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時間:2024-01-24 12:05:01 偲穎 匯報材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通用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匯報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著,匯報通常是指向上級報告工作所完成的書面報告,說了那么多,你會寫匯報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通用10篇)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1

  年初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下,我區新農村文化建設取得長久發展。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截止7月底,建成了采荷、閘弄口2處東海明珠工程,新建了14處健身苑、4處健身點、5處籃球嘗5個乒乓球室(場)。目前全區共有健身苑(點)176個,街道、鎮文體中心4個,圖書閱覽室5個,文化廣場5個,總面積達3.4萬平方米,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101個社區(村)建有多功能文體活動室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圖書閱覽室5000多平方米。建成示范型達標型文體中心3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二級中心21個。

  (二)文體活動成效明顯。舉辦“春滿家園、和諧江干”元宵燈會、走進大項目文藝演出、團隊展示月活動,承辦市第19屆“三江歌手”大賽,成功舉辦中老年組、青年組和外來建設者組3場決賽,100余名選手參賽,上萬名群眾參與活動。截止日前,我局已成功下基層送戲344嘗送電影184常開展全民健身月活動,舉辦區機關運動會,承辦運河時尚健身路和市小康體育特色村建設現場活動,彭埠鎮的普福社區已成功創建小康體育特色村。

  二、資金投入情況

  今年區財政安排了100萬元新農村文化專項經費,我局嚴格按照專款專用的原則,最大限度地發揮新農村文化專項資金的效應,具體實施了文化共建共享工程,圍繞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健康圖書共享工程、文化活動繁榮工程、江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調研等方面開展工作,使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到了江干農村。另外,我局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工程暨新農村小康健身工程,籌集專項經費100萬元,用于健身苑點的建設、改建和管理。

  三、創新舉措與工作成效

  (一)做好群眾文化服務牌。緊緊圍繞陣地建設、隊伍培訓、活動指導等中心環節,以文體活動進村社、健身器材進村社、健康圖書進村社、優秀電影進村社、培訓指導進村社等系列活動為服務項目,滿足群眾就近看書、看電影、健身、參加文體活動的需求,把文化關懷落到實處,完成群眾從文化建設的`客體向文化建設和文化享有的主體轉變。

  (二)抓好文化隊伍建設牌。目前我區登記在冊的各類群眾業余文體團隊有433支,這些隊伍在豐富我區基層群眾業余文體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我局開展了“團隊展示月”活動。采荷街道靜怡社區舞蹈隊等15支業余群眾文化團隊獲得了“江干區優秀文化團隊”稱號。

  (三)打響群眾文化特色牌。我局以品牌文化為抓手,注重大型活動的推動作用,通過舉辦元宵燈會、社區藝術節等大型文化活動,吸引農村群眾廣泛參與。同時為大力打造“江干區廣場文化年”活動,組織各街道、鎮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努力打響群眾文化特色牌。

  四、年底前主要工作

  (一)繼續實施文化共建共享工程。研究完善《江干區基層文化建設實施意見》,按照標準,結合實際,采取以獎代撥的形式新建或改造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農村文化示范項目、達標項目,爭取新建新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示范項目、達標項目5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二級中心11個,向部分村社贈送價值10萬元的優秀圖書,同時開展“一證通”服務,滿足群眾就近看書的需要。

  (二)繼續實施全民健身工程暨新農村小康健身工程。以創建體育強區、強鎮為契機,按照創強標準加強農村村級體育設施的建設,積極籌措資金,通過以獎代撥的方式,新建(含報廢更新)健身苑(點)5處,籃球場3個,乒乓球(室)5個。到年底,力爭基本普及社區(村)級體育健身設施,進一步改善居民健身條件,提升健身設施檔次,滿足群眾就近健身的需求。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2

  我局近期開展的全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工作,是按照縣政協彝政協辦13號文件(《關于開展xx縣農村文化建設情況調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認真組織開展的。本次調研工作我局采取以發文件收集情況、電話采集信息、并結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況等方式進行的。現就調研后的工作情況作如下總結:

  在農村文化建設的調研工作中,我局除發文收集調研情況外,還以電話調研的形式逐一地對各鄉(鎮)文化建設工作情況進行全面的調研,通過電話的進一步調研,我縣農村文化建設的整體情況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具體情況如下:

  1、是存在站舍及活動場地嚴重不足問題

  目前有站舍的鄉(鎮)文化站為龍安鄉和奎香鄉文化站,站舍面積均為300㎡;兩河鄉、海子鄉、樹林鄉、鐘鳴鄉、小草壩鄉文化站業務用房在建中,預計年底竣工,面積均為300㎡;尚無工作用房的鄉(鎮)文化站為角奎鎮、牛街鎮、洛澤河鎮、蕎山鄉、龍街鄉、洛旺鄉、柳溪鄉、龍海鄉。戶外活動場地各文化站均無。

  2、是隊伍建設及人員素質問題

  建設一支穩定而有綜合素質的文化站隊伍是鄉村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從我局掌握的情況及本次調研的統計數據來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的28名,40歲以下的30名,專業技術人員23名(其中群眾系列15名含中級職稱人員4名,非群文系列人員8名),工勤人員15名。從文化層次、專業技術職稱及年齡結構上來看文化站隊伍建設還過得去,但是據我局了解能獨立承擔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員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員是長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員的進出與業務主管部門是脫節的,客觀上就造成了各鄉(鎮)政府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隨意性,從而造成了文化站隊伍建設的不穩定性。由于隊伍建設的不穩定性,從而影響了人員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其核心就影響了鄉村文化的建設工作。

  3、是業務工作及活動的開展問題

  從近三年各鄉(鎮)開展文體活動統計數據來看也不容樂觀,具體情況是鄉級開展了各類文體活動65次,參加活動人數13800余人次,村級開展各類文體活動61次,參加活動人數11300多人次。從統計數據得出各鄉(鎮)級每年每鄉(鎮)平均開展文體活動1.44次,村級每年每村開展文體活動僅0.15次。這些數據折射出了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十分薄弱,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匱乏。

  我縣民族民間節日傳統文體活動開展得好的有牛街、洛旺的春節龍燈活動,龍安三樂、奎香松林、蕎山猴街、洛旺茶坊等地的趕花山活動,除此之外,苗族集居地的洛澤河銅廠溝、簸箕寨等地的苗族群眾在春節期間已形成了開展群眾文體活動的習俗。據調研統計,各鄉(鎮)有民間文藝隊32支,隊員500余人,這些隊伍就是豐富和活躍我縣農村群眾文體活動的主力軍。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3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結合實際,我鎮加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結合實際,我鎮加快農村文化改革步伐,不斷創新文化引領社會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努力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加大投入,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建立健全鎮社會經濟也得到了很大發展。快農村文化改革步伐,不斷創新文化引領社會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努力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加大投入,不斷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建立健鎮社會經濟也得到了很大發展。

  一、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為什地鎮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

  什地鎮在致力于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發展文化的發展,為了給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什地鎮加大投入力度,快速發展文化事業。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成立了文化服務中心,配備了必需設備,有專職人員,進行宣傳教育、科技推廣、農業知識培訓等服務活動,并且鎮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正在緊鑼密鼓的籌措中。在村建立文化大院,目前,已建立道超村文化大院,配備了基本的體育鍛煉設施、器材向群眾開放,建立了村文娛室,為群眾提供了娛樂工具和場所,建立村圖書室,方便群眾查閱農業科技知識,豐富農民精神生活,改變農民精神面貌。

  二是加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我鎮為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努力擴大農村廣播電視覆蓋面,重視完善和發揮現有無線轉播臺站的作用,鎮廣播站親自到各個村協調溝通,為群眾搭建無線電視轉播點,為群眾安裝閉路電視,力爭使農民群眾收聽、收看到套數更多、質量更好的廣播電視節目。

  三是開展農村電影放映活動。為了豐富農民群眾生活,我鎮開展了農村電影放映活動,組織放映隊在我鎮各個村輪回放映,并在中海商貿城設立固定放映點,放映了大批以愛國教育、農村改革發展等為主題的電影。積極探索農村電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在全面實現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的基礎上,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放映質量,極大的.豐富了我鎮農民群眾的生活,為我鎮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四是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我鎮面向群眾,深入開展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大力發展集鎮文化、鎮村文化、校園文化。今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xx周年,我鎮開展了“紅歌大家唱”活動,在全鎮營造了熱烈喜慶、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為建設文明鎮鎮,我鎮從校園開始,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活動,老師教學生,學生帶動家長,大家共創文明,這大大改善了全鎮風氣。

  我鎮不遺余力,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大大改變了集鎮面貌,為什地鎮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快了什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大力拓展文化市場,以文化產業引領什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我鎮鼓勵民間文化組織和農民自辦文化,允許其以市場運作的方式開展內容健康、形式多樣的文化經營活動,讓農民群眾成為農村文化市場建設的主體,大力拓展文化市場,以文化產業引領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是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我鎮組織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引導中海商貿城設立電影放映點,聯合鎮中、鎮小舉辦文藝表演,引導各類市場主體開展文化經營活動,積極開拓農村文化市場。

  二是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我鎮借固始根親文化節的東風,帶動我文化產業發展,利用宗親優勢,大力招商引資,發展什地社會經濟。我鎮還準備利用生態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開發生態休閑旅游產業,大力發展鎮村旅游產業。

  三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引導作用,多方面、多層次進行農村文化建設。什地鎮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引導作用,積極吸納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建設,引入“民辦公助”、“公辦民營”等多種投入機制,走出“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戶為主體,以市場為取向”的農村文化創新之路,創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手段,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以文化產業引領社會經濟全面發展。

  三、創新機制完善政策,為文化建設提供根本保障

  農村文化建設是我鎮一項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建立健全各項促進機制和鼓勵政策是推進我鎮文化建設的根本保障。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認真落實有關文化發展的支持政策,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投入力度,把文化資金納入到各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當中,建立政府對公共文化事業投入的績效考評機制,保證合理安排、重點投入、提高使用效益。

  二是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以增強活力、改善服務、提高水平為目標,大力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以轉換機制、壯大實力、提高效益為目標,大力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以發展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為目標,提倡群眾自籌資金、自己組織、自負盈虧、自我管理,大力支持和扶持民辦文化的發展。加強文化產業的招商引資,推動文化資源整發和區域聯動開發,促進文化產業與教育、科技、體育、旅游等相關行業的聯動發展。

  三是完善人才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實施人才培養工程,穩定和發展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立和完善人才集聚機制,把文化名人組織起來,把業余的文化愛實施優秀文化人才的獎勵辦法。

  四是加強文化市場管理。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的管理體系,整頓和規范行業行為,加強行業自律,建立依法經營、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的文化市場秩序。進一步完善文化市場的管理機制,加強日常監管,強化制度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服務質量。進一步加大文化市場的整治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杜絕傳播色情、封建迷信等違法活動,確保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4

  為了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強化宣傳工作手段,對做好新時期的農村宣傳思想工作,提升新農村文明程度,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根據中共元陽縣委辦公室印發《關于建立元陽縣農村宣傳文化指導員隊伍的實施意見》(元辦發95號)精神,結合攀枝花鄉實際,決定在全鄉建立農村宣傳文化工作指導員隊伍。現將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輿論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宣傳工作者緊密圍繞鄉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結合地方實際,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采取張貼宣傳標語、宣傳欄等各種宣傳手段,在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搞好輿論監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自開展工作以來,全鄉共張貼標語4條,召開農村宣傳文化指導員工作動員會7場。通過加強輿論引導,使新農村各項政策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宣傳效果,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時也鼓舞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二、注重理論學習,提高隊伍素質

  農民是文化建設的受益人,更是主力軍,為了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吸引群眾關注文化建設、參與文化建設,攀枝花鄉在宣傳農村思想文化工作中創造了許多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逐步形成體系,成為促進宣傳農村思想文化的有效載體。如:在節假日活動和農閑中開展民族歌舞、籃球等健康向上的娛樂比賽,并在節目內容上、形勢上加入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豐富宣傳農村思想文化工作的內涵。同時,定期不定期開展基層干部及宣傳工作者的理論知識培訓,增強隊伍素質,保證宣傳工作的質量。組織鄉村干部進行科學理論學習,地方語言學習,不斷提高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政治理論知識和工作能力,增強宗旨理念,轉變工作作風;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基層干部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基層干部在群眾中領頭雁作用,應用理論知識結合地方實際引導、帶領群眾移風易俗、倡導新風。

  三、豐富文化活動,樹立良好風氣

  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既能改變農民的精神面貌,陶冶農民的高尚情操,又能使封建、落后、低俗的文化活動失去市場。在宣傳新農村、豐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方面我們把民間藝術隊伍作為重要力量加以管理和扶持,規范農村文化經營活動。同時,我們還十分著重農民技術和文化知識的提高,通過開辦農村書屋,為群眾提供體育文化活動陣地,使農村賭博的少了,看書的多了,打架斗毆的少了,學技術的多了,培植文化能人,農村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群眾安居樂業,新農村建設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氛圍。

  四、強化組織領導,發揮領頭作用

  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和引導上,各村指導員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方式方法加以宣傳引導,宣揚道德風尚,家長里短,春風化雨,既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員,又是新農村建設的帶路人。一是采取貼近農民日常生活,引導農民告別陋習。把道德觀念、文明禮儀傳導給每一個村民,滲透到每一個家庭。二是強化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宣傳文化指導員充分利用自己對黨和方針政策的全面掌握,向群眾宣講科學發展觀理論及各項惠農政策。推動了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和理論知識的宣傳普及。

  自從我鄉開展農村宣傳文化工作以來,積極采取貼近農民精神需求,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方式。利用農閑時間,開展民樂、山歌、民歌、民族歌舞等各類娛樂性文藝活動,倡導了農村新思想、新理念,激發了廣大農民向往美好未來、擁抱幸福生活的激情,營造了勤勞致富、文明和諧、昂揚向上的新農村新風尚。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5

  改革開放30年來,在黨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我縣的廣大農村得到了又快又好地發展。農業生產不斷發展,農民生活不斷提高,居住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代的新型農民更向往科學,需要文化知識,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鄉村文化建設已經成為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項民心工程。

  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鄉村文化建設工作

  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全縣文化軟實力,切實解決農村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解決農民自辦娛樂活動有效開展的問題,縣委、縣政府領導熟知民情,深解民意,在強力推進我縣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的同時,根據我縣實際,明確提出加大投入,促進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瞄準目標,努力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把農村文化建設當作頭等大事來抓,著力解決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問題。20xx年,把鄉鎮文化站建設和村級文化大院建設列為為民所辦20件實事之一。確定了11個鄉鎮文化站內部設施建設和100個村級文化大院建設目標。縣政府還專門出臺了40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xx縣文化工作的意見》,把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納入政府考核目標,納入財政預算。今年5月份,縣委、縣政府又專門召開了全縣宣傳文化工作會議,對農村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具體細致的安排部署。縣委常委會,縣長辦公會多次把農村文化建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進行專題研究,合理解決在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縣四大班子領導時刻想著農村,掛念著農民,關心著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的每一個進度,縣委書記王敬林,縣長張生偉,宣傳部長石艷輝,在百忙之中專程到文化站和文化大院視察工作,提出具體性的建設指導意見。9月份,全國政協和文化部巡視組到我縣視察農村文化工作,觀看了縣城圖書館、文化館、城關鎮后峪村的文化大院之后,給予了高度贊揚。省文化廳楊麗萍廳長視察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工作時,對“兩館”及村級文化大院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各級領導的關心為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二、加強對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的督導工作

  20xx年,縣委、縣政府把1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100個村級文化大院建設確定為全縣重點工程,建立目標責任制,納入全縣重點目標管理,縣、鄉、村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制定具體的考核考證辦法。實行月督查,季總結,半年通報,年終考核,獎優罰劣。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縣長張生偉帶領政府班子成員認真檢查了五頭馬頭、磁澗禮河、城關后峪等村的文化大院建設,縣政府目標辦月月看計劃,月月要進度,并派專人到各鄉文化站和文化大院檢查工作,落實鄉、村文化建設的`目標完成情況。文化局按照縣委、縣政府部署,全力搞好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的建設工作,成立了專門督查組,從今年6月份開始,深入鄉鎮和文化大院督檢指導工作,前期對所有鄉鎮文化站和文化大院進行普遍摸底排查,掌握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的一手資料,按照各自的不同情況拿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意見,進入7月份,派出專門督導組對建設情況進行定期督導檢查,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具體指導圖書分類,大院管理,專業輔導工作,總之,強有力的督導檢查,促進了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獻策獻力,全力搞好農村文化建設工作

  農村文化建設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縣、鄉、村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積極為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獻策獻力,由于多方的大力支持,在我縣11個鄉鎮中,在原有五頭、鐵門、石井單獨成院的文化站的基礎上,今年新建了南李村鄉和曹村鄉文化站,新建的文化站建筑面積都在300平方米以上,單獨成院,內設圖書室、閱覽室、娛樂室、多功能培訓室。室外有電影放映場地和健身娛樂場所。其它鄉鎮文化站,雖然暫時與鄉政府部門合署辦公,但辦公用房目前已基本夠用。并且,鄉鎮領導采取積極措施,向上級爭取資金,力爭xx年全部建成單獨成院的文化站。今年,由于政府加大了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目前,我縣所有文化站,室內配制了圖書3000冊,書柜10組,彩電1臺,電腦1臺,dvd1臺,投影儀1部,乒乓球案1付,內部設施已基本健全。另外,我縣一些鄉鎮文化站還建設了室外健身娛樂廣場,增添了設施,石井鄉還建起了演出舞臺。眼下,文化站建設工作還在繼續,寬帶正在安裝,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正在建設之中。

  今年的村級文化大院建設,各村根據情況,分別采取投資新建,與村室共享,閑置校舍再改造利用的方法,經過努力,目前已按標準要求,100個村級文化大院全部建成。文化大院具備圖書室、娛樂室和文化資源共享室,多數村建了室外健身娛樂場所,并配制了健身器材,有條件的村還蓋起了演出舞臺,所有文化大院室內配制圖書xx冊以上,書柜8組,部分村還配備了投影儀,文化大院的建成為群眾文化娛樂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四、有效利用文化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符合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需要。在鄉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成之后,農民積極利用文化場所開展多項有益活動,鄉文化站開設了農民技能培訓班,開辦時事要務專欄和書法展覽等,村文化站成了農民集會、看書、娛樂的好去處。特別是近年來,我縣連年舉辦廣場文化活動,今年,我縣積極開展了牡丹花會狂歡月和激情夏日唱響xx廣場文化活動160場,并把活動引進軍營、景區,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而在廣場文化活動的帶動下,農民也自發開辦多樣的文化活動,采用健身操、拔河比賽、賽詩會、生活小知識競賽等方法,辦起了多種自娛自樂節目,有的還辦起了業余劇團,利用農閑和節日時間自演自賞,使文化大院真正成為農民群眾健身娛樂的主陣地。

  總之,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設符合民情,符合發展規律,既是落實黨中央號召,又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一大工程,我們將加大力度,進一步搞好農村文化建設工作。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6

  近年來,我村以提升村級文化建設水平為著力點,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大力實施了“一二三四”工程,即突出一個重點,凝聚兩種力量,著力三個方面,做到四個結合,新農村文化建設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群眾的參與率、滿意率大幅攀升。

  一、突出一個重點,大力興建和改善文化基礎設施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是開展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和基本條件,是新農村文化建設成果和文化事業發展最顯著的標志。我村把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興建與改造作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點和重要抓手。通過改造傳統文化設施、完善基礎教育設施、增添現代文化設施三條途徑,文化基礎設施得到了顯著改善。先后籌資xx元對原村籃球場、村小學進行了升級改造,新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1個,養老院1個,村衛生室1所,病床7張,建立幼兒園2所(私人)。同時加大了農村圖書室、農產品特色產業科技示范、星火科技培訓、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寬帶網等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目前,我村圖書室、籃球場、乒乓球臺、音響設備等群眾文化娛樂設施、設備應有盡有,為我村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凝聚兩種力量,強力推動村委會與村民積極參的積極性

  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村委會的大力推進。為此,村兩委班子多次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專題研究文化建設的問題,經反復探討,在如何發展我村的文化建設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確立了文化服務業發展的優先地位,并制定了“兩問”的具體行動措施。一是問需于民。村兩委班子成員分片分組深入全村村民之中進行調查走訪,通過走訪掌握和了解群眾對文化需求情況、需要娛樂方式及村文化能人、文化愛好者的基本情況。二是問計于民,根據群眾的需求情況,結合縣、鄉黨委、政府的相關文件精神,我們制定了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征求意見稿),通過召開村民會等方式收集整理村民對(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根據群眾的建議和意見,我們進行了認真的修定,相繼出臺一系列與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相關的規定。由于采取了兩問的措施,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村文化建設的內容、方式及相關規定得到群眾廣泛的擁護,群眾的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空前高漲,使我村呈現出了一派其樂融融的文化景象。

  三、著力三個方面,努力在特色資源的挖掘、文化活動的豐富和精神面貌的塑造上下功夫

  我村始終把文化特色資源的挖掘、農村文化活動的豐富和現代農村精神面貌的塑造作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三個主要著力點。通過挖掘民間文化、積極培育村文化和創造性地發展農家樂文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資源,以特色資源培育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創建特色村,以特色村帶動特色經濟發展,做到了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在文化活動豐富上,結合我村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底蘊、農民自身文化素質的現實情況,面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需要,在三定四送的基礎上,還堅持圖書室書籍及時更新,每月組織群眾看2場電影,舉辦專欄宣傳新人新事,較好地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要,使得我村文化建設既有內容、形式,又具有精神實質,不斷提升了村民的精神境界。

  四、做到四個結合,統籌協調各種關系

  一是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推進文化建設,必須建立在不斷發展壯大的村經濟之上,強大的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也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基礎。我們在推動文化建設的同時,把村域經濟的發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利用本地資源,積極引進資金,爭取項目,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全村公路全部硬化;修建21處人畜飲水工程,打機井71口;完善二級提灌站1座,整治山坪塘9口,農田綜合整治1萬畝;全村農業機械化率達到70%以上。突出發展特色經濟與特色養殖,支持產業大戶發展,辣椒、無公害蔬菜、中藥材、花卉等特色種植,長毛兔、生豬等特色養殖在我村已初具規模,并成為我村群眾致富的主要方式。鼓勵扶持本村村民興辦企業。目前,我村已有xx和xx等企業13家。大力培植專業合作社等經濟合作組織,鼓勵個體運輸,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村域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xx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1萬元,為村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7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競爭的領域已經從傳統的金融業務領域擴展到金融文化領域,競爭的手段已經從單一業務滲透到全方位、多面性。培養員工的企業精神和集團管理意識,建立先進的企業文化,已成為當前農村商業銀行發展壯大的決定性因素。

  一、先進的企業文化是加快農村商業銀行改革的客觀需要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領導者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實踐中積極倡導和精心培育的,得到企業全體員工認可和遵守的企業群體意識和價值觀。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隨著農村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入,客觀上有必要引入“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行為和管理手段,增強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

  (一)先進的企業文化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的管理水平。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生產力”,在企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強調以人為本的人文文化對員工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支持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成功的企業一般都有積極的人文文化支撐。長期以來,一些農村商業銀行實行的管理是基于績效考核的剛性管理模式。正面效果很明顯,但也誘發了一切與金錢的背離,讓部分員工失去了事業心。然而,企業文化可以通過從精神和意識的高度培育行為規范,使員工的個人行為趨同,有利于農村商業銀行的整體目標。企業文化包含兩大類: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企業的管理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權力和文化。權力作為配置資源的權力,依賴于剛性的制度約束,是一種被動的約束力。文化是一種非剛性的規范性引導,往往是一種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在培養企業員工素質、形成良好職業道德方面具有潛在作用。這種約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可。

  (二)先進的企業文化有利于提升農村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能力,是企業保持基礎的關鍵因素。技術、人才、管理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相對競爭優勢。只有那些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素,才算是核心競爭力。創造一種凝聚人心、始終信奉的核心價值,是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法則。金融作為服務業,本身并不創造商品價值,金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于相互競爭。農村商業銀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業中立于不敗之地,如何在競爭中出奇制勝?需要所有信徒冷靜思考,審時度勢。“人是企業之本,德是行業之魂”。有了先進的人文文化來建設和錘煉勞動力,農村商業銀行將立于不敗之地,具有發展潛力。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文化,既不是簡單的規章制度、組織形式,也不是簡單的資金、設備、技術,而是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也就是說,人是金融企業的主體。人才是金融企業最大的財富和資本。在科技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金融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技術支持和營銷手段上的差異逐漸縮小,客戶更加注重對以人為本文化及其衍生的企業形象的認可。只要農村商業銀行真的`有人才,就意味著農村商業銀行有服務,有市場,有客戶,有效益,可以持續成長發展。

  二、農村商業銀行企業文化現狀分析

  關注人的作用,充分挖掘人的潛力,是金融企業文化最耀眼的亮點。掌握信息、知識和創造力的人是金融企業的第一戰略資源。

  主要問題是:

  1.認識上有偏差。少數干部職工對企業文化認識模糊,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缺乏信心。由于機構復雜,冗員過多,需要大幅減員增效,提高農村商業銀行人均盈利水平和綜合競爭力,減員增效矛盾突出,增加了新時期企業文化建設的難度。

  2.團隊素質亟待提高。主要表現在員工老齡化,高學歷人才缺乏,觀念更新乏力,缺乏大量高素質管理人才、營銷人才、通關人才、科技人才、法律人才、復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培訓范圍不廣,培訓內容缺乏遠見和文化。

  3.激勵約束機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現為:分配機制不夠活躍,員工之間的收入水平沒有真正放開。成本分配不合理,盈利機構和虧損機構差別不大。指標考核不合理,有些脫離實際。總之,單位和個人的績效評價標準不科學、不全面。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靜態輕動態,重客觀輕態度。人和財產的資源配置以及工資、獎金、福利等個人收入未能充分體現“效率優先、業務量優先、貢獻優先”的原則,導致社區與個人收入差別不大。

  4.文化氛圍不強。一些單位和領導對企業文化建設缺乏足夠的思想認識。有人認為業務工作是現實的,文化建設是被忽視的,抓業務在經濟上是有利的,搞文化建設是浪費錢。目前,農村商業銀行尚未建立企業文化交流網絡體系,缺乏相應的參與群體文化建設的意識和相應的群眾基礎。先進的車型并沒有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各種檢查和審計主要側重于業務運營和系統實施,而忽略了文化元素的評估和審計。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8

  農村文化禮堂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傳承鄉村優秀傳統道德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農村廣大群眾寄托情感、培養情操、提升境界的精神家園。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區已經基本實現全面建設惠及全區人民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村經濟條件和社會生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廣場舞、健步走、健美操、鄉村公園、健身操等自編自演充滿民俗風情的文體節目為農村文化增添色彩。

  農村文化禮堂不僅是文體活動場所,更是一個集思想道德建設、文體娛樂活動、知識技能普及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綜合體。建設文化禮堂的最終目的是提升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筑牢農民群眾精神支柱,從更高層面、更大范圍來充實農村群眾的精神世界。“文化禮堂”是其外在形式,“精神家園”是其內在本質。建設農村文化禮堂既是實現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園”的有效載體,也是提升農村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舉措,更是鞏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的重要保障。勤勞、質樸的黃巖人,在艱苦奮斗中,創造了輝煌的人文歷史,逐步形成有黃巖蜜橘、翻簧竹雕、黃巖亂彈等地方特色的橘鄉文化,這為我區“文化禮堂”建設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一、文化禮堂場所建設的基本要素

  文化禮堂的場所建設基本可以概括為“二堂五廊”,具體為禮堂、講堂、村史廊、民風廊、勵志廊、成就廊、藝術廊等板塊,也可視情況設置書吧、活動室、民俗館、書畫室等,提高文化禮堂的實用性,使文化禮堂更接地氣、更具生命力。

  1.關于場地建設。設施場所是文化禮堂建設的基礎,也是開展豐富文化活動的陣地。除了有條件的可以新建外,或把新建村部改造成綜合性文化場所,也可由舊祠堂、大會堂、閑置校舍、廠房等改建,或在原有文化設施上擴建;在總體布局上,可以建成獨立的綜合體,也可分散組合。禮堂建設方面,風格應莊重、大方、美觀,體現地域特色。文化禮堂的名稱、標識應設置在顯著位置,禮堂內要在醒目位置設置國旗以及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務實”“守信”“崇學”“向善”四個核心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講堂建設方面,根據各地各村實際,可以單獨建設,也可與禮堂合并。文體活動場所建設方面,包括文體活動室、農家書屋、“春泥計劃”活動室、文化體育場地等。

  2.關于展陳設置。展示展覽場所應全景式展示村情村史村貌,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道德文明新風的教育陣地。展示展覽可設置于文化禮堂內,也可單獨建設。展陳設置主要通過展示窗、文化長廊、展示墻、展覽室等載體,以圖片、文字、實物或多媒體等形式,展示村情村貌,傳承村莊記憶,弘揚風尚文明。在展陳內容上,可以設置村史村情、鄉風民俗、崇德尚賢、美好家園等板塊。村史村情欄目,展示村莊沿革、文化遺存、物產特產,講述歷史傳說、先賢故事,書寫鄉村巨變、重大活動等。鄉風民俗欄目,展示先祖先賢畫像、家訓族譜、村規民約,展示民風民俗等。崇德先賢欄目,展示歷任村支書、村主任照片和功績,展示“兩代表一委員”、道德模范、優秀學子事跡照片等。美好家園欄目,展示村莊風貌圖片、村莊發展規劃、村民創作的文藝作品等。

  二、推進文化禮堂建設的基本途徑

  1.注重選址規劃,扎實推進建設。農村文化禮堂的選址要樹立“精神家園”理念,選擇交通方便、環境適合、人口集中、村民喜歡聚集的地方。建設前,對現有村部、祠堂、廟宇、公房等進行摸底調查,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召開座談會,建設選址、規模、內容設置要廣泛征求村民群眾的意見,為制定建設方案奠定良好基礎。

  2.抓好兩堂五廊,突出村民主體。結合群眾生產生活實際,突出功能布局和內容設計,創設群眾易于參與、樂于參與的新平臺。一是建設好“兩堂和五廊”。各村的“五廊”則展示村民熟知的村莊史及家族史,書寫村民身邊的故事和人物,陳列村民自己創作的書畫作品。二是活動跟進。以“兩堂五廊”為基礎,開展月主題系列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好媳婦”“好婆媳”“最美家庭”、“村民身邊好人好事”等評選活動,使最美人物成為文化禮堂的主角。

  3.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強大合力。“文化禮堂”建設必須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上下互動、左右聯動的良好格局。一是政府引導。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投入機制。各鄉鎮街道、村也成立相應組織,負責具體實施。二是成立業務指導小組。鄉鎮成立業務工作指導小組,對文化禮堂建設進行論證、指導,為各村建設“文化禮堂”提供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持。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和管理,使活動規范化和常態化。四是村民自主。在“兩堂”中開展娛樂活動、書畫培訓、農技講座,由村民擔任主持者、參與者、觀看者。四是定期開展各類禮儀活動。可以結合當地風俗實際,開展富有特色的禮儀,比如春節祝福禮儀、結婚禮儀、重陽敬老禮儀、成人禮儀、開蒙禮等禮儀活動。

  三、文化禮堂建設需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在布局上要處理好“統”與“分”的關系。在文化禮堂的布局上,首先要強化整體意識,整合村級文化資源,統籌規劃利用好村級文化資源,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努力實現村級文化資源布局從分散型向集中型轉變,文化禮堂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化,著力提高村級文化場所和設施的'綜合利用率。同時,在統籌規劃的前提下,也要注重發揮好每個文化分中心的功能作用,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靈活多樣”的原則,盡可能合理利用好每一個活動場所、每一條文化長廊、每一件文化設施,提高使用效率,方便農民群眾參加活動。

  二是在功能定位上要處理好“思想性”與“娛樂性”的關系。要圍繞“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要求,進一步提升文化禮堂的功能與定位,把農村文化禮堂打造成傳播現代文明、弘揚主流價值的新平臺,展示村莊形象的新窗口,傳承傳統文化的新載體,普及科普知識的大課堂,農民文體活動的主陣地。要進一步拓展文化禮堂的功能,有計劃地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勢政策宣講、科學和法律知識普及、生產技能培訓等,積極構建農村新的教育引導體系,使農村文化禮堂真正成為對農民有凝聚力、向心力、歸屬感和自豪感的精神家園。

  三是在建設路徑上要處理好“標準化”與“特色化”的關系。我區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有一套明確的建設標準和要求,包括對禮堂、講堂和文化配套設施的建設和布置有一系列比較明確的操作指南。但是,標準和要求并不是一個模子,在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過程中,各地既要注重標準要求,更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堅持建設標準,是推進文化禮堂建設的基本要求和質量保證,而挖掘地方特色是確保農村文化禮堂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只有抓好主流文化與鄉土特色文化的融合,做好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結合文章,文化禮堂才能真正煥發魅力,吸引更多的農民參與,才可能有真正具有可持續的動力,成為農民群眾安放心靈、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園。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9

  我局按照關于開展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的實施意見(什農黨組2號)文件的要求,采取“一三五”措施,創新載體,活化形式,整合資源,健全機制,深入推進廉政文化不斷向前發展。現將有關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完善“一個機制”

  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唐前衛,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殷萍為組長,市委組織部、農工委、黨校、監察局、農業局、文化局、廣電局、報社等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聯席會議領導小組,并明確廉政文化進農村工作牽頭部門為市農業局,并堅持“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總結工作、通報情況、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各鎮和市級有關部門也成立了工作落實小組,做到了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通過努力,建立了有效的廉政文化進農村工作運轉機制。

  二、創新“三個載體”

  (一)制定“四個結合”“八個一”標準,開展廉政文化進農村工作

  “四個結合”:一是緊密結合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將廉政文化融入到農村文化;二是緊密結合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工作,將廉政文化融入到農村管理;三是緊密結合農村“勤廉雙優”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將廉政文化融入到農村黨建;四是緊密結合“鄉風文明十進村”工作,推進新農村建設。“八個一”標準:制定一個廉政文化年度工作計劃、建設一個廉政文化活動中心、組建一支廉政文化宣傳隊、舉辦一場廉政文化文藝演出、設置一個廉政文化圖書柜(角)、建立一個村(黨)務公開欄、建立一個廉政文化宣傳欄、開展一次“兩委”班子的述職述廉。全市確定1個村為德陽市級廉政文化進農村示范點(紅白鎮柿子坪村)、15個村為市級示范點。市的“四個結合”“八個一”抓好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經驗被國務院辦公廳《國辦要情》采用。

  (二)辦好反腐倡廉專欄

  1.在電視臺開通《廉政時空》欄目、在人民廣播電臺開通《行風熱線》直播欄目,解決了很多長期得不到解決的`難題,暢通了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溝通渠道,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充分肯定。

  2.市紀委監察局堅持辦好《紀檢監察信息》和《紀檢監察信息參閱》。

  3.全市16個“廉政文化進農村”試點村均設立了廉政文化建設宣傳欄。

  (三)結合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展廉政家訪活動

  一是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二是開展黨員干部及家屬的廉潔教育,三是開展訪貧問苦,四是化解矛盾糾紛。

  三、搭建“五個平臺”

  (一)利用黨課、會議、講座及黨校培訓等,搭建課堂教育平臺

  將反腐倡廉教育納入各類會議(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鎮黨委會、村組干部會、支部黨員會、村民會等)、市長書記廉政黨課、紀委書記廉政黨課、黨校教學計劃及“十萬農民大培訓”的內容,做到開會有內容,講授有計劃,考試有題目。

  (二)利用報刊雜志、教育讀本、宣傳資料、宣傳欄等,搭建文字教育平臺

  利用“送圖書雜志進村”向各村(社區)送圖書雜志,各村(社區)設立廉政文化圖書柜(角)、農民讀報欄,各鎮(街道)在試點村(社區)設立了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欄。

  (三)利用電視、電影、廣播等媒體,搭建電化教育平臺

  在電視臺開辦《廉政時空》欄目、在人民廣播電臺開通《行風熱線》直播欄目;利用“送戲劇電影進村”市紀委監察局、文化局送廉政電影、廉政文化會演進村;各村(社區)利用廣播、黨員電教設施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播放警示教育片及反映我市黨風廉政建設成果的幻燈短片等。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 10

  長期以來,農村文化建設滯后,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未得到切實滿足,鄉村文化產業遠未得到應有的發展,嚴重制約了農民素質的提高和“三農”問題的解決。自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來,為豐富農村文化娛樂生活,鎮黨委嚴格按照“五個好”、“五帶頭”的要求,圍繞“文化惠民”,確立了“爭當全區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爭創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和爭做全自治區文化惠民示范村”的目標,結合農村實際,創新活動載體,積極探索“文化為民”、“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新模式,促進農村傳統文化的繁榮和現代文化的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靈魂。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經濟發展是根本,文化建設是關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城鄉一體化新格局,離不開文化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觀念引導作用。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當前農村、農業、農民實現持續健康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是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切實體現。

  一是廣泛開展文化調研,摸清全鎮文化發展情況。近年來,在鎮黨委的重視下,由文化站負責對各村的文化發展、文化人才、文化隊伍、文化需求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調查情況匯總報鎮黨委認真研究,著力解決農村文化發展中的老問題和新情況,針對情況制定辦法,為農村文化發展制定規劃。

  二是大力扶持農村傳統文化,加強文藝表演隊伍建設,弘揚傳統文化精神,發揮傳統文化促和諧作用。晉劇、二人臺小戲、扭秧歌是農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部分上點年紀的村民都能隨口唱上幾句、扭上幾下,它們都深受廣大中老年村民的'喜愛。大力扶持這些文化藝術,對于新農村建設具有積極作用。組建“農民文藝表演隊”,發揮農村文化帶頭人作用,碾格圖、八拜兩個村的農民文藝表演隊經過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表演隊伍;社火、燈籠、彩車是每年過春節必備的表演項目,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些項目又重新煥發生機,表演資金得到保障,演出隊伍不斷壯大,表演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元宵節燈會,各種傳統藝術形式都匯聚一堂,傳統文化藝術越來越彰顯起蓬勃的生機和活力,社會民俗文化凝聚促和諧作用越來越明顯。

  三是開展農民趣味運動會,表現農民生活的趣味性。結合農民生活實際,進過認真篩選,選定了50米推輪胎、50米送健康、30米頭頂金瓜往返跑,60米托運,60米抱球跑,60米2人3足跑,30米踏墊移動跑,30米雙人螃蟹跑等充滿農民生產生活趣味的運動項目,展現了農村農民生活中的藝術性。

  四是組織農民參加區里舉辦的運動會。加大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象棋、踢毽子等比賽選手的比賽選拔,加快現代運動項目在農村農民中的普及,增強農村體育文化對村民尤其是村里年輕人中間的普及和新生代農民的文化歸屬感,增強他們對農村的感情,使他們能夠熱愛農村、建設農村。

  五是組織城鄉文化交流,推動城鄉文化生活共建互動。在鎮黨委的支持下,多次組織開展了鄉鎮街道聯手共建、鄉鎮街道文藝培訓和文藝匯演等活動。在與人民路街道辦事處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加強了城鄉文化交流,使農民了解城市現代的文化生活,市民熟悉農村傳統的文化風俗,在農村與城市的交流互動中為農村文化注入新的元素,促進農村文化的發展繁榮。

  六是加快文化陣地建設,提高農民文化水平。目前,鎮建有標準化的文化站,負責組織鎮里的各項文體活動。各村建起了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使農民農閑時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做知識武裝頭腦,科技服務生產的新型農民。

  截止目前,全鎮上下不斷培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弘揚傳統文化精神,吸收現代先進文化元素,精耕這片“文化沃土”,逐漸讓農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火,形成了以鎮為中心,由鎮、村、農戶組成的三級“文化沃土”,構建全鎮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局面。

【農村文化建設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文化建設匯報材料08-04

豎井文化建設匯報材料08-03

班級文化建設的匯報材料08-03

班級文化建設匯報材料08-04

文化建設投資匯報材料08-04

校園文化建設材料匯報08-03

班級文化建設經驗匯報材料08-03

學校文化建設研討匯報材料08-03

企業文化建設匯報材料08-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综艺| 金昌市| 大宁县| 武定县| 剑河县| 安宁市| 新化县| 丰台区| 镇远县| 会理县| 筠连县| 台中县| 武清区| 台北市| 榆社县| 湟中县| 灵台县| 勐海县| 长治市| 大宁县| 浏阳市| 剑阁县| 汾阳市| 高邑县| 宣武区| 云龙县| 涪陵区| 武胜县| 贵德县| 佛冈县| 枣庄市| 普兰店市| 重庆市| 鸡西市| 鄄城县| 乌兰察布市| 葵青区| 思南县| 平潭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