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選自中庸的讀后感
1.傳統美德在我心——讀《廉潔修身》有感
今天,我讀了《廉潔修身》這一本關于青少年修身養性的書。讀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誠實守信、勤勞節儉、謙虛禮讓、自省自律、遵紀守法……其中,最讓我感悟深刻的是:誠實、守信、節儉。因為我覺得這三點對于青少年很重要。
說起誠實,這本書中《司馬光賣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司馬光是北宋大臣,史學家,他知識淵博還精通音樂,律歷,天文等。這篇故事講的是,有一天,司馬光想把他的馬賣了,還把馬的老-毛病告訴買主。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會覺得他很傻,因為這樣,那匹馬就不能賣個好價錢了。不過,他說的一句話使我萬分敬佩他,他說:“一匹馬賣錢多少事小,對人不講真話,壞了做人的名聲事大。做人必須誠實守信,這是很重要的。”聽了這句話,難道你不會對司馬光佩服得五體投地嗎?我就會。司馬光這種誠實的品質多么可貴。我們要學習司馬光這種品質,在家中、在學校、在社會中,我們都要有這種好品質。
但是,我發現周圍還是有許多人沒做到。例如,在我們班上,老師在評講練習題,詢問同學們是否做對時,有某些同學明明做錯了,卻說自己做對了來瞞老師,為的是使自己不會沒面子,就連我偶爾也會。但是,讀了這本書后,我再也不會干出這種愚蠢的事了。可不是嗎,為了面子而回避錯誤,是多么虛偽好笑的行為。你們呢,是不是跟我一樣,再也不會干了,再也不說謊了?謊言再美麗,總是謊言,終究還是會穿幫的。所以,我們要養成誠實的好習慣,說老實話,做老實事,表里如一,做一個誠實的人。
說到這里,我不由地想起我們班一些同學借了另一位同學的東西,說好明天還,但那些同學卻拖了一天,一星期,一個月,甚至一學期……說什么守信,嚴重失信了!同學們,我們不但要誠實,也要守信。宋代詞人王安石曾說過“一言為重百金輕。”這一句話,意思是說,言重金輕,誠信為本,說明遵守諾言的重要。所以,我們要做到言而有信。自覺踐行諾言。
作為一名好少年,節儉也是應該具備的品質。司馬光說過“由儉入奢易,有奢入儉難。”作為一名優秀的青少年,我們要懂得節儉。現在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這是使人感到高興的事。生活水平提高了,作為祖國的接-班人,我們更要堅持節儉這一傳統美德。長輩常教育我們不能鋪張浪費,可是我卻看到一些同學買一罐汽水,才喝了三分之二,就扔進垃圾桶了,他不覺得心疼,我倒覺得心疼。你想想,假如一罐汽水三元錢,那么三分之一的汽水就是一元錢,如果浪費了一萬次,就是一萬元了,如果把這筆驚人的數目換成資金捐給貧困山區,那該有多好啊!如果繼續那樣浪費的話,就算國家再富裕,早晚也得坐吃山空的,也會像舊社會一樣,甚至更貧窮落后的。難道你們想這樣嗎?!我知道大家都不想,所以,我們要養成節儉的好品質。
總之,讀了《廉潔修身》這一本書,使我受益無窮,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所以,我們從小起,要誠實、守信、節儉……做一名知榮辱,樹新風的新時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為國家的未來做貢獻!
我們要把傳統美德記在心!
2.《廉潔修身》讀后感
這個學期,我讀了《廉潔修身》這一本關于青少年修身養性的書,讀后,我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需具備的基本品質:誠實守信、勤勞節儉、謙虛禮讓、自省自律、遵紀守法…….其中,最讓我感悟深刻的是:誠實、守信。因為我覺得這兩點對于是青少年很重要。
說到誠實守信,我記得在這本書里有個故事我印象特別深刻。因為一個讀名牌大學的博士,每次去面試用人單位的人都對他很滿意,但后來卻沒有聘用他。我讀到這覺得奇怪,為什么大家都沒有聘用?原來在他的個人檔案中有兩次逃票的記錄。所以大家都沒有聘用他。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不誠實的,就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生活和工作自然就會遇到許多麻煩。所以誠實的品德是人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證”。
看完這個誠實守信的單元,我總結了一個道理:謊言再美麗,總是害人害己,終究也被人識破;誠實是做人的根本,這種美德好比盛開的鮮花。
讀完了《廉潔修身》這一本書,使我受益無窮,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所以,我們從小做起,要誠實、守信、節儉…..做一名知榮辱,樹新風的新時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為國家的未來做貢獻,我們要把傳統美德記在心。
3.《廉潔修身》讀后感
上學期以來,我讀了《廉潔修身》這本書,從這本書里,我獲取許多道理:我知道做人要誠實守信,我懂得做事要公平公正,而且,我覺得還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書里的一個個小故事外婆都非常喜歡。如“曾子殺豬”——誠實守信;“闖禍的男孩”——認真負責;“奧德賽船長”——自律自虱…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使我更加喜歡這本書。
我還喜歡里面的名言,有《弟-子規》里的;有《三字經》里一的等等。還有一些詩人、作家的,讓我更加深一步了解書里的內容。我更喜歡“誠實守信”這一單元,它里面講述了要如何做人;例如成功“通行證”這個故事,里面講述了一位外國留學生在德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后到公司求職,卻屢屢“撞壁”沒有被聘上,原因卻只是因為兩次看起來很小的逃票記錄造成的。看上去區區一件小事,卻毀了他的大好前程。我更明白了這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還有“遵紀守法”這一單元——“鐵面包公”,包拯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有名的清官,故事講述了包拯公平公正,不管是誰甚至自己的親人都不偏私,都是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去對待,該罰就罰、該打就打,幫理不幫親,永遠公平公正,從而贏得大家的贊賞。
這本書很有益,對我的幫助也很大,是一本真正的好書,我要好好的品讀,好好的領會里邊更多的人生道理,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更有意義。
4.
---廉潔心得體會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清代詩人于謙的詩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希望能夠象石灰一樣清清白白做人,廉潔從政。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作者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他的“清白”,除了對國家耿耿忠心之外,還表現在廉潔的作風上。他盡管當官多年而且在景帝時期極有權勢,但從不受賄,所以被抄家時沒有什么財物可抄。與此相應的.是,他也不肯行賄,早年在地方任職時曾寫過此詩來表達這種高尚情懷:手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手帕、麻菇、線香是當地土特產。他認識到,這些本來屬于民間的東西一旦用作賄物就成了災禍,所以上京時“清風兩袖”,一點兒也不帶,免得被人們說三道四,與其他官員的作風大不相同。“于謙以他的浩然正氣贏得了人們對他的尊重,留芳千古。
現今社會中,也有許多廉潔奉公的人,尹科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尹剛科長是個愛抽煙的人。一次他的老鄉想調換個技術工種,于是借探親歸來的機會買來兩條家鄉名煙“蘇煙”送到尹科長家里。尹剛問明情況后,特意安排家屬買來酒菜在自己家里吃了飯。在老鄉離別時,他拿出1000元錢說:“煙本是不能收取的,考慮到你拿回去不好處理,正好我也抽煙,所以我就折成錢給你吧。關于你想學技術、調換工種,想法是不錯的,只要你好好工作,積極表現,讓干部職工相信你能學好、用好技術,你的愿望是能實現的。如果表現不好,誰說也沒有用。”他老鄉拿著錢感慨萬千。后來他利用業余時間攻讀大量技術書籍,積極工作,最終因為表現突出,給他調到了技術工種崗位。拒收一次禮也并不難,可既拒收禮品,又做好送禮者的思想工作,恐怕就不大容易了。而尹剛始終堅持廉潔,樹立了領導干部的良好形象。
由此可見,一個人只有廉潔自律,才會讓自己的人生之路光明坦蕩;才會讓世人對你刮目相看。
我由此生出了許多的感慨。是啊!人的一生是漫長而又短暫的,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實在是太重要了。一失足成千古恨,讓我們不要為了蠅頭小利而讓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小樹立嚴于律己,廉潔清白的作風,做一個潔身自愛的人吧。
【修身選自中庸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庸的讀后感05-06
中庸讀后感05-11
《中庸》讀后感05-14
修身讀后感04-17
中庸論語的讀后感10-19
大學中庸讀后感05-08
廉潔修身讀后感09-20
廉潔修身的讀后感10-11
廉潔修身讀后感03-11