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話劇感謝祖先觀后感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當時這一帶的西北和西南是高山和丘陵,生長著茂密的森林;東南是廣闊的草原,河流縱橫,氣候溫暖濕潤,有猛獸出沒。北京人過著群居生活,每天晚上有四分之三的人睡覺,四分之一的人在洞口看守,以防猛獸來襲。看守的人拿著石器、木棒當作武器,警惕性很高。當然啦,在留做看守的人員當中,有一個人是承擔保留火種這一重要任務的。
白天人們醒來后,看守的人休息,其余的人員則去尋找食物。那時不論男女,有能力的人就要干活,身體強壯的去狩獵,身體弱的就去采野果、挖野菜,這種生存方式,可以說是完全依賴大自然而生存的。
看,一個女人在徒手挖那些能吃的草和菜。她看上去身體很虛弱,已經有些筋疲力盡了;那邊有個老頭在摘野果,他的手在顫抖,似乎夠不到高一些的那顆果子,抬了幾次腳,但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始終夠不到,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放棄了;剩下的兩到三個人也在非常賣力的找呀、挖呀、摘呀、采呀。
再看看另一群人吧,他們在狩獵。今天他們的運氣不錯碰到了一群羚羊。他們選好了兩只離羊群較遠的羚羊,一只大一些,一只小一些,但看上去都精神抖擻的樣子,要抓住也是非常棘手。選好目標后,四個人繞著跑到羚羊們的'前面,準備用木棒打,其余的人使用石器。他們打算一群人攻那只大一些的羚羊,另幾個人打算用石器打那只小羚羊的腿,再攔住它用木棒打。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許是有所察覺,或是想到別處去吃草了,還沒等人們行動,那只大羚羊已回到羊群中去了。人們無可奈何,只得放棄了。所有的人都準備獵這只小羚羊。 “嗖、嗖、嗖”,20幾個石器一齊扔了過去,小羚羊的腿受傷了,但還是竭盡全力在跑。前面的人攔住了它,后面的人拿著木棒打去。小羚羊在掙扎,好長時間后終于一動也不動了。
人門把它抬回去,剝了皮后送到保留火種的人那去。他把一根尖頭的樹枝插進小羚羊的身體,把火燒得旺旺的,兩個人抬著它烤,直到烤熟了,人們一起來享用。天黑下來了,他們安排好一批新的看守者,然后就休息了。
明天,還會有艱苦的勞動等待著他們,但愿他們也能和今天一樣幸運,而不會因為打不到獵物而挨餓……
【話劇感謝祖先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話劇《日出》賞析07-03
話劇《雷雨》賞析03-10
話劇實習報告07-05
關于話劇的作文12-17
話劇活動總結11-12
話劇觀后感04-10
汶河我祖先的保姆散文03-19
清明節緬懷祖先的句子03-19
我的祖先是孫權_500字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