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書籍讀書筆記
終于把《談建筑的故事》這本書看完了說來這本書還是跟靜靜在三聯書店買的不知道在北京有米有人陪親愛的靜靜同學逛書店。
書籍裝幀很有特色,不張揚但又能夠讓人感到奇特。每篇文章都沒有分段,只是用橫線把段落分隔開~美中不足是有的圖片太校。。在理解文章方面沒有起到圖解的作用。。。
關于內容
“ 不做雕梁畫棟的猥瑣細節,不抄襲古典建筑的結構形式,卻要體現傳統的精神和審美特征,我們面前的功課還有很多很多”是讀完這本書后最令我深思的一句話。讓我回想到大學時期學家具設計時。我們總是在強調發掘傳統的元素,設計有中國特色的家具。但跟安騰的建筑比,我們差太遠,我們思考的太少。那時的'我們太稚嫩。
一直很喜歡王受之老師的書老先生語言詼諧幽默,看事物很有獨特的見解。
書中談到了很多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建筑設施比如說 地鐵站 火車站 飛機場也有很多有名的建筑設計師,安騰忠雄、Frank gehry(膜拜)通過王老師對建筑的講解同時也了解到了某個城市或者某個國家的建筑狀態。原來 建筑設計無處不在 只是總被我們所忽略
生活中的我們多多發現 多說收集 多多去觀察、留心身邊的事物 一定也可以跟他一樣的吧
阿爾巴羅.西薩致力于用現代的手法演繹葡萄牙傳統,他發展了獨特的空間技巧和建筑語言,為他隨后的建筑作品積淀了原創性的力量。
他關注并研究空間于自然之間的聯系,現代主義,歷史傳統與地方主義。
他力圖用簡潔的形式表現建筑內在的豐富性,“簡潔的豐富”
設計中,他經常通過基地四周原有房屋的輪廓來確定自己建筑的輪廓線,并以城市為設計的出發點,參照原有城市形態和建筑風格來尋找潛在的城市肌理和空間秩序,并將其貫穿設計的始終。
他經常使用白色抹灰墻面,花崗石和木材,外表極其簡潔,而內部卻通過雙層空間創造了如同室外街道般豐富的室內效果,連續的墻面組織起流動的空間,建筑體現出不閉合,不確定和非概念,并與每個建筑部分的再限定相呼應,這種建筑特性與現代主義中的有機空間理論有一定的聯系。
他認為,建筑師的工作不是進行發明創造,而是通過建筑對社會文化進行詮釋,延續和發展。
在極度的節制與節儉中,他的設計具有十分簡單的形式,卻引起復雜的,交織的,急切的欲望,這種欲望變成悲傷,克制,好奇以及其他所有的情感體現出來。
他說:去發現事物的特征與不可思議之處。
他的建筑捕獲了空間以及人的動向。
他說:去尋找,去直接學習建筑,只在書本上學習等于零。
普利策建筑獎評委說:他像光一般的形態有一種誠摯的,令人著迷的單純。……他的特點是空間的良好關系與適當的形體。
普利策視建筑學為一門藝術,并以公正的而非隨波逐流的態度對待。
【建筑書籍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教育書籍讀書筆記06-11
紅色書籍讀書筆記06-20
創業書籍的讀書筆記06-23
護理書籍讀書筆記10-20
童年書籍的讀書筆記06-29
童年書籍讀書筆記06-29
兒童書籍讀書筆記06-13
建筑書籍讀后感06-21
讀教育書籍讀書筆記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