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范文(通用11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1
大凡有成就的藝術(shù)家,都是些富有童心童趣的人。
童心童趣是藝術(shù)家內(nèi)心情感世界的最原始的東西,是一個人的性靈的根本。一個藝術(shù)家如果散失了童心童趣,變得世故老成可能未必是什么好事情。齊白石老先生的成名作品都是在六十歲后畫出來的,老先生的畫作基本上反映的是一個主題,畫些花草蟲魚,信手拈來,相映成趣。比如,老先生畫的兩只小雞搶食的畫,就很有意味。
這幅畫很簡單,就兩只毛絨絨的小雞,一上一下,稍稍的有些錯位,兩只小雞埋了頭在搶食一條蚯蚓。蚯蚓被兩只小雞緊緊地啄住,被拉扯成一條直線。白石老先生通過畫面渲染了一種來自童心的童趣。對這種畫面的捕捉,對這種畫面的表達,如果不是心存童心童趣,是不會把眼光和心理投向這些小玩藝兒的。但這些物事小嗎?我認為它一點也不小,通過這兩只小雞的搶食,我們看到了我們的童年,看到了我們的童心和童趣。更可貴的`是,這些童心童趣未泯,對我們今天超負荷的心靈,又是一種自然有趣的釋放。看了之后,我相信,誰都會釋然一笑,內(nèi)心深處都會有那么一點點輕輕地顫動,有那么一絲絲溫暖掠過,有那么一些曾經(jīng)的想念流溢而出。哦,多有趣啊,我們曾經(jīng)可能也象兩只小雞那樣“蠻不講理”的爭搶過什么,但那不是你死我活的格斗,而是一種生活情趣的再現(xiàn),是一種真我和本性的表現(xiàn)。白石老先生的畫真是厲害,它能透視我們的心靈和性情的空間,直指我們心窩的那個本我。
姜還是老的辣啊。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2
齊白石對點、線、面的構(gòu)成極其重視,因此多有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動。當齊白石臨摹八大山人的鴨子時,將冊頁變?yōu)樗某邨l幅,上部三尺皆為縱向題跋,已顯露了齊白石在構(gòu)成上的奇思;
齊白石作品齊白石作品
雛雞一畫,僅在下方五分之一處畫三只小雞,左上方五分之一處落窮款,三個點與一條線遙相呼應(yīng),把那大片空白化為有生命的空間;蓮蓬蜻蜓中,四尺長的一條縱向線與一尺長的一條斜線的交叉,就完成了秋思的意韻,已簡到不能再簡,這是齊白石的奇思妙構(gòu)。在魚、蝦的畫面中運用同向線的排比造成運動的節(jié)奏同樣體現(xiàn)出齊白石的.構(gòu)成思想。作品小魚都來中“向心”的節(jié)律,荷律群魚中兩個圓(荷葉)與一組斜 線(游魚)的組合,是齊白石內(nèi)心生命律動的跡化。在松鷹、紫藤、牽牛花這類作品中,齊白石善于運用復(fù)雜的線型變化以造成復(fù)雜的旋律。題松詩句"虬枝倒影蛇行地,曲干橫空龍上天";畫藤題句“亂到十分休要解”,“老藤年年結(jié)如蠅”,表白的都是對特有形象的審美感受。將嫩荷、夏 荷、殘荷作比較對照,清晰地發(fā)現(xiàn),齊白石善于運用筆墨,也擅用線的節(jié)奏、組合方式的變化,表現(xiàn)不同的氣氛。這種奇妙的構(gòu)成,有齊白石的技巧,而這獨特的技巧又與齊白石對內(nèi)在美的獨特追求有關(guān)。構(gòu)成柴耙作品中的一根篆書般的大線與七根短線,是柴耙的形象所提供的,是以柴耙入畫的齊白石這個“鄉(xiāng)巴佬”本質(zhì)的體現(xiàn),是“以農(nóng)器譜傳吾子孫”的愿望刺激下的產(chǎn)物。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3
今日下午,陪朋友到朝陽區(qū)法院執(zhí)行庭的立案廳辦理申請強制執(zhí)行法院生效判決的事,在取號機拿了號后一看,只有兩名法官在接待,前邊還有十個人在等。其間看到一位女士申請執(zhí)行給付金錢的判決,判決生效后發(fā)生的利息有5000多元,法官要求:申請人除了按要求提交申請書和法院生效判決書外,還得從網(wǎng)上查詢到同時銀行利率表,并把這網(wǎng)頁打印出來,然后列出本人申請利息的計算方法或公式和計算結(jié)果,不能差。不這樣提供申請材料,法院執(zhí)行庭不受理強制執(zhí)行給付利息的申請。這位女士說她已經(jīng)跑了好幾趟了,這次還是無功而返。本來我覺得申請執(zhí)行很簡單,有生效判決和申請書就行,現(xiàn)在覺得還挺麻煩。朋友的申請書上沒有寫利息的數(shù)額,也沒有事先打印好帶有銀行利率的網(wǎng)頁,只好回去準備,改日再來了。
從那兒出來,執(zhí)行庭的街口,是北京畫院,朋友和我都喜歡看畫展,看到現(xiàn)在展覽的是齊白石作品,就買了門票進去看看。存了包,到了三層和四層的展廳。三層展廳中央,是齊白石和徐悲鴻及另兩個人的合影,屬齊白石的年齡最長,可是看上去,覺得齊白石的眼睛最有神,令人有超凡出道的感覺。
雖然小時候在中國美術(shù)館年看過部分齊白石的畫,但是那時的印象和感覺已經(jīng)不深了。現(xiàn)在看到這些真品,雖然有些舊,但是仍然令人覺得非常有個性。人說齊白石六十歲才開始畫畫,而且多畫些蝦蟹和農(nóng)家所見類的景物,但是卻畫出了水平,也成了名,風格自成一家。使我覺得,人只要學(xué)于某事,不論何時開始,都不算晚;人不論做什么,只要做到精致,都會有成就。獨有的一幅畫稿,是一幅荷花圖的畫稿,荷花的'枝葉和花的輪廓都已經(jīng)定了,而且在每個輪廓內(nèi),都已經(jīng)標寫了顏色的種類,并且注明了顏色的深淺。這畫稿不但讓人對齊白石作畫的程序和手法有些了解,也體現(xiàn)了齊白石做事的風格,當過鉗工和車工的我覺得,他作畫如同他作木匠活,畫稿類似一張加工工序圖。
有張畫,是農(nóng)家用的竹耙,在農(nóng)村勞動了七年的我對它很熟悉,這竹耙是用來摟草和摟麥子青苗用的。看了這畫,覺得大師畫的耙子有個漏洞。這種耙子在荊條編成后,在荊條所編的部分的上端和下端,都應(yīng)當有窄竹片或細木棍做的夾檔,既防止荊條散亂,也防止耙齒抽出。大師畫的耙子卻沒有這夾檔,呵呵,大師畫的這耙子使不了幾下,就會散了架的。看來不論什么事物,看是看了,沒有親自做過,或者沒有熟練地做過,對此事物的了解,是不同的。由此看來,大師沒有熟練地使用過這種耙子,雖然除了這個漏洞,別的部分,他畫得很像。呵呵,想起小時候聽過個故事,就是一老農(nóng)指出一名畫家畫的馬不對,說這馬的腿畫得不符合實際。馬的腿在走的時候,是每側(cè)的腿同時向前邁的,并且是后腳要踏在同側(cè)前腳的腳印上。由此使我感覺到,事物有時候,就得實踐才能體會的。以前拍農(nóng)家類的電影,演員們都要到農(nóng)村去體驗生活一段時間,就是這個道理。看來,不是大師沒有體驗過使耙子的要領(lǐng),就是給大師找道具的人,找了個偷工減料的貨,才讓我有今日的感覺。
有幅字,對我啟發(fā)很大。那是大師在1930年寫的,字體剛勁,“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我想,大師可能不茍與人討價還價的,自己出價也是自以為合理的,所以就寫來掛在他賣畫的房中,省得自己一遍一遍地提示那些來買畫的人。想來,那時假借交情想占大師便宜的人不少,不然大師不會寫這幅字。這種態(tài)度,使人聯(lián)想起古代的仕的風格,我是有才華的,我為人用,必有所值。想到《馮諼客孟償君》這篇文章,就是講這種風格的。我感到,大師雖然是木匠出身,但是卻有古代仕的風骨。這幅字之于我的啟發(fā)是,我是有經(jīng)驗和一定水準的律師,不能出于交情,總是少收律師費。呵呵,以后得常想想大師這幅字。
還有幅畫配字,使人覺得有味,一個市井平民之像,字為:人罵我,我也罵人。看似簡單,含義卻深刻。想來,為人處事,是得不卑不亢的。如果對付小人,也得用小人之道。否則,用君子之心對小人,小人就得志了。當然,前提是,人得先罵我,我才如何的,我不會先如何的。
展覽大廳,只有我和朋友兩個人在看,雖然是工作日,也覺得冷清。看來人們的興趣,已經(jīng)非常廣泛了,以至大師的作品展覽這樣門庭冷落。突發(fā)奇想,如果哪天在這,說大師的作品無償贈送,會是什么場面呢?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4
通過這次學(xué)習(xí),我深刻地了解到齊白石爺爺。
齊白石爺爺186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縣一個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他小的.時候砍柴、放牛……雖然他只讀過一年書;雖然成年時他只是一個木匠,但是后來通過刻苦的鉆研與學(xué)習(xí),終于成了現(xiàn)代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中國畫繪畫大師。1953年被授予“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童年時代的農(nóng)村生活為齊白石爺爺提供了數(shù)不清創(chuàng)作題材。為什么他會畫得那么好呢?因為他熱愛大自然,把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花鳥魚蟲當做有感情的生命來畫。齊白石爺爺真?zhèn)ゴ蟆?/p>
齊白石爺爺不僅是一位畫家,還史一位書法家、篆刻家與詩人。由于他的勤奮而留下了大量的作品,這種勤奮好學(xué)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5
齊白石是我國現(xiàn)代畫家,他的畫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今天,我欣賞了他的一幅畫——《荷花》。
這幅畫很有特色,中間用墨色畫出大片的荷葉。盡管荷葉是黑色的.,但是也能從墨的濃淡變化中想見它應(yīng)有的風韻。老葉色深,嫩葉色淺。老葉像一把大扇子,扇底有習(xí)習(xí)涼風;新葉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帶著一點羞澀,照著水面。
荷花著意染成了紅色,與大片的荷葉形成鮮明對比。花瓣仿佛剛經(jīng)過一場細雨,有兩片將落未落。花瓣懷抱的蓮子探出腦袋,綻開了笑臉,大約是在向金燦燦的秋天張望呢。
最妙的是畫面上方有一只飛翔的蜻蜓,我不由得想起楊萬里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只蜻蜓大概也被荷花與荷葉陶醉了,不知在哪朵花瓣上降落。
看著,想著,好像有一陣微風吹來,我聞到了花的綿綿芬芳。原來,這是荷花發(fā)出來的。仔細分辨,花香里還夾著一絲絲荷葉清香。
這樣一想,又仿佛看到荷葉上的露珠紛紛從大滑梯上滑下來,次第落在水里,發(fā)出“叮叮咚咚”的聲音。你聽,那聲音是多么歡快呀!
我回過神來時,才感嘆齊白石的畫竟然給人帶來那么多快樂的享受,真是名不虛傳呀。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6
一說到齊白石,我們就會想到蝦,因為“蝦”已經(jīng)成為齊白石的標志。今天的課堂上,我們就欣賞了齊白石的《蝦趣圖》。
圖中共九只蝦,只只畫得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通俗地說就像活的一樣。別看每只蝦都只有幾筆,但每一筆都是別出心裁的。正如齊白石自己說的,“看似簡單,實則難”。
雖然,圖中沒有小溪,沒有流水,也沒有水藻、沙石,但從蝦的觸須、尾巴都能讓人覺得蝦在游動。特別是它們的身體,有的拱起,有的凹下去,簡直就是一群活蝦扭動著身體,擺動著尾巴,順著水流的趨勢前進。
齊白石的蝦為何畫得如此之好?那還用說,整整畫了七十年,能不好嗎?他二十歲左右開始畫蝦,大概六十歲時,已經(jīng)畫得有模有樣了。可他對自己的成果并不滿足,覺得蝦還不夠“活”,于是,每天把蝦捉來養(yǎng)在碗里,邊畫邊觀察,日積月累,碗里的活蝦終于跳到他的'畫里去了,他也因此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畫家。
能像齊白石這樣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的人,世上能有幾個?
欣賞了齊白石的畫,了解了齊白石的經(jīng)歷,我想我已經(jīng)掌握了成功的秘訣——堅持夢想,追求完美。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7
如果談起中國畫,那么一定不能繞開齊白石筆下的蝦了。齊白石的蝦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今天,我就有幸一睹“蝦”畫的芳容。
你看,那蝦須又細又長,好似一根根長頭發(fā),又似銀線,輕盈縹緲,十分逼真。再看蝦頭,作者用濃墨重筆來畫,顯示出蝦旺盛的生命力。畫得最好的是那兩只突起的黑眼睛,雖然是畫家以墨水畫成的靜態(tài)畫面,但卻活靈活現(xiàn),就像在轉(zhuǎn)動著,格外引人注目。在我看來,這兩只蝦的蝦鉗更是點睛之筆,鉗子雖細,但也不“飄”,而是立住根基,十分穩(wěn)健,柔中帶剛。從這一點就能看出齊老先生的畫技的高超和觀察的'細致。蝦的身子則是一筆而成,那彎曲的線條則充滿了動態(tài)美,讓人覺得蝦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扭動著身子,靈活極了。蝦的橈足是用短小的點描畫的,仿佛在奮力地劃動著。值得一提的是蝦的三片尾巴,上粗下細,線條流暢,十分自然,就像一柄打開的搖扇。
這幅畫特別的真實,沒有絲毫的夸張,以恰到好處的細節(jié)勾勒,將粗獷與細致相結(jié)合,使畫中蝦竟像水中蝦。沒錯,畫中的兩只蝦仿佛在水中嬉戲,像是在玩捉迷藏,又像在水中翩翩起舞,最有趣的是,有人說那兩只蝦像是在玩“石頭剪刀布”,它們只能出剪刀,永遠分不出勝負。
齊白石小時候曾為了觀察蚱蜢跳,而在草地上趴了很久,有人問他為何不用線把它拴著來仔細觀察,他卻說要把最真實的,最自然的跳躍記下來,拴著就不真實了。
我想,正是有這樣精益求精的癡勁兒,作者才能畫出這幅藝術(shù)瑰寶——《蝦》。我們也應(yīng)當以齊白石畫蝦的勤勉激勵自己,在人生這條路上精益求精。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8
齊白石以畫蝦聞名,畫蝦幾乎成他的“象征”和“符號”,最近讀到作家老舍的兒子舒乙的一篇文章,其中記載關(guān)于齊白石畫蝦的一件趣事,讀來頗值得回味。
文章中寫到,詩人阮章競曾有一幅畫蝦圖,蝦畫得一般,但上面的一段文字卻很有意思,大意是說有一次阮詩人吃大蝦,酒足飯飽之際,他低頭觀察盤子中的蝦,無意中數(shù)數(shù)蝦身上的節(jié)數(shù),忽然大吃一驚:齊白石畫中的蝦是五段,而實際蝦的節(jié)數(shù)是六段!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復(fù)數(shù)又數(shù),甚至特意回家查百科全書,都說蝦是六段,于是他得出一個結(jié)論:都說齊老先生畫畫以實物為對象,觀察非常細微,不料卻畫錯蝦,可見權(quán)威也有錯,千萬不可迷信!
舒乙讀到這件事情非常不理解,因為他在整理母親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一幅齊白石早年的.《蝦》,他特意數(shù)數(shù),蝦身上的節(jié)數(shù)分明是六段,而不是后來的五段!他還記得母親說過,她親眼看見齊白石老人為將蝦畫得逼真,特意用筆洗來養(yǎng)活蝦,每天都對著它們默默觀察,一看就是老半天。一位這樣熱衷于觀察實物的大師,怎么會弄錯蝦的節(jié)數(shù)呢?
后來,舒乙多次揣摩齊白石的作品,從他最開始的寫實畫法到后來的簡化九筆法,直到最后的“透明”法,畫作中的蝦變得越來越鮮活,就是這樣重要的三段變法之后,蝦身上的節(jié)數(shù)才從六段變成五段。
由此,舒乙也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齊白石先生一定試驗過多次,發(fā)現(xiàn)畫蝦時六段或者四段都不理想,只有五段的蝦在比例和視覺效果上最合理、最好看、最美。這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才是一位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美妙境界。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9
齊白石以畫蝦聞名,畫蝦幾乎成了他的“象征”和“符號”,最近讀到作家老舍的兒子舒乙的一篇文章,其中記載了關(guān)于齊白石畫蝦的一件趣事,讀來頗值得回味。
文章中寫到,詩人阮章競曾有一幅畫蝦圖,蝦畫得一般,但上面的一段文字卻很有意思,大意是說有一次阮詩人吃大蝦,酒足飯飽之際,他低頭觀察盤子中的蝦,無意中數(shù)了數(shù)蝦身上的節(jié)數(shù),忽然大吃一驚:齊白石畫中的蝦是五段,而實際蝦的節(jié)數(shù)是六段!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復(fù)數(shù)了又數(shù),甚至特意回家查了百科全書,都說蝦是六段,于是他得出一個結(jié)論:都說齊老先生畫畫以實物為對象,觀察非常細微,不料卻畫錯了蝦,可見權(quán)威也有錯,千萬不可迷信!
舒乙讀到這件事情非常不理解,因為他在整理母親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一幅齊白石早年的《蝦》,他特意數(shù)了數(shù),蝦身上的節(jié)數(shù)分明是六段,而不是后來的五段!他還記得母親說過,她親眼看見齊白石老人為了將蝦畫得逼真,特意用筆洗來養(yǎng)活蝦,每天都對著它們默默觀察,一看就是老半天。一位這樣熱衷于觀察實物的大師,怎么會弄錯蝦的節(jié)數(shù)呢?
后來,舒乙多次揣摩齊白石的作品,從他最開始的寫實畫法到后來的簡化九筆法,直到最后的“透明”法,畫作中的蝦變得越來越鮮活,就是這樣重要的三段變法之后,蝦身上的節(jié)數(shù)才從六段變成了五段。
由此,舒乙也得出了自己的結(jié)論:齊白石先生一定試驗過多次,發(fā)現(xiàn)畫蝦時六段或者四段都不理想,只有五段的蝦在比例和視覺效果上最合理、最好看、最美。這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才是一位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美妙境界。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10
在“珠算宗師”程大位的故鄉(xiāng),流傳著一個“齊白石畫算盤”的故事。
算盤入畫,自古有之。但無論是北宋名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是元初畫家王振鵬的《乾坤一擔圖》,算盤都僅作為畫面小小點綴物而已。將算盤作為畫幅主體,并出自名家之手的`地道算盤圖,大抵只有齊白石的《發(fā)財圖》了。
那是1927年丁卯年五月初的事兒,時年65歲的白石老人家中來了一位求畫的客人。這位客人與其他求畫者不同,他不求白石老人的游魚、雛雞,也不求他的葡萄、紫藤,單求白石老人從未畫過的《發(fā)財圖》。
齊白石有些為難,脫口便說道:“這發(fā)財門路太多,到底您要畫哪一種財路呢?”
客人答道:“麻煩先生說幾路聽聽。”
白石問:“要不要財神爺趙公元帥圖?”客人搖頭。
白石又問:“要不要官印、官袍之類?”客人又是搖頭。
白石再問:“那就畫張能夠獵取不義之財?shù)牡稑尅⒗K索之類?”客人還是搖頭。
客人見白石實在無法猜到自己心之所想,便和盤托出自己的心思:“就畫一只算盤,如何?”白石老人聞言連連稱妙:“太好了!欲人錢財而不施危險,乃仁具耳!”于是一揮而就,畫了一幅算盤圖,取名為《發(fā)財圖》。在空白處題字時,白石老人回想剛才與客人的對話,覺得非常有趣,于是以紀實的風格將這些對話題寫在畫面上。客人攜畫滿意而歸。
客人離去后,齊白石仍然未能從剛才的對話和話趣中拔出,越琢磨越覺得回味無窮。于是展開宣紙,按原樣再畫一幅《發(fā)財圖》作為家藏,這便是北京畫院秘藏的齊白石作品第116號《發(fā)財圖》,每次展出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 11
厲歸真自幼酷愛繪畫,善于畫牛和虎,也兼畫些禽鳥花卉。由于自小生長在農(nóng)村,經(jīng)常接觸許多牛,對牛的形態(tài)習(xí)性有很深的了解,所以把牛畫得非常生動逼真,深受人們稱贊。可是牛只是鄉(xiāng)村山野常見之物,一般權(quán)貴名門都不太愿意把牛的畫掛在自己廳堂,把牛視為不,人們認為在廳堂里只有掛上一幅“老虎圖”才顯得府第威嚴大方。所以厲歸真畫的牛很少有人問津。除了在下等酒肆換杯酒暖暖身外便無出路。為了適應(yīng)一些上層權(quán)貴雅士的需要,厲歸真只好開始學(xué)畫老虎。可是開始時畫的老虎總不大像老虎,沒有虎威虎氣。畫來畫去反而有些像牛,因為他長期以來畫牛畫慣了,人們稱他畫的老虎叫做死老虎。厲歸真為此事十分苦惱。
厲歸真受了這樣大的打擊,反而激發(fā)他下狠心,一定要把死老虎畫成活老虎。此后,每天一大早就備足干糧和筆墨紙硯,深入猛虎喜歡經(jīng)常出沒的荒山野嶺,可是一連跑了好多天,連老虎影子也沒有見到。后來山民告訴了,老虎習(xí)慣白天伏在密林中休息,只有晚上才出來捕食。這樣,他便找了一棵較大的樹,在上面搭了一個隱蔽的棚子,自己便在棚子里住了下來,等待每天太陽落山后,觀察老虎出沒情形,仔細地觀察老虎的各種動態(tài);坐的、伏的、蹲的、撲食小動物的種種動態(tài)和神貌,特別觀察老虎發(fā)威時的威猛雄姿。把觀察到的形象畫成白描記錄下來,這樣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積累了大批老虎的畫稿,同時為畫好老虎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為了更進一步結(jié)合老虎的運動姿態(tài),專門向獵戶買了一張虎皮,在畫虎前便將虎皮披在自己身上,模仿老虎種種動作,在家里跳跳撲撲,仔細琢磨老虎神態(tài)特征,以便增強對老虎的想象力,做到畫虎心中有數(shù)。厲歸真經(jīng)過一段艱苦的深入老虎生活后,畫虎的技藝大有長進,畫出來的老虎無不栩栩如生,有猛虎下山,有餓虎撲羊,有仰天長嘯……昔日認為厲歸真畫的是死虎的人們,已轉(zhuǎn)為刮目相待,大家都爭著要買他的老虎,真是門庭若市,應(yīng)接不暇。
古語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厲歸真為了把死虎畫活,不懼艱難和危險,深入荒山猛虎出沒之叢林,獲取老虎的第一手材料,這樣才能把老虎畫得超群出眾。這個故事對我們今天的文藝創(chuàng)作仍然大有裨益。
一代藝術(shù)大師齊白石所畫的.蝦是非常有名的。他筆下的蝦,活潑生動,就像正在水中游動著一樣,一節(jié)節(jié)的蝦身透明而富有彈性,長長的蝦須和兩只蝦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擺動著。而且,有的人可能還不知道,這一只只活靈活現(xiàn)的水墨蝦,在齊白石的筆下不到一分鐘便能畫一只。后來有不少人學(xué)齊白石畫蝦,但這份功力都是望塵莫及。與齊白石有過交往的呂宜園所撰寫的《看齊白石作畫》一文就詳細地寫到了齊白石畫蝦的情景。
呂宜園自幼喜愛書畫。上大學(xué)時,他對齊白石就非常仰慕。上世紀40年代中期,呂宜園住在北京石駙馬大街,距離齊白石所住的跨車胡同很近。有一天,呂宜園隨齊白石的同鄉(xiāng)應(yīng)邀到齊宅小酌,受到了主人的熱情接待。他們到達之后不久,院子北面的屋子里就準備好了酒席。屋中的地上還擺滿了畫,墨色淋漓,并沒有干透,正在那里晾著。這是呂宜園第一次欣賞齊白石的作品,而且一下子就能看見這么多,真是大飽眼福。
吃完飯,呂宜園開口向齊白石討要一張畫,老人很爽快地答應(yīng)了。隨后,齊白石凝神定氣,濡染大筆,飽蘸西洋紅,先畫了兩個大桃子,再換筆蘸墨,很快畫好了桃枝。呂宜園仔細觀瞧,只見桃大如斗,鮮艷圓潤,非常飽滿地懸掛于枝頭,頓時大喜過望,連連感謝齊白石慷慨贈畫,還略帶遺憾地說道:“久聞齊先生畫蝦精妙,可惜我沒見過,殊為遺憾,只是今天先生太累了,我不敢再麻煩了。”聽呂宜園說完,齊白石也不答話,又拿出一張紙,抄起大筆,先在調(diào)色盤中把墨調(diào)勻,再從小水盂中舀出一勺清水滴入筆頭和根部――他要演示蝦的畫法。齊白石讓筆尖向左,筆頭與桌面大概呈40度角,用力一按,因根部被那一滴水給沖淡,所以紙上便現(xiàn)出了一個極淡的圓點,他又隨手在圓點的右下角補了一筆,一半壓住前一筆,一半露在外面,斜入蝦的頭部,并在兩側(cè)各點了一下;畫完這些,他握著筆,一節(jié)套一節(jié),以向上隆起的形狀畫了六節(jié)作為蝦的身子,再趁勢向前一拉,又側(cè)著筆上下兩抹,就畫好了蝦尾,接著添上足和螯,然后用更濃的墨畫上蝦眼,又在背部點了一下。至此,蝦的主體就畫完了。齊白石換成小筆,開始畫蝦須。眼見他只是簡簡單單地從蝦頭的前部向后撇了幾條長須,一個大蝦就畫好了,前后所耗費的時間真的還不到一分鐘。
后來有一次,呂宜園又去跨車胡同拜訪齊白石,把自己從那個弟子那里聽到的話告訴了老人,正在畫蝦的齊白石當即把紙一翻,在紙的另一面畫了一只頭朝左的蝦,再翻過來,蝦頭就朝右了。兩人相視而笑,而齊白石的敏捷思維和幽默也給呂宜園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齊白石畫鑒賞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齊白石名言12-27
齊白石勵志故事01-30
齊白石的蝦作文08-16
關(guān)于齊白石的作文05-04
關(guān)于齊白石的作文(3篇)05-12
關(guān)于齊白石的作文3篇05-04
金縷衣鑒賞09-09
憶秦娥鑒賞09-10
《菊花》鑒賞03-01
《秋夜》鑒賞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