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庭教育在美國讀后感
暑假,整理家里的書籍時,再一次地拿起了《家庭教育在美國》這本書。書中的許多觀點和想法再次引起了我的共鳴。是呀,我們天天在說素質教育,但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呢?為什么中國的中學生年年能獲得國際奧林匹克知識競賽獎,但沒有一個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成人能獲諾貝爾獎;而美國卻相反,美國的中學生沒有聽說過獲得過國際奧林匹克知識競賽獎,但美國的成年人卻獲得了世界上最多的諾貝爾科學獎。
為什么中美兩國的中學生和成年人之間存在如此戲劇性的巨大反差呢?
中美兩國的教育的有沒有差距?差距在哪里?
為什么我們的孩子起跑領先,終點卻落后了呢?
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做些什么?應該做些什么?
書中提出的這些問題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從作者兒子礦礦在美國學畫的經歷,聯想自己兒子的8年學畫歷程,從中就可以看出兩國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中國的教育是父母、老師講得多、給得多,也就是孩子從老師-父母那里轉手來的“貨”多,自己“悟”的少。而美國卻相反,老師講得很少:比如礦礦的繪畫老師教孩子畫畫,從來不教孩子怎么拿筆,怎么走筆,怎么點墨,他的名言是“我沒有教你們,是你們教會了自己”。中國的孩子學了多年的繪畫,但要讓他們自己獨立創作卻很難完成,他們只能臨摹,模仿。這說明中國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創造力。我們的孩子在父母、老師長期保姆式教育的環境下,難有獨立性創造性的行為。
看到作者回國后給一年級學生上的一堂課,我馬上想到了我們現在的教學模式。雖然我們現在新課改提倡的課堂教學,采用開放式、啟發式的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自己動手,敢于批判,不怕張揚個性,師生關系也轉變為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但是在課堂上要真正做到這幾方面很難。因為我們要考試,而考試批閱中又有標準答案或者是類似于標準答案的答案。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很難做到象作者在給小學生上課時那樣:只有問題沒有答案。
所以,要實行真正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真正的創造力,我們不但要改革我們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教學評價標準,改革考試制度,從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去創造自己的東西,去悟到自己的東西。沒有標準化的答案,有的是富有學生自己思想、個性的不同回答!作為教育者,我們只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平臺,營造一個利于培養孩子創造力的環境和氛圍。
另外,作者談到:如果一個人的個性受到壓抑而使個性沒能得到全面、健康發展,那他就不敢“為天下先”,就只會去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不會去做別人不做的事。沒有個性就沒有獨立個性,沒有獨立性怎么會有另辟蹊徑的創造者?!這使我想起了我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所培養的學生。我們的家長往往為自己的子女安排好了一切:每天必須吃什么、吃多少;暑假必須上哪幾個補習班,高考后必須填哪個志愿等等。我們老師要求學生上課手放好,回答問題不準插嘴,有什么偏離問題的回答就要遭到批評,不允許學生有出格的“亂說亂動”--------我們要的是聽話的孩子和學生,而最讓人頭疼的是有個性的孩子。
針對這種現象,作為中國的家長和老師首先要轉變我們的傳統觀念,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意志和獨立人格,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允許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鼓勵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允許孩子的“胡言亂語”,鼓勵孩子挑戰家長老師的意見。我想這就是素質教育。
【家庭教育在美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英語組《美國家庭教育》讀書心得10-14
美國在職證明08-04
美國在職證明08-04
關于美國的作文01-18
關于美國作文02-19
美國留學的問題02-02
美國之行作文08-04
美國旅游作文08-04
美國存款證明11-23
關于美國作文(經典)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