那種美的意境之后,讓孩子們將古詩改寫成短文。當然在改寫之前,還要提醒孩子們詩的內容,除了古詩所描繪的內容外,還可以做合理的想象。改寫是對孩子們一種美的熏陶,還培養了他們的想象力,促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古詩內容。
2、鏈接課外閱讀。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是古人寫作的秘訣。每學好一首詩,就要求孩子們去找同一類的詩,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
我們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古詩的“意趣美”這一內蘊力,催動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產生最佳的審美效果。
【古詩教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設計08-16
古詩《牧童》教學設計12-24
古詩《乞巧》的教學設計12-06
古詩鑒賞教學設計04-14
古詩元日教學設計10-17
《英英學古詩》學古詩的教學設計12-06
古詩詠華山的教學設計09-22
古詩苑漫步教學設計11-30
《山行》古詩教學設計10-10
憫農古詩教學設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