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學習演講稿
學習方法
為了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您需要不時地問自己:“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它是怎樣來的?”“它還會有什么變化?”“引申發展后會成什么樣子?”“還有什么和它緊密聯系,互為因果或共同作用?”“它在專業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最為重要的是,您要問自己,“它對我有什么用,我該如何用它,可能會有什么結果?”
學就是為了用。如果連它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會用呢,怎么可能用得更好?就比如用電腦,編程高手學什么軟件都要比一般人要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因為興趣能驅動人去以不同的方式積極應用。人能夠從應用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及時地把缺陷補上。為了用而學,往往能夠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同時,學不僅僅是為了用。用往往是操作技術,是問題解決的具體方法。如果僅僅只會用,停留在具體的應用上,他可能是模仿來的,不可能有創造。他的適應能力也很差。我喜歡用系統學習法的理論基礎來解釋這一現象。世界是變化的。不單是自然環境起著變化,社會環境也在快速地轉變。動態的問題需要以動態的方法加以解決。如果一個人不能夠將自己的所學體系化,提純出來,以新的、獨特的、滿足自身和環境資源需要的、更有效的方式去組織這些知識,他所學到的,永遠都只是過去,他的操作技術,也只是針對過去,而不是將來。他很可能被歷史淘汰。即使能夠因為社會因素能夠在價值鏈中生存,他的位置也只會越來越低,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價值越來越校
我一直強調學習方法的提煉和升級。一方面,某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強化訓練得來。知識是多方面、多層次、多結構的。學習方法總結出來也是一種可以傳授的知識。另一方面,學習方法必須經過實踐感受和思考,與人的個性相結合,做好度的把握。那些看了交通規則,聽了駕駛課的人還是跑不好山路的。那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和發揮。學習和做其他事情沒什么太大的區別,都重在體驗。僅僅是沉迷于課本是學不好的。
人必須明確自己想學的是什么,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的努力,其實都是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創造條件。知識的積累不過是創造條件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不斷地提高效率,提高行為的有效性,合理定位,降低失敗的風險等等途徑來充實和完善自身。
我還強調的是自信。信心能夠讓人堅持。我一直都讓咨詢者別迷信智商等理論。人可以通過不斷超越自我獲得成功,獲得自我實現的巔峰體驗。我以自身的經歷證明了先天的聰明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并不重要。后天因素決定成功。
我常對咨詢者說,沒有自覺,沒有信心,那么什么學習方法都沒有用。
只有自覺,才能夠用心。特別是在強化學習的過程中,那種高強度的活躍腦細胞的運動,離開了自覺,只可能什么效果都沒有。
信心才能夠堅持,才可以突破自己在長久的迷失中形成的心理障礙,比如學習恐懼,缺乏耐心等等。
我們需要以不斷的小的成功來積累信心。
為什么速成學習也是科學的
很多人都說,學習沒有捷徑,必須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學。
這話對,也不完全對。學習需要的是積累,是溫故而知新。再好的學習方法,如果不去學、不去記,不加以認真思考,也都沒有用。
就以系統學習法為例,真正做好樹狀結構和網狀聯系,不經過長期的有目的的努力是不行的。
但這不等于排斥速成學習。系統學習法也可以速成,那就是建立知識體系的大致構架,提出一些基本的關系的聯系。以這些學習成果參加考試,要獲得60-80分并不是難事。
分析每一種速成法,都可以看到,他們是把學習的難度降低。只有不對人、不對自己過高要求,才可能有信心、有興趣堅持。堅持往往才會成功。
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是一個很好的做法。每天嘗到甜頭,每天都用適當的成效鼓勵自己,每天都滿意于努力和付出,這樣就能夠堅持。有計劃的堅持就是積累。
人應該有大的目標。大目標是對自我的挑戰,最能夠滿足人的發展需求,最讓人有自我實現的渴望。
人需要挑戰,回避挑戰往往讓人感覺不到生活的趣味,也漸漸失去應有的動力和緊張。所以,我在學習的時候,總是朝最難的地方進軍。我認為,最難的地方都闖過了,其他的沒有理由闖不過去,剩下的只是時間、精力和積極的堅持和積累。
以快速將知識壓入潛意識。
哪怕遺忘,也無所謂。總有熟悉和不熟悉的感受。
有時候就不需要記憶,只需要感覺。
【初一學習演講稿】相關文章:
初一學習經驗演講稿08-28
初一學習方法演講稿06-17
初一學習演講稿四篇07-07
初一學習經驗演講稿范文07-06
初一學習心得的演講稿07-06
關于勤奮學習的初一演講稿08-14
初一學習反思06-22
初一學習總結06-22
如何學習初一的數學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