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先進匯報材料格式
一、歷史文化
1、古稱靈州: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設置靈洲縣,北魏設置靈州,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靈州為縣,擁有2200年的縣制歷史。
2、地靈人杰:一億六千萬年前的恐龍化石彰顯出靈性山河的悠長龍脈,三萬年前的水洞溝遺址印證著遠古人類走向文明的歷史足跡,奔騰不息的黃河洪流洗練出“賀蘭山下果園城”的靈州家園,4639平方公里資源富地透射著塞上江南的旖旎風光。唐太宗李世民“靈州勒石”、唐肅宗李亨登基、清康熙帝橫城渡口過黃河等折射出神韻靈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二、文化工作現狀
我市文化系統含市文體局及下設文化館、圖書館、體育中心、文管所、民族藝術團、文化市場稽查大隊6個事業單位,行政定編7人,事業定編86人,在職96人。在職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9人,在職干部職工中大專以上學歷59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16人,初級職稱46人,專業人員占職工總數的64%。近年來,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文化工作:
一是群眾文化活動異彩紛呈。集中整合社會資源力量,以建設和諧文化為主題,按照“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的工作思路,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為載體,先后組織舉辦了廣場文化36場(次),農村社區文化演出231場(次),圍繞進入西部百強縣及國慶、中秋節,成功策劃舉辦“靈性山河,激情跨越”()宣傳文化活動周大型主題系列活動,在連續舉辦了精品羊絨展示、寧東產業工人激情演出、長棗王拍賣會、“靈州吟韻”詩詞論證會、書畫展等活動,有效的宣傳了,提升了對外形象和品位。
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展順利。組織專人專人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摸底調查,重點對郝橋鎮崔渠口村馬氏口弦進行挖掘、整理、保護與傳承。截止目前,成立了以馬氏家族為主的口弦表演隊,加大了傳承空間。經過挖掘、整理,我市口弦表演隊已有了固定的演奏曲目,包括《駱駝鈴》、《苦難歌》、《廊崖滴水》等,并以獨奏、重奏、合奏的形式展示于觀眾。
三是城鄉文化產業陣地建設得到完善。大力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籌資100余萬元,新建鄉村文化廣場21個;籌資20萬元,對宣傳文化中心進行維修;積極爭取文化設施項目資金10萬元,開展送圖書、送器材等活動;投資100余萬元,對新建恐龍化石三號館進行挖掘、整理和保護;積極協調資金2000萬元,幫助、扶持水洞溝建設博物館和長城博物館。
四是搭建“靈州大舞臺”對外宣傳平臺。為大力彰顯神韻靈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全面展示我市爭創中國百強縣、構建和諧新的輝煌成就,集中展現全市回漢各族人民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民風民俗教育活動成果,提升城市文化品格和知名度、美譽度,重點實施“走出去”工程,在玉皇閣廣場舉辦“務實創新,激情跨越”為主題的“靈州大舞臺”活動,全年文藝演出170場,其中市各行業、部門演出40常
五是實施“六個一文化進鄉村”工程。以加強“四德”教育、繁榮群眾文化生活、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抓手,每個鄉鎮下派1名文化特派員、1個文藝團體、1個文化大院、1個文化書屋,每個行政村成立1個農民籃球隊、建成一面以展示先進人物和事跡為內容的文化墻,引領社會風氣,活躍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鄉人民的科學文明素質。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面對我市建設“繁榮、文明、和諧、宜居”新的目標要求,宣傳思想工作還有明顯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思想觀念存在著改革創新理念不強、思路不寬、闖勁不足、狀態不佳等問題;二是歷史文化存在著資源挖掘深度不夠、文藝創作精品不多、特色風情彰顯不足的問題;三是隊伍建設存在著創新意識、協作意識、服務意識不足的問題。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正視這些問題與不足,結合工作部署認真加以改進。
【先進匯報材料格式】相關文章:
個人先進匯報材料10-15
先進班組匯報材料03-22
先進事跡匯報材料10-11
先進教育工作者匯報材料-匯報材料12-30
先進班組匯報材料9篇03-27
“先進職工小家”匯報材料(精選13篇)08-22
基礎教育先進個人匯報材料09-28
創建省級綠化先進單位匯報材料09-23
餐飲業先進單位匯報材料08-11
廣播站先進個人匯報材料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