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孔子的觀后感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文章《孔子拜師》,孔子歷盡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地拜老子為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聽到電影《孔子》要上映了,我迫不及待地要求爸媽一起去一睹為快。
隨著古典的音樂聲起,叮叮咚咚的流水聲中,逐漸展開了孔子的故事。孔子畢生的抱負是將“仁、義、禮、智、信” 推廣。為了這個理想的實踐,孔子歷經磨難。在自己的祖國-魯國,他一度被魯國國君重用,官至代相國,積極地推行改革。由于他的不畏權勢,敢于廢除舊俗,得罪了當時只手遮天的權貴,最后被逐出魯國。但是孔子沒有放棄,他開始了周游列國,到處講學、游說之旅。一路上風餐露宿,饑寒交迫,甚至于差點餓死在路途中。當我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幾天未進食,一碗馬肉湯在幾十人中傳遞著,不禁心靈震撼;特別是看到孔子最愛的弟-子—顏回,為了搶救掉到冰窟了孔子的著作,不惜一次又一次地潛到冰窟里打撈,最后凍死在冰窟了。孔子緊緊地摟著顏回不肯放手,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多么可敬的弟-子,多么慈愛的老師......
后來,孔子的理念終于得到魯國權貴的認同,知道把孔子逐出魯國是大錯,于是千里迢迢地把孔子接回魯國。孔子快與世長辭的時候,特別叮囑弟-子要把他的著作《魯·春秋》,一代代地傳給后人。
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終年73歲。從孔子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任何的成就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經過不懈的堅持的結果,以后我要學會堅強一
“通過電影這樣一種藝術形式來塑造孔子的形象,既是幾代電影人的夙愿,也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當代意義,拍攝《孔子》是中國電影界和文化界的'盛事,塑造孔子的銀幕形象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這也體現了我們電影人的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這部影片的拍攝為明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上一份寶貴的精神厚禮”
——張宏森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會為這部電影提供最廣泛的宣傳。提供最有保障的發行。總之,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會盡全力來推進這部影片,《孔子》將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具有長久影響力的作品,也希望新聞界的朋友們給予這部電影高度關注,為中國電影、中國文化宣傳和張揚,我們堅信這部電影會獲得成功”
——韓三平
“《孔子》的最大價值,是當做一部國學的課外輔導作品。于丹講《論語》固然講得活色生香,但畢竟仍是課堂。故事片的受眾群要廣得多,借助劇情和明星傳播孔子的理念,論廣度會超過任何課堂。美國有一個笑話,說一名中學生跟他老師抱怨,說莎士比亞有啥了不起,整部作品全是用名言串起來的。咱們這部《孔子》也有這樣的效果,名言之密集,大有讓我省卻購買《論語》之必要,至少是省下買‘《論語》心得’的錢。不過,我這么說可不是在抱怨,名言雖多,但用得基本恰當,不覺突兀。如果是五四前的學生們觀看此片,一定能夠給周潤發的臺詞接龍。但我們這一輩經過數次打-倒孔家店,真有補課的必要。一個中國人若不懂點孔子,即便不說是不合格的中國人,起碼是缺乏教育的中國人。”
——周黎明
“如果給這部電影一個評價,那就是人們需要一個筏子去到岸邊發現新大陸,電影《孔子》或許就是這個筏子,最終引向精深的論語和儒家思想。”
——張頤武
“看得出劇組在學術方面下了極大的功夫,但也許聽了太多專家的意見,反而束縛了創造力。前半部相當感人,后半部就比較粗糙,急于交待故事,而且好多細節都有問題。”
——孔慶東
“《孔子》上映能得到各界這么多不同的聲音,在我看來是好事。可見每個中國人對孔子的敬仰是從骨子里。像《2015》、《阿凡達》都是經過了大家熱烈的討論,并成為一種社會性的話題。而今《孔子》也已經成為又一個熱題,我覺得沒什么不好。因為孔子確實太偉大了,讓我們有點觸不可及,有點高不可攀的,因為孔子的思想太深奧了,所以我們覺得有點陌生。而通過這個片子,大家開始關注孔子,走進孔子,想了解孔子,我覺得這個片子的意義就存在了。”
——王斑
“《孔子》這部電影,無論從拍攝意義,商業利潤,藝術追求,電影探索,教育啟蒙,警世感人,視聽震撼,娛樂消遣,記錄歷史等任何一個角度,都沒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電影。”
——韓寒
“你這部電影出來了,你總得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因為你自己宣傳動靜弄得這么大,大家期望值也比較高,我本身就期望值很高,那么看完以后你總得想別人有不同意見。別人的不同意見你不能用這種態度。他自己說寫過兩本有關孔子的書,也寫過這個劇本,你說他跟孔子也算接觸這么長時間了,怎么還是這種風度,看來,也不是說學了孔子,修養就一定能夠變成特別好。”
——鮑鵬山
“孔子在那個時候也不被所有人接受,像屈原這么愛國當時也被趕走,歷史上很多可悲的事情發生在現在也是有可能的。”
【孔子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孔子的作文:走近孔子08-21
孔子經典名句06-23
孔子經典名句精選06-20
孔子的名句06-06
孔子的名言06-05
孔子名言11-08
孔子的名言03-15
孔子的語錄06-15
孔子的格言10-11
孔子的經典名言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