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觀后感
(一) 賞識教育是一種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奧秘在于承認差異、允許失敗
在家長教育孩子的歷程中,有兩件事成功率最高,那就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
賞識教育認為,家長們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們的心態,承認差異,允許失敗。
家長教孩子學說話的奧秘在于承認差異。
孩子學說話時,家長應承認孩子間的差異,并尊重差異,甚至欣賞差異。中國有句俗話:“貴人語遲。”安徽有位小男孩三歲半還不會說話,爺爺奶奶安慰孩子的父母:
“沒關系,據說乾隆皇帝四歲才會說話。”
三歲半不會說話不要緊,說不定還是貴人呢!家長之所以尊重差異,是因為家長心中始終堅信一個“行”字。堅信孩子會開口說話,堅信自己能夠教會孩子說話。
家長承認孩子“行”的心態,緣于祖祖輩輩實踐的結果相信所有的孩子遲早都會說話。只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隨著時代的激烈競爭,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把所有的期望值都強加在孩子身上,越來越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之間的差異。
家長在否認差異的同時,對孩子的要求也苛刻起來。這種感覺便迫使家長去盲目攀比,盲目追趕。在追趕的同時,伴隨著哀愁、抱怨、貶低,想盡一切辦法刺激孩子,其結果是適得其反,差異越來越大,因為教育被扭曲了。
(二) 賞識教育能夠激發孩子潛力的原因在于滿足了孩子內心深處的需求
吃飯、穿衣、身體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內心世界的滿足和愉悅是所有孩子孩子無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種高級需求。
就孩子的無形生命而言,他們仿佛是為了得到賞識而到人世間的。
可是,我們有的家長忽視孩子的無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什么。他們認為,只要在物質上生活上對孩子盡量滿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對孩子來說,就足夠了。這也正是他們苦思不得其解,為什么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卻并不領情的原因。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結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質生活條件差,而是怕丟面子、失面子。
(三)賞識教育并不是表揚加鼓勵,賞識的概念里也有批評
賞識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長在實際操作中把賞識僅僅理解為表揚加鼓勵,于是走進了誤區——為賞識而賞識。
那么賞識教育到底能不能批評孩子呢?
不僅可以批評,而且可以更大膽地批評,奧秘在于“士可殺不可辱”,應該在“看得起,夠朋友”的前提下批評。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貴禮物,孩子會以感激的心態樂于接受這禮物的`。比如一位老師是這樣批評一個調皮搗蛋的學生的:“像你這樣的孩子怎么會做這樣的事來,你難道不知道你是老師心中的驕傲嗎?”
膚淺的表揚與鼓勵伴隨著的往往是對孩子的遷就,忍下的火越積越多,忍無可忍時便終于爆發了,于是,親子間的裂痕更大。遭受了挫折的父母由此得出一個結論:賞識教育不能批評孩子。
事實上,要讓孩子健康成長,批評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孩子犯錯誤的過程也是他們不斷成長的過程,好多規則,好多道理,家長在該堅持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否則,孩子便不會有正確的對待人生的態度。
批評可以,但批評時要遵循一個原則:對事不對人,不能因為孩子在某種事上做錯了,就一棍子打-倒,將整個人都否定掉了。家長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提醒過你多少次了,還這樣,你完蛋了。”考試考糟了,“考這么點分,將來撿垃圾都輪不到你”……
這樣的批評,就像戳向汽球的針,整個泄氣。
賞識的批評要給孩子這樣的感覺: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錯不要緊(或失敗了沒關系),我相信你能改正。
【賞識教育觀后感】相關文章:
賞識教育隨筆01-11
賞識教育的句子01-17
淺談賞識教育的意義10-26
賞識教育讀書筆記03-07
賞識教育心得體會07-21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的教育心得體會07-24
賞識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分析07-02
賞識教育心得體會(15篇)08-20
賞識教育心得體會15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