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老師教案
我最好的老師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老師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3、學習××××××××××。
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老師是最好的老師。
教學難點 體會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句。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寫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一課時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你認為什么樣的老師是最好的老師?
2.這節課讓我們去認識一位最好的老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請你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系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三、圍繞提示,自讀自悟
1.學生圍繞閱讀提示中的思考題“作者為什么說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來自主學習。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
四、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學習體會,教師組織學生就重點內容進行全班交流與研討。
1.關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變化。抓住了“這算什么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沖突,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2.關注對懷特森先生的認識。感受先生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及作者為什么說懷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師?”
3.關注文章給學生其他方面的的啟示。
五、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
2.選下面的一個題目寫一寫。
《我看懷特森先生》《由<我最好的老師>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怎樣看待書本和權威》
課 題 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 成長足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回憶小學階段美好的時光,寫寫難忘的老師或同學,難忘的校園,難忘的一節課或是難忘的一次活動。
(2)和同學暢談自己成長的'故事,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并制作成班級紀念冊。
2、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閱讀、交流、活動等方法引導學生回小學生活的美好時光,再說一說,寫一寫,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學生對母校、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學生對母校、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 1、圍繞“難忘”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
教學難點 圍繞“難忘”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具準備 搜集班級及本人與學校生活有關的照片。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了解活動主題,制訂和交流活動計劃。
教具準備:收集班級及本人照片
一、談話,激發興趣。
二、讀題,了解活動內容。
1、學生自由讀題目,了解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
2、指名反饋,教師小結。
(1)閱讀“閱讀材料”里的文章。
(2)寫寫難忘的人或事。
(3)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
(4)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
(5)制作班級紀念冊。
三、討論,制定活動計劃。
1、教師:這么多項的活動內容,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我們必須進行合理的安排。請同學們先討論一下,我們應該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反潰
(1)利用課余時間搜集班級的照片,以及自己成長的照片,搜集制作班級紀念冊的插圖等。
(2)說說自己的成長故事。
(3)課前自讀“閱讀材料”的文章,課堂上來交流。
(4)寫一寫難忘的人或事。
(5)集體反饋尋找到的班級“成長的足跡”,然后合作制作班級紀念冊。
四、課堂小結,鼓勵積極參與活動。
五、 布置作業。
1、搜集活動中需要的相關圖片以及資料。
2、閱讀“閱讀材料”的文章。
3、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暢談自己的成長故事。
教具準備:收集相關的紀念材料。
教學過程:
一、老師導入,激發興趣。
二、老師引入,明確方向。
三、自由說,拓展思維。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傾訴對象,說一說自己的成長故事。
2、推薦個別說得好的同學上臺說一說。
3、集體評議好在哪里?
4、教師小結:說事,不僅要說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還應該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最關鍵的是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真切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小組說,回味生活。
1、學生明確要點后,在小組內自由地說一說。(有搜集到有關照片的,可以結合照片說一說)
2、小組推薦,集體反潰
3、指名反饋:聽同學的成長故事,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4、教師小結:是呀,時間過得真快,馬上就要畢業了,可昨天發生的事情仿佛還在眼前。
五、布置作業。
1、把你今天和同學交流的成長故事簡單地記錄下來,再好好地找一找是否有留下相關的紀念材料。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反饋自讀“閱讀材料”中的文章情況。
教具準備:展示“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一、檢查,了解學生自讀的情況。
1、指名反饋:“閱讀材料”中一共為我們提供了幾篇文章,題目分別是什么?
2、教師:通過自讀,你們都了解這幾篇文章的主要內容了吧,誰愿意來說一說?
《難忘的啟蒙》是一篇回憶啟蒙老師的文章。作者沙健孫。文章重點回憶了抗日講演比賽、老師對“我”的兩次批評、對日語課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現了啟蒙老師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嚴謹的教學作風,表達了作者對啟蒙老師的崇敬、感激和懷念。課文是按照“我”對啟蒙老師的感激和懷念對啟蒙老師的回憶啟蒙老師對“我”的影響這樣的順序寫的,其中回憶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點。
閱讀這一課,先要了解“啟蒙”的意思,在此基礎上理解“我”的啟蒙老師使“我”受到了哪些啟蒙教育?如,熱愛自己的祖國,嚴格要求學生,寫作要實事求是,學習要認真。要讓學生體會“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某些道理”這句話,明白在課文中“寬”指的是什么,“嚴”指的是什么,老師為什么對作文、寫字那樣嚴格,而對日語課卻那么寬容,從而進一步感悟到老師們的愛國精神和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
《老師領進門》是當代作家劉紹棠的作品。這是一篇回憶錄,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啟蒙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從小受到文學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表達作者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對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閱讀時要體會文章通過哪些具體事例的敘述,表達出對田老師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點寫了田老師教一首小詩,他以詩為內容,編了一段故事,娓娓動聽的講述,讓孩子“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讓我們深深感到,啟蒙老師對人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是全文的點睛之筆,作者用格言式的語句,說明了教育對人的巨大影響,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啟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憶、具體的事例說明田老師“很有口才,文筆也好”,一個優秀老師的形象躍然紙上。敘述生動,行文簡潔,是本文的特色。
《新來的王老師》是一篇小說。寫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師在第一節語文課上提問“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學后王老師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鼓勵蔡林好好學習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認為自己是“差生”,“沒人提問我的”,“大家這么認為。我,我自己也承認!彼^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針對蔡林的這種心態,王老師對癥下藥,送給蔡林一份“差生檔案”。其實這個“差生檔案”是一個個名人小時候的“缺點”,他們的成就今天已經人所共知,他們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這份“差生檔案”激發了蔡林的信心,我們相信他在王老師的教育下一定會有大的進步。很多學生雖然沒有像蔡林那樣被判為“差生”,但六年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有不順利的時候,所以這篇文章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閱讀文章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回憶老師幫助、鼓勵自己進步的點滴往事。
《忘不了的笑聲》是一篇描寫同學的文章。文章圍繞“小隊的同學都愛笑,各人的笑聲不一樣”,寫出了小隊同學別具一格的笑聲,通過笑聲表現出同學的特點。字里行間洋溢著同學之間的親切情誼,寫作角度別出心裁。閱讀時要注意文章選擇的寫作角度,并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自己班同學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角度把他們寫下來。
《作文上的紅雙圈》的作者是當代作家黃蓓佳。文中提到的《補考》一文是她的處女作,由于這篇作文的成功,給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陸續發表文學作品,最終成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補考》可以說是她成長中的一塊里程碑,而老師的九十八個紅雙圈,則開啟了她文學創作的大門。有時候,成功就來自于一點小小的鼓勵。文章以小見大,從一篇作文上的紅雙圈,贊頌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引領作用。閱讀時要讓學生體悟這一點,同時也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成長故事傾訴出來。
二、再讀,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總結,鼓勵所學文法運用于習作。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這五篇課文。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五、第三課時作業設計。
第四、五課時
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寫一寫難忘的人或事。
教具準備:收集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明確習作內容。
二、交流,說難忘的人或事。
三、指導,引導表達方法。
1、引導學生回憶“閱讀材料”文章的內容,說說主要內容。
2、指名反饋:你覺得這些文章的習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呢?(學生自由地說一說)新課 標 第 一 網
3、教師小結。
(1)首尾呼應,結構嚴謹。
(2)通過具體事例體現人物的品質。
(3)注意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等方面的細膩描寫,也注意到了細節的描寫。
(4)敘事具體,清楚。
(5)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師小結:同學們,不管你們寫的是人,是物,是事,只要你們用心寫,用情寫,把平時學到的習作方法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習作中,相信你們都能寫出優秀的習作來。
四、學生創作,教師 巡視輔導。
五、集體評議,修改習作。
六、布置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七、第四、五課時作業設計。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共同尋找班級“成長的足跡”,制作班級紀念冊。
教具準備:收集相關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回憶班級成長的足跡。
二、討論,研究制作班級紀念冊。
三、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作紀念冊。
四、展示紀念冊。
五、布置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六、第六課時作業設計。
課 題 綜合性學習: 依依惜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閱讀“閱讀材料”中文章。
(2)為老師和同學寫臨別贈言。
(3)為母校做點事,留作紀念,也可以寫倡議書或建議書。
(4)策劃并舉行一次畢業聯歡會。
2、過程與方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書性,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個學生得到鍛煉,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母校、對老師的熱愛和感激之情,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 1、寫好倡議書和建議書。
2、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
教具準備 收集畢業贈言。
【感謝老師教案】相關文章:
感謝您 老師教案08-16
對老師的感謝05-21
感謝老師02-03
感謝父母感謝老師01-16
感謝學校感謝老師06-19
感謝老師感謝學校的經典語句09-19
感謝老師的感謝信06-18
感謝老師感謝信04-25
經典感謝老師的句子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