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部門組織與工作職責
十一、產銷會議規定
第一條 目的?
確保生產與銷售密切的配合,使產品的質量、產能等不斷地提高,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第二條 適用范圍?
本公司有關生產與銷售各部門。?
第三條 作業細則?
(一)召集單位:生產管理企劃單位。?
(二)參加單位:?
1.業務部;?
2.財務部;?
3.采購科;?
4.工廠:質量管理、生產管理、技術、維護、現場各制造科、物料管理、人事等;?
5.其他各科組,有關人員。?
(三)會議周期:每半月一次,若特殊情況則不在此限,可召開臨時會議。?
(四)準備資料內容:?
1.業務部:新接訂單情況,客戶報怨情況,出貨狀況及訂單變更狀況。?
2.財務部:預算與實際的差異,需要與各單位配合的事項。?
3.采購科:采購的情況及物價波動、廠商等現狀。?
4.工廠:?
(1)質量管理:制造、外協、成品等質量管理資料及質量管理檢查的實際情況。?
(2)生產管理:實際產量與計劃產量的差異情況,超前或落后原因分析及產能分析等資料。
(3)技術:新產品開發設計情況,操作方法的改進意見。?
(4)維護:設備運轉狀況及維護保養的情況。?
(5)現場各制造科:生產所遇到的困難、問題及操作方法改進意見。?
(6)物料管理:成品庫存情況及物料管理情況。?
(7)人事:現有人員人數,出勤率。?
5.其他各科組有關人員:提出實際所發生的問題及改善的意見。?
6.各單位對目前所發生的問題、困難所采取的`應急措施。?
7.各產品于完成出貨手續后要結算,反映各項成本及生產時所發生的種種情況與問題。?
8.各項資料盡量以圖表的方式表示。?
(五)報告及討論內容:?
1.各單位依其準備資料提出報告。?
2.生產進度超前、落后及各單位所發生的問題、困難等原因分析。?
3.應急措施的決定,加班、調整生產線、延期交貨、外協等。?
4.應急措施的執行與檢查及防止再次發生的措施。?
5.質量合格率的檢查。?
6.為達成目標,各單位應協助的項目。?
7.確定及協調新接訂單的生產排程。?
8.客戶抱怨的情況及改善措施。?
9.作業流程及操作方法、技術等改善意見的研討。?
10.生產計劃的變更等。?
(六)產銷控制異常處理流程。?
(七)產銷會議所有報告及討論、決議事項要作會議記錄并貫徹執行,并于下次會議時報告執行成果。?
第四條 結論?
參加產銷會議的各單位人員,要確實反映現狀,全體同仁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問題,并制定事故防范措施,使本公司發展日益進步。
?
第五條 本規定如有未盡事宜,應隨時修改。
?
第六條 本規定經核準后實施,修正時亦同。
十二、生產科業務規定
第一條 本公司為了加強生產管理,有效地運用物料、人力、設備(機器、工具),并使之在時間上、數量上、空間上能適當地配合,以便提高生產效率、質量,并降低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特制定此規定。
?
第二條 業務部于下年度開始前三個月,提出年度銷售計劃,生產科依據年度銷售計劃,制定出年度生產計劃,并針對主副料需要、人力、設備負荷等擬定計劃。
?
第三條 依據年生產計劃、業務部開出的制造通知單以及現有庫存量(成品、半成品)擬訂月生產計劃。
?
第四條 生產管理單位于接到業務部開出的制造通知單時應:?
(一)安排生產進度預定表。?
(二)計算所需的主副料(何時再需要),在購備時間之前,通知存量管理單位安排原料。?
(三)將外協加工計劃通知給外協管理單位,以便先尋求適當的外協廠商。
?
第五條 生產管理單位,依據月生產計劃、制造通知單、制造變更通知單、實際的生產進度以及現有人力、設備資料于每旬定期分配安排次日起十天內的生產進度表。
第六條 依預定和實際的生產進度,發出工作命令(發出前要確知物料情況)和發料單。?
(一)工作命令一聯給現場制造各科組(同時要附工作程序圖、操作標準、檢查標準等),一聯通知質量管理單位。?
(二)發料單,一聯給現場制造各科組,一聯通知庫管單位備料。?
(三)要在開工三天之前發出工作命令和發料單,但特殊情況不在此限。
?
第七條 由現場制造各科組每日報來日報表,了解實際的生產進度,且要實地追查、督促。
?
第八條 現場制造各科組,無法按照進度如期完成或有任何困難時(機器、模具損壞、停電等),應盡快將原因通知生產管理單位,予以調整工作。
?
第九條 當制造完工后,將工作命令詳細填寫在有關欄目處,送回生產管理單位銷令。?
第十條 于每批產品(訂單)完工后,要將有關資料,如生產日報表、工作命令、發料單、外協加工等資料匯總,并對實際生產所發生的問題進行研討,提出改善措施,防止再次發生。還需匯總成本分析、產能資料等,所有資料要建檔備查,以利作業的進行。
?
第十一條 生產管理單位要經常地與業務部、存量管理單位、外協管理單位、質量管理單位、技術單位以及現場制造各科組保持密切的聯系,確實了解實際情況與預定進度是否超前或落后,并要能彈性地應變。
?
第十二條 外協管理,在管理外協加工以及外協制造的半成品或零件時,應適時適量地配合生產進度。
?
第十三條 外協管理單位負責外協加工、外協制造的作業。選擇外協廠商應依據下列資料:?
(一)生產管理單位發出的外協計劃(工程詳細內容、質量要求、時限、數量)或外協申請單。?
(二)協作廠商及廠商資料調查表。?
(三)是否由本公司供料,供料報廢率的決定。?
(四)預估價格及付款條件。
?
第十四條 選擇好適當的外協廠商,要督促、確實了解廠商的進度以及質量。
?
第十五條 若外協廠商為第一次承制此項外協,則必須要求其先試制,取回樣品,判定是否符合要求,判定合格后,才能通知其正式承制或加工。
?
第十六條 確實管理本公司供料數量及承制或加工后送回本公司的半成品或零件、下腳料、廢料等的詳細數量及重量。
?
第十七條 對外協廠商交來貨品的質量、交貨期、價格以及內部的管理狀況要做審核。?
第十八條 若有模具(設備)存放于外協廠商之處,要確實管理,檢查其對模具(設備)使用保養的情況。?
第十九條 本公司于外協驗收、生產裝配或再加工時,對外協質量的抱怨以及對外協廠商的審核結果,除了要存檔外,應轉告外協廠商。
?
第二十條 外協除了口頭方式信用約定,最好要能訂立合同或簡明的外協書面式的約定(內容包括工程詳細內容,是否由本公司供料,以及品名、規格、數量、質量要求、驗收檢驗標準、罰則、付款條件、獎勵條款等資料)。
?
第二十一條 對于考核成績好的優良外協廠商,建議公司給予其較優惠的條件及分配較多的工作。
?
第二十二條 配合質量管理單位,做好外協質量管理稽核工作,管理外協廠商承制貨品的質量,并協助輔導廠商作好質量管理工作。
?
第二十三條 安排外協業務,必須要有彈性應變的能力,并要經常地與生產管理單位和外協廠商密切聯系,確實了解實際情況與預定進度是否超前或落后,有困難要立即解決,并防止再發。
?
第二十四條 外協完工后要作成本分析(工時、數量、質量、價格、交貨期等),判定外協是否有利及判定此外協廠商的能力。
?
第二十五條 所有的資料必須建檔備查,以利作業。
?
第二十六條 有關外協之未詳盡事宜詳見外協管理規定。
?
第二十七條 本規定呈閱核準后實施,修改時亦同。
【生產部門組織與工作職責】相關文章:
生產部門職責11-11
組織科工作職責05-23
組織科的工作職責是什么03-04
組織部工作職責范文07-10
人事組織管理職責10-28
組織人事干事職責09-26
生產部門的工作職責是什么(通用5篇)03-02
辦公室組織科工作職責06-19
鄉鎮組織委員職責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