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故事內容教案及教學設計
幼兒故事在幼兒發展和幼兒園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怎么設計幼兒故事內容教學呢?下面是的幼兒故事內容教案資料,歡迎閱讀。
幼兒故事內容教案篇1
幼兒故事內容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并且理解詞語“悶悶不樂”的意思。
2、能用各種表情、動作、語言來表現小動物聞到臭味的形象。
3、教育幼兒要講衛生,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背景圖一張,可移動的獅子、小熊、小兔、小象圖片。
2、音樂磁帶,錄音機,牙刷一把。
活動過程:
一、出示牙刷,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1、小朋友,今天袁老師帶來了一件生活用品,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東西?(出示牙刷)牙刷是用來干什么的?小朋友你們每天什么時候刷牙?如果很長時間不刷牙,嘴巴里會怎樣?
2、教師小結后,引出故事。
小朋友都是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孩子。每天都能按時刷牙,可是有一只小獅子它不講衛生,不愛刷牙,它的嘴巴越來越臭。有一天,小獅子去找好朋友玩,你們想不想知道小獅子在找朋友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情?
二、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段(開頭到小象也搖搖擺擺的倒在了地上)。
講完故事后提問: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小獅子不講衛生,不愛刷牙,他的嘴巴變得怎們樣?
3、當小獅子和朋友們講話時,小伙伴都聞到了一股什么味道?
4、聞到臭味到后,小伙伴都怎么樣了?
三、學習模仿小兔、小象聞到臭味時的表情、動作及語言。
請個別幼兒表演,再讓幼兒集體模仿,鞏固幼兒掌握故事內容。
四、教師總結小獅子找不到小伙伴的原因后,引出詞語“悶悶不樂”,讓幼兒理解詞語的意思。
1、小獅子找到朋友了嗎?
2、沒有找到朋友,小獅子心里會怎樣?引出幼兒說出不高興,難過等詞語,然后教師再說出要學習的詞語“悶悶不樂”。讓幼兒理解詞語的意思。
五、教師講述故事的后半段,要求幼兒仔細聽一聽,是誰幫助小獅子改掉壞習慣的。
講述后提問:1、小獅子悶悶不樂的回家,他看見了誰?
2、當它高興的張開嘴巴叫爸爸的時候,爸爸是怎樣表現的?(請一、兩位幼兒上來表演一下)
3、爸爸是怎樣幫助小獅子的?
4、小獅子刷了牙齒以后,他的嘴里還有臭味嗎?
5、當小獅子把今天找小伙伴的事情告訴爸爸時,爸爸對小獅子說了什么?
六、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要求幼兒能跟著一起講故事,并能用動作、表情、語言來表現故事中各種動物的形象。
七、教師提問:如果不刷牙我們的牙齒會怎樣?然后總結不刷牙的壞處,教育幼兒要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并且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八、提問:小朋友在家是怎樣刷牙的?請幼兒模仿后,再播放音樂活動:刷牙的生活模仿動作,幼兒和教師一起聽音樂做動作。
附故事《不愛刷牙的小獅子》
小獅子不講衛生,不愛刷牙,他的嘴巴越來越臭。有一天,小獅子來找小熊玩,他剛開口說:“小熊,我——”話還沒說完呢,只聽小熊說了句:“什么味兒!”接著,“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 “小兔,我們——” 小獅子看了小兔走過來,想和他一起玩。可他話還沒說完呢,小兔頭暈暈地說了包:“好臭!”接著,也“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 小獅子呆呆地看著,不久,小象甩著鼻子走過來,小獅子張開嘴巴,對小象說:“小象,我們來玩——” “好難聞的氣味!埃。。。。。埃。。。。。啊嚏!”小象打了個大噴嚏,接著,也搖搖晃晃地倒在了地上。
小獅子沒有找到一個朋友玩,他悶悶不樂地回到家。這時,他看到出遠門的爸爸回來了,小獅子張嘴巴,高興地喊:“爸爸!”爸爸突然把鼻子捂住,向后退。他對小獅子說:“天哪,你多久沒刷牙了?” 小獅子撓撓脖子上的毛,不好意思地說:“好像。。。。。。好像兩個星期。。。。。。” 爸爸急忙給小獅子找出牙刷和牙膏,讓他仔細刷牙。不一會兒,小獅子把牙齒刷干凈了,他的嘴巴一點都不臭了。小獅子把今天的經歷說給爸爸聽。“寶貝,以后你一定要早晚按時刷牙,不然,嘴巴臭臭的,小伙伴都不愛和你玩啊!”爸爸對小獅子說。小獅子聽了點了點頭。
從那以后,小獅子每天都按時刷牙,小伙伴們再也沒有被他熏到了!
幼兒故事內容教案篇2
龜兔賽跑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京劇的方法演唱歌曲《龜兔賽跑》
2、遷移朗誦作歌的經驗,在熟練過門的基礎上學習對唱并用動作和表情表現歌曲中的京腔特點。
3、培養幼兒對國戲---京劇初步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歌曲原聲帶及伴奏帶;幼兒有講“龜兔賽跑”故事,故事表演及創編兒歌的經驗;接觸過與京劇有關的唱法、動作鑼鼓經、過門、樂器;龜和兔的圖片
活動過程:
1、 教師帶幼兒跟著鑼鼓經做亮相動作進入活動室。
2、 出示龜和兔的圖片,引出龜兔賽跑的故事,幼兒一起有節奏的念兒歌。
瞧,他們是誰?小朋友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最后誰勝利了?為什么?
3、 欣賞京歌《龜兔賽跑》,幼兒感受樂曲的曲調。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有關這個故事的歌,我們來聽一聽歌里都唱了什么?
4、 幼兒完整欣賞歌曲,引導幼兒比較與平時聽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1)跟我們的國戲京劇差不多,我們聽的這首龜兔賽跑就是一首京歌,歌曲里你聽到最多的一句是什么?這就是這首京歌里的過門。我們來學學看。(幼兒練習唱過門3-4遍)
音樂教育活動:京歌《龜兔賽跑》
一、活動名稱:歌唱活動
二、活動見容:京歌《龜兔賽跑》
三、設計意圖:
為了萌發幼兒對京劇藝術喜愛的情感,本次活動中的歌曲選用京劇西皮的曲調,歌曲內容是幼兒喜愛的《龜兔賽跑》故事內容。歌曲將童趣化的故事與短促、婉轉的京韻唱法相結合,讓幼兒感到十分新奇,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在課前單獨把歌詞的內容用兒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分散了詞曲同時學習的困難,在活動中可以把幼兒和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在曲調和詞曲的關系上,充分體驗國粹京劇的特點,使幼兒在情緒上獲得愉快的滿足,給他們今后接觸、感受京劇藝術鋪設下一個很好的平臺。
四、活動目標:
1、 欣賞京劇西皮短促、婉轉的風格,初步學會演唱京劇《龜兔賽跑》。
2、 讓幼兒體驗歌曲中一邊唱一邊說以及一些簡單形象的動作表演所帶來的樂趣,初步培養幼兒對京劇藝術的興趣。
3、 懂得不能驕傲的.道理。
五、活動準備:
1、 自制電腦課件、歌曲原聲帶及伴奏帶。
2、 幼兒學會朗誦兒歌《龜兔賽跑》。
音樂欣賞活動《龜兔賽跑》有感
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中有一堂音樂欣賞活動《烏龜》,主要是讓幼兒區分兩段音樂的特征(一段緩慢、滑稽,一段快速、活潑)。在拿到同事備好的課后,我首先認真的看了教案,并按要求想找兩段有特點的音樂,但都沒有我想像中的完美。在尋找的過程中我聽到了《龜兔賽跑》的音樂,一下被它吸引了。在認真分析教材后我把音樂欣賞《烏龜》改成了《龜兔賽跑》。
1、加強音樂教學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分析、理解教材,為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作品打下基礎。音樂《龜兔賽跑》所表達的內容是幼兒所熟悉的,它生動、簡潔、概括性強,僅僅用三種不同形式的音樂便將烏龜、兔子及觀看比賽的觀眾描述得活靈活現。為使幼兒更好的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我設計了一副簡圖,兔子用“/”代替,表示跳躍;烏龜用“⌒”代替,表示爬行。
其次,分析本班幼兒的音樂水平,制定切實可行的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計劃,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龜兔賽跑》這段音樂旋律較快,音樂所表現的“人物”特點明顯。讓幼兒欣賞樂曲,熟悉樂曲的“A/B”兩個段落,并能用動作準確地來表達各段音樂的內容。
2、調動幼兒多種感官,豐富幼兒音樂想像
(1) 激發幼兒想了解音樂你的積極性。問題:“這首樂曲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先讓幼兒猜測可能發生的事,然后,緊緊抓住幼兒急于了解情節的心情,自然地向幼兒介紹音樂名稱,引出音樂內容。
(2) 講述故事《龜兔賽跑》,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及情感。
(3) 欣賞樂曲,進一步讓幼兒了解感受和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
(4) 出示圖示,分別讓幼兒了解各樂段表達的內容。
(5) 圖示突出重點難點,以幫助幼兒準確理解音樂和熟悉旋律。附圖如下:
引 子:﹥ ~ ~ ~ ~ ~
A樂段:∕∕ ∕∕∣∕∕ ∕∕∣∕∕ ∕∕∣∕∕ ∕∕∣∕ ∕ ∣∕—‖
B樂段:⌒ ﹋ ∣⌒ ﹋ ∣⌒ ﹋ ∣⌒ ﹋ ∣ ⌒ ﹋∣⌒﹋‖
(6) 喚起幼兒對動作的聯想,讓幼兒邊唱邊表演,引導幼兒用動作表達感情,激發幼兒情感,提高幼兒表現音樂的能力。
通過聽覺;視覺;動覺的結合,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音樂作品,把“興趣”“感受”“表現”貫穿于音樂活動的始終,使幼兒頭腦中形成多種表象,收到良好效果,也使我深深體會到表象豐富、準確和完善,唯有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才能達到。
音樂《龜兔賽跑》教學反思
塘橋中心幼兒園 黃維科
《龜兔賽跑》是在流行歌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的基礎上改編的。我班的幼兒對流行音樂較感興趣。每次課間,總會聽見幼兒在唱《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桃花朵朵開》等,有的在歡快的跟唱,有的還會加上動作表演。所以一直就想教一首好聽的成人歌曲。后來看到《龜兔賽跑》這個教材,覺得非常適合我們班,幼兒不僅能學到一首好聽的歌,而且還能體驗到創編的快樂。后來,我給幼兒聽《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這首歌時,發現很多幼兒都會跟唱。這就再一次肯定我這次活動的可行性。 下面就談一談我在組織本次活動時的一些隨想:
一、故事回憶激發興趣
我用引發對童話故事《龜兔賽跑》的回憶,說說兔子為什么會輸。這次兔子又要向烏龜發起挑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二、故事情節引人入勝
活動中先讓幼兒猜測小兔子會怎么跟烏龜說,然后利用課件,讓幼兒學習歌詞(對面的烏龜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雖然上次輸給了你,但是我會努力)并體驗兔子不服氣的心情;烏龜會接受挑戰嗎?會怎么回答兔子?(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你都不會得第一;我再想一想,再看一看。哼!我才不會把你放在眼里。)先引起幼兒的猜測,再看課件,幼兒學習的興趣很高,再加上動作,體驗烏龜自信的心情。
三、故事表演掀起高潮
活動中請幼兒分別扮演兔子和烏龜,做出不服輸和自信的表情和動作,幼兒積極性很高,表演得惟妙惟肖;其次,這首歌曲的旋律是幼兒熟悉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有了前面的鋪墊,在后面的邊唱邊表演的環節特別得順利,掀起了活動高潮。
總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色彩、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這樣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行為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參與,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幼兒故事內容教案篇3
猴子學樣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四幅。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進行交流與講述。
(1)觀察教學圖片,自由講述。
★指導語:這些圖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講的是誰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哪里?
看一看、想一想,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在教師的引導下逐一觀察圖片并理解故事的內容。
(3)和教師共同講述故事內容。
2.猜測、講述故事的結尾。
(1)大膽想象、猜測故事中老爺爺解決問題的方法。
(2)觀察圖片并講述。
★指導語:在這個故事中,老爺爺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
3.師生共同完整地講述故事。
(1)看圖講述故事。
(2)給故事起名字。
延伸活動:師生共同制作道具,嘗試進行表演活動。
資料鏈接:猴子學樣
有位老公公挑著一擔草帽到城里去賣。他走累了,坐在大樹底下睡著了。一群猴子看見老公公戴著草帽,就學他的樣子,都拿起草帽戴在頭上。
猴子在樹上又叫又跳,把老公公吵醒了。他睜開眼睛一看:哎呀,草帽不見了!老公公抬頭一看:原來,草帽都給猴子拿走了。
老公公急得伸出雙手,說:“快把草帽還給我!”猴子也學老公公的樣,伸出手來,“吱吱喳喳”地叫著,就是不肯把草帽還給他。老公公急得脫下草帽,搔著腦袋想辦法。猴子也學著老公公的樣子,脫下草帽,搔起腦袋來。老公公看到猴子又在學他的樣了,忽然想出個好辦法!他把草帽往地上一扔,猴子見了,也都把草帽往地上一扔。老公公趕快揀起草帽,挑起擔子就走了。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圖片、探索與討論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初步學習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
2.能大膽想象并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并知道從同伴的交流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經驗。
3.懂得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幼兒故事內容教案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幼兒故事教案及教學設計08-08
幼兒園故事教案及教學設計08-10
幼兒園教學設計方案的內容12-04
《秋天》教學設計內容12-03
假如教學設計內容12-04
理想教學設計內容11-30
《心聲》是教學設計內容11-29
《影子》教學設計內容12-04
數軸教學設計的內容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