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精選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1
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里。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并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闪,后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煜屡d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彼哉鞑┮,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后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并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F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準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2
近期,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敬佩的就是華羅庚,這位偉大的數學家所發生的故事了。
華羅庚因病左腿殘疾,所以,他平時走路都需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于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伐,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在逆境中,他頑強的與命運抗爭。增發過誓言,說:“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來代替我這不健全的腿!”憑著這種頑強的精神與毅力,他終于從一個只有初中畢業文憑的青年成長為一代數學大師。華羅庚一生碩實累累,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導函數論等方面的研究者和創始人。其著作《對壘素數論》,更成為20世紀數學論著的經典。華羅庚因為有了這種對生活的堅持不懈以及充滿希望的精神,所以,他在逆境中登上數學的最高峰。
是啊,學數學少不了的是那種頑強的精神。我一定會向華羅庚,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學習決不放棄的毅力!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3
今天,我讀了一本數學家的故事里面介紹了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祖沖之。
祖沖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的父親和祖父都愛好數學,他就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很多書。他特別愛研究數學和天文歷法,經常觀察太陽和星球的情況。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很喜歡他。派他去做官,但是他對做官不敢興趣,還是專心的研究數學,這種精神多值得我們學寫呀!他還創制出了一部新的歷法——大明歷。他為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作了注釋,又編寫了一本綴術。在當時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做出了這么大的`貢獻,可見祖沖之是多么偉大。
我要學習祖沖之這種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的學習和研究精神。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4
數學是基礎性學科,在人類歷史發展,社會和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古至今,涌現出了成千上萬的富有創造性的數學家,比如:畢達哥拉斯、伽略、費馬、歐拉、阿涅西……他們用自己非凡的智慧和獨具一心的創造,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科學界,由于受家庭環境的熏陶,父子都是科學家的情況并不少見,就像祖沖之及他的兒子祖暅之,但一個家族幾代人都是科學家,則比較少見,而瑞士的伯努利家族就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學霸之家。
在這個家族三代人中,產生了近十位科學家,其中有三個成就特別突出。
雅各布伯努力大學時學習的是藝術專業,但他自學數學,結識了眾多數學家,并成為巴塞爾大學的數學教授,此后,雅各布又先后當選為巴黎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及柏林科學協會會員。
約翰伯努利是雅各布的親兄弟,他解決了懸鏈線問題,提出洛心達法則、最速降線和測地線問題,還給出了求積分的.交量替換法等。同時,作為一位數學教授,約翰還培養出了一批杰出的數學家如:歐拉洛必達……
雅各布和約翰都在學術領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其后人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就是丹尼爾。
丹尼爾在1747年成為柏林科學院院士,1748年成為巴黎科學院院士,1750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還曾十幾次獲得巴黎科學院獎賞,獲獎次數可以與歐拉比肩。
我努力家族在歐洲享有著極高學術聲譽,我想說,這可能就是遺傳基因吧,這可能就是留在骨子里那份聰明吧!我是永遠做不到的。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5
我今天看了一本書,名叫《數學家的故事》。
我最喜歡里面的阿基米德。有一次,一位國王請他去測定金匠剛做好的王冠是純金的還是其中摻有銀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訴他不能損壞王冠。阿基米德想呀起,直到有一天,當他躺在澡盆里洗澡時,他發現身體浸入水中后水盆里的水溢了出來。于是他得到啟發,那么,如果把王冠浸泡在水中,根據水面上升情況算出王冠的體積與等重量金子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就說明王冠是純金的,假如摻有銀子的話,王冠的體積就會大一些。他興奮地從浴盆中躍出,全身赤條條地奔向皇宮,大喊著:“我找到了!找到了!”他為此發明了浮力原理。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了數學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鉆研,愛數學,愛求證。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6
今年九月的時候,我讀了一本書,在這本書里,我認識了許多數學家。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基米德用數學戰勝羅馬戰艦,牛頓在干農活時沉迷于數學問題,歐拉巧思妙想幫爸爸擴大羊圈,高斯十歲就能運用等差數列求和
此時我想到了有一年暑假我做數學題的時候,有一道找規律的題目不會做。前三個數分別是4、16、64,要我們填第四個數。我想:4加上12等于16,那么16加上12是不是等于64呢?可是結果是不對的。想了一會兒想不出正確的答案就去找爸爸教我,爸爸告訴我這道題的規律是每個數乘以四就等于第二個數。
跟這些數學家相比,我真是太慚愧了。他們個個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在科學上具有打破沙鍋問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而我呢?在學數學的`時候,一點點小小的問題就把我給嚇倒了,沒能換幾種角度去思考問題,而是直接去向家長求教,我要向他們學習。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7
數學這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他的出現是由歷代著名的學者付出的一生心血。后經過了數千年的歷史演變而成。
而學好數學并不簡單,但是只要掌握方法學會運用且多加練習那么再難的題目也會搞懂。就拿書中的第一篇內容的李信明,在開始小學時期,數學可以說是學的一。塌糊涂,也經常被老師責罰,而到了初中開始他也是學的很差,但到后來卻可以從原來的不及格直接進步到第一名。這個進步不可不說令人驚嘆。而這其中起到最大作業的是其本人的努力。
數學在現代不少學生中都認為很難。我最初也有點這樣的想法不過在看了數學和數學家的故事后我明白學好數學其實很簡單。學的好與壞不代表你天生就比別人差,而是別人在學的時候掌握了好的方法且下了大功夫。如書中講李信明本身數學也是很差,后來好起來最大的原因是他自己的努力知道自己的基礎不足便開始重新學習小學內容打牢基礎。當然學好數學可不是當當的打好基礎就可以的。還需要多加練習各種各樣的題目。多看下有關數學的書籍題目。有空的時候還可以和同學—起討論數學的題目不同的解法等等。而且根據書中的`內容講練習題目時其實可以自己出題,每當寫完就可以將題目適當的修改,再練習。這樣不但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也可以練習自己的做題能力。
當然我看完這本書的幾個名人講解時覺得數學還要學會仔細的觀察,就如高斯他在小學時期他的老師曾出了一道題1+2+3+......+99+100=?當時學生都在慢慢算就只有高斯很快的想出答案他想的是1+100= 101,2+99=101,3+9810......這樣就有50個101然后50乘101就等于5050了。對于這個算法不僅僅是因為高斯的聰明,我還認為這是他仔細觀察的結果。像這種題目如果學生在沒有學過的情況下一般都是1個1個慢慢加過來。這無疑能算出來但是過于的耗時且容易出現失誤。高斯寫出來那是因為他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他并非是盲目的去計算而是將整個題目仔細觀看讓后去尋找其中的規律,也正是這點造就了他的成功。
所以我的感悟就是世上沒有真正的天才,所謂的天才其實就是比別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比別人在細節方面做的更好罷了。而我們要學好數學不僅僅是百分之1的靈感和百分之99的汗水。還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且遇到題目要多動腦筋嘗試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解題這樣有助于學好數學。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8
這些天,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收獲頗多,讓我認識了許多在數學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數學家,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意大利著名數學家伽利略。
伽利略出生于一個普通家庭,他家境貧困,但他十分熱愛數學,可是他的`父母并不支持他,想讓他從醫,希望能夠改善當時的貧困生活,但是伽利略堅信自己的信念,通過多次試驗,不斷創新,最終征服了大家,而且征服了全世界,發明了天平,發現了慣性定律,研制出了溫度計天文望遠鏡等等。
數學是奇妙的,數學需要多次實驗,認真思考,多去創新,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不放棄,特別是他當時挑戰亞里士多德,撼動了千百年來不可動搖的物理學基礎,最終成為成功者。
從伽利略身上,我發現了我們只有勤奮好學,不恥下問,在學習的道路上,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是要埋頭苦學,取得一點成績時,更不能沾沾自喜。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以前我對數學理解就是枯燥無味,總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而讀了這本書,我一下子明白了數學的有趣性,把實際生活與數學問題有機結合起來也是蠻有趣的,特別是在學習第二章《位置》,我可以以我家為原點,大致估算出不同地方的坐標。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多思考,多動腦,多創新!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9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數學名人的故事。比如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關于祖沖之的故事。數學是一門多彩的學科,不同類型的數學家,有著不同個性與不同的成功箴言。數學家的故事中有幾個令我印象深刻,這里就來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墒谴蠊u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里塞。大公雞拼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愿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臺下一時間掌聲雷動,為陶先生形象的演講開場白叫好。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有所感悟,對于我們的學生,我們不能強硬的灌輸知識,而是利用多種方法,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地學習、交流。對于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那么怎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就需要多看有關教學方面的書以及多看名師的課堂實錄,還有每節課的預設、課后的反思都要及時,在反思中改進,才能成長,進步。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10
愉快的國慶宛如一條唱著歡歌的小河,不時涌出令人心曠神怡的浪花,而《數學家的故事》這本書則是其中最大最美的浪花。
這本書的作者叫孫健,也是一個厲害的'特級教師。他在《數學家的故事》這本書里講了阿基米德用數學戰勝羅馬戰艦,牛頓在干農活時沉迷于數學問題,歐拉巧思妙想幫爸爸擴大羊圈,高斯10歲時就能應用等差數列求和……這本《數學家的故事》帶領我們在數學故事的長廊中,讓我們愛上數學,也讓我對數學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在《數學家的故事》中,我認識了歐幾里得、笛卡爾、費馬等多個偉大的數學家,更是發現了牛頓的萬有引力有多么的奇妙。在以前,有人說沒有萬有引力,他們只認為地球是正方形,是空氣讓物體自然墜落,如果沒有牛頓,可能我們幾百年后都發現不了萬有引力。而牛頓由于對科學有著嚴謹的態度,又有著求實的好習慣,經過不斷的仔細研究,發現了牛頓三定律。讓我們的科技又向前邁了一大步,話說數學是科技之母,所以大家要像這些偉大的數學家學習,將來科技才會越變越發達!
當我讀到阿基米德的故事時,我仿佛看到了阿基米德正在聚精會神的思考要解決的問題,目不轉睛的盯著他的圖,絲毫沒有注意到,城池已經被羅馬人攻破了,雖然有這么大的動靜,可是阿基米德太過沉迷于自己的問題,絲毫沒有察覺,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他的專研精神令我佩服!
這本書里還有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樣的數學家,他們熱愛數學,沉迷數學,才有了如今的輝煌。所以讓我們好好學習數學,讓這份輝煌,永遠傳承下去。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11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數學家的故事,其中偉大數學家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圓周率就是指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長度比,這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各位數字的變化又沒有規律,計算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祖沖之從圓的內接正六邊形開始,先算內接正十二邊形的邊長,再算內接正二十四邊形邊長……邊數一倍又一倍地增加,一共要翻十一翻,直到算出了內接正一萬二千二百八十八邊形的邊長,才能得到這樣精密的圓周率,這是多么不容易啊!
看了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被祖沖之這種精神所感動,要是沒有熟練的技巧和堅強的毅力,他怎能完成這上百次繁難復雜的運算?在想想自己平時做數學題的時候,遇上復雜的題目幾次做不出來就想放棄,缺少了祖沖之這種刻苦專研的精神。遇到簡單的'題目時,就自以為自己都會了,沒有好好計算,結果出現了不該有的錯誤。如果祖沖之像我們這樣馬虎,那他圓周率的精確度該差多遠!
其實,無論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認真”和“仔細”四個字。所以,我們對待每件事都要有像祖沖之算圓周率那樣的認真態度,只有這樣,才會有讓你愉快的好結果。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12
暑假,我讀了《數學家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數學家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小時候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可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他讀完中學后,因家里貧窮,交不起學費,從此華羅庚失學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賣點小東西生活。
不能上學并沒有阻擋華羅庚愛數學的興趣,他從此開始了自學,一年到頭華羅庚幾乎每天都要用十幾個小時來學習,勤奮好學的他走進了數學王國。1930年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華羅庚到了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一名圖書管理員,他一人干幾個人的事,卻還在繼續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華羅庚終于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
讀了《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論干什么事首先要熱愛它,才能有學習的自覺性,也才能做到堅持不懈,最后才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13
今天,我讀了著名數學家高斯的故事。高斯出生在德國一個貧苦的家庭,從小喜歡數學,會自己尋找各種方法解答數學問題。高斯每天刻苦研究數學,被公認為“數學之王”。
高斯走上數學之路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和支持。高斯的媽媽對高斯充滿了希望,給了他莫大的鼓勵。高斯的舅舅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他身上,用活潑有趣的方法引導高斯做各種問題。他的`老師也在高斯身上去傾注了鮮為人知的心血和汗水。
老師十分重視培養高斯的數學能力,引導他向更高的目標奮進。一個好心的公爵也盡力地資助他從事長期的數學研究。媽媽給他信心,舅舅給他智慧,老師給他知識,公爵給他力量,高斯就像一棵小樹苗,陽光溫暖著她,雨水滋潤著他,這棵樹苗在肥沃的數學土地上茁壯成長。
高斯的成功不僅因為有很多人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高斯自身認真的鉆研和探究。高斯十歲那年做出了一道極難的加法題:81297+81495+81693+……+100899。這是一個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數學史家門認為,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能獨立發現這一方法實屬很不平常。我覺得能獨立發現這一方法的高斯太聰明了。我也10歲了,我連這個數學方法聽都沒有聽說過,根本沒有辦法計算出這么難的題目。
我想,我要像高斯一樣刻苦學習數學。遇到難題不要急于請教家長,一定要自己多動腦筋,尋求方法,獨立解決問題。我還要像高斯一樣熱愛數學,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攻克數學堡壘,成為班級中的“數學之王”。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14
自從我讀完了《數學家的故事》,腦子里就會時不時地跳出幾個數學家,比如高斯、牛頓、阿基米德、華羅庚。
我最崇拜的是約翰·伯努利,他1667年8月6日出生于巴塞爾。他不僅自己厲害,還成功教出了一大批出色的數學家,其中包括18世紀最著名的瑞士數學家歐拉、瑞士數學家克萊姆、法國數學家洛必達,以及他自己的兒子丹尼爾和侄子尼古拉二世。
我也崇拜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與牛頓、高斯并稱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在羅馬士兵攻打自己的國家時,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急著逃跑,因為他還在桌子上聚精會神地解一道數學題。一個羅馬士兵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命令他到馬塞勒斯去,遭到了阿基米德的嚴詞拒絕,他表示除非解答出問題,并給出證明,否則是不會去的。這句話把羅馬士兵激怒了,就這樣,阿基米德喪生在羅馬士兵的刀劍之下。
我還崇拜牛頓呢!因為他曾經說過一段經典的話:“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么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不過就像是一個在海濱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現比尋常更為光滑的一塊卵石或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于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痹谶b遠的1643年1月4日,在英格蘭林肯郡小鎮沃爾索浦的一個自耕農家庭里,牛頓出生了。牛頓是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3磅重,接生婆擔心牛頓是否能活下來,沒想到這樣弱小的一個小家伙會長成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
除了蘋果砸在頭上發現了地心引力,牛頓還制造了磨坊的模型、小水鐘等。他還發現微積分,對光的研究也有貢獻,還構筑力學大廈呢!真是牛呀!
讀完這本《數學家的故事》,我感覺自己全身充滿力量。有一次奧數小考試,我被三道難題給難住了,我怎么想都提不出解題方法。這時腦海中似乎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潘晨熙,你一定要用盡全部力量,來選取咱們應遵循的道路。 迸叮≡瓉硎堑芽枲敔斞!好的,我會盡心盡力做完它們的!澳阋欢ㄒ潇o!”他又說!拔乙欢〞。”我說。我繼續認真審題,啊,我做完了!我要感謝數學家給我的啟示,我長大了一定會成為數學家的。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 15
《數學家的故事》講述了許多位數學家小時候的故事。其中有兩篇給我印象最深,分別是《小歐拉智改羊圈》和《數學神童希帕蒂亞》。
《小歐拉智改羊圈》講述了歐拉爸爸設計了一個長40米,寬15米的長方形羊圈,施工過程中發現圍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親在增加材料和縮小羊圈之間難以取舍時,小歐拉想出了辦法,他將長方形羊圈的長縮短了15米,寬延長了10米。經過這樣一改,原來長方形的羊圈變成了一個邊長25米的正方形。而正方形的周長是 25×4= 100米,正好比原來長方形的周長(15+40)×2=110米少了10米,這樣材料剛好夠用。同時正方形的面積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來面積40×15=600平方米大了一些。歐拉的方法做到了一舉兩得,既節省了材料,又擴大了面積。
《數學神童希帕蒂亞》講述了女數學家希帕蒂亞10歲時,父親帶她去測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測量物體的高度是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墒且驗橄E恋賮喌母赣H是一位數學家,他要求女兒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測量,這可就不容易了。小希帕蒂亞在和父親散步時,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影子和父親的影子重合了,由此聰明的希帕蒂亞想到了運用身高和影子長度成正比例的方法間接測量金字塔的高度。因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長=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長,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條件下,分別測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長度和人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計算出金字塔的實際高度了。
小歐拉和希帕蒂亞沒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而是開動腦筋另辟蹊徑,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跟歐拉和希帕蒂亞比起來,我感到臉紅。每當在學習中有了困難和問題時,我很少換一種方法去思考,總是直接求教于媽媽和老師。通過讀歐拉和希帕蒂亞的故事,我深深體會到勤思考、善觀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
同學們!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被難題所困擾時,不仿學學歐拉和希帕蒂亞,換一種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數學家故事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數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1-28
數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0-01
《數學家的故事》讀后感(精選12篇)08-22
數學家的故事讀后感(通用8篇)08-26
數學家的故事讀后感500字(精選9篇)08-23
讀數學家的故事讀后感范文(精選23篇)04-10
數學家的名言12-30
數學家作文12-17
數學家的句子11-06
數學家的名言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